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分辨具体情境中的分数乘法或除法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

1、 六(1)班的人数是六(2)班人数的14/15。

2、 十月份用电量是九月份的7/8。

教师:让学生说出单位“1”和数量关系。

提问: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计算?单位“1”未知,又用什么方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课件出示)

二、教学新课,建立模型。

1、教学例5,分析数量关系,为列方程建立模型。

(1)小瓶果汁600ML ,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2/3,一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

让学生说说大瓶果汁量和小瓶的关系?(是怎样理解,也就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指导学生在条件上划出单位“1”。

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板书:大瓶的果汁量×2/3 =小瓶的果汁量。

(2)大瓶的果汁量会求吗?用前面的分数乘法能列式吗?

根据数量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结:当单位“1”不知道的时候,可以用x 表示,列方程解决。

(3)列方程解。

怎样列方程?把哪个量设为x ?

板书: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 毫升。

x×2/3 =600

独立完成解方程,指名板演。

x =900是不是正确的解呢?怎么检验呢?交流检验的方法。

交流回顾做题的过程:(找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法)。

2、教学试一试。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是什么含义吗?

根据对题意的理解,你能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吗?

如何解答呢?

(2)独立完成解答。

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方程的?

3、完成练一练。

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独立完成解答。说说想法和思考过程。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解答。

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这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单位“1”的量)

3、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一班植树的棵树是六二

班的4/5。(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变成一个分数乘法问题或分数除法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大瓶的果汁量×2/3 =小瓶的果汁量 (找出数量关系)

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 毫升。 (列方程解答)

x×2/3=600

x =600÷2/3

x =600×3/2

x =900 (检验结果)

答:一大瓶果汁有900毫升。

说课材料: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 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5。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四、说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六、说教学流程: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的知识。”新课改更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因此,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我让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判断单位“1”,并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些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并归纳出的这类题的解题步骤。就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这一情境导入主要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启迪学生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在课件上展示教本例题,让学生合作交流,按照“找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把单位‘1’设为x 列方程解答”的解题思路循序渐进求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数学是讲练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首先出示了两道基础性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其次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练习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此时课堂将处于活跃氛围,学生积极性也争先涌至,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第四环节、反馈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板书上,我设计简明扼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罗列,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目的,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说教学效果

本堂课我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十分宽松的活动探索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并分析归纳,展示交流,充分体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成就感。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自始至终他们都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严谨,教学效果一定会令人满意。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今天教学的公开课我上了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很自然,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例题连接起来,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从而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分辨具体情境中的分数乘法或除法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

1、 六(1)班的人数是六(2)班人数的14/15。

2、 十月份用电量是九月份的7/8。

教师:让学生说出单位“1”和数量关系。

提问: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计算?单位“1”未知,又用什么方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课件出示)

二、教学新课,建立模型。

1、教学例5,分析数量关系,为列方程建立模型。

(1)小瓶果汁600ML ,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2/3,一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

让学生说说大瓶果汁量和小瓶的关系?(是怎样理解,也就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指导学生在条件上划出单位“1”。

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板书:大瓶的果汁量×2/3 =小瓶的果汁量。

(2)大瓶的果汁量会求吗?用前面的分数乘法能列式吗?

根据数量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结:当单位“1”不知道的时候,可以用x 表示,列方程解决。

(3)列方程解。

怎样列方程?把哪个量设为x ?

板书: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 毫升。

x×2/3 =600

独立完成解方程,指名板演。

x =900是不是正确的解呢?怎么检验呢?交流检验的方法。

交流回顾做题的过程:(找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法)。

2、教学试一试。

(1)理解题意。

你能说说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是什么含义吗?

根据对题意的理解,你能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吗?

如何解答呢?

(2)独立完成解答。

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方程的?

3、完成练一练。

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独立完成解答。说说想法和思考过程。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解答。

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这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单位“1”的量)

3、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一班植树的棵树是六二

班的4/5。(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它变成一个分数乘法问题或分数除法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大瓶的果汁量×2/3 =小瓶的果汁量 (找出数量关系)

解:设一大瓶果汁有x 毫升。 (列方程解答)

x×2/3=600

x =600÷2/3

x =600×3/2

x =900 (检验结果)

答:一大瓶果汁有900毫升。

说课材料: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 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5。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四、说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六、说教学流程: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的知识。”新课改更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因此,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我让学生回顾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判断单位“1”,并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些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并归纳出的这类题的解题步骤。就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这一情境导入主要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启迪学生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在课件上展示教本例题,让学生合作交流,按照“找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把单位‘1’设为x 列方程解答”的解题思路循序渐进求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数学是讲练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首先出示了两道基础性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其次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练习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此时课堂将处于活跃氛围,学生积极性也争先涌至,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第四环节、反馈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板书上,我设计简明扼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罗列,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目的,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说教学效果

本堂课我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十分宽松的活动探索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并分析归纳,展示交流,充分体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成就感。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自始至终他们都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严谨,教学效果一定会令人满意。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今天教学的公开课我上了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很自然,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例题连接起来,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从而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章

  • 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 五.布艺兴趣小组 --分数除法 一.主要教学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用分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quo ...查看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4
  • 第十一册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活力组.四海.华农附小 一. 教学内容简析及教学总目标 1.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第二.三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 ...查看


  • [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 <数与代数>知识梳理--林友增 一.内容分配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一上 一下 二2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学思考 式与方程 求和应用题 20以内加减法.进 求差应用题 位加法 图示加减两步应用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查看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龚举伟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分数应用题,具体是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查看


  •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 查看( 426 ) / 评论( 0 )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路: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查看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通过探索知 ...查看


  • 第 三 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材分析
  • 第 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 ...查看


  •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老教材在解题方法上是以算术方法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1"的量是否已知,然后根据"1"的量知道与否决定是用乘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1-6年级] (2015-07-17 23:59:25) 转载▼ 标签: 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 教育 育儿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