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竹县林业局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大县”的战略目标,积极造林,科学护林,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造林绿化得到稳步提升
上半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0249.7亩,其中油茶造林4574.2亩。完成封山育林4000亩,育苗播种面积273亩;指导完成油茶低改10339亩;完成满顶界二期绿化60亩、黄桑路绿化3700米;新造杨树6.5万株,绿化河流108公里,绿化公路125公里,在武阳分水坳三边绿化种植杜英1000株;补植补造苗木280万株。顺利通过了省退耕还林检查组3月份复查和国家检查组4月份的核查。4月6日至4月25日全县58个在职县处级领导带队组成25个抽查组,对全县25个乡镇2009-2010年幼林抚育小班和2011年造林情况进行抽查,共抽查266个小班,24019亩,全县抚育和造林平均得分98.6分。
二、资源林政管理进一步规范
1、全力保障工业原材料供应
为确保县联纸公司等县内规模企业的原材料保障供应,我局在3月份前已将10万立方米的木材生产计划(含企业配额)和楠竹161万根预下达到乡镇及场所,根据规模工业企业申报,落实11家规模工业企业生产计划专项指标配额20141立方米。同时积极为企业原材料供应工作服好务。
2、科学管理商品材采伐,伐区设计进一步规范
因我县建设生态大县需要,商品材采伐指标坚持按5%的速率逐年递减采伐总量。商品材集体部分年采伐量从以往的每年28万立方米降至2010年的13万立方米、今年的12万立方米。商品材指标实行阳光操作,全县商品材主伐指标入村到户率、公示率、及时率三个100%。同时,商品材采伐严格坚持“伐前拨交、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制度,伐区设计进一步规范,设计人员由原来的交叉设计到今年实行全县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进一步提高了伐区设计精度,有力地推进了采伐进度,为木材出山、造林炼山打下坚实的基础。伐区设计、监督率均达100%,人为超伐滥伐现象得到进一步控制。
3、完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和年审换证
组织林政股、木材巡查大队、乡镇林业站共计74人分成四个小组,从3月1日起对全县145家加工厂开展林政清查整顿。重点对无证经营加工、乱收乱购、偷逃税费等违法行为进行了
处罚;对一证多点、挂靠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共清理库存木材4万余立方米,查处无证木材449m,无证楠竹6500根,林政案件70多起,罚没收入85万元,对发现问题的30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闭,已关闭13家小型无证加工点。全县木材经营加工秩序进一步规范,为98家经营加工企业办理了年审换证。
4、强化林地和公益林管理
加强了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审核报批,依法查处未批先占、少批多、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的行为,逐步开展林地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制止毁林开垦、采砂乱占林地的行为,依法严格保护林地资源。上半年,共查处非法使用林地23起,非法侵占林地面积17.98公顷。办理5起征占用林地手续,收取植被恢复费16.12万元。开展了“公益林管理宣传年”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大了宣传力度,下拨了2010年公益林补偿基金690万元,与林农签订了管护合同书,确保公益林管护到位。
5、规范林业行政执法
为规范林业执法,今年我局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对森林公安、林业站、巡查大队、林政股及木材检查站的林业行政执法做出了合理规范和分工,防止多头执法和交叉
3
执法。同时加强边关乡镇林政管理,将金屋哨所移至瓦屋三星,对金屋、梅坪等乡镇的木材实行预交出县税费等措施,效果明显。
三、森林保护成效彰显
1、森林防火立体体系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投资10万元修建的寨市云雾山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已全面投入使用。全县25个乡镇共建立了乡级瞭望哨4个,通过地面巡逻,定点瞭望和省林火卫星监测系统的情况通报相结合,形成了立体监测网络。严格执行了《莳竹县造林炼山操作规定》,完善了《莳竹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在防火期间,实行森林火灾日报告、周报告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专业扑火队,各乡镇成立了森林消防应急分队,森林火灾次数较往年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县森林火灾面积2000余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受到了省政府森林防火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及推介。
2、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仍然落实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和松材线虫等检疫对象的监测力度。上半年我县筹资100万元和青县、道县、同县联合开展直升飞机飞防,在虫情发生重、松林面积大且集中连片的6个乡镇开展飞防防治面积达5.1万亩,经省森防总站验收,效果良好。用白僵菌防治
松毛虫2万亩、黄脊竹蝗0.2万亩。
3、森林资源流转有条不紊
受理审批14个乡,39个村森林资源流转面积3.0416万亩;办理林权变更登记面积5.8177万亩,宗地419宗,核发林权证256本;办理林改发证11.2944万亩,3894宗地;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起,面积0.6502万亩,金额2400万元。
四、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更换了创先争优宣传窗的内容,分解转达了《2011年度全县组织工作绩效文明考核细则》,并对今年的创先争优工作进行重新布置。积极配合县委安排,到红镇联系点开展“两转”工作。
2、林业局机关党支部改选
搞好了机关四个党支部及机关党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完成了县委第十二届党代表选举工作及“三优”推荐工作。
3、积极组织职工参加迎“三八”、庆“七一”活动
在迎接国际“三·八”妇女节活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认真组织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大赛和参加县拔河比赛等活动。
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为提高林业职工的业务素质,我局在前年脱产培训36名职工后,今年组织职工参加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后续教育统
一考试,共有34名同志获得了该校全日制大专单独招生录取通知书。
5、全面推行绩效考核
为加强乡镇林业站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建立了奖优罚劣机制,出台了《2011年度林业站绩效文明考核办法》,对林业站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照县政府和县绩效办的有关要求,及时分解落实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县绩效考评内容。
五、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积极向上级申报林业项目16个,申报资金8800万元。争取了国有堡子岭林场和武阳林场危旧房改造计划225户实施方案的批复,完成世界银行林业项目贷款灾后减免政策自查迎检工作以及国家惠农涉农资金项目的清理和检查,编写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楠竹丰产培育项目实行以奖代补,规划面积2.5万亩,资金重点投向竹林道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县竹林道建设规划设计。
六、其它工作齐头并进
完成林业“十一·五”成果展览;“两会”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接待了省委巡视组对林业工作的视察,接待了原林业厅厅长葛汉栋来绥调研工作;林场职工通过养、种、加工、运输等多种经营创收345万元;完成竹木税
费1800万元,实现时间过半、税费任务完成60%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卫、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申报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林地林木流转收取造林押金104万元;完成林业行政许可网上公示。完成林业财务审计工作,处置河口乡、党坪乡四块联营山场831.5亩,收回资金98.2万元。
七、存在的问题
1、庙湾林场由万富春公司租赁经营,去冬今春造林任务346.5亩未完成。
2、油茶新造推进难度大,成活(保存)率有待提升。
3、造林投入不足。目前除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外,林农新造一亩林(含三年抚育)需投入600元,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因而造成造林质量下降,抚育管护不到位。
八、下半年工作重点
1、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建设进度,确保年度为民办实事目标顺利完成。
2、组织林农搞好14.7万亩幼林抚育、1.5万亩油茶抚育。
3、开展楠竹丰产培育,抓好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竹林道建设。
4、积极抓好税费征管,强化每木检尺,按实征收税费工作,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文件,规范林业服务性收费。
5、全面完成县人大建议和县政协提案7件的办理工作
6、加快木材采伐出山进度,确保采伐迹地早拨交、早炼山。
7、根据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稳妥推进林业局机构改革。
8、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支持,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落实。
9、开展公益林宣传年活动。在红岩、堡子岭、黄桑和县城制作四块公益林宣传永久碑。
莳竹县林业局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大县”的战略目标,积极造林,科学护林,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造林绿化得到稳步提升
上半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0249.7亩,其中油茶造林4574.2亩。完成封山育林4000亩,育苗播种面积273亩;指导完成油茶低改10339亩;完成满顶界二期绿化60亩、黄桑路绿化3700米;新造杨树6.5万株,绿化河流108公里,绿化公路125公里,在武阳分水坳三边绿化种植杜英1000株;补植补造苗木280万株。顺利通过了省退耕还林检查组3月份复查和国家检查组4月份的核查。4月6日至4月25日全县58个在职县处级领导带队组成25个抽查组,对全县25个乡镇2009-2010年幼林抚育小班和2011年造林情况进行抽查,共抽查266个小班,24019亩,全县抚育和造林平均得分98.6分。
二、资源林政管理进一步规范
1、全力保障工业原材料供应
为确保县联纸公司等县内规模企业的原材料保障供应,我局在3月份前已将10万立方米的木材生产计划(含企业配额)和楠竹161万根预下达到乡镇及场所,根据规模工业企业申报,落实11家规模工业企业生产计划专项指标配额20141立方米。同时积极为企业原材料供应工作服好务。
2、科学管理商品材采伐,伐区设计进一步规范
因我县建设生态大县需要,商品材采伐指标坚持按5%的速率逐年递减采伐总量。商品材集体部分年采伐量从以往的每年28万立方米降至2010年的13万立方米、今年的12万立方米。商品材指标实行阳光操作,全县商品材主伐指标入村到户率、公示率、及时率三个100%。同时,商品材采伐严格坚持“伐前拨交、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制度,伐区设计进一步规范,设计人员由原来的交叉设计到今年实行全县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进一步提高了伐区设计精度,有力地推进了采伐进度,为木材出山、造林炼山打下坚实的基础。伐区设计、监督率均达100%,人为超伐滥伐现象得到进一步控制。
3、完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和年审换证
组织林政股、木材巡查大队、乡镇林业站共计74人分成四个小组,从3月1日起对全县145家加工厂开展林政清查整顿。重点对无证经营加工、乱收乱购、偷逃税费等违法行为进行了
处罚;对一证多点、挂靠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共清理库存木材4万余立方米,查处无证木材449m,无证楠竹6500根,林政案件70多起,罚没收入85万元,对发现问题的30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闭,已关闭13家小型无证加工点。全县木材经营加工秩序进一步规范,为98家经营加工企业办理了年审换证。
4、强化林地和公益林管理
加强了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审核报批,依法查处未批先占、少批多、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的行为,逐步开展林地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制止毁林开垦、采砂乱占林地的行为,依法严格保护林地资源。上半年,共查处非法使用林地23起,非法侵占林地面积17.98公顷。办理5起征占用林地手续,收取植被恢复费16.12万元。开展了“公益林管理宣传年”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大了宣传力度,下拨了2010年公益林补偿基金690万元,与林农签订了管护合同书,确保公益林管护到位。
5、规范林业行政执法
为规范林业执法,今年我局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对森林公安、林业站、巡查大队、林政股及木材检查站的林业行政执法做出了合理规范和分工,防止多头执法和交叉
3
执法。同时加强边关乡镇林政管理,将金屋哨所移至瓦屋三星,对金屋、梅坪等乡镇的木材实行预交出县税费等措施,效果明显。
三、森林保护成效彰显
1、森林防火立体体系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投资10万元修建的寨市云雾山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已全面投入使用。全县25个乡镇共建立了乡级瞭望哨4个,通过地面巡逻,定点瞭望和省林火卫星监测系统的情况通报相结合,形成了立体监测网络。严格执行了《莳竹县造林炼山操作规定》,完善了《莳竹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在防火期间,实行森林火灾日报告、周报告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专业扑火队,各乡镇成立了森林消防应急分队,森林火灾次数较往年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县森林火灾面积2000余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受到了省政府森林防火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及推介。
2、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仍然落实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和松材线虫等检疫对象的监测力度。上半年我县筹资100万元和青县、道县、同县联合开展直升飞机飞防,在虫情发生重、松林面积大且集中连片的6个乡镇开展飞防防治面积达5.1万亩,经省森防总站验收,效果良好。用白僵菌防治
松毛虫2万亩、黄脊竹蝗0.2万亩。
3、森林资源流转有条不紊
受理审批14个乡,39个村森林资源流转面积3.0416万亩;办理林权变更登记面积5.8177万亩,宗地419宗,核发林权证256本;办理林改发证11.2944万亩,3894宗地;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起,面积0.6502万亩,金额2400万元。
四、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更换了创先争优宣传窗的内容,分解转达了《2011年度全县组织工作绩效文明考核细则》,并对今年的创先争优工作进行重新布置。积极配合县委安排,到红镇联系点开展“两转”工作。
2、林业局机关党支部改选
搞好了机关四个党支部及机关党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完成了县委第十二届党代表选举工作及“三优”推荐工作。
3、积极组织职工参加迎“三八”、庆“七一”活动
在迎接国际“三·八”妇女节活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认真组织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大赛和参加县拔河比赛等活动。
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为提高林业职工的业务素质,我局在前年脱产培训36名职工后,今年组织职工参加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后续教育统
一考试,共有34名同志获得了该校全日制大专单独招生录取通知书。
5、全面推行绩效考核
为加强乡镇林业站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建立了奖优罚劣机制,出台了《2011年度林业站绩效文明考核办法》,对林业站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照县政府和县绩效办的有关要求,及时分解落实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县绩效考评内容。
五、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积极向上级申报林业项目16个,申报资金8800万元。争取了国有堡子岭林场和武阳林场危旧房改造计划225户实施方案的批复,完成世界银行林业项目贷款灾后减免政策自查迎检工作以及国家惠农涉农资金项目的清理和检查,编写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楠竹丰产培育项目实行以奖代补,规划面积2.5万亩,资金重点投向竹林道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县竹林道建设规划设计。
六、其它工作齐头并进
完成林业“十一·五”成果展览;“两会”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接待了省委巡视组对林业工作的视察,接待了原林业厅厅长葛汉栋来绥调研工作;林场职工通过养、种、加工、运输等多种经营创收345万元;完成竹木税
费1800万元,实现时间过半、税费任务完成60%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卫、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申报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林地林木流转收取造林押金104万元;完成林业行政许可网上公示。完成林业财务审计工作,处置河口乡、党坪乡四块联营山场831.5亩,收回资金98.2万元。
七、存在的问题
1、庙湾林场由万富春公司租赁经营,去冬今春造林任务346.5亩未完成。
2、油茶新造推进难度大,成活(保存)率有待提升。
3、造林投入不足。目前除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外,林农新造一亩林(含三年抚育)需投入600元,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因而造成造林质量下降,抚育管护不到位。
八、下半年工作重点
1、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建设进度,确保年度为民办实事目标顺利完成。
2、组织林农搞好14.7万亩幼林抚育、1.5万亩油茶抚育。
3、开展楠竹丰产培育,抓好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竹林道建设。
4、积极抓好税费征管,强化每木检尺,按实征收税费工作,按照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文件,规范林业服务性收费。
5、全面完成县人大建议和县政协提案7件的办理工作
6、加快木材采伐出山进度,确保采伐迹地早拨交、早炼山。
7、根据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稳妥推进林业局机构改革。
8、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支持,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落实。
9、开展公益林宣传年活动。在红岩、堡子岭、黄桑和县城制作四块公益林宣传永久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