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游记《颐和园》,(板书课题,注意“颐”的笔顺)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游记。大家通过预习,对颐和园有了什么样的印象?(师根据回答板书:美、大、说也说不尽。)

2.简介:颐和园可出名啦!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博物馆。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想去颐和园看看吗?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颐和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排除生字)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2、学生轮读课文,纠正读音上的错误,教师在黑板的最右侧板书学生易读错的词语。

3、集体纠正,齐读所板书的词语。

(注意“横槛”、“画舫”、“佛香阁”、“远眺”、“堤岸”、“掩映”、“葱郁”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的读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后的生字,在文章中划出词语。

2、同桌合作理解词语。

3、指生读词语,全班交流不懂的词语。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赛读,要求流利。

3、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全文,思考作者都描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地方?

4、生交流板书

1 颐和园 2.万寿山 (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

3.昆明湖

5、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路线来写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点。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1.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到长廊啦? 长廊给你留下的最后的印象是什么?

交流:

(1)长廊的长:你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一眼望不到头

②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作者这是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廊很长的?作者由两组数字具体的说明,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长。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说出来?谁愿意再试试?

(2).长廊的美:你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②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老师感觉你读的还不够美,谁还能读的更美一些,让人一听就神清气爽。

2.展开联想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人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3.这么美丽的长廊,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中吗,老师给你一些小提示,看看,谁能最先把这么美丽的长廊记下来。(填空背诵第二段)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会生字和词语)

1、学生先学,观察字的大小、结构。将组词整理在生字旁边。

2、交流对生字的了解。

3、迅速记忆生字,进行默写。后进生进行板演。

4、共评纠错。

八、当堂练习

1、齐读本课词语。

2、当堂抄写,或用其中的词语造句。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游记《颐和园》,(板书课题,注意“颐”的笔顺)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游记。大家通过预习,对颐和园有了什么样的印象?(师根据回答板书:美、大、说也说不尽。)

2.简介:颐和园可出名啦!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博物馆。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想去颐和园看看吗?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颐和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排除生字)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2、学生轮读课文,纠正读音上的错误,教师在黑板的最右侧板书学生易读错的词语。

3、集体纠正,齐读所板书的词语。

(注意“横槛”、“画舫”、“佛香阁”、“远眺”、“堤岸”、“掩映”、“葱郁”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的读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后的生字,在文章中划出词语。

2、同桌合作理解词语。

3、指生读词语,全班交流不懂的词语。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赛读,要求流利。

3、出示自学指导(一)

默读全文,思考作者都描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地方?

4、生交流板书

1 颐和园 2.万寿山 (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

3.昆明湖

5、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路线来写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点。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1.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到长廊啦? 长廊给你留下的最后的印象是什么?

交流:

(1)长廊的长:你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一眼望不到头

②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作者这是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廊很长的?作者由两组数字具体的说明,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长。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说出来?谁愿意再试试?

(2).长廊的美:你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②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老师感觉你读的还不够美,谁还能读的更美一些,让人一听就神清气爽。

2.展开联想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人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3.这么美丽的长廊,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中吗,老师给你一些小提示,看看,谁能最先把这么美丽的长廊记下来。(填空背诵第二段)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会生字和词语)

1、学生先学,观察字的大小、结构。将组词整理在生字旁边。

2、交流对生字的了解。

3、迅速记忆生字,进行默写。后进生进行板演。

4、共评纠错。

八、当堂练习

1、齐读本课词语。

2、当堂抄写,或用其中的词语造句。


相关文章

  • 18.颐和园(第二课时)
  •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语文日导学稿 班级:40 姓名: 编号:040 日期:11.小学语文课评价要素:1.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2语言洪亮.清晰严谨:4.有全班互动场景,有创新意识:5.有认知过程.拓展.延伸.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 ...查看


  • 颐和园的长廊第二课时
  • <颐和园的长廊>第二课时 导学案 朱翔 导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体会重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感受长廊的美. 3.结合第三.八自然段,认识总起句. 导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感受长廊的美. 导学过程 ...查看


  • 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长廊.横槛,画舫"等词语,并能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2. 能理清作者游览路线,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通过抓 ...查看


  • 16[颐和园]
  • <颐和园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增强民族自豪 ...查看


  • 颐和园导学案
  •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 ...查看


  • 18颐和园导学案
  • 18.颐和园 张丽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掩映.神清气爽.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 ...查看


  •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 五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写的,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 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 ...查看


  • 18.颐和园
  •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 师 李圣萍 时 间 2015年10月25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 ...查看


  • S版四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全集
  •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种子><只拣儿童多处行><钓鱼>是精读课文,<爷爷的 芦笛>是略读课文.反映的都是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特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