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正确听写课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滋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雨)
我们分别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2.今天,台湾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补齐课题)。生齐读----桂花雨。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预习:
(1)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2)默读红色的生字词,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3)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交流预习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
四、精读感悟。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12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正确听写课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滋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雨)
我们分别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2.今天,台湾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补齐课题)。生齐读----桂花雨。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预习:
(1)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2)默读红色的生字词,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3)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交流预习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
四、精读感悟。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