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心得 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指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几位专家所举的例子,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几点看法。

一、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安华老师所上的《统计》,是以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作为引入的。此外,几位专家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统计学生上学所用的时间,感悟随机性;新年联欢会买水果,调查班里最喜欢吃的水果;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不同体重等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须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就办不成事,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下面的教学片断就是很好的说明: 教师出示几部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问学生想看哪一部。由于学生各自想看的动画片不相同。由此引出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

生:我们什么都想看。

生:看谁想看的动画片多。

师:谁能想办法?

生:要谦让。

师:那谦让了,同意么?

生:我有好办法,用统计,我们班40多位同学统计。想看什么的人多就看什么。 师:你听明白吗?

生:他说看哪个动画片的人多就看哪个动画片。

师:如果看蓝猫的人多,那喜欢看红袋鼠的人怎么办啊?

生:那就看蓝猫。

师:我们要统计什么呀?

生:统计喜欢看这四部动画片的人数。

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外,更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不一样,而又只能看一部动画片,这样就产生矛盾,同时数据分析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他们必须知道喜欢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多,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

二、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案例一: 教师出示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 师:我们的体重有怎样的变化。 生:一年级比二年级轻,二年级的点长重了。

师:你从数字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边是32,那边是34.

师:从32变到34千克,那么他说的是谁的体重?

生:我们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体重。

师:是我们的,我们教师这样的吗?都是从32到34吗?是全班吗?

生:一个人的。

师:那刚才我们要回答什么问题来着?要回答全班的变化情况。我们班全班怎么变的? 生:有的同学变重了,有的同学变轻了一点。

师:你觉得谁变轻了?

生:24变成20. 师:他觉得24对应着这边的20。对不起,刚才老师忘了解释,刚才这个数到这个数,老师是打乱了顺序的,这边是全体一年级时候的,这边是全体二年级时候的体重。你还能试着说吗?你有什么困难啊?说不清啦!是吗?

生:刚才的问题是什么?

师: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

生:不知道哪个是谁的体重。

师:是不是看不清了?觉得说明问题不好回答。那好,咱们想个办法,怎么能把我们的体重变化这个事情说清楚呢?观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怎样?

生:按顺序排一下。

师:按什么顺序?

生:按体重顺序,从轻到重。

师:从轻到重排,是不是?数据怎样啊?整理整理。排一排,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没有?两个人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

生:把相同的数量放一起。

师:什么相同?

生:相同是一样。

生:分类。

生:把轻的放在一年级,重的放在二年级。

师:还是分类,什么是轻的?

生:20~25是轻的,25~30是重的。

师:听懂了吗?孩子,他要把数怎样啦?

生:他要氢20~30放在一年级,20到34放在二年级那。

师:混起来是吧?但是混起来还要把他们干嘛呀?

生:分类。

师:老师把他们整理一下。

以上这一教学片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当教师提出“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时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把这事说清楚?这些数据怎么办呀?看得出来,教师不温不火,很有耐心。经过学生讨论,按顺序排一下,相同的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学生有初步的分类意识和排序的思想。而这两点,正是描述和整理数据的开始。

案例二:

师:这就是我们全班统计的结果,谁有什么发现呢?

生:加起来的不是37个。

师:你给大家说说,你带着我们加加。

生:1+9=10,10+8=18,18+5=33。还有4人。

师:你是什么原因。你看我们班这个同学可会举手回答问题啦!有没有同学一部动画片都没看,一部动画片都没看的呀? 还真没有,我知道,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没有没举手的。那这怎么回事呢?

生:有个小朋友他每部动画片都没有举手。

师:刚才我们问了,有这样的同学吗?都说没有。

生:„„

师:哦,你又说发现。

生:**同学刚才没举手。

师:唉哟,缺了他。还有三个没举手呢。那我们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准确。

生1:都要举手。

生2:不能多举。

生3:不能少举。

生4:找摄像的叔叔帮我们数数。

师:我们自己数。各小组合作,„„数据不准,我们得再重新来做。要重新来做,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举手表决的方式,不准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小组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

师:刚才有同学有好办法。我请两组同学把好办法先说给大家听听。

生1:每人站一次,站着看得比较清楚。

生2:每个小组分组去做,然后再把小卡片交给老师。

师:其实他的想法好呀,安教师明白,他说的老师特别清楚。(你稍等,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他想说呀,是我们四个人先把意见说清楚,统计明白,然后我们再把全班同学的意见汇总到一起,这是不是发办法啊?

生3 :全班同学把猫和老鼠的票放多,把唐老鸭的票放少。 师:其实你用几个字就可以说明的,他刚才的办法,还有同学看了学具受了启发,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拿给你四部动画片,我给小卡片了,你就可以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那部进行(生:表决)投票表决了。那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这项工作。

这一教学片断,教学没有直接地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他们真地动脑想办法了,而且想出来的办法还真不错,彻底解决了统计原始数据时要“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三、要通过数据分析,渗透抽样调查和数据随机性的思想。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心得 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指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几位专家所举的例子,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几点看法。

一、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安华老师所上的《统计》,是以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作为引入的。此外,几位专家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统计学生上学所用的时间,感悟随机性;新年联欢会买水果,调查班里最喜欢吃的水果;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不同体重等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须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就办不成事,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下面的教学片断就是很好的说明: 教师出示几部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问学生想看哪一部。由于学生各自想看的动画片不相同。由此引出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

生:我们什么都想看。

生:看谁想看的动画片多。

师:谁能想办法?

生:要谦让。

师:那谦让了,同意么?

生:我有好办法,用统计,我们班40多位同学统计。想看什么的人多就看什么。 师:你听明白吗?

生:他说看哪个动画片的人多就看哪个动画片。

师:如果看蓝猫的人多,那喜欢看红袋鼠的人怎么办啊?

生:那就看蓝猫。

师:我们要统计什么呀?

生:统计喜欢看这四部动画片的人数。

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外,更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不一样,而又只能看一部动画片,这样就产生矛盾,同时数据分析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他们必须知道喜欢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多,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

二、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案例一: 教师出示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 师:我们的体重有怎样的变化。 生:一年级比二年级轻,二年级的点长重了。

师:你从数字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边是32,那边是34.

师:从32变到34千克,那么他说的是谁的体重?

生:我们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体重。

师:是我们的,我们教师这样的吗?都是从32到34吗?是全班吗?

生:一个人的。

师:那刚才我们要回答什么问题来着?要回答全班的变化情况。我们班全班怎么变的? 生:有的同学变重了,有的同学变轻了一点。

师:你觉得谁变轻了?

生:24变成20. 师:他觉得24对应着这边的20。对不起,刚才老师忘了解释,刚才这个数到这个数,老师是打乱了顺序的,这边是全体一年级时候的,这边是全体二年级时候的体重。你还能试着说吗?你有什么困难啊?说不清啦!是吗?

生:刚才的问题是什么?

师: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

生:不知道哪个是谁的体重。

师:是不是看不清了?觉得说明问题不好回答。那好,咱们想个办法,怎么能把我们的体重变化这个事情说清楚呢?观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怎样?

生:按顺序排一下。

师:按什么顺序?

生:按体重顺序,从轻到重。

师:从轻到重排,是不是?数据怎样啊?整理整理。排一排,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没有?两个人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

生:把相同的数量放一起。

师:什么相同?

生:相同是一样。

生:分类。

生:把轻的放在一年级,重的放在二年级。

师:还是分类,什么是轻的?

生:20~25是轻的,25~30是重的。

师:听懂了吗?孩子,他要把数怎样啦?

生:他要氢20~30放在一年级,20到34放在二年级那。

师:混起来是吧?但是混起来还要把他们干嘛呀?

生:分类。

师:老师把他们整理一下。

以上这一教学片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当教师提出“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时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把这事说清楚?这些数据怎么办呀?看得出来,教师不温不火,很有耐心。经过学生讨论,按顺序排一下,相同的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学生有初步的分类意识和排序的思想。而这两点,正是描述和整理数据的开始。

案例二:

师:这就是我们全班统计的结果,谁有什么发现呢?

生:加起来的不是37个。

师:你给大家说说,你带着我们加加。

生:1+9=10,10+8=18,18+5=33。还有4人。

师:你是什么原因。你看我们班这个同学可会举手回答问题啦!有没有同学一部动画片都没看,一部动画片都没看的呀? 还真没有,我知道,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没有没举手的。那这怎么回事呢?

生:有个小朋友他每部动画片都没有举手。

师:刚才我们问了,有这样的同学吗?都说没有。

生:„„

师:哦,你又说发现。

生:**同学刚才没举手。

师:唉哟,缺了他。还有三个没举手呢。那我们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准确。

生1:都要举手。

生2:不能多举。

生3:不能少举。

生4:找摄像的叔叔帮我们数数。

师:我们自己数。各小组合作,„„数据不准,我们得再重新来做。要重新来做,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举手表决的方式,不准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小组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

师:刚才有同学有好办法。我请两组同学把好办法先说给大家听听。

生1:每人站一次,站着看得比较清楚。

生2:每个小组分组去做,然后再把小卡片交给老师。

师:其实他的想法好呀,安教师明白,他说的老师特别清楚。(你稍等,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他想说呀,是我们四个人先把意见说清楚,统计明白,然后我们再把全班同学的意见汇总到一起,这是不是发办法啊?

生3 :全班同学把猫和老鼠的票放多,把唐老鸭的票放少。 师:其实你用几个字就可以说明的,他刚才的办法,还有同学看了学具受了启发,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拿给你四部动画片,我给小卡片了,你就可以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那部进行(生:表决)投票表决了。那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这项工作。

这一教学片断,教学没有直接地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他们真地动脑想办法了,而且想出来的办法还真不错,彻底解决了统计原始数据时要“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三、要通过数据分析,渗透抽样调查和数据随机性的思想。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相关文章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1. 小学数学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8页第六条) 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13页第六条) 3. 试从总体上 ...查看


  •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魏国强 2017.04.06 一.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与四能 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 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 ...查看


  • 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 第一章 关于小学数学课程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 (一)数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 1.数学的产生 2.数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 1.生活数学观 2.儿童数学观 3.现实数学观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 (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 精 ...查看


  • 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朱礼霞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6期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查看


  •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
  •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课题研究方案(草案)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早已提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些都是学法指导的雏 ...查看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 莫绍龙.冯忠贞 一.解读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 ...查看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查看


  •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 21世纪即将到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查看


  •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互动生成"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宜良县九乡小学:崔旭辉 张富荣 范礼祥 谷小纤 朱天友 龙金所 夏汝明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提出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