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1.徐州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时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属归德府。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属凤阳府,直隶京师,后属南直隶。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徐州府废,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汪伪中华民国淮海省省会。

民国时期,徐州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

徐州云龙湖畔的傍晚

徐州云龙湖畔的傍晚

属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就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

位置境域

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

地形:

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徐州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陵山地。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

9.4%。徐州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水文:

徐州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 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7]

徐州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气候: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地质

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徐州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

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位于徐州邳州的艾山九龙沟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山清水秀,建有国内最大的喷泉,另有由汉白玉打造的连玉大道,也为徐州的美丽加分。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徐州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徐州旅游景点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1.徐州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时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属归德府。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属凤阳府,直隶京师,后属南直隶。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徐州府废,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汪伪中华民国淮海省省会。

民国时期,徐州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

徐州云龙湖畔的傍晚

徐州云龙湖畔的傍晚

属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就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

位置境域

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

地形:

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徐州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陵山地。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

9.4%。徐州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水文:

徐州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 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7]

徐州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气候: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地质

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徐州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

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战场,今有淮海战役新遗迹。位于徐州邳州的艾山九龙沟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山清水秀,建有国内最大的喷泉,另有由汉白玉打造的连玉大道,也为徐州的美丽加分。而以云龙山水、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为一个独具特色优秀的风景旅游胜地。 徐州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徐州旅游景点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作为汉文化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将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相关文章

  • [兵家必争之地] 1
  • <兵家必争之地> 就地之势,因天之时,依人之利.凡引兵取胜,须量兵相地.现列100个兵家必争之地如下: 1. 北京:沟通华北与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通道. 2. 居庸关:太行八大陉之一,平临星斗三千丈,下瞰燕云十六州.为北京之&q ...查看


  • 汉中史话4兵家必争之地
  • 兵 家 必 争 之 地 --汉中历史地理述要 郭 鹏 人们常以"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来概括汉中,此并非套话,历览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确是如此.研究汉中历史,首先得从汉中的历史地理的大局着眼,才能看得明白. 汉中,地处我国地 ...查看


  • 兵家必争之地-巴尔干半岛
  •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 ...查看


  • 金字塔底层成必争之地
  • 2004-02-13 15:40: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观察 在巨头们一系列角逐竞标动作的背后,实际是他们对新利润源泉的追逐-- 很显然,在消费能力相对偏低的中国市场,要想增加销售量,品牌定位势必要向两端延伸,尤其是向低端.由此 ...查看


  •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孙子兵法·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 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是故散地则无战, ...查看


  • 王者荣耀刺秦之地通关攻略刺秦之地用谁好
  • 王者荣耀刺秦之地通关攻略 刺秦之地用谁好 在王者荣耀中灭国的战场刺秦之地守关头头是秦始皇,对于玩家来说还是颇有难度的,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刺秦之地就是始皇帝葬身之处. "秦王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舍身的刺客自投罗网.&quo ...查看


  • 生辰八字算命分析详解
  • 生辰八字算命分析详解 ======================================================================= 命主姓名:李丽珍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 出生公历:2007年6月24日1 ...查看


  • 春期战国时的兵家对后世的影响
  • 春期战国时的兵家对后世的影响 对兵家思想的认识 兵家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 ...查看


  • 2-习君子之道--中国兵家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比较
  • 一.中国兵家管理思想渊源:<武经七书> "在浩如烟海的兵家典籍中,尤以先秦时期兵法对后代影响最为深远,其中以<孙子兵法>(春秋).<吴子兵法>(战国).<孙膑兵法>(战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