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哪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
二、感知体验
陶校长是怎样跟学生讲这四问的?
每一问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过渡: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三、对话探究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的学习方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①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②读一读,找出解答。
③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④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⑤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⑥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四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三)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五)总结课文
1.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2.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四、建构生成:
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问答。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6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教学反思
我教完本课后,觉得最精彩的就是最后拓展延伸的自问,学
生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既学会了习作,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自我反省,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真正使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落到了实处,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哪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
二、感知体验
陶校长是怎样跟学生讲这四问的?
每一问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过渡: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三、对话探究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的学习方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①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②读一读,找出解答。
③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④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⑤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⑥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四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三)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五)总结课文
1.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2.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四、建构生成:
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问答。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6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教学反思
我教完本课后,觉得最精彩的就是最后拓展延伸的自问,学
生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既学会了习作,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自我反省,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真正使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落到了实处,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