[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教案

本框高考考点:

1、理解意识的作用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构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

二、提问释疑:由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答。

三、课堂探究: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问题情境:

(1)2006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这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征?

(2)我们不但能够观察到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而且能够发现其背后的万有引力规律,我们不但能够观察星空万象,而且能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探测飞船。这说明意识活动又具有什么特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归纳: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想一想:2007年12月3日—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了明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主要任务。

请用有关哲学道理对这段材料进行分析。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设问:这段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二:郭沫若书赠高考落第生“蒲松林落第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改变了该考生消极沉郁的情绪,有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去。郭老的对联对考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归纳: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想一想:请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每天一条格言、每人一张座右铭、每周一次宣词?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人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3、物质和意识辩正关系的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方法论要求: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做到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

3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要求)

(1)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

(2)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

1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

2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本框高考考点:

1、理解意识的作用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一、构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

二、提问释疑:由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答。

三、课堂探究: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问题情境:

(1)2006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这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有什么特征?

(2)我们不但能够观察到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而且能够发现其背后的万有引力规律,我们不但能够观察星空万象,而且能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探测飞船。这说明意识活动又具有什么特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归纳: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想一想:2007年12月3日—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了明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主要任务。

请用有关哲学道理对这段材料进行分析。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设问:这段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二:郭沫若书赠高考落第生“蒲松林落第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改变了该考生消极沉郁的情绪,有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去。郭老的对联对考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归纳: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想一想:请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每天一条格言、每人一张座右铭、每周一次宣词?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人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3、物质和意识辩正关系的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方法论要求: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做到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

3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要求)

(1)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

(2)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

1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

2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文章

  • (教案)5.2意识的作用
  • 1 画川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 必修4 主备人:傅爱国 2013.08.15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战 ...查看


  • 电子教案: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
  • 定南中学电子化教案 时间: 课题 教材 章节 月 日星期 主(中心)备课人: 谢琼健 第 1 课时 年级学科 课型 授课人: 累计第 课时 价值与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 4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高二政治 新授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能力:1.识记 ...查看


  • 意识的作用教案
  •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2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查看


  •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 1.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 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 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查看


  • [生活与哲学]前言教案(高中一年级)
  • <生活与哲学>前言教案 一.课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 1 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2013)
  •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 ...查看


  •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教案
  •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七课 复习教案 一. 构建体系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 ...查看


  •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分析以下事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么? 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物理考了85分,乙同学考了73分,结果,物理老师却在班上表扬了乙同学,批评了甲同学.甲同学心悦诚服,全班同学也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你猜猜看,老师为 ...查看


  • 政治教案-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学教案
  • 知识技能 识记物质的概念. 理解(1)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