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
实验器材:50mL 医用玻璃注射器(一支)、烧杯(100mL 二支)、白磷、开水、冷水、镊子、滤纸、(空易拉罐、剪刀、电烙铁、焊锡、小刀) 、硫酸铜溶液
装置:
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1、 将易拉罐剪一小圆片,加工成伞面形,置于注射器底部(如图)
①防止白磷燃烧使注射器局部过热而破裂
②防止白磷燃烧后的残渣沾在注射器内壁,不易清洗。
2、 将针头金属管截断,只保留约2cm 长,将针管口用焊锡密封。作为注射器密封头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学生抢答
提问:说说你能捕捉到空气吗?给你一个塑料袋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给你一个烧杯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提问:刚刚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捕捉到了空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是多少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测量呢?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要求学生按照右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2人一组完成实验:①、用镊子取绿豆大(约0.05g )的一块白磷用滤纸吸干后放在注射器内的铝片上,装上活塞,推到接近底部后再拉到50 mL刻度处,安上密封针头。(推拉活塞一是检查活塞的摩擦大小,二是抽取新鲜空气。)
②、向100mL 烧杯中注入约70mL 开水,将注射器垂直插入开水中使白磷在水面下,待白磷着火后,将注射器取出观察。
③、将注射器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④、清理仪器(取下密封针头,吸入硫酸铜溶液反复冲洗)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看到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最后停留在约39.5mL 刻度处(约21%).且注射器壁上附着着白色固体
提问:白磷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集体回答:氧气
提问:白磷未能燃烧完,说明了什么?
集体回答:说明氧气已经消耗完了
交流讨论: 1、为什么要将注射器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2、为什么注射器活塞最后停在了约占注射器容积五分之一处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是先向上移动后向下移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因是燃烧时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所以向上移动,反应结束后由于消耗了氧气且生成的是固体导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活塞向下移动,从而明确这个实验的原理
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练习:白磷燃烧的文字式
教师带领学生订正
自学阅读人们对空气的成分的发现
提问:通过自学,空气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说明:教材上该实验的装置操作比较复杂,每一步对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不容易观察到五分之一的效果,所以不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且教材上的实验容易产生误差,不能直接观察到燃烧时气体膨胀、冷却后白烟是固体等现象
本节课所采用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在密封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实验也很安全,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后,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更好的理解,从而突破学习时的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
实验器材:50mL 医用玻璃注射器(一支)、烧杯(100mL 二支)、白磷、开水、冷水、镊子、滤纸、(空易拉罐、剪刀、电烙铁、焊锡、小刀) 、硫酸铜溶液
装置:
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1、 将易拉罐剪一小圆片,加工成伞面形,置于注射器底部(如图)
①防止白磷燃烧使注射器局部过热而破裂
②防止白磷燃烧后的残渣沾在注射器内壁,不易清洗。
2、 将针头金属管截断,只保留约2cm 长,将针管口用焊锡密封。作为注射器密封头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学生抢答
提问:说说你能捕捉到空气吗?给你一个塑料袋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给你一个烧杯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提问:刚刚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捕捉到了空气,那么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是多少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测量呢?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要求学生按照右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2人一组完成实验:①、用镊子取绿豆大(约0.05g )的一块白磷用滤纸吸干后放在注射器内的铝片上,装上活塞,推到接近底部后再拉到50 mL刻度处,安上密封针头。(推拉活塞一是检查活塞的摩擦大小,二是抽取新鲜空气。)
②、向100mL 烧杯中注入约70mL 开水,将注射器垂直插入开水中使白磷在水面下,待白磷着火后,将注射器取出观察。
③、将注射器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④、清理仪器(取下密封针头,吸入硫酸铜溶液反复冲洗)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看到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最后停留在约39.5mL 刻度处(约21%).且注射器壁上附着着白色固体
提问:白磷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集体回答:氧气
提问:白磷未能燃烧完,说明了什么?
集体回答:说明氧气已经消耗完了
交流讨论: 1、为什么要将注射器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2、为什么注射器活塞最后停在了约占注射器容积五分之一处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是先向上移动后向下移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因是燃烧时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所以向上移动,反应结束后由于消耗了氧气且生成的是固体导致注射器内的压强变小活塞向下移动,从而明确这个实验的原理
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练习:白磷燃烧的文字式
教师带领学生订正
自学阅读人们对空气的成分的发现
提问:通过自学,空气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说明:教材上该实验的装置操作比较复杂,每一步对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不容易观察到五分之一的效果,所以不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且教材上的实验容易产生误差,不能直接观察到燃烧时气体膨胀、冷却后白烟是固体等现象
本节课所采用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在密封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实验也很安全,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后,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更好的理解,从而突破学习时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