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

  摘要:新写实小说具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它特别重视还原被遮掩了的现实与人生的本来生态,以冷静客观的“零度情感”叙述为基本态度而进入了过去小说创作的盲区。虽然新写实小说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为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健词:新写实小说;艺术风格;生活流式;自然忧伤

  

  作为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产生在80年代中期,大约是在“文化寻根”思潮以后,可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即舍弃了“文化寻根”所追求的某些过于狭隘与虚幻的“文化之根”,否定了对生活背后是否隐藏着“意义”的探询之后,又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正的精神内核。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拒绝虚幻的理想,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则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在新写实小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民间的日常生活场赴正式地充斥了小说的主要画面。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表现 出极端的关注,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 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实亲切、生动感人。

  一、还原本相,真实再现小人物平庸普通的生活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拒绝虚幻的理想,摒弃传统现实主义中的强烈政治色彩,瓦解文学的典型意义,不再追问生活有什么意义,强烈地体现人的生存意识。

  在描写普通人们的普通生活时,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努力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的强调生命本能欲望,注重描写“食色”, 例如刘恒的《伏羲伏羲》,池莉的《烦恼人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普通公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平凡且又显得琐碎的家庭生活、班组生活、社交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与“诗意”。

  表现对下层社会里人们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 这是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如,方方的《黑洞》,刘震云的《塔铺》,在对这些下层社会里日常生活的叙写中,作家力图真切地展示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 , 从而含蓄地表露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二、零度情感,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

  新写实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着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我们将这种特征称为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叙事方式在主体性方面尤其比较冷漠 , 取消了作家的以往的情感介入,即所谓“零度情感”, 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批判什么,这种旁观者的角度使得作家得以完成对原态生活的记录。

  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就是采用了典型的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再如池莉的《烦恼人 生》、方方的《黑洞》……等等,都是运用了这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读来真实而生动,细致而感人。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它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是杂乱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的庸常的生活事件。新写实小说由于强调纯态事实,拒绝文学的典型性意义,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目的是削弱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给我们思考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三、民间语境 , 通俗的平易语言

  新写实小说以通俗的语言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民俗色 彩。如方方的《风景》,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的同时,也描绘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 不净化不掩饰,常以俗但之语描写凡俗场景、世态人情。因此,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凡俗场景的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污卑、航脏、不堪人目但闪烁着血烂烂真实光焰的细节。”这种说法非常中肯,如刘震云的《官人》,池莉的《你是一条河》。

  由此可见,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注重以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叙写人生故事,作家们属意于写出真实生动的生活,注重生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描摹,重视描写的逼真感,而不对生活作美化和粉饰,不避粗俗丑陋、庸俗卑劣,甚至追求现实生活的残酷与赤裸,努力写出生活的本真色彩。

  四、冷峻旁观,自然忧伤的审美色彩

  新写实小说可以说大多为至情至性之文,不雕琢不粉饰,只是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这种叙写自己身边熟知的俯拾即是的故事,这种让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样展示出来的审美情趣,使新写实小说具有自然的审美色彩。

  我们说新写实小说创作注重作家的真情实感 , 并非像有人说的“从感情的零度开始写作” 。从作品中读者还是能看到作家的喜好与憎恶、赞美与针眨的。如《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黑洞》。……凡此种种,都说明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哀婉的情调,一种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以其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生 活流式的叙事结构、通俗平易的语言、自然悲婉的审美风 格 , 构成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然而,新写实小说又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中成长的,也吸取了一些现代派艺术的营养,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新写实小说创作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勿容置疑,它确实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编者的话 [J]. 上海文学 ,1987(8)。

  [2] 赵本夫 .原汁原味[J]. 中篇小说选刊 ,1987(4)。

  [3] 陈忠和 .自然主义与生存意识一一对新写实小说的一个解释 [J]. 钟山 ,1990(4)。

  [4]丁永强整理 .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 [J].小说评论 ,1991(3)。

  摘要:新写实小说具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它特别重视还原被遮掩了的现实与人生的本来生态,以冷静客观的“零度情感”叙述为基本态度而进入了过去小说创作的盲区。虽然新写实小说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为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健词:新写实小说;艺术风格;生活流式;自然忧伤

  

  作为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产生在80年代中期,大约是在“文化寻根”思潮以后,可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即舍弃了“文化寻根”所追求的某些过于狭隘与虚幻的“文化之根”,否定了对生活背后是否隐藏着“意义”的探询之后,又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正的精神内核。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拒绝虚幻的理想,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则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在新写实小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民间的日常生活场赴正式地充斥了小说的主要画面。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表现 出极端的关注,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 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实亲切、生动感人。

  一、还原本相,真实再现小人物平庸普通的生活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拒绝虚幻的理想,摒弃传统现实主义中的强烈政治色彩,瓦解文学的典型意义,不再追问生活有什么意义,强烈地体现人的生存意识。

  在描写普通人们的普通生活时,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努力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的强调生命本能欲望,注重描写“食色”, 例如刘恒的《伏羲伏羲》,池莉的《烦恼人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普通公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平凡且又显得琐碎的家庭生活、班组生活、社交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与“诗意”。

  表现对下层社会里人们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 这是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如,方方的《黑洞》,刘震云的《塔铺》,在对这些下层社会里日常生活的叙写中,作家力图真切地展示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 , 从而含蓄地表露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二、零度情感,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

  新写实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着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我们将这种特征称为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叙事方式在主体性方面尤其比较冷漠 , 取消了作家的以往的情感介入,即所谓“零度情感”, 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批判什么,这种旁观者的角度使得作家得以完成对原态生活的记录。

  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就是采用了典型的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再如池莉的《烦恼人 生》、方方的《黑洞》……等等,都是运用了这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读来真实而生动,细致而感人。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它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是杂乱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的庸常的生活事件。新写实小说由于强调纯态事实,拒绝文学的典型性意义,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目的是削弱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给我们思考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三、民间语境 , 通俗的平易语言

  新写实小说以通俗的语言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民俗色 彩。如方方的《风景》,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的同时,也描绘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 不净化不掩饰,常以俗但之语描写凡俗场景、世态人情。因此,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凡俗场景的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污卑、航脏、不堪人目但闪烁着血烂烂真实光焰的细节。”这种说法非常中肯,如刘震云的《官人》,池莉的《你是一条河》。

  由此可见,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注重以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叙写人生故事,作家们属意于写出真实生动的生活,注重生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描摹,重视描写的逼真感,而不对生活作美化和粉饰,不避粗俗丑陋、庸俗卑劣,甚至追求现实生活的残酷与赤裸,努力写出生活的本真色彩。

  四、冷峻旁观,自然忧伤的审美色彩

  新写实小说可以说大多为至情至性之文,不雕琢不粉饰,只是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这种叙写自己身边熟知的俯拾即是的故事,这种让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样展示出来的审美情趣,使新写实小说具有自然的审美色彩。

  我们说新写实小说创作注重作家的真情实感 , 并非像有人说的“从感情的零度开始写作” 。从作品中读者还是能看到作家的喜好与憎恶、赞美与针眨的。如《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黑洞》。……凡此种种,都说明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哀婉的情调,一种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以其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生 活流式的叙事结构、通俗平易的语言、自然悲婉的审美风 格 , 构成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然而,新写实小说又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中成长的,也吸取了一些现代派艺术的营养,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新写实小说创作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勿容置疑,它确实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编者的话 [J]. 上海文学 ,1987(8)。

  [2] 赵本夫 .原汁原味[J]. 中篇小说选刊 ,1987(4)。

  [3] 陈忠和 .自然主义与生存意识一一对新写实小说的一个解释 [J]. 钟山 ,1990(4)。

  [4]丁永强整理 .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 [J].小说评论 ,1991(3)。


相关文章

  • 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
  • 解释题 1.政治抒情诗:2.百花文学:3.革命样板戏:4红色经典:5.伤痕文学:6.反思文学: 7.朦胧诗:8.第三代诗:9.寻根文学:10.新写实小说:11.先锋小说:12.女性写作: 13.个人化写作:14.现实主义冲击波 简答题 1. ...查看


  • 鲁迅小说特点
  • 鲁迅(1881-1936)小说的特色,可归纳为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喜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的典范.. 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 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 ...查看


  • [野狐岭]艺术价值四说
  • <野狐岭>艺术价值四说 对传统资源的逆向书写和借鉴 孟繁华 <野狐岭>是今年我读到的最具挑战性的小说.雪漠在当下,用现在的说法叫做实力派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他的"大漠三部曲"." ...查看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王猛 [内容摘要]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文化信息蕴含丰富,对小说理论多有涉及,主要表现在:虚构观念上升为对小说本体性的较为普遍的认同,成为无多争议的话题:小说功能在"志于道"和"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整理笔记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带来 a. 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 b. 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 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 ...查看


  • 新时期文学思潮
  • 新时期文学思潮 1.1997年12月25日,国内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 )创建. A.博库 B.清韵书院 C.榕树下 D.橄榄树 2.网络文学是随着( )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 B.<第X浪潮--网络文学> C.&l ...查看


  • 陈应松小说的艺术之光
  • 2008/10・文艺争鸣・当代阅读 当代阅读 陈应松小说的艺术之光 吴艳 陈应松小说的艺术世界涉及中国当代生活的 某些方面,但不管在精神品质还是在艺术形式上, 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外国文学手法和中国传统文学 的色彩. 一 体, 陈应松写来又分明 ...查看


  •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一.第四种剧本: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背景下,出现了<布谷鸟又叫了>,<还乡记><洞箫横吹>等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描写爱情生活,表现社会矛盾,在工农兵题材之外又开拓了第四种戏剧表现空 ...查看


  • 现当代文学考研必读书目
  • 鲁 迅 论文<摩罗诗力说>,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