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结业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路线:起点西班牙,向西航 行,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3.、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40000km
地表面积:5.1亿km2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特点:①圆,②长度不等,③指示东西方向。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特点:①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子午宫)
赤道的标志: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赤道纪念碑
7. 0°经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赤道以北称北纬(N),以南称南纬(S)
8.东西半球界线:20 ° W和160 ° E经线组成 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
• 9.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意义:昼夜更替,同时产生了时间的变化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意义:形成四季,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特点:
•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着66.5度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 10.北半球四季的划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 11.地球表面的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五带界限是: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的是南寒带、北寒带。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①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北
②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用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③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 13.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的相同点连接成线,就是等 高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14.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的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地球上是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2.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亚洲、
欧洲、非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3.亚洲和欧洲的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 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界限: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界限:巴拿马运河
• 4.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平面升降的主要原因。
人为:人类的填海造陆等
• 5.海陆变迁的例证:
陆—海: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址
海—陆: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7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
8.大陆漂移假说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9.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年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认识卫星云图:
•1)绿色表示陆地
•2)蓝色表示海洋
3)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5.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6.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预约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8.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P53页(图3.17)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10.降水: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12.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
2.海陆: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1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5.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16.世界气候的11种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是影响降水和气温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65亿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
出生率: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表现在: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 4.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交通堵塞 2.居住条件差 3.就业困难 4.饥饿贫困
6.科学人口观:P69页 阅读材料
7.世界上主要的三个人种: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黄种人:肤色呈淡黄色,头发黑痣,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 8.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黑种人:大洋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北美洲,南亚印度
• 白种人: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
• 黄种人:亚洲,南北美洲,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9.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10.全世界大约有3000~4000中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有13亿;其次是英语,有4亿;第三位是西班牙语,有3亿
11.世界上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东亚的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亚洲的北部和欧洲的东部
法语:非洲西部和加拿大的魁北科省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
12.三大宗教: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
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A)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B)
佛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C)图4.15
13.聚落: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5.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2).地势平坦
•3).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
4).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5).交通便利(交通沿岸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16.我国传统聚落和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1.俄罗斯2.加拿大3.中国4.美国 5.巴西 6.澳大利亚
• 2.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03年):
• 1.中国 2.印度 3.美国 4印度尼西亚
• 5.巴西 6.巴基斯坦 7.俄罗斯 8.孟加拉国
• 9.尼日利亚 10.日本 11.墨西哥
•
• 3.地跨两洲的国家:
•埃 及 跨亚非两洲 非洲国家
土耳其 跨亚欧两洲 亚洲国家
俄罗斯 跨亚欧两洲 欧洲国家
• 4.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限。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
•5.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 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
• 6.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 7.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P92页 阅读材料
8.在国际合作中,国际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 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在联合国中,安全理事会是维持世 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自 成立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
初中地理结业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路线:起点西班牙,向西航 行,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3.、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40000km
地表面积:5.1亿km2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特点:①圆,②长度不等,③指示东西方向。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特点:①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子午宫)
赤道的标志: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赤道纪念碑
7. 0°经线以东称东经(E),以西称西经(W)
赤道以北称北纬(N),以南称南纬(S)
8.东西半球界线:20 ° W和160 ° E经线组成 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
• 9.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意义:昼夜更替,同时产生了时间的变化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意义:形成四季,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特点:
•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着66.5度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 10.北半球四季的划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 11.地球表面的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五带界限是: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的是南寒带、北寒带。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①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北
②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用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③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 13.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的相同点连接成线,就是等 高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14.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的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地球上是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2.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亚洲、
欧洲、非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3.亚洲和欧洲的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 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界限: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界限:巴拿马运河
• 4.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平面升降的主要原因。
人为:人类的填海造陆等
• 5.海陆变迁的例证:
陆—海: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址
海—陆: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7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
8.大陆漂移假说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9.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年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认识卫星云图:
•1)绿色表示陆地
•2)蓝色表示海洋
3)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5.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6.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预约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8.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P53页(图3.17)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10.降水: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12.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
2.海陆: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1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5.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16.世界气候的11种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是影响降水和气温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65亿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
出生率: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表现在: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 4.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交通堵塞 2.居住条件差 3.就业困难 4.饥饿贫困
6.科学人口观:P69页 阅读材料
7.世界上主要的三个人种: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黄种人:肤色呈淡黄色,头发黑痣,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 8.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黑种人:大洋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北美洲,南亚印度
• 白种人: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
• 黄种人:亚洲,南北美洲,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9.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10.全世界大约有3000~4000中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有13亿;其次是英语,有4亿;第三位是西班牙语,有3亿
11.世界上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东亚的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亚洲的北部和欧洲的东部
法语:非洲西部和加拿大的魁北科省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
12.三大宗教: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
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A)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B)
佛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C)图4.15
13.聚落: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5.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2).地势平坦
•3).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地)
4).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5).交通便利(交通沿岸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16.我国传统聚落和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1.俄罗斯2.加拿大3.中国4.美国 5.巴西 6.澳大利亚
• 2.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03年):
• 1.中国 2.印度 3.美国 4印度尼西亚
• 5.巴西 6.巴基斯坦 7.俄罗斯 8.孟加拉国
• 9.尼日利亚 10.日本 11.墨西哥
•
• 3.地跨两洲的国家:
•埃 及 跨亚非两洲 非洲国家
土耳其 跨亚欧两洲 亚洲国家
俄罗斯 跨亚欧两洲 欧洲国家
• 4.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限。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
•5.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 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
• 6.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 7.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P92页 阅读材料
8.在国际合作中,国际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 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在联合国中,安全理事会是维持世 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自 成立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