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建筑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商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连接英租界墙子河的马场道。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其次是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李曾任天津殖业银行经理。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五大道上还有两座中西合璧的公馆。一是大理道3号、5号的蔡成勋旧居。3号是主楼,外观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中式木雕。5号为中式四合院家庙,垂花门及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不精。另一是重庆道55号庆王府。为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主楼平面由二层楼的四合院构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装修,顶层为祖先堂。庭院东部为中式花园,有假山、石洞和六角凉亭。
五大道上的军政要人公馆还有曹锟、徐世昌、顾维钧的旧居。还有文化医学界名人严修、方先之、范权的宅邸等。这些建筑现在仍保存完好。
近年来五大道的文化含金量似乎愈来愈高。对于天 津人来说,它不再被视做过了时的昔时遗物,相反渐渐成 了此地的一种城市标志,甚至升华为一种骄傲了。
天津的小洋楼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办公区。它们夹峙于解放路的两侧。解放 路曾是租界的中心,由北向南贯串着四国租界(法,英、 美、德)。此处的洋楼多为早期租界各国在天津开设的行
政,金融、贸易、新闻通讯等机构,也有一些旅店和娱乐设 施。当时列强说了算,建筑样式多听命于洋人。许多建筑 师也是洋人,他们从各自国家带来不同的建筑特色。故而 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风格 随处可见,并一律全保持着舶来样式的原汁原味。而且这 种公共性质的建筑都是庄重严谨,典雅沉静,体积也大; 与精巧的五大道的民居建筑群炯然殊别了。
第二部分是住宅区。 天津最早小洋楼住宅,多为开辟租界的洋人们居 住。那时五大道地区还是一片水洼苇荡。洋人们的住宅挨 着办公区,靠近解放路一带,还有一些在河东原意大利租 界的马可•波罗广场周围。 进入本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 得极为特殊与重要。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 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 利,充满了商机。各种要人及富人拥人津门。一为安全,二 为立业发财,三为了住进设施齐全的小洋楼总比传统的 四合院舒适方便。五大地道处英租界的黄金地段,人们便 相争置地建房,毗邻而居,于是,这一带就成了天津名符 其实的富人区。 若论中国近代城市所拥有的富人区的规模,天津当 属第一。 但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五大道的住户洋人很少,基 本上是中国人;二是这些作为甲方的中国房主,不懂得西 方建筑的风格准则,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各 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好比自助餐那样放在一起,喜欢什么 拿什么,他们觉得科林森式的柱子好看就在房上加几根; 喜欢哥特式的拱顶,便在自家门厅里造一个。反正是私人 住宅,各由其便。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 间,更多的个性色彩。比起解放路那些正经八百不错规 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如果留意去 看,偶尔还会发现一些西式山墙上的通气孔竟然被改成 一枚老钱图案,实际上,五大道的小洋楼已经中国化了。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的私秘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 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 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 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 少使用栏杆。最巧妙的是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 百页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 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自然也构成了五大道独有的幽雅沉静又稳定温馨的氛 围。近日,我看到睦南道有几处拆掉了围墙,改为铁栏,这 样做可能想更加美观和时髦。尤其是李勉之的故居—— 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那四幢古典风格的花园别墅, 居然将与建筑和谐一体的围墙拆去,换上铁栏,里边一院 子的桌椅什物绽 露无遗,原有的那种静谧神秘之感荡然 无存,显然改造者一定不知道五大道特有的文化特征与 建筑美。 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幢幢房子,还有它迷人 的氛围。而这又不只是一种建筑氛围,更是一种历史人文 的气息。如果破坏了,那绝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这一城 市独具的人文环境。
第三部分是商业区。 这商业区有两个,一个是小白楼,一个是劝业场。小 白楼地处原美租界(1902年后并入英租界),由于这一地 区住着一些早期开辟租界的洋人,便有各种各样洋人的 店铺出现,并渐渐营造出一个商业区来。如今小白楼的一 些店铺的外墙上,往往还能依稀见到历时久远,斑驳殆尽 的英文店名或广告。 小白楼商业区出现在前,劝业场商业区出现在后。它 位于原法租界西端,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批新型的商业 大厦拔地而起。如劝业场(1929年)、惠中饭店(1930年)、 交通饭店(1931年)、渤海大楼(1934年)等等。不仅百货 云集,而且都是集商店、旅店、饭店、娱乐业为一体的多功 能的巨型大楼。这种二三十年代西方刚刚流行起来的商 业设施和商业形式,居然在同一时间就大规模地进入天 津,不仅将天津一下子推到近代中国的最先进的前沿,而 且焕然一新地影响了本地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就像改 革开放后舶来的超级市场。而首先接受这种方式的是五 大道的居民。劝业场商业区不单是购物中心,还是五大道 居民各种社交活动的场所,于是五大道住宅区,与解放路 的办公区和小白楼,劝业场的商业区密切地融为一体,天 津就是这样“洋”起来的。近代的大天津形象便由此而 立。
近年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无大道拔地而起,与小洋楼共同组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从文化视角看,五大道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又 融合的一个典型的载体,是天津都市文化开放性的一个 象征,也是近代天津发展史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馆,从历 史角度看,五大道有功于天津。它是一个富矿,正在等待 我们挖掘。 我相信,如果打开五大道,我们真的会对历史的天津 有一个崭新认识,而且这认识一定还会有益于今天和明 天。
天津五大道建筑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商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连接英租界墙子河的马场道。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其次是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李曾任天津殖业银行经理。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五大道上还有两座中西合璧的公馆。一是大理道3号、5号的蔡成勋旧居。3号是主楼,外观法国罗曼式,内装修使用中式木雕。5号为中式四合院家庙,垂花门及门窗隔扇,砖、木、石雕,无一不精。另一是重庆道55号庆王府。为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主楼平面由二层楼的四合院构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装修,顶层为祖先堂。庭院东部为中式花园,有假山、石洞和六角凉亭。
五大道上的军政要人公馆还有曹锟、徐世昌、顾维钧的旧居。还有文化医学界名人严修、方先之、范权的宅邸等。这些建筑现在仍保存完好。
近年来五大道的文化含金量似乎愈来愈高。对于天 津人来说,它不再被视做过了时的昔时遗物,相反渐渐成 了此地的一种城市标志,甚至升华为一种骄傲了。
天津的小洋楼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办公区。它们夹峙于解放路的两侧。解放 路曾是租界的中心,由北向南贯串着四国租界(法,英、 美、德)。此处的洋楼多为早期租界各国在天津开设的行
政,金融、贸易、新闻通讯等机构,也有一些旅店和娱乐设 施。当时列强说了算,建筑样式多听命于洋人。许多建筑 师也是洋人,他们从各自国家带来不同的建筑特色。故而 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风格 随处可见,并一律全保持着舶来样式的原汁原味。而且这 种公共性质的建筑都是庄重严谨,典雅沉静,体积也大; 与精巧的五大道的民居建筑群炯然殊别了。
第二部分是住宅区。 天津最早小洋楼住宅,多为开辟租界的洋人们居 住。那时五大道地区还是一片水洼苇荡。洋人们的住宅挨 着办公区,靠近解放路一带,还有一些在河东原意大利租 界的马可•波罗广场周围。 进入本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 得极为特殊与重要。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 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 利,充满了商机。各种要人及富人拥人津门。一为安全,二 为立业发财,三为了住进设施齐全的小洋楼总比传统的 四合院舒适方便。五大地道处英租界的黄金地段,人们便 相争置地建房,毗邻而居,于是,这一带就成了天津名符 其实的富人区。 若论中国近代城市所拥有的富人区的规模,天津当 属第一。 但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五大道的住户洋人很少,基 本上是中国人;二是这些作为甲方的中国房主,不懂得西 方建筑的风格准则,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各 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好比自助餐那样放在一起,喜欢什么 拿什么,他们觉得科林森式的柱子好看就在房上加几根; 喜欢哥特式的拱顶,便在自家门厅里造一个。反正是私人 住宅,各由其便。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 间,更多的个性色彩。比起解放路那些正经八百不错规 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如果留意去 看,偶尔还会发现一些西式山墙上的通气孔竟然被改成 一枚老钱图案,实际上,五大道的小洋楼已经中国化了。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的私秘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 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 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 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 少使用栏杆。最巧妙的是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 百页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 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自然也构成了五大道独有的幽雅沉静又稳定温馨的氛 围。近日,我看到睦南道有几处拆掉了围墙,改为铁栏,这 样做可能想更加美观和时髦。尤其是李勉之的故居—— 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的那四幢古典风格的花园别墅, 居然将与建筑和谐一体的围墙拆去,换上铁栏,里边一院 子的桌椅什物绽 露无遗,原有的那种静谧神秘之感荡然 无存,显然改造者一定不知道五大道特有的文化特征与 建筑美。 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幢幢房子,还有它迷人 的氛围。而这又不只是一种建筑氛围,更是一种历史人文 的气息。如果破坏了,那绝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这一城 市独具的人文环境。
第三部分是商业区。 这商业区有两个,一个是小白楼,一个是劝业场。小 白楼地处原美租界(1902年后并入英租界),由于这一地 区住着一些早期开辟租界的洋人,便有各种各样洋人的 店铺出现,并渐渐营造出一个商业区来。如今小白楼的一 些店铺的外墙上,往往还能依稀见到历时久远,斑驳殆尽 的英文店名或广告。 小白楼商业区出现在前,劝业场商业区出现在后。它 位于原法租界西端,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批新型的商业 大厦拔地而起。如劝业场(1929年)、惠中饭店(1930年)、 交通饭店(1931年)、渤海大楼(1934年)等等。不仅百货 云集,而且都是集商店、旅店、饭店、娱乐业为一体的多功 能的巨型大楼。这种二三十年代西方刚刚流行起来的商 业设施和商业形式,居然在同一时间就大规模地进入天 津,不仅将天津一下子推到近代中国的最先进的前沿,而 且焕然一新地影响了本地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就像改 革开放后舶来的超级市场。而首先接受这种方式的是五 大道的居民。劝业场商业区不单是购物中心,还是五大道 居民各种社交活动的场所,于是五大道住宅区,与解放路 的办公区和小白楼,劝业场的商业区密切地融为一体,天 津就是这样“洋”起来的。近代的大天津形象便由此而 立。
近年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无大道拔地而起,与小洋楼共同组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从文化视角看,五大道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又 融合的一个典型的载体,是天津都市文化开放性的一个 象征,也是近代天津发展史一个琳琅满目的博物馆,从历 史角度看,五大道有功于天津。它是一个富矿,正在等待 我们挖掘。 我相信,如果打开五大道,我们真的会对历史的天津 有一个崭新认识,而且这认识一定还会有益于今天和明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