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新闻1001班 黄忠娇。作为新闻系第一届实习生发言代表之一,我很荣幸!虽然实习结束都快半年了,但是今天站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的实习经历与感悟,还是让我非常激动。
我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部门实习,主要负责时政类新闻报道。实习开始阶段就是每天跟着老师出去,观察新闻现场并与老师交流采访思路;熟悉我所属的组主要的新闻口子,接触不同行业、领域的新闻;之后就是熟悉新闻业务文稿系统和非线性编辑软件(. 索贝、大洋、premier 、edius ),用P2上载素材,听同期声,剪辑素材,练习写初稿。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就去找新闻线索,报给组长。
实习期间,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加上我自己独立采访的体会,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必须很充分。
根据采访任务理出一个采访和提问思路,想要知道什么事,从哪里提问起,到哪里停止,把问题按照一个逻辑顺序整理好以保持提问的连贯性。因为在正式的现场采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要注意与采访对象是否有交流感,自己的采访表情是否自然、站的姿势和话筒的角度是否利于拍摄,另外还要努力记着下一个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会让你一不小心卡壳。
5月31号,给央视中国梦人物主题做了一个配合报道,采访的是报道对象一个在成都的朋友,在那次报道中我就出现了忘词的问题。当我问到采访对象第二个问题:“那私下里你有见过你朋友的另一面吗?”他说:“没有”。然后我说:“你仔细想想,你发现的,或者你感觉到的关于他的一些反常的事情也可以。”他最后还是回答我一句:“这个确实没有,他的... 表情都是很正常的样子”。就在那个时候,我忘记下一个问题了,我望着他,努力在想该问什么,大约就停了三四秒的样子吧。他貌似也在努力地想刚刚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摄像老师放低了机器,帮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也找回我采访思路了,之后就很顺利了。
所以,采访前的准备很重要,是影响采访报道是否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正式采访前的交流很重要。
很多次采访,我们都是提前到达采访现场,熟悉现场环境,找寻符合报道的切入点,或是特殊人物,或是典型事例。然后与被采访者预先交流,这样可以缓解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的紧张情绪,同时让采访对象在心里上认可和接受记者,营造良好的屏幕前的采访氛围。一般到现场浏览通稿,记下相关重要信息,然后结合现场的一个情况准备采访。
另外,关于采访和提问还有一些常识是需要注意的,就比如电话采访,在对方回答的时候,你只需要听,不要单独发出语气词,嗯,哦之类的,(我第一次做电话采访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让他说得差不多,再问下一个问题,还有就是对一些受害者适当的回避一些话题。
第三:面对种种意外,甚至突发性危险事件时,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
实习期间,四川雅安(4·20)芦山地震,地震半小时后我赶到台里,与组里老师在一楼等候安排。因为有老师在旁边,尽管当时感到强烈的余震,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害怕,也一心想自己该主动做点什么,身边的老师在说着灾区的地形,该怎么进灾区,他们脸上,都表现出一份十分焦急的情绪,就都等着领导赶紧做出安排。10点钟我的老师赶赴灾区了,我就还在台里等通知。因为考虑实
习生的安全问题,而我确实没有经验,组里就安排我做后期,与留下来的老师一起配合一线做后期,接收来自各个灾区发回的报道,整理初稿,送审,最后编辑视频。
想必在座有不少人看过《看见》,柴静的故事给每个人感触或许不一样,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这一次的实习就让我从内心深处坚定一点:你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记者!
在地震的第一天(4月20号),我的老师作为第一批记者快速赶赴灾区,她一下车,就有很多受灾群众围过来,向她寻求各种帮助,其中一位瘸腿的老爷爷直接抓着她的手问:“帐篷什么时候到啊?她当时愣了一下,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她确实也不知道救援物资何时到,她只能轻轻的拍拍老爷爷的后背,说:“放心,帐篷一定会来的!”。
我想,在那一瞬间她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新闻人了吧,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只是急于发回现场报道,而是尽可能的给予受灾群众关心和温暖。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或许就能支撑灾区人民度过漫长而又饥饿寒冷的夜晚。所以,记者在做新闻的时候,要以人为本位,从人类个体、从社会群体出发,才能触动到人心灵的最柔软、最深刻处,做出的新闻才会感染人,才会有意义。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毕业实习很有意义,我很珍惜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实习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我还是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这样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现场接近真实,从而理性的去分析一些事情,我会一直走在思考的路上,对新闻如此,对生活亦如此。
我的实习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新闻1001班 黄忠娇。作为新闻系第一届实习生发言代表之一,我很荣幸!虽然实习结束都快半年了,但是今天站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的实习经历与感悟,还是让我非常激动。
我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部门实习,主要负责时政类新闻报道。实习开始阶段就是每天跟着老师出去,观察新闻现场并与老师交流采访思路;熟悉我所属的组主要的新闻口子,接触不同行业、领域的新闻;之后就是熟悉新闻业务文稿系统和非线性编辑软件(. 索贝、大洋、premier 、edius ),用P2上载素材,听同期声,剪辑素材,练习写初稿。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就去找新闻线索,报给组长。
实习期间,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加上我自己独立采访的体会,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必须很充分。
根据采访任务理出一个采访和提问思路,想要知道什么事,从哪里提问起,到哪里停止,把问题按照一个逻辑顺序整理好以保持提问的连贯性。因为在正式的现场采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要注意与采访对象是否有交流感,自己的采访表情是否自然、站的姿势和话筒的角度是否利于拍摄,另外还要努力记着下一个问题„„这些都有可能会让你一不小心卡壳。
5月31号,给央视中国梦人物主题做了一个配合报道,采访的是报道对象一个在成都的朋友,在那次报道中我就出现了忘词的问题。当我问到采访对象第二个问题:“那私下里你有见过你朋友的另一面吗?”他说:“没有”。然后我说:“你仔细想想,你发现的,或者你感觉到的关于他的一些反常的事情也可以。”他最后还是回答我一句:“这个确实没有,他的... 表情都是很正常的样子”。就在那个时候,我忘记下一个问题了,我望着他,努力在想该问什么,大约就停了三四秒的样子吧。他貌似也在努力地想刚刚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摄像老师放低了机器,帮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也找回我采访思路了,之后就很顺利了。
所以,采访前的准备很重要,是影响采访报道是否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正式采访前的交流很重要。
很多次采访,我们都是提前到达采访现场,熟悉现场环境,找寻符合报道的切入点,或是特殊人物,或是典型事例。然后与被采访者预先交流,这样可以缓解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的紧张情绪,同时让采访对象在心里上认可和接受记者,营造良好的屏幕前的采访氛围。一般到现场浏览通稿,记下相关重要信息,然后结合现场的一个情况准备采访。
另外,关于采访和提问还有一些常识是需要注意的,就比如电话采访,在对方回答的时候,你只需要听,不要单独发出语气词,嗯,哦之类的,(我第一次做电话采访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让他说得差不多,再问下一个问题,还有就是对一些受害者适当的回避一些话题。
第三:面对种种意外,甚至突发性危险事件时,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
实习期间,四川雅安(4·20)芦山地震,地震半小时后我赶到台里,与组里老师在一楼等候安排。因为有老师在旁边,尽管当时感到强烈的余震,我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害怕,也一心想自己该主动做点什么,身边的老师在说着灾区的地形,该怎么进灾区,他们脸上,都表现出一份十分焦急的情绪,就都等着领导赶紧做出安排。10点钟我的老师赶赴灾区了,我就还在台里等通知。因为考虑实
习生的安全问题,而我确实没有经验,组里就安排我做后期,与留下来的老师一起配合一线做后期,接收来自各个灾区发回的报道,整理初稿,送审,最后编辑视频。
想必在座有不少人看过《看见》,柴静的故事给每个人感触或许不一样,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这一次的实习就让我从内心深处坚定一点:你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记者!
在地震的第一天(4月20号),我的老师作为第一批记者快速赶赴灾区,她一下车,就有很多受灾群众围过来,向她寻求各种帮助,其中一位瘸腿的老爷爷直接抓着她的手问:“帐篷什么时候到啊?她当时愣了一下,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她确实也不知道救援物资何时到,她只能轻轻的拍拍老爷爷的后背,说:“放心,帐篷一定会来的!”。
我想,在那一瞬间她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新闻人了吧,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只是急于发回现场报道,而是尽可能的给予受灾群众关心和温暖。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或许就能支撑灾区人民度过漫长而又饥饿寒冷的夜晚。所以,记者在做新闻的时候,要以人为本位,从人类个体、从社会群体出发,才能触动到人心灵的最柔软、最深刻处,做出的新闻才会感染人,才会有意义。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毕业实习很有意义,我很珍惜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实习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我还是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这样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现场接近真实,从而理性的去分析一些事情,我会一直走在思考的路上,对新闻如此,对生活亦如此。
我的实习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