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黑人

  

  正如弗格森案所呈现给公众的那样,纽约黑人小贩埃里克・加纳也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警察所杀。两起类似的案件足以给尚未熄灭的种族矛盾之火带来更多的舆论汽油,更何况,杀死加纳的仍然是个白人警察,而且用的还是“锁喉”这样的残忍手法。

  只不过五花八门的媒体报道不见得有系统性,比如加纳实际上是早于迈克尔・布朗遇害,但这件案子在初期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也没有像布朗的死那样掀起全国范围内的热议。直到2014年12月纽约一个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涉事警察丹尼尔・潘塔雷欧后,抗议的浪潮才涌动起来,甚至还惊动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两个案子间微妙的联系印证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是弗格森案,每年会有多少黑人与警察的冲突被公众视线所忽略?实际上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并不始于迈克尔・布朗之死。

  黑人的犯罪标签

  《经济学人》早前报道了黑人约翰・克劳福德遇害的案例。

  克劳福德正站在俄亥俄州一家沃尔玛超市,手持气枪――他从购物架上挑选并打算购买的一件玩具。他把“枪”口朝着地面,边打电话边浏览其他商品。在附近玩耍的孩子和站在他们不远处的母亲都没有把克劳福德视为威胁。但警方还是接到911报警电话,电话称一名持枪黑人正在威胁他人,警察闯入超市并开枪击毙了克劳福德。

  从布朗到加纳再到克劳福德,这些黑人都是因为在“犯罪现场”被预设为会袭警的情况下遭到了攻击。对到达现场的警察而言,黑色的皮肤似乎已经散发出了“此人危险”的气息,为了保护自己,执法权力原本就有膨胀嫌疑的美国警察选择了先发制人,从而造成了防卫过度的悲剧。

  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习惯性地不信任黑人是有理可循的,比如当年纽约市声名狼藉的犯罪高发区就是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据美国司法部估计,有三分之一的黑人男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入狱,这比白人男性的概率要高出5倍。如同奥巴马所言,在这个国家,很少非裔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也很少非裔美国男子在大街上行走时,没有听到旁人忙不迭地锁上车门的经历。

  但黑人的犯罪率高不等于每个黑人都是罪犯――这种简单的逻辑学推理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实践。可怕的是,这种不信任往往是双向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美国白人信任警察,但信任警察的黑人只有37%,美国黑人感到刑事司法系统在针对他们,而非保护他们。

  两者之间的互相不信任造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黑人群体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厌恶感导致美国刑事司法系统里的黑人太少,同时导致了另外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公众错觉――杀死黑人的都是白人警察,或者说警察都是白人,罪犯都是黑人。

  数据统计,在纽约市,只有16%的警察是黑人,而黑人总人口则有26%,与此同时白人警察和白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2%和33%。在费城,37%的白人拥有57%的警察比例,43%的黑人却只有33%。

  正如美剧《单身毒妈》(weeds)中的黑人凯文所说的那样:“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警察。”

  这个圣诞不太平

  在一连串的黑人被警察错杀事件之后,矛盾升级带来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复仇也来了。 2014年12月20日,纽约两名警察在布鲁克林区一辆停着的巡逻警车里被枪杀身亡

案子发生后,警察界的怒气也被调动起来,原本以黑人为加纳和布朗鸣不平为主的单方面抗议演化成了双方的对峙

  就在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加纳案涉事警察不久后的12月20日,纽约两名警察在布鲁克林区一辆停着的巡逻警车里被枪杀身亡。罪犯伊斯马伊尔・布林斯利站在副驾驶座的窗前,向车内连开4枪,导致32岁的刘文健和40岁的拉斐尔・拉莫斯丧生。布林斯利随后进入附近的一个地铁站台,朝自己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案发两个小时之前,布林斯利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发布枪支照片,配图文字令人不寒而栗,他写道:“今天我要给猪插上翅膀。他们杀了一个我们的人,让我们杀死两个他们的人吧,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发东西了。”并在文字中加注了“安息埃里克・加纳”和“安息迈克尔・布朗”这样的标签。

  案子发生后,警察界的怒气也被调动起来,原本以黑人为加纳和布朗鸣不平为主的单方面抗议演化成了双方的对峙,圣诞节期间的纽约城上空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你以为圣诞节来纽约是为了参观洛克菲勒中心的巨型圣诞树和帝国大厦的彩灯,但没想到还可以看到种族矛盾的游行。”“花生”马丁・弗里曼在无节操无下限的《周六夜现场》节目上吐槽道。

  2014年初才上任的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最终成为各方的出气筒,表面上看这位娶了黑人老婆的白人民主党员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政治正确的典范,却在这次风波里被指责为“矛盾的激化者”。

  不久前的抗议加纳案裁决风波中,白思豪选择了站在黑人群体一方――尽管抗议已经出现了暴力和仇恨的苗头:在游行中,有视频记录显示抗议者产生了袭击警察的行为,但白思豪在描述此事时用了“据说”一词。此外,他还特别交代自己的黑人儿子,“作为黑人青年在与警察打交道时可能会遇到危险”,这相当于官方承认了警察对黑人存在偏见。

  警察界指责白思豪的站队行为“默许”了复仇,他要为刘文健和拉莫斯的无辜遇害而负责。在两位警察的葬礼上,警察界的人士们选择在白思豪讲话时转身背对,以示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遇害警察刘文健是华裔,拉莫斯则是西班牙语裔,他们和黑人一样,都是少数族裔。

  知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阿尔・沙普顿呼吁各方保持冷静,他说:“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以眼还眼的状态,那就真的冤冤相报没有尽头了。”早前,他曾领导了反对加纳案裁决的抗议,现在他决定对枪杀无辜警察的行为表示谴责,“一切暴力都需要被制止。”

  

  正如弗格森案所呈现给公众的那样,纽约黑人小贩埃里克・加纳也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被警察所杀。两起类似的案件足以给尚未熄灭的种族矛盾之火带来更多的舆论汽油,更何况,杀死加纳的仍然是个白人警察,而且用的还是“锁喉”这样的残忍手法。

  只不过五花八门的媒体报道不见得有系统性,比如加纳实际上是早于迈克尔・布朗遇害,但这件案子在初期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也没有像布朗的死那样掀起全国范围内的热议。直到2014年12月纽约一个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涉事警察丹尼尔・潘塔雷欧后,抗议的浪潮才涌动起来,甚至还惊动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两个案子间微妙的联系印证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是弗格森案,每年会有多少黑人与警察的冲突被公众视线所忽略?实际上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并不始于迈克尔・布朗之死。

  黑人的犯罪标签

  《经济学人》早前报道了黑人约翰・克劳福德遇害的案例。

  克劳福德正站在俄亥俄州一家沃尔玛超市,手持气枪――他从购物架上挑选并打算购买的一件玩具。他把“枪”口朝着地面,边打电话边浏览其他商品。在附近玩耍的孩子和站在他们不远处的母亲都没有把克劳福德视为威胁。但警方还是接到911报警电话,电话称一名持枪黑人正在威胁他人,警察闯入超市并开枪击毙了克劳福德。

  从布朗到加纳再到克劳福德,这些黑人都是因为在“犯罪现场”被预设为会袭警的情况下遭到了攻击。对到达现场的警察而言,黑色的皮肤似乎已经散发出了“此人危险”的气息,为了保护自己,执法权力原本就有膨胀嫌疑的美国警察选择了先发制人,从而造成了防卫过度的悲剧。

  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习惯性地不信任黑人是有理可循的,比如当年纽约市声名狼藉的犯罪高发区就是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据美国司法部估计,有三分之一的黑人男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入狱,这比白人男性的概率要高出5倍。如同奥巴马所言,在这个国家,很少非裔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也很少非裔美国男子在大街上行走时,没有听到旁人忙不迭地锁上车门的经历。

  但黑人的犯罪率高不等于每个黑人都是罪犯――这种简单的逻辑学推理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实践。可怕的是,这种不信任往往是双向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美国白人信任警察,但信任警察的黑人只有37%,美国黑人感到刑事司法系统在针对他们,而非保护他们。

  两者之间的互相不信任造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黑人群体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厌恶感导致美国刑事司法系统里的黑人太少,同时导致了另外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公众错觉――杀死黑人的都是白人警察,或者说警察都是白人,罪犯都是黑人。

  数据统计,在纽约市,只有16%的警察是黑人,而黑人总人口则有26%,与此同时白人警察和白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2%和33%。在费城,37%的白人拥有57%的警察比例,43%的黑人却只有33%。

  正如美剧《单身毒妈》(weeds)中的黑人凯文所说的那样:“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警察。”

  这个圣诞不太平

  在一连串的黑人被警察错杀事件之后,矛盾升级带来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复仇也来了。 2014年12月20日,纽约两名警察在布鲁克林区一辆停着的巡逻警车里被枪杀身亡

案子发生后,警察界的怒气也被调动起来,原本以黑人为加纳和布朗鸣不平为主的单方面抗议演化成了双方的对峙

  就在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加纳案涉事警察不久后的12月20日,纽约两名警察在布鲁克林区一辆停着的巡逻警车里被枪杀身亡。罪犯伊斯马伊尔・布林斯利站在副驾驶座的窗前,向车内连开4枪,导致32岁的刘文健和40岁的拉斐尔・拉莫斯丧生。布林斯利随后进入附近的一个地铁站台,朝自己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案发两个小时之前,布林斯利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发布枪支照片,配图文字令人不寒而栗,他写道:“今天我要给猪插上翅膀。他们杀了一个我们的人,让我们杀死两个他们的人吧,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发东西了。”并在文字中加注了“安息埃里克・加纳”和“安息迈克尔・布朗”这样的标签。

  案子发生后,警察界的怒气也被调动起来,原本以黑人为加纳和布朗鸣不平为主的单方面抗议演化成了双方的对峙,圣诞节期间的纽约城上空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你以为圣诞节来纽约是为了参观洛克菲勒中心的巨型圣诞树和帝国大厦的彩灯,但没想到还可以看到种族矛盾的游行。”“花生”马丁・弗里曼在无节操无下限的《周六夜现场》节目上吐槽道。

  2014年初才上任的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最终成为各方的出气筒,表面上看这位娶了黑人老婆的白人民主党员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政治正确的典范,却在这次风波里被指责为“矛盾的激化者”。

  不久前的抗议加纳案裁决风波中,白思豪选择了站在黑人群体一方――尽管抗议已经出现了暴力和仇恨的苗头:在游行中,有视频记录显示抗议者产生了袭击警察的行为,但白思豪在描述此事时用了“据说”一词。此外,他还特别交代自己的黑人儿子,“作为黑人青年在与警察打交道时可能会遇到危险”,这相当于官方承认了警察对黑人存在偏见。

  警察界指责白思豪的站队行为“默许”了复仇,他要为刘文健和拉莫斯的无辜遇害而负责。在两位警察的葬礼上,警察界的人士们选择在白思豪讲话时转身背对,以示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遇害警察刘文健是华裔,拉莫斯则是西班牙语裔,他们和黑人一样,都是少数族裔。

  知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阿尔・沙普顿呼吁各方保持冷静,他说:“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以眼还眼的状态,那就真的冤冤相报没有尽头了。”早前,他曾领导了反对加纳案裁决的抗议,现在他决定对枪杀无辜警察的行为表示谴责,“一切暴力都需要被制止。”


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1
  •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 美国历年大规模种族暴乱事件回顾 1965年8月11日-17日,警察拦住两名黑人司机进行例行检查,引发洛杉矶沃茨混乱,导致34人死亡,1032人受伤,损失价值4千美元. 马克·弗莱伊和其兄弟被警察带回去问话.几千 ...查看


  • 美国袭警频发,种族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 作者:彭小瑜 作为一个多族群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民族认同的核心,除了英语这一共同语言和众人接受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是绝大多数人欣赏和实践的一整套中产阶级价值观,譬如重视个人奋斗,崇拜成功和对成功充满信心.即便是曾经受到过严重歧视的少数族群,譬 ...查看


  • 我无法呼吸
  • 背景:2014年,美国发生的几起白人警察枪杀黑人的事件激起了公众的愤怒,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黑人埃里克・加纳被警察"锁喉"致死,但该警察被判无罪的事件将愤怒推向了高潮.加纳在死前不断大喊"我无法呼吸", ...查看


  • 美国报告称白人垄断司法体系导致种族对立
  • 2015-07-16 13:33:29 来源:新华网 http://www.humanrights.cn/html/2015/2_0716/6791.html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查看


  • [辛普森:美国制造2]丨"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 本文首发原稿来自于DOCO纪录影院 (docochina) [点击正文左下"阅读原文"可看全片] 2006年,<如果我干了>一书一经发表,立马引发社会哗然,辛普森在书里讲述了"如果"他是杀 ...查看


  • 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研究
  • 摘要:英国警察盘查权力源自普通法的传统.近年来,由于恐怖事件频发和绑架等暴力犯罪案件的增多,英国公众普遍希望警方能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和控制社会治安秩序,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采取了更严格的刑事司法政策来强化对犯罪控制,表现在 ...查看


  • 英国警察盘查(Tything)制度研究
  • 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研究 2012003期 胡建刚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英国警察盘查权力源自普通法的传统.近年来,由于恐怖事件频发和绑架等暴力犯罪案件的增多,英国公众普遍希望警方能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和控制社会 ...查看


  • 给仇人一个拥抱
  • 日前,在美国一家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邀请了两位现场嘉宾:一位是58岁的里基・杰克逊,一位是52岁的埃迪・弗农.节目一开场,两位嘉宾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台下观众纷纷猜测:两位嘉宾一定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然而答案却是否定的.两位嘉宾不但 ...查看


  • 从奥巴马上台看当代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
  • 211 从奥巴马上台看当代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 赵方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系 哈尔滨150001) [摘要]美国的种族歧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痼疾,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对黑人的歧视始终存在并且渗透到社会 的各个阶层.2008年第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