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晓岚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2年11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可能太高深了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课加以研究、打磨和反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磨课”,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一、“磨”教材和学生
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就是采用了集体磨课的形式,在磨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对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这个来来回回推敲打磨的过程中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站在科学艺术教学的层面来要求自己的课堂,在磨课中一起琢磨,一起成长.五年级上学期,大家都说《数学广角》中的《数字编码》这一课特别难上,于是,我们把这一学期备课组的磨课内容定为《数学广角——数字与编码》的例2.
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独立备课”,全体备课组成员各自设计好课堂预设之后,在第二环节“比较研课”中,组内成员中的两位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是:为什么课堂显得沉闷,学生反应不积极呢?我们再次从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层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讨.
1.例2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整个单元共四个例题(每个例题看成一个知识点),即四个知识点,例2是其中的第二个知识点.这四个知识点的整体结构分为两大块:一是例1和例2,分别以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数字除了表示基数、序数外,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二是例3和例4,安排两个用数字或字母编码的实践活动(编学号和给图书馆的图书编号),让学生在尝试编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编码规则,进一步理解编码的思想方法.四个例题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突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和社会价值,凸显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只要求学生知道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各段数字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编码思想即可.但例2的教学就应更深一步了.它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1)引入身份证号码的认识.教材呈现“安检口、办理储蓄业务”等情境,谴学生体会身份证号码的重要性.(2)通过小组活动认识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信息和含义(出生日期码、地址码、性别码、顺序码、校验码).它的编排意图是:(1)以身份证号码为载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除了基数、序数外,还可以用来编码,体会身份证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判断等活动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体会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唯一性与简洁性.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这是教学例2的核心内容.
进一步研读和分析教材后,大家一致认为,例2可供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应是:(1)让学生课前收集全家或亲朋好友的身份证号码.(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多种信息,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通过上述活动,体会数字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唯一性和简洁性,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
2.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通过课前调查和例1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编码的认识(身份证、汽车牌照、学号等)还是比较肤浅的.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数字表示的含义,并不理解号码内含的编排规则,也无法领会其中的编码思想.
经过集体分析和研究,大家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已有基础有了深入了解,于是课堂教毕思路在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一个星期后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精彩演绎.我整合了备课组成员的意见后,对大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尽可能利用学生中的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力求理论性与实用性、枯燥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
二、精彩回顾
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们学得很开心,课后我把我与学生的一些快乐片段整理了下来.
1.课前准备
上课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去收集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让他们认真地抄写在表格上.引入课题后,我让他们几人一组观察自己手头上的号码,猜一猜身份证号码中包含哪些信息,它的编排规律是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互相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号码,仔细琢磨着其中的编排规律.
2.巧用错误资源认识生日码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让一名学生大声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他说:“[***********].”
我心中暗暗一阵窃喜:感谢你,小家伙,课堂上的“骚乱”即将来临.不出所料,好多灵光的孩子大叫起来:“蒋老师,他,他瞎编的!”
我故作不满,说:“没有根据不能乱说.”
“他都快有一千岁了!”
“是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身份证号码一共有18位,第7~14位表示他的生日,这个人怎么可能是1097年12月17日出生的呢?”
太棒了,我看着学生乐成一片的样子,暗自高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那个学生很委屈的样子,我连忙说:“是呀,你们真了不起,能发现身份证号码中的大问题.不过,我看他不是瞎编的,好像是把9抄成0了,大家说是吗?”(大多数学生点头认同)然后对出错的学生说:“下次可要仔细了,否则要闹笑话的.”
让这个学生坐下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以往只有爸爸妈妈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今天是记住他们生日的好机会.请大家大声读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用心记住这些数字,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到来的时候,对他们说一声生日快乐.”学生们都很认真地记着.
我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猜一猜,这是谁的身份证号?”
好多学生摇头,几个聪明的尖叫起来:“是蒋老师的.”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号码显示这个人是1975年4月13日出生的,蒋老师你大概是三十多岁,符合.再说我发现好多女生号码倒数第2位都是双数,这个号码的倒数第2位上也是个双数,这一位就表示人的性别,蒋老师你是个女的,所以这个号码就是你的.”
“太好了,你猜得真准!”
这时好多学生再次去看自己的号码,真的是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在个性张扬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去用心、及时地捕捉瞬时生成的精彩火花,要利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时把握,并给予正确点拨和引导,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在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收集起来,加以讨论、分析,把这种生成写到预设中去,于是有些环节看似无心但有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根据班级实际轻松学习地址码
全班46名学生,其中28个来自全国9个不同的省、直辖市,在这样的班级中认识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真是太妙了.
一个来自四川的学生说:“我在比较中发现我的前两位与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号码不一样.”我让他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然后请和他一样(四川)的学生起立报数验证,再请来自其他不同省份的同学介绍一下身份证号码的前两位,让大家了解其他省份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前两位是表示省份的.
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是地址码,那么第3位到第6位表示什么呢?我板书了郑鑫建的身份证号码,因为他来自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让学生明白第3、4位表示市.又板书了徐威龙的身份证号码,因为他来自绍兴市新昌县,让学生明白第5、6位表示县.
介绍完了地址码后,我话锋一转,深情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五(6)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全班46名同学,分别来自9个不同的省份、直辖市,大家跟随自己的父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份友谊吧!
看到大家懂事地点点头,我很欣慰.
4.利用孪生姐妹的号码学习顺序码
“同学们,身份证号第1位至第14位相同的人表示他们是同地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为了不重复,所以在第15位至第17位进行编号,叫顺序码”
“哇,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有那么多人!”学生们发出感叹,是呀,这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东西.
“全国那么多人,身份证号码会不会有重复呢?”
这时我把眼光投向了我们班上的一对双胞胎,我让老大报了她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猜老二的号码.学生们很兴奋,明白了就算是双胞胎,号码也是不一样的.
磨课时我们发现,如果把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随随便便地拿来用,是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表现出个性、特色和自我.
5.故弄玄虚学习校验码
课上到这儿应该接近尾声了,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为什么我爷爷的身份证号码最后有个X?”
“是的,大多数人的号码最后一位是数字,少数人的号码后面有个X,这个叫校验码.只要你报出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我就能算出你的第18位上的数字是几?”一连试了好几个,我都算出了最后一个数字.看到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我就问:“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吗?”“想!”声音特别响亮.学生们感到很新鲜,学会后,吵吵嚷嚷地给这个算,给那个算,还说回家要在爸爸妈妈面前露一手.
上完这堂课,我很轻松,也很欣慰.学生今天表现很棒,我很满意,看他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趁机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了,你能很快把你自己的号码背出来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背着.
在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都经历了一个磨课过程.从模糊到清晰,从困顿到豁然开朗,我们思考着,也苦恼着,但最终我们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喜欢.但愿每一节数学课学生们都能在这么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作者介绍:蒋晓岚,浙江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
作者:蒋晓岚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2012年11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可能太高深了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课加以研究、打磨和反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磨课”,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一、“磨”教材和学生
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就是采用了集体磨课的形式,在磨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对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这个来来回回推敲打磨的过程中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站在科学艺术教学的层面来要求自己的课堂,在磨课中一起琢磨,一起成长.五年级上学期,大家都说《数学广角》中的《数字编码》这一课特别难上,于是,我们把这一学期备课组的磨课内容定为《数学广角——数字与编码》的例2.
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独立备课”,全体备课组成员各自设计好课堂预设之后,在第二环节“比较研课”中,组内成员中的两位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是:为什么课堂显得沉闷,学生反应不积极呢?我们再次从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层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讨.
1.例2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整个单元共四个例题(每个例题看成一个知识点),即四个知识点,例2是其中的第二个知识点.这四个知识点的整体结构分为两大块:一是例1和例2,分别以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数字除了表示基数、序数外,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二是例3和例4,安排两个用数字或字母编码的实践活动(编学号和给图书馆的图书编号),让学生在尝试编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编码规则,进一步理解编码的思想方法.四个例题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突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和社会价值,凸显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只要求学生知道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各段数字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编码思想即可.但例2的教学就应更深一步了.它的编排分为两个层次:(1)引入身份证号码的认识.教材呈现“安检口、办理储蓄业务”等情境,谴学生体会身份证号码的重要性.(2)通过小组活动认识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信息和含义(出生日期码、地址码、性别码、顺序码、校验码).它的编排意图是:(1)以身份证号码为载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除了基数、序数外,还可以用来编码,体会身份证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判断等活动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体会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唯一性与简洁性.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这是教学例2的核心内容.
进一步研读和分析教材后,大家一致认为,例2可供操作的具体教学目标应是:(1)让学生课前收集全家或亲朋好友的身份证号码.(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多种信息,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通过上述活动,体会数字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唯一性和简洁性,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
2.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通过课前调查和例1的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编码的认识(身份证、汽车牌照、学号等)还是比较肤浅的.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数字表示的含义,并不理解号码内含的编排规则,也无法领会其中的编码思想.
经过集体分析和研究,大家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已有基础有了深入了解,于是课堂教毕思路在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一个星期后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精彩演绎.我整合了备课组成员的意见后,对大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尽可能利用学生中的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力求理论性与实用性、枯燥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
二、精彩回顾
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们学得很开心,课后我把我与学生的一些快乐片段整理了下来.
1.课前准备
上课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去收集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让他们认真地抄写在表格上.引入课题后,我让他们几人一组观察自己手头上的号码,猜一猜身份证号码中包含哪些信息,它的编排规律是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互相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号码,仔细琢磨着其中的编排规律.
2.巧用错误资源认识生日码
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让一名学生大声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他说:“[***********].”
我心中暗暗一阵窃喜:感谢你,小家伙,课堂上的“骚乱”即将来临.不出所料,好多灵光的孩子大叫起来:“蒋老师,他,他瞎编的!”
我故作不满,说:“没有根据不能乱说.”
“他都快有一千岁了!”
“是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身份证号码一共有18位,第7~14位表示他的生日,这个人怎么可能是1097年12月17日出生的呢?”
太棒了,我看着学生乐成一片的样子,暗自高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那个学生很委屈的样子,我连忙说:“是呀,你们真了不起,能发现身份证号码中的大问题.不过,我看他不是瞎编的,好像是把9抄成0了,大家说是吗?”(大多数学生点头认同)然后对出错的学生说:“下次可要仔细了,否则要闹笑话的.”
让这个学生坐下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以往只有爸爸妈妈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今天是记住他们生日的好机会.请大家大声读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用心记住这些数字,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到来的时候,对他们说一声生日快乐.”学生们都很认真地记着.
我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猜一猜,这是谁的身份证号?”
好多学生摇头,几个聪明的尖叫起来:“是蒋老师的.”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号码显示这个人是1975年4月13日出生的,蒋老师你大概是三十多岁,符合.再说我发现好多女生号码倒数第2位都是双数,这个号码的倒数第2位上也是个双数,这一位就表示人的性别,蒋老师你是个女的,所以这个号码就是你的.”
“太好了,你猜得真准!”
这时好多学生再次去看自己的号码,真的是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在个性张扬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去用心、及时地捕捉瞬时生成的精彩火花,要利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时把握,并给予正确点拨和引导,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在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收集起来,加以讨论、分析,把这种生成写到预设中去,于是有些环节看似无心但有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根据班级实际轻松学习地址码
全班46名学生,其中28个来自全国9个不同的省、直辖市,在这样的班级中认识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真是太妙了.
一个来自四川的学生说:“我在比较中发现我的前两位与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号码不一样.”我让他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然后请和他一样(四川)的学生起立报数验证,再请来自其他不同省份的同学介绍一下身份证号码的前两位,让大家了解其他省份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前两位是表示省份的.
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是地址码,那么第3位到第6位表示什么呢?我板书了郑鑫建的身份证号码,因为他来自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让学生明白第3、4位表示市.又板书了徐威龙的身份证号码,因为他来自绍兴市新昌县,让学生明白第5、6位表示县.
介绍完了地址码后,我话锋一转,深情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五(6)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全班46名同学,分别来自9个不同的省份、直辖市,大家跟随自己的父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份友谊吧!
看到大家懂事地点点头,我很欣慰.
4.利用孪生姐妹的号码学习顺序码
“同学们,身份证号第1位至第14位相同的人表示他们是同地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为了不重复,所以在第15位至第17位进行编号,叫顺序码”
“哇,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有那么多人!”学生们发出感叹,是呀,这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东西.
“全国那么多人,身份证号码会不会有重复呢?”
这时我把眼光投向了我们班上的一对双胞胎,我让老大报了她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猜老二的号码.学生们很兴奋,明白了就算是双胞胎,号码也是不一样的.
磨课时我们发现,如果把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随随便便地拿来用,是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表现出个性、特色和自我.
5.故弄玄虚学习校验码
课上到这儿应该接近尾声了,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为什么我爷爷的身份证号码最后有个X?”
“是的,大多数人的号码最后一位是数字,少数人的号码后面有个X,这个叫校验码.只要你报出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我就能算出你的第18位上的数字是几?”一连试了好几个,我都算出了最后一个数字.看到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我就问:“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吗?”“想!”声音特别响亮.学生们感到很新鲜,学会后,吵吵嚷嚷地给这个算,给那个算,还说回家要在爸爸妈妈面前露一手.
上完这堂课,我很轻松,也很欣慰.学生今天表现很棒,我很满意,看他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趁机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了,你能很快把你自己的号码背出来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背着.
在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都经历了一个磨课过程.从模糊到清晰,从困顿到豁然开朗,我们思考着,也苦恼着,但最终我们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喜欢.但愿每一节数学课学生们都能在这么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作者介绍:蒋晓岚,浙江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