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位男性同性恋者的咨询案例分析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位男性同性恋者的咨询案例分析
XXX
(XXXXXXXXXXXX )
摘要:
本文是一例用合理情绪疗法来缓解一位男同性恋者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冲突的案例。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咨询中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徐某,男,24,身高175cm ,体重6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1986年7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汉族,本科学历,未婚,现为一公司职员。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徐某小时候非常可爱,听话懂事,性格温顺,很讨大人喜欢。在幼儿园时父母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小学时,不喜欢与男生打打闹闹,摸爬滚打,喜欢与女生玩。比起同年龄的孩子,徐某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从小学开始,就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基本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很少需要父母帮忙,都能自己管理好。徐某自学能力也很强,非常爱看书,小学时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初中时才逐渐与男生凑成一堆,因为相貌很帅,常有女生给他写情书。中学时徐某也有过喜欢的女生,但由于胆怯,从未向女生表白,更没有正式交往。第一个女朋友是大一时确定的关系,但是没有交往多久即分手。在一次遇然机遇意识自己的性取向后开始涉入同志圈至今。
(三)精神状态
感知与注意正常,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清楚,情绪波动大,有抑郁倾向,存在着某些认知偏差。
(四)社会功能
与同事的正常交往没有影响,在同志圈内也能正常交往,只是缺少爱与被爱的体验,亲子冲突仍然存在。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徐某主诉: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与第一个女朋友同居过几个月。他说,尽管和女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女友并不能缓解他的情感压力,也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二暑假,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夏令营,发现与同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女性高兴得多,更能让他体验到情感的满足,而且他遇到了一个同性恋丁某并与之发生了性关系。这次交往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丁某就另有新欢,这对自己伤害很大,以后虽然也试图寻找固定的伴侣,但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因而对同性间的爱情失去信心。为寻求情感满足,频繁地与同性朋友交往,并有过多次与陌生人的一夜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目前自己已在一家公司里就职,近两三个月面对婚姻压力,联想到同志圈内的处境,既担心无法适应男女婚姻生活,又对同性间的爱情不抱希望,常常觉得很矛盾,不知所措,经常体验到抑郁,情绪起伏很大,脾气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因为自己一个人租房住,常常感到孤寂无聊,由于经常出入同志场所,寻求刺激,但又很怕被同事发现,常常提心掉胆。一个月前有一次工作时偶然听到同事在议论自己为何单身的事,于是就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段与同事接触,感觉自己在工作单位和同志圈内都缺少知心的朋友,无处倾诉自己的困惑。经常因小事而与父母争吵,家里气氛日趋紧张。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徐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言语表达与思维逻辑都正常。作为同性恋,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验到一种冲突。同时,由于之前的感情经历,内心也充满着矛盾。心理过程协调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有抑郁倾向。
2、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尽量避免与同事在生活中的交往。
3、相关资料:自小父母管束较为宽松,但未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在同志圈中也缺乏至交好友,性关系的成分居多。
4、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并能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并主动求询。
5、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症状表现为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与社会人际交往问题及伴随的情绪体验。其问题的关键是:对同性性取向的认同程度与社会接受性之间的矛盾。
6、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体验到冲突,能主动寻求帮助;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于涉及性取向有关的问题时,特别是与父母的沟通;人格相对稳定。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7、原因分析:徐某的同性恋倾向可能与其小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情感支持不足有关,这些导致徐某自己感觉缺乏关爱,渴望有个人能够关心自己。他能够认同自己的性取向,但是对性取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咨询时无意中会透露出自己是否变态的想法。他的情绪困扰大多与性取向与社会接受程度的矛盾有关,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不能面对前几次同性感情不顺所带来的打击,于是以偏概全自以为看透同志圈内的事,从而对同性爱情失去信心,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男女婚姻关系,与父母因婚姻问题而产生矛盾,并导致亲子冲突。在社会交往中,因偶然听到同事间一次对话而回避与同事交往,无法结交到真正的朋友等。
(二)鉴别诊断
1、根据正常不正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助,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到公众对同性恋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心理活动协调一致,没有强迫观念与行为,没有泛化的情绪体验,因此属于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其病程在半年以内,社会功能只轻微受损,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由于该求助者的问题有因而发,最近三个月才突显出现,强度并不太重,情绪反应有对象性、间歇性,社会功能只轻微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该求助者的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四)诊断依据
1、能够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异常;
2、时程并不长,工作后,特别是最近三个月才逐渐出现;
3、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
4、内容并未泛化。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性取向引起的情绪困扰,改变其不合理观念。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的性取向,提高自我认同,理性地看待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是本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 )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 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 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 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 ——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 )和“应该”(should )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 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供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一次,60分钟。
(四)咨询费用: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 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首先咨询师给徐某讲解同性恋的成因,分析其可能的心理需求与同性恋的关系,并告知徐某同性恋并不是变态行为,只是一种少数人的性取向而已,与异性恋并无质的差异,只有不和谐的同性恋才被认为属于精神障碍。
然后通过对ABC 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来自他对同性恋的认同与社会接受度之间的矛盾,并非同性恋本身。同时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加深了这种冲突,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在此阶段中,咨询师进一步明确徐某所具有的不合理信息,“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因而对同性间的爱情失去信心”,自认为看透了同志圈内的事,这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信念。爱情的挫折每个人都会需到,并不单只有在同志圈内才会有,面对挫折感到灰心丧气也是合理的,但是过分地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人都如此则
属于典型的不理性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使徐某开始与陌生人发生一夜情,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信念。在社会交往中,徐某自诉“有一次工作时偶然听到同事在议论自己为何单身的事,于是就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段与同事接触”,这也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表现,一次谈论并不代表所有的谈论。但是究其源头,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也来自于徐某内心的冲突。
第三阶段: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以下为咨询片段:
徐:我感觉在圈内也没有什么朋友,只有性交易,其实这个圈子里乱得很,根本没有真情实意!
咨:是什么事让你有这种感觉?你可以列举一些吗?
徐:比如,我自己也跟别人419,天亮就各走各路,谁也不认识谁。 咨:你入圈也算久了,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固定的同性恋人?
徐:有是有,但是比较少。
咨:你说的比较少是什么意思?
徐:就是比我说的419的人少。
咨:你有考虑过419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徐:这个„„什么人都有吧,主要可能是一些„„反正他们没把感情当回事。 咨:那么与没把感情当回事的人交往能够有真爱吗?
徐:这个„„我想,可能与我接触的人有关。
咨: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接触这些人?
徐:需要吧,我想。不过,我发现与他们接触越多,越体验不到爱。
咨:嗯,可不可以这样说,其实你说你不相信同志间有真爱只是你一种“以偏概全”的自以为是?
徐:我(沉默),可能吧„„
咨:而你的这种想法在某种意义上保护了你?你害怕什么?
徐:(沉默)我的确„„可能有点害怕再受打击。
咨:然后呢?
徐:(沉默)或许同志间是有真爱的,只是我没发现。
咨:你还会去尝试吗?
徐:(沉默)我想,至少我不会再放弃吧。我想自己可能真的是越走越错了。
第四阶段: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徐某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还澄清了徐某的情绪困扰及冲突主要与同性性倾向的认同与社会接受度有关,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同性恋者可能面对的选择,即选择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或选择异性恋的生活方式。咨询师建议徐某,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在与工作同事的交往中,要坦诚大方,越是遮掩,越是引人注目。另外,咨询师还建议徐某阅读《孩子你慢慢来》与《亲爱的安德烈》两书,尝试从书中了解父母抚养孩子的亲劳,了解父母一辈与自己的价值观的差异,以改善亲子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在咨询过程中情绪不再有太大波动,也能够理解父母的立场。入圈以来从未与圈外人士把所有的心里话都掏出来,觉得特别畅快。目前已经基本停止419了,转换了交友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也更加开朗,同事感觉他也比以前更易于相处了。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也能够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咨询结束时求助者心情畅快,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 罗小年、关于同性恋是否精神障碍的意见、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第11卷第4期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位男性同性恋者的咨询案例分析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位男性同性恋者的咨询案例分析
XXX
(XXXXXXXXXXXX )
摘要:
本文是一例用合理情绪疗法来缓解一位男同性恋者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冲突的案例。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咨询中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徐某,男,24,身高175cm ,体重6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1986年7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汉族,本科学历,未婚,现为一公司职员。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徐某小时候非常可爱,听话懂事,性格温顺,很讨大人喜欢。在幼儿园时父母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小学时,不喜欢与男生打打闹闹,摸爬滚打,喜欢与女生玩。比起同年龄的孩子,徐某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从小学开始,就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基本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很少需要父母帮忙,都能自己管理好。徐某自学能力也很强,非常爱看书,小学时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初中时才逐渐与男生凑成一堆,因为相貌很帅,常有女生给他写情书。中学时徐某也有过喜欢的女生,但由于胆怯,从未向女生表白,更没有正式交往。第一个女朋友是大一时确定的关系,但是没有交往多久即分手。在一次遇然机遇意识自己的性取向后开始涉入同志圈至今。
(三)精神状态
感知与注意正常,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清楚,情绪波动大,有抑郁倾向,存在着某些认知偏差。
(四)社会功能
与同事的正常交往没有影响,在同志圈内也能正常交往,只是缺少爱与被爱的体验,亲子冲突仍然存在。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徐某主诉: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与第一个女朋友同居过几个月。他说,尽管和女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女友并不能缓解他的情感压力,也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二暑假,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夏令营,发现与同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女性高兴得多,更能让他体验到情感的满足,而且他遇到了一个同性恋丁某并与之发生了性关系。这次交往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丁某就另有新欢,这对自己伤害很大,以后虽然也试图寻找固定的伴侣,但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因而对同性间的爱情失去信心。为寻求情感满足,频繁地与同性朋友交往,并有过多次与陌生人的一夜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四毕业。目前自己已在一家公司里就职,近两三个月面对婚姻压力,联想到同志圈内的处境,既担心无法适应男女婚姻生活,又对同性间的爱情不抱希望,常常觉得很矛盾,不知所措,经常体验到抑郁,情绪起伏很大,脾气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因为自己一个人租房住,常常感到孤寂无聊,由于经常出入同志场所,寻求刺激,但又很怕被同事发现,常常提心掉胆。一个月前有一次工作时偶然听到同事在议论自己为何单身的事,于是就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段与同事接触,感觉自己在工作单位和同志圈内都缺少知心的朋友,无处倾诉自己的困惑。经常因小事而与父母争吵,家里气氛日趋紧张。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徐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言语表达与思维逻辑都正常。作为同性恋,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验到一种冲突。同时,由于之前的感情经历,内心也充满着矛盾。心理过程协调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有抑郁倾向。
2、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尽量避免与同事在生活中的交往。
3、相关资料:自小父母管束较为宽松,但未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在同志圈中也缺乏至交好友,性关系的成分居多。
4、资料可靠性:可靠。求助者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并能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并主动求询。
5、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症状表现为情感问题、亲子关系问题与社会人际交往问题及伴随的情绪体验。其问题的关键是:对同性性取向的认同程度与社会接受性之间的矛盾。
6、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体验到冲突,能主动寻求帮助;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于涉及性取向有关的问题时,特别是与父母的沟通;人格相对稳定。因此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7、原因分析:徐某的同性恋倾向可能与其小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情感支持不足有关,这些导致徐某自己感觉缺乏关爱,渴望有个人能够关心自己。他能够认同自己的性取向,但是对性取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咨询时无意中会透露出自己是否变态的想法。他的情绪困扰大多与性取向与社会接受程度的矛盾有关,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不能面对前几次同性感情不顺所带来的打击,于是以偏概全自以为看透同志圈内的事,从而对同性爱情失去信心,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男女婚姻关系,与父母因婚姻问题而产生矛盾,并导致亲子冲突。在社会交往中,因偶然听到同事间一次对话而回避与同事交往,无法结交到真正的朋友等。
(二)鉴别诊断
1、根据正常不正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过程协调一致,人格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助,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到公众对同性恋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心理活动协调一致,没有强迫观念与行为,没有泛化的情绪体验,因此属于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其病程在半年以内,社会功能只轻微受损,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由于该求助者的问题有因而发,最近三个月才突显出现,强度并不太重,情绪反应有对象性、间歇性,社会功能只轻微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该求助者的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四)诊断依据
1、能够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异常;
2、时程并不长,工作后,特别是最近三个月才逐渐出现;
3、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
4、内容并未泛化。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性取向引起的情绪困扰,改变其不合理观念。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的性取向,提高自我认同,理性地看待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是本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A.ElliS )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 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 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 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 ——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 )和“应该”(should )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 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供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一次,60分钟。
(四)咨询费用: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 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首先咨询师给徐某讲解同性恋的成因,分析其可能的心理需求与同性恋的关系,并告知徐某同性恋并不是变态行为,只是一种少数人的性取向而已,与异性恋并无质的差异,只有不和谐的同性恋才被认为属于精神障碍。
然后通过对ABC 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来自他对同性恋的认同与社会接受度之间的矛盾,并非同性恋本身。同时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加深了这种冲突,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在此阶段中,咨询师进一步明确徐某所具有的不合理信息,“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因而对同性间的爱情失去信心”,自认为看透了同志圈内的事,这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信念。爱情的挫折每个人都会需到,并不单只有在同志圈内才会有,面对挫折感到灰心丧气也是合理的,但是过分地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人都如此则
属于典型的不理性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使徐某开始与陌生人发生一夜情,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信念。在社会交往中,徐某自诉“有一次工作时偶然听到同事在议论自己为何单身的事,于是就尽量避免在非工作时段与同事接触”,这也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表现,一次谈论并不代表所有的谈论。但是究其源头,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也来自于徐某内心的冲突。
第三阶段: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以下为咨询片段:
徐:我感觉在圈内也没有什么朋友,只有性交易,其实这个圈子里乱得很,根本没有真情实意!
咨:是什么事让你有这种感觉?你可以列举一些吗?
徐:比如,我自己也跟别人419,天亮就各走各路,谁也不认识谁。 咨:你入圈也算久了,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固定的同性恋人?
徐:有是有,但是比较少。
咨:你说的比较少是什么意思?
徐:就是比我说的419的人少。
咨:你有考虑过419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徐:这个„„什么人都有吧,主要可能是一些„„反正他们没把感情当回事。 咨:那么与没把感情当回事的人交往能够有真爱吗?
徐:这个„„我想,可能与我接触的人有关。
咨: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接触这些人?
徐:需要吧,我想。不过,我发现与他们接触越多,越体验不到爱。
咨:嗯,可不可以这样说,其实你说你不相信同志间有真爱只是你一种“以偏概全”的自以为是?
徐:我(沉默),可能吧„„
咨:而你的这种想法在某种意义上保护了你?你害怕什么?
徐:(沉默)我的确„„可能有点害怕再受打击。
咨:然后呢?
徐:(沉默)或许同志间是有真爱的,只是我没发现。
咨:你还会去尝试吗?
徐:(沉默)我想,至少我不会再放弃吧。我想自己可能真的是越走越错了。
第四阶段: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徐某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还澄清了徐某的情绪困扰及冲突主要与同性性倾向的认同与社会接受度有关,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同性恋者可能面对的选择,即选择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或选择异性恋的生活方式。咨询师建议徐某,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在与工作同事的交往中,要坦诚大方,越是遮掩,越是引人注目。另外,咨询师还建议徐某阅读《孩子你慢慢来》与《亲爱的安德烈》两书,尝试从书中了解父母抚养孩子的亲劳,了解父母一辈与自己的价值观的差异,以改善亲子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在咨询过程中情绪不再有太大波动,也能够理解父母的立场。入圈以来从未与圈外人士把所有的心里话都掏出来,觉得特别畅快。目前已经基本停止419了,转换了交友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也更加开朗,同事感觉他也比以前更易于相处了。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也能够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咨询结束时求助者心情畅快,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 罗小年、关于同性恋是否精神障碍的意见、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第1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