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2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 教学用具

PPT展示。多媒体投影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9的图。

【师】看到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

【生】这些图片上都是把原来的东西给放大了。

【生】有的图片上是缩小了。

【师】嗯,很好,我们用相机、放大镜还有我们的影子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把事物给放大,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放大或者缩小的案例,第四张图就是这样。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我们再看下面这张PPT。

【师】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两只小蜜蜂。

【师】那这样呢?(滑动鼠标)

【生】老师我看到了放放大镜。

【师】嗯,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一课。

老师板书课题: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图片的放大和缩小,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课本60页的例4。这三个图片中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下面大家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会我们大家来讨论。

(学生在下面自己画一画,老师巡回教室指导。)

【师】嗯,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大家分别向自己的同桌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走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画的非常好?那么大家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展示PPT)

【师】按照2:1也就是我们每个边都要变成他们的两倍,我们先看正方形,大家看看是否和老师画的一样。那么长方形呢?三角形呢?在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背后,那么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两倍呢?或者说如果斜边也放大大两倍该怎么画呢?

【生】是的,也是两倍,虽然我们不能看出斜边占了多少格,但是只要把放大后的两个直角边连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就可以发现是对的。

【师】嗯,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观察一下,对比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大家说说有什么变化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正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长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三角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这个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根据这个题目,老师还有几个问题。(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学生讨论环节,五到八分钟,老师巡走教室查看学生讨论情况)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

【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2:1表示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师】刚才我们给他们放大了两倍,那么如果我们缩小三倍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面画一画。然后分别展示给自己的同桌看看。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同桌画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啊,那么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呢?(展示PPT)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那么下面老师有个问题,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一会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讨论中)

【师】好,刚才我们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那么谁来回答一下呢?

【生】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他们的形状不变。

【生】图形放大和缩小,他们的对应边的比都是一样的。

【师】以长方形为例,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刚才啊,我们是按照2:1画出的,那么现在我们来按照3:1,大家画一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巡回教室,最后展示PPT。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按照3:1放大后的图形,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3倍吗?

【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角形的斜边依然是原来三角形斜边的三倍。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展示PPT。学生说出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

【师】答案是D。因为B只是横向大了,而竖着的位置却没有,不符合放大的定义,因此不对,C只是竖向打了,而横向却没有变化。

2、填空题。

一个长方形长3dm,宽2dm,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9 )dm,宽是( 6 )dm,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比是( 3 ∶ 1 ),面积比是( 9 ∶ 1 )。

3、课本60页做一做。

按照4:1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2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 教学用具

PPT展示。多媒体投影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9的图。

【师】看到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

【生】这些图片上都是把原来的东西给放大了。

【生】有的图片上是缩小了。

【师】嗯,很好,我们用相机、放大镜还有我们的影子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把事物给放大,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放大或者缩小的案例,第四张图就是这样。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我们再看下面这张PPT。

【师】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两只小蜜蜂。

【师】那这样呢?(滑动鼠标)

【生】老师我看到了放放大镜。

【师】嗯,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一课。

老师板书课题: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图片的放大和缩小,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课本60页的例4。这三个图片中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下面大家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会我们大家来讨论。

(学生在下面自己画一画,老师巡回教室指导。)

【师】嗯,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大家分别向自己的同桌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走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画的非常好?那么大家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展示PPT)

【师】按照2:1也就是我们每个边都要变成他们的两倍,我们先看正方形,大家看看是否和老师画的一样。那么长方形呢?三角形呢?在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背后,那么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两倍呢?或者说如果斜边也放大大两倍该怎么画呢?

【生】是的,也是两倍,虽然我们不能看出斜边占了多少格,但是只要把放大后的两个直角边连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就可以发现是对的。

【师】嗯,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观察一下,对比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大家说说有什么变化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正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长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三角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这个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根据这个题目,老师还有几个问题。(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学生讨论环节,五到八分钟,老师巡走教室查看学生讨论情况)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

【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2:1表示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师】刚才我们给他们放大了两倍,那么如果我们缩小三倍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面画一画。然后分别展示给自己的同桌看看。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同桌画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啊,那么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呢?(展示PPT)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那么下面老师有个问题,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一会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讨论中)

【师】好,刚才我们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那么谁来回答一下呢?

【生】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他们的形状不变。

【生】图形放大和缩小,他们的对应边的比都是一样的。

【师】以长方形为例,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刚才啊,我们是按照2:1画出的,那么现在我们来按照3:1,大家画一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巡回教室,最后展示PPT。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按照3:1放大后的图形,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3倍吗?

【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角形的斜边依然是原来三角形斜边的三倍。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展示PPT。学生说出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

【师】答案是D。因为B只是横向大了,而竖着的位置却没有,不符合放大的定义,因此不对,C只是竖向打了,而横向却没有变化。

2、填空题。

一个长方形长3dm,宽2dm,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9 )dm,宽是( 6 )dm,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比是( 3 ∶ 1 ),面积比是( 9 ∶ 1 )。

3、课本60页做一做。

按照4:1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相关文章

  •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
  • "比例的意义"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40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 ...查看


  • 图形的魔术组合
  •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 2010-03-04 22:16:41| 分类: 课堂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人美版 11册 执教人:余憶芳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 ...查看


  • 数学名师教学设计
  • 2014-2015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名师稿)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 ...查看


  • 放大与缩小
  • <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 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 ...查看


  • 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会判断相似图形.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相似图形,在观察.操作 ...查看


  •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动画欣赏 教学目的: 认识Flash程序,学会播放Flash动画的方法,了解Flash动画的特点,对动画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动画的欣赏,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查看


  •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 ...查看


  • 画图软件教案-工具举例
  • 第1课 初识画笔 教学目标: 认识"画图板"窗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在我们的电脑中有一个强大的工具软件叫"画图板",在这个软件里面有用不完的"颜料" ...查看


  • 反比例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 第3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书总价书总价=本数(一定),书的总价和单价成( )比例:=单单价本数 价(一定),书的总价和本数成( )比例:单价×本数=书的总价(一定),书的单价和本数成( )比例. b(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