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12334
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赵友前,王素芹
(1.安徽省铜陵县植保植检站,安徽铜陵244100;2.安徽省铜陵县农业技术推广
安徽铜陵244100;3.安徽省铜陵县天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铜陵244171;4.铜陵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171)中心,
摘要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
2
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开展了91hm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集成示范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3)07-02924-02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是绿色植保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的具体体现
[1]
性诱区螟害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区,比蛾71头。结果表明,
常规防治区略高(表1),若采用性诱剂诱杀,再结合药剂防治,将大大提高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可见,二化螟性诱剂较好地诱杀了二化螟雄蛾,降低了交配率,大大降低了产卵量,从而能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
表1
处理
性诱区
性诱+常规防治常规防治空白对照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以杀虫灯、性诱剂
等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着重抓住水稻苗期、分蘖期、破口抽穗初期3个关键期,大力推广应用稻田耕沤、秧田混合保穗药、安全用药、科学控肥控水技术,重超级送嫁药、
点防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重大病虫害
[2]
铜陵县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06-24(1代)螟害率
0.630.110.491.92
防效67.294.374.5
08-17(2代)螟害率0.710.190.552.34
防效69.791.976.5
09-20(3代)螟害率0.670.160.532.17
%
防效69.192.675.6
。为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转变植保防灾减灾方式,大力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笔者于2010~2012年在铜陵县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期为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11.1
技术研究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效果试验
2011年选用佳多牌PS
1.3绿色防控药剂筛选试验针对近年来铜陵县单季粳
稻面积逐年扩大,稻曲病等穗期病害为害加重,为筛选对单2010稻曲病防效较好的绿色防控药剂品种,季粳稻纹枯病、
年在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龙坝村民组选用铜钙·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种杀菌剂进行了单季粳稻纹3种药剂对单枯病、稻曲病防效及保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季粳稻纹枯病、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纹枯病效
2
果以用量为225ml/hm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2
好;防治稻曲病效果以用量为1500g/hm的80%代森锰锌
-15Ⅲ型太阳能杀虫灯,在天门镇高联村(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生产基地)开展了杀虫灯诱杀效果试验。杀6月12日开灯,每天上午06:00~虫灯底部距地面1.5m,
07:00清理接虫袋,同时统计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稻螟蛉等主要水稻害虫数量。至8月31日,单其中二化螟341头、大螟62灯累计诱杀水稻害虫1595头,
头、稻纵卷叶螟97头、稻飞虱1039头、稻苞虫19头、稻螟蛉37头。由此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对水稻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1.2
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试验
2011年在天门镇高联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村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试验,
诱芯为毛诱捕器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细管状。试验设性诱、性诱+常规防治、常规防治、空白对照4个处理,性诱区每667m放置1个诱捕器(内配诱芯),诱30d更换一次诱捕器高于水稻10cm,用3根竹杆撑挂起来,9月17芯。各处理间相距200m。5月1日开始放置诱捕器,日结束,每3d清理一次诱捕器,记录诱蛾量,同时加水。根5月1日至9月17日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杀二化螟雄据调查,
朱红军(1968-),男,安徽铜陵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
E-mail:tlxzbz@病虫监测预报、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126.com。
02-07收稿日期2013-作者简介
2
WP最好;保产效果以用量为225ml/hm2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佳。从防效、保产综合效果来看,以用量为225ml/hm2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佳,该药不仅稻曲病作用明显,而且具有保护功能叶、抗早衰、对纹枯病、
抗倒伏等特点,水稻熟相好,增产效果明显。2
技术集成
在2010~2012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铜陵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2.1
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选用较抗稻曲病,兼抗稻瘟
“”、“丰两优香1号”病、病毒病的优良品种,如Ⅱ优6326等优质水稻。2.2
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
用吡虫啉、咪鲜胺浸种或拌
种,预防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恶苗病等。
2.3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病虫技术在秧苗移栽前2~3d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5.5%,规模种植大户349户。在示范区选择上,该县依托规模种植大户,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突出强力推进。示范区选择在天门镇三泉现代农业发展公重点,
司水稻种植基地,该公司为全国种粮大户,流转耕地1066hm2,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核心示范区安排在水稻高产创
2
龙山村,面积91hm。辐射天门镇建示范区天门镇高联村、
喷施吡蚜酮、毒死蜱等防治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的对路农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药,2.4
性诱剂控虫技术
2
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每667m放
置诱捕器1个,内置诱芯1个,每月换1次诱芯,诱捕器高出稻株10cm左右。2.5
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2
每2.76~3.33hm稻田安装1
龙山村、金塔村、兴化村、考涧村及顺安镇、钟鸣镇、高联村、
2
东联乡、西联乡部分村,面积746hm。示范区为一稻一麦种
盏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二化螟、稻稻飞虱等害虫。纵卷叶螟、2.6
生物防治技术
一是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大田7月
前不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二是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应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二化螟、稻应用井·蜡芽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应用枯草芽孢纵卷叶螟,
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2.7
总体防治技术
分别于破口期和穗期针对主要病虫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各开展一次总体防治。选用弥雾效果较好的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统一时间、统一药剂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化学防治药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对路药剂,防治稻飞剂选用高效、
噻嗪酮、噻虫嗪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虱选用吡蚜酮、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甲维盐等,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苯甲·丙环唑、烯肟·戊唑醇等。3
应用示范
2
2012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在天门镇开展了91hm水2
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示范,辐射面积746hm。
在该县具有代表性。2012年示范区稻飞虱、纹枯病偏植区,
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重发生,3.2
主推技术
2012年在核心示范区安装20台太阳能杀
虫灯,放置200套二化螟性诱剂。主推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病虫技术、性诱剂控虫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总体防治技术7项技术。3.33.3.1
主要成效
防控效果明显。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防控
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表2)。二效果达到90%以上,
化螟螟害率控制在0.12%,防治效果达94.9%,比自防区提防治高了7.3个百分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控制在1.74%,比自防区提高了4.2个百分点;对稻飞虱的效果达91.2%,
防治效果达90.2%,比自防区提高了9.5个百分点;纹枯病丛发病率控制在24.1%,株发病率控制在4.5%,病指为2.9,病指防效达85.2%,比自防区提高了9.2个百分点;稻瘟病病叶率控制在4.8%,防效达87.2%,比自防区提高了10.5个百分点;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0.6%,防效达83.3%,比自防病指区提高了13.9个百分点;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2%,病指防效达85.7%,比自防区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为0.5,
3.1示范区概况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铜陵
2012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7800县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
表2
稻飞虱
防治方式示范区自防区空白区
数量防效
头/百丛%20490.24022086
80.7
二化螟螟害
率∥%0.120.292.34
防效%94.987.6
卷叶率∥%1.742.5719.81
绿防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区病虫防治效果调查结果
纹枯病
稻瘟病
稻曲病
病穗病指防
病指
率∥%效∥%1.200.5085.73.807.40
1.103.50
68.6
防效%
病丛病株病指防叶瘟病病叶防稻瘟病病穗防
病指
率∥%率∥%效∥%叶率∥%效∥%穗率∥%效∥%91.224.104.502.9085.24.8087.20.6083.387.0
37.207.90
4.70
76.0
8.7037.40
76.7
1.103.60
69.4
84.2033.4019.60
稻纵卷叶螟
9月11日、9月11日、9月11日、9月12日和9月12日。注: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调查时间分别为8月22日、
3.3.213日测产,经济效益提高。据9月12、核心示范区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减少了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稻米中化学农药使用量,
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农药残留,
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参考文献
[1]杨普云,[J].中国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2010,30(4):37-38.植保导刊
[2]刘诗斌,[J].现朱美生,杨勇,等.武宁县高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09(24):21-22,63.代农村科技,
比自防区(511.3kg)增加66.8kg,增产率平均单产578.1kg,
比自防区增加20.6kg,达13.1%;辐射区平均单产531.9kg,
增产率达4.0%。示范区及辐射区施药3次,比自防区少2
22
次用药,按每次农药费用225元/hm、人工费150元/hm计2
可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750元/hm。稻谷按2012年最低算,
保护价2.5元/kg计算,核心示范区可节本增效3255
22元/hm,辐射区开节本增效1515元/hm。
3.3.3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绿色防控从农田生态系统整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大力推体出发,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12334
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赵友前,王素芹
(1.安徽省铜陵县植保植检站,安徽铜陵244100;2.安徽省铜陵县农业技术推广
安徽铜陵244100;3.安徽省铜陵县天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铜陵244171;4.铜陵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171)中心,
摘要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
2
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开展了91hm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集成示范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3)07-02924-02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是绿色植保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的具体体现
[1]
性诱区螟害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区,比蛾71头。结果表明,
常规防治区略高(表1),若采用性诱剂诱杀,再结合药剂防治,将大大提高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可见,二化螟性诱剂较好地诱杀了二化螟雄蛾,降低了交配率,大大降低了产卵量,从而能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
表1
处理
性诱区
性诱+常规防治常规防治空白对照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以杀虫灯、性诱剂
等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着重抓住水稻苗期、分蘖期、破口抽穗初期3个关键期,大力推广应用稻田耕沤、秧田混合保穗药、安全用药、科学控肥控水技术,重超级送嫁药、
点防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重大病虫害
[2]
铜陵县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06-24(1代)螟害率
0.630.110.491.92
防效67.294.374.5
08-17(2代)螟害率0.710.190.552.34
防效69.791.976.5
09-20(3代)螟害率0.670.160.532.17
%
防效69.192.675.6
。为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转变植保防灾减灾方式,大力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笔者于2010~2012年在铜陵县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期为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11.1
技术研究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效果试验
2011年选用佳多牌PS
1.3绿色防控药剂筛选试验针对近年来铜陵县单季粳
稻面积逐年扩大,稻曲病等穗期病害为害加重,为筛选对单2010稻曲病防效较好的绿色防控药剂品种,季粳稻纹枯病、
年在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龙坝村民组选用铜钙·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种杀菌剂进行了单季粳稻纹3种药剂对单枯病、稻曲病防效及保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季粳稻纹枯病、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纹枯病效
2
果以用量为225ml/hm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2
好;防治稻曲病效果以用量为1500g/hm的80%代森锰锌
-15Ⅲ型太阳能杀虫灯,在天门镇高联村(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生产基地)开展了杀虫灯诱杀效果试验。杀6月12日开灯,每天上午06:00~虫灯底部距地面1.5m,
07:00清理接虫袋,同时统计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稻螟蛉等主要水稻害虫数量。至8月31日,单其中二化螟341头、大螟62灯累计诱杀水稻害虫1595头,
头、稻纵卷叶螟97头、稻飞虱1039头、稻苞虫19头、稻螟蛉37头。由此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对水稻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1.2
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试验
2011年在天门镇高联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村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效果试验,
诱芯为毛诱捕器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细管状。试验设性诱、性诱+常规防治、常规防治、空白对照4个处理,性诱区每667m放置1个诱捕器(内配诱芯),诱30d更换一次诱捕器高于水稻10cm,用3根竹杆撑挂起来,9月17芯。各处理间相距200m。5月1日开始放置诱捕器,日结束,每3d清理一次诱捕器,记录诱蛾量,同时加水。根5月1日至9月17日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杀二化螟雄据调查,
朱红军(1968-),男,安徽铜陵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
E-mail:tlxzbz@病虫监测预报、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126.com。
02-07收稿日期2013-作者简介
2
WP最好;保产效果以用量为225ml/hm2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佳。从防效、保产综合效果来看,以用量为225ml/hm2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最佳,该药不仅稻曲病作用明显,而且具有保护功能叶、抗早衰、对纹枯病、
抗倒伏等特点,水稻熟相好,增产效果明显。2
技术集成
在2010~2012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铜陵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2.1
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选用较抗稻曲病,兼抗稻瘟
“”、“丰两优香1号”病、病毒病的优良品种,如Ⅱ优6326等优质水稻。2.2
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
用吡虫啉、咪鲜胺浸种或拌
种,预防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恶苗病等。
2.3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病虫技术在秧苗移栽前2~3d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5.5%,规模种植大户349户。在示范区选择上,该县依托规模种植大户,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突出强力推进。示范区选择在天门镇三泉现代农业发展公重点,
司水稻种植基地,该公司为全国种粮大户,流转耕地1066hm2,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核心示范区安排在水稻高产创
2
龙山村,面积91hm。辐射天门镇建示范区天门镇高联村、
喷施吡蚜酮、毒死蜱等防治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的对路农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药,2.4
性诱剂控虫技术
2
在二化螟主害代蛾期,每667m放
置诱捕器1个,内置诱芯1个,每月换1次诱芯,诱捕器高出稻株10cm左右。2.5
灯光诱杀害虫技术
2
每2.76~3.33hm稻田安装1
龙山村、金塔村、兴化村、考涧村及顺安镇、钟鸣镇、高联村、
2
东联乡、西联乡部分村,面积746hm。示范区为一稻一麦种
盏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二化螟、稻稻飞虱等害虫。纵卷叶螟、2.6
生物防治技术
一是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大田7月
前不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二是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应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防治二化螟、稻应用井·蜡芽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应用枯草芽孢纵卷叶螟,
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2.7
总体防治技术
分别于破口期和穗期针对主要病虫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各开展一次总体防治。选用弥雾效果较好的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统一时间、统一药剂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化学防治药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对路药剂,防治稻飞剂选用高效、
噻嗪酮、噻虫嗪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虱选用吡蚜酮、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甲维盐等,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苯甲·丙环唑、烯肟·戊唑醇等。3
应用示范
2
2012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在天门镇开展了91hm水2
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示范,辐射面积746hm。
在该县具有代表性。2012年示范区稻飞虱、纹枯病偏植区,
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重发生,3.2
主推技术
2012年在核心示范区安装20台太阳能杀
虫灯,放置200套二化螟性诱剂。主推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病虫技术、性诱剂控虫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总体防治技术7项技术。3.33.3.1
主要成效
防控效果明显。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防控
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表2)。二效果达到90%以上,
化螟螟害率控制在0.12%,防治效果达94.9%,比自防区提防治高了7.3个百分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控制在1.74%,比自防区提高了4.2个百分点;对稻飞虱的效果达91.2%,
防治效果达90.2%,比自防区提高了9.5个百分点;纹枯病丛发病率控制在24.1%,株发病率控制在4.5%,病指为2.9,病指防效达85.2%,比自防区提高了9.2个百分点;稻瘟病病叶率控制在4.8%,防效达87.2%,比自防区提高了10.5个百分点;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0.6%,防效达83.3%,比自防病指区提高了13.9个百分点;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2%,病指防效达85.7%,比自防区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为0.5,
3.1示范区概况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铜陵
2012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7800县土地流转面积逐年扩大,
表2
稻飞虱
防治方式示范区自防区空白区
数量防效
头/百丛%20490.24022086
80.7
二化螟螟害
率∥%0.120.292.34
防效%94.987.6
卷叶率∥%1.742.5719.81
绿防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区病虫防治效果调查结果
纹枯病
稻瘟病
稻曲病
病穗病指防
病指
率∥%效∥%1.200.5085.73.807.40
1.103.50
68.6
防效%
病丛病株病指防叶瘟病病叶防稻瘟病病穗防
病指
率∥%率∥%效∥%叶率∥%效∥%穗率∥%效∥%91.224.104.502.9085.24.8087.20.6083.387.0
37.207.90
4.70
76.0
8.7037.40
76.7
1.103.60
69.4
84.2033.4019.60
稻纵卷叶螟
9月11日、9月11日、9月11日、9月12日和9月12日。注: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调查时间分别为8月22日、
3.3.213日测产,经济效益提高。据9月12、核心示范区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减少了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稻米中化学农药使用量,
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农药残留,
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参考文献
[1]杨普云,[J].中国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2010,30(4):37-38.植保导刊
[2]刘诗斌,[J].现朱美生,杨勇,等.武宁县高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09(24):21-22,63.代农村科技,
比自防区(511.3kg)增加66.8kg,增产率平均单产578.1kg,
比自防区增加20.6kg,达13.1%;辐射区平均单产531.9kg,
增产率达4.0%。示范区及辐射区施药3次,比自防区少2
22
次用药,按每次农药费用225元/hm、人工费150元/hm计2
可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750元/hm。稻谷按2012年最低算,
保护价2.5元/kg计算,核心示范区可节本增效3255
22元/hm,辐射区开节本增效1515元/hm。
3.3.3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绿色防控从农田生态系统整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大力推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