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记者,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点击上方“学生记者团” 可以订阅哦!

小编手记

故事化写作一直是记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故事化是对记者能力的考验,使用故事化写作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有味。故事化需要有文字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等等能力来支撑。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简而言之,新闻故事化需要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1963年11月23日合众国际社记者梅丽曼.史密斯在达拉斯目击肯尼迪遇刺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市的繁华市区。车队从商业中心驶出后,就走上了一条漂亮的公路,这条公路蜿蜒地穿过一个像是公园的地方……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作品全文6000余字,用故事化的叙述讲述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全过程。

作者选取的一幅幅画面极富戏剧性,故事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就像是一部情节曲折而生动的电影,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文章还引用了大量鲜活而富有冲击力的直接引语,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度,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回味中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具体而言,新闻故事化有两方面的要求。

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3月开始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是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作品不是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是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如央视“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的母亲;《姥姥》中被称为“姥姥”的林洁如何为孤儿们的成长而奔波、操心的历程;“生活空间”《爱的奉献》中那个38年如一日地照顾有病老伴的老头……这种爱,营造出温煦和睦的氛围。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乏味的事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

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用故事化手法叙事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叙述的视角选择。

视角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同的视角叙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多变的视角有助于复现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

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如198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妈妈教我放鸭子》,采用第一人称自叙方式,讲述了放鸭姑娘陈惠荣的普通劳作故事,展现了其热爱生活、辛苦劳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娓娓道来,呈现给读者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做到了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2、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记者从公众的视角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公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事实。如凤凰卫视的《热火巴格达》,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伊拉克这个几度经历战火的国家已是满目苍夷,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到处是战争的废墟和瓦砾……这种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

3、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如1998年美国普里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德博拉的选择》:德博拉.盖恩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他的脸埋在黑色的卷发中,两条眉毛又浓又弯。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恶魔又是天使,是凶手又是救星,他就是在堕胎诊所中开枪的歹徒,他的脸映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读者从中获得的材料是叙事主体的一系列丰富经验的组合,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

合众国际社发的《土拨鼠发出冬天的消息》一文开头写道:

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六个星期的冬天要过。这是无与伦比的天气预测家、著名的潘修托尼的土拨鼠发出的信息。

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推出了新闻事件——土拨鼠发出信息:严寒将继续。之后用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的语调,突现了新闻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使读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作品自然高潮迭起。

实质上,新闻故事化就是借用文学的技巧写新闻,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而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的来源重视不够,这对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所以,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故事化写作决不仅仅是从技术方面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它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的展现新闻事实。

(完)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帮助,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您的小伙伴们也一起感受下。

点击上方“学生记者团” 可以订阅哦!

小编手记

故事化写作一直是记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故事化是对记者能力的考验,使用故事化写作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有味。故事化需要有文字能力、逻辑能力、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等等能力来支撑。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简而言之,新闻故事化需要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1963年11月23日合众国际社记者梅丽曼.史密斯在达拉斯目击肯尼迪遇刺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市的繁华市区。车队从商业中心驶出后,就走上了一条漂亮的公路,这条公路蜿蜒地穿过一个像是公园的地方……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作品全文6000余字,用故事化的叙述讲述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全过程。

作者选取的一幅幅画面极富戏剧性,故事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就像是一部情节曲折而生动的电影,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文章还引用了大量鲜活而富有冲击力的直接引语,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度,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回味中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具体而言,新闻故事化有两方面的要求。

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3月开始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是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作品不是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是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如央视“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的母亲;《姥姥》中被称为“姥姥”的林洁如何为孤儿们的成长而奔波、操心的历程;“生活空间”《爱的奉献》中那个38年如一日地照顾有病老伴的老头……这种爱,营造出温煦和睦的氛围。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乏味的事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

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用故事化手法叙事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叙述的视角选择。

视角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同的视角叙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多变的视角有助于复现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

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如198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妈妈教我放鸭子》,采用第一人称自叙方式,讲述了放鸭姑娘陈惠荣的普通劳作故事,展现了其热爱生活、辛苦劳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娓娓道来,呈现给读者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做到了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2、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记者从公众的视角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公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事实。如凤凰卫视的《热火巴格达》,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伊拉克这个几度经历战火的国家已是满目苍夷,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到处是战争的废墟和瓦砾……这种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

3、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如1998年美国普里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德博拉的选择》:德博拉.盖恩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他的脸埋在黑色的卷发中,两条眉毛又浓又弯。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恶魔又是天使,是凶手又是救星,他就是在堕胎诊所中开枪的歹徒,他的脸映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读者从中获得的材料是叙事主体的一系列丰富经验的组合,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

合众国际社发的《土拨鼠发出冬天的消息》一文开头写道:

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六个星期的冬天要过。这是无与伦比的天气预测家、著名的潘修托尼的土拨鼠发出的信息。

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推出了新闻事件——土拨鼠发出信息:严寒将继续。之后用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的语调,突现了新闻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使读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作品自然高潮迭起。

实质上,新闻故事化就是借用文学的技巧写新闻,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而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的来源重视不够,这对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所以,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故事化写作决不仅仅是从技术方面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它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的展现新闻事实。

(完)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帮助,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您的小伙伴们也一起感受下。


相关文章

  •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发帖赚分~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 ...查看


  • 新闻稿讲义[1]
  •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党委宣传部院报记者团 新 闻 稿 培 训 讲 义 新闻记者部瞿敏 一.新闻稿含义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 ...查看


  • 新闻稿件标准
  • 新闻稿件的标准 1.整体:稿件涵盖信息量大,写稿时要抓住活动的精粹,对活动要有充分的了解,提高亮点,稿件要写出特色,一般字数要求为350-600. 所有字体统一要求宋体,正标题要求三号字体加粗,副标题则为四号字体,正文统一用四号字体,不加粗 ...查看


  • 踏实做新闻何必"标题党"
  • 什么是新闻标题?面对这样的提问,不要说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就是普通读者都要嗤之以鼻:新闻标题,不就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用以揭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简短文字吗.确实,对于新闻标题的内涵和作用大家都了然于心,但综观当今新闻标 ...查看


  • 能干小记者团教案
  • 能干小记者团教案 第一节 小记者团开团仪式 活动目标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记者,团员间相互认识并分配小组.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团员自我介绍 没人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爱好.为什么参加小记者团. 二. 什么是记者 要 ...查看


  • 媒体的社会责任
  • 论文摘要: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地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现代媒体伦理要求媒体从业者遵循"最小伤害原则,哪怕是对批评对象,也要抱 ...查看


  • 消息写作方法
  • f9b 新闻写法--消息写作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关新闻的写作技巧,但愿我讲的内容对各位有点启发.分两部分:一是消息,二是通讯. 天下文章,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不仅是内容, ...查看


  • 脚下沾泥土心中感真情
  •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个新人,2011年6月份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恰逢"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我有幸将自己的新闻生涯开始在最真实.最朴实的基层.通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向群众学习,我感受到群众的冷暖.人民的心声,也在这 ...查看


  • 资料--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 一星期前谢湘找到我,希望冰点和周刊开座谈会.周刊中心有很多人物报道,冰点也有人物专版,非常愿意做这次交流.稍微做了一些准备,最大的遗憾就是案例太少,时间太短,只能就编人物版和写人物报道说一下,点到为止.大家下一步可以就我提到的进行互动. 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