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曾是国民党军歌

义勇军进行曲曾是国民党军歌?

1949年9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布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消息,从此这首歌响彻新中国。当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答读者问”的方式回答为什么采用这首歌为国歌时,用了个简洁的说法:“《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

成为国歌前,聂耳的这最后一首作品就已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了吗?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寻找当年的记录——

到了全面抗战的第三个年头,1939年,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当年写成的《人民之战》一书里以这样的言辞形容这首抗日歌曲的流行程度:

“东北人民为摆脱日本的枷锁而英勇斗争,在他们那勇敢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高涨的历史。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

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

同样是在1939年,著名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约,主持编辑了英文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他于次年写了《编辑英文版中国抗战歌曲集的经过》一文,发表于桂林版《新音乐》1940年4月1卷4期。文中指出了编此歌集的目的是“使外人知道我们广大的民众都在唱些什么歌”,“选择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必须流行,第二必须优良”。那么,这本歌集选出的“广大的民众都在唱”的许多首歌里面,是否注明了哪首最流行呢?答案正是《义勇军进行曲》。歌集的注解是这样写的:

“此歌原用作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激动人心的„痛苦和愤怒的呐喊‟像大火席卷全国,现在仍然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成为别的抗战歌曲流行程度的标杆,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注解这样写道:“此歌的普及程度可能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如果套用时下的网络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义勇军进

行曲》在当时已是最普及的歌曲,是“没有之一”的。

实际上,《人民之战》一书里说人人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这并不是孤证,就在此前一年的1938年,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写出了《谈抗战歌曲》,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歌。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的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道:

“取用为国歌之前,早经国军选用为标准军歌之一;我们在成都草堂寺青羊宫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当日抗战时的气魄。”

而根据远征军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作战秘书张家福少校的回忆,著名的二百师的军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别国盟友心中,也成为代表中国军民抗战形象的歌曲。1944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Dragon Seed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 。《龙种》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得过4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凯瑟琳·赫本是影片的女主角。《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到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时,国人欣喜地发现刚刚选出的新国歌,竟是人人能唱的歌曲。1989年9月15日的《人民政协报》刊登了曾担任粤桂边纵队参谋长的杨应彬回忆开国庆典的文章,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1949年9月底,在深圳东南部大鹏半岛的王母圩,参加接管广州工作的近千名干部筹备开国的庆祝活动,“少不了国旗和国歌”。大家“头疼的是国旗样式”,9月30日新华社才发出样式,“由于没有传真照片,不知怎么设计,只能按新华社的电稿说明,仔细绘图,然后缝制”;

而“《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会唱”,庆祝活动上唱国歌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即使是开国大典举行时尚未解放的地区,到了后来,人民也可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例如:1949年12月1日《大公报》的报道《重庆解放了》有一段关于“满街人民群众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描述:

“昨晚当一队解放军在炮竹欢呼声里行抵校场口、上武巷口时,街口一家„良友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满街人民同时随声合唱,那雄壮的歌声,表现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高昂斗志是多么坚强。”

另外,《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前作为主旋律奏响,其实并不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此前7月7日晚8时,北平市二十万群众举行“七七”抗战12周年集会,大会就是在《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的。“巨大的礼炮声中,主席台上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每个人都激动紧张地回忆起十二年来的斗争……”只有当时国人心中最熟悉的歌曲,才能作为“抗战之声”的最杰出代表成为此仪式的主题曲。而这首歌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事迹中产生,成为国歌前已红遍大江南北,也将永远激励国人们从危难中“起来”,向胜利“前进”。

义勇军进行曲曾是国民党军歌?

1949年9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布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消息,从此这首歌响彻新中国。当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答读者问”的方式回答为什么采用这首歌为国歌时,用了个简洁的说法:“《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

成为国歌前,聂耳的这最后一首作品就已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了吗?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寻找当年的记录——

到了全面抗战的第三个年头,1939年,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当年写成的《人民之战》一书里以这样的言辞形容这首抗日歌曲的流行程度:

“东北人民为摆脱日本的枷锁而英勇斗争,在他们那勇敢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高涨的历史。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

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

同样是在1939年,著名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约,主持编辑了英文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他于次年写了《编辑英文版中国抗战歌曲集的经过》一文,发表于桂林版《新音乐》1940年4月1卷4期。文中指出了编此歌集的目的是“使外人知道我们广大的民众都在唱些什么歌”,“选择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必须流行,第二必须优良”。那么,这本歌集选出的“广大的民众都在唱”的许多首歌里面,是否注明了哪首最流行呢?答案正是《义勇军进行曲》。歌集的注解是这样写的:

“此歌原用作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激动人心的„痛苦和愤怒的呐喊‟像大火席卷全国,现在仍然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成为别的抗战歌曲流行程度的标杆,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注解这样写道:“此歌的普及程度可能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如果套用时下的网络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义勇军进

行曲》在当时已是最普及的歌曲,是“没有之一”的。

实际上,《人民之战》一书里说人人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这并不是孤证,就在此前一年的1938年,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写出了《谈抗战歌曲》,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歌。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的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道:

“取用为国歌之前,早经国军选用为标准军歌之一;我们在成都草堂寺青羊宫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当日抗战时的气魄。”

而根据远征军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作战秘书张家福少校的回忆,著名的二百师的军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别国盟友心中,也成为代表中国军民抗战形象的歌曲。1944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Dragon Seed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 。《龙种》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得过4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凯瑟琳·赫本是影片的女主角。《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到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时,国人欣喜地发现刚刚选出的新国歌,竟是人人能唱的歌曲。1989年9月15日的《人民政协报》刊登了曾担任粤桂边纵队参谋长的杨应彬回忆开国庆典的文章,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1949年9月底,在深圳东南部大鹏半岛的王母圩,参加接管广州工作的近千名干部筹备开国的庆祝活动,“少不了国旗和国歌”。大家“头疼的是国旗样式”,9月30日新华社才发出样式,“由于没有传真照片,不知怎么设计,只能按新华社的电稿说明,仔细绘图,然后缝制”;

而“《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会唱”,庆祝活动上唱国歌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即使是开国大典举行时尚未解放的地区,到了后来,人民也可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例如:1949年12月1日《大公报》的报道《重庆解放了》有一段关于“满街人民群众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描述:

“昨晚当一队解放军在炮竹欢呼声里行抵校场口、上武巷口时,街口一家„良友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满街人民同时随声合唱,那雄壮的歌声,表现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高昂斗志是多么坚强。”

另外,《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前作为主旋律奏响,其实并不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此前7月7日晚8时,北平市二十万群众举行“七七”抗战12周年集会,大会就是在《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的。“巨大的礼炮声中,主席台上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每个人都激动紧张地回忆起十二年来的斗争……”只有当时国人心中最熟悉的歌曲,才能作为“抗战之声”的最杰出代表成为此仪式的主题曲。而这首歌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事迹中产生,成为国歌前已红遍大江南北,也将永远激励国人们从危难中“起来”,向胜利“前进”。


相关文章

  • 国歌80年:筑起血肉长城的义勇军们
  • 导语: 今天(2月2日)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1935年2月2日,在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小红楼内,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完成.1949年,政协一届会议通过 ...查看


  • 国庆节手抄报:中国国歌
  • <普天乐>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时提出谱写国歌的建议,并亲自谱写了<普天乐>歌曲,作为"国乐"草案上呈朝廷,但未获 批准,可是在海外外交仪式上已 ...查看


  • 歌曲中的历史
  • 历史活动课教案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活动设想: 1.此活动是历史教研组"我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的延伸之一,也是历史与音 乐学科整合的一次尝试. 2.充分挖掘并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以活动课的方式了解 ...查看


  • [台湾人看大陆]从[义勇军进行曲]反省两岸历史
  • <台湾人看大陆>从<义勇军进行曲>反省两岸历史 2015-3-8 (路向南/台北市) 今年初,在一个场合跟来自山东.在台湾从事访问学人的学长,共同观赏中国老电影<风云儿女>.这是一部1935年由许幸之导演 ...查看


  • 虹口文博网-王若望
  • 王若望 .................................................................................................................... ...查看


  • 近代音乐史
  • 近代音乐史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早起传播的主要内容 1) 进贡乐器:管风琴 古钢琴等(带来了西方乐器) 2) 记谱法和乐理知识:徐日升撰写的第一步汉文西洋乐理著作<律 ...查看


  • 高一军训通讯稿(共7篇)
  • 篇一:军训通讯稿 雨中成长记 --军训感言 淅沥的小雨从天而降,天灰蒙蒙的,雨灰蒙蒙的.萧瑟的秋风吹拂过行人的脸庞.好想笑,因为雨中留下了我们坚定的留下了我们坚定的脚印和快乐的笑声:有好想哭,因为雨水的味道让我们感到苦涩,但倔强的性格硬是将 ...查看


  •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瞻仰聂耳墓 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近日,洪顺集团全体党员掀起了一股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浪潮,为加强我公司企业文化建 ...查看


  • 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 舍身救国的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 · 美洲洪门爱国老人--司徒美堂 ·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 · 屡建功勋敌胆寒--张云逸 · 抗日名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