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爱国”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战国策・西周》就曾提及“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惠帝纪》中也说到“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与国经常相提并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时刻想着“齐家治国”,以至“平天下”。随着历史的演进,家、国、天下的观念起了变化,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下来。

  夏到战国后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故土即邦国的热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的全部爱国思想和情感都是以爱楚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爱国思想逐渐发展为“爱天下”“爱四海”“爱九州”的情感。在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有很高的位置。《老子》中关于“天下”的内容就涉及了29章,共出现55次;孔子则站在“天下”的立场上为整个华夏民族思考命运;孟子去齐国以求天下安民之举;荀子更是指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荀子・正论》)“爱天下”的情感逐渐成为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影响后世。像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才是国家的灾难。这些都在强调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民族与国家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爱国思想突出表现在对祖国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对于民族尊严的追求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尽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古人笔下的千古名句和实际行动真切流露出对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爱国思想带有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爱国思想带有强烈的忠君色彩。在古代“家天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认为君即代表国家,这样便把国家安危系于君主一身,甚至出现“愚忠”的现象。另外,爱国思想中存在较深的民族观念,容易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情绪。

  “爱国”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战国策・西周》就曾提及“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惠帝纪》中也说到“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与国经常相提并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时刻想着“齐家治国”,以至“平天下”。随着历史的演进,家、国、天下的观念起了变化,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下来。

  夏到战国后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故土即邦国的热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的全部爱国思想和情感都是以爱楚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爱国思想逐渐发展为“爱天下”“爱四海”“爱九州”的情感。在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有很高的位置。《老子》中关于“天下”的内容就涉及了29章,共出现55次;孔子则站在“天下”的立场上为整个华夏民族思考命运;孟子去齐国以求天下安民之举;荀子更是指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荀子・正论》)“爱天下”的情感逐渐成为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影响后世。像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才是国家的灾难。这些都在强调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民族与国家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爱国思想突出表现在对祖国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对于民族尊严的追求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尽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古人笔下的千古名句和实际行动真切流露出对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爱国思想带有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爱国思想带有强烈的忠君色彩。在古代“家天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认为君即代表国家,这样便把国家安危系于君主一身,甚至出现“愚忠”的现象。另外,爱国思想中存在较深的民族观念,容易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情绪。


相关文章

  •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
  •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 杨清虎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 ...查看


  • 光影中的"家国情怀"
  • 家与国,在中国人心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国家.社会.家庭和人就这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无比宏大同时又无比细腻的情感归纳成为四个字--"家国情怀" ...查看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_于春海_杨昊
  • RESEARCHONCULTURALCONSTRUCTION文化建设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与体系构建 TheMainContentandSystemConstructionaboutChineseExcellentTra ...查看


  • [张文茂与责任教育]选登--培养家国情怀,激励道德成长(1)
  • 第一章 我的成长故事 四.媒体声音:让师生追求卓越 (二)培养家国情怀,激励道德成长(1) 中国德育:您好!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其中特别提到 ...查看


  •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人民论坛)
  • "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惟一的解药."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 ...查看


  •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文学概论论文
  • 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山水 摘 要 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可以看到多数作品都有山水的痕迹.中国文人中,无论是诗人,词曲作者,画家,抑或是园林设计师都把自然山水作为寻找美的源泉,向自然山水学习,汲取自然山水中的万千仪态和风貌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如<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查看


  • 2018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二)
  • 1 2018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二) 1.时代更需要"钢铁院士"的家国情怀 "我正在补充近年来钢铁领域的新进展,准备后年再版这本书."崔崑手里拿着的,是他在81岁时动笔写作的<钢的成分.组 ...查看


  • [丹棱留声机]| 我的入党初心--家国情怀,历史担当
  • 家国情怀,历史担当 来自国机集团 00:00 16:32 家国情怀从来都是与个人理想抱负紧紧捆绑在一起,从来都是英雄志士最高尚的精神归属.那种与民族.与国家.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初心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担当,使优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