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并联电路特点分析

串联、并联电路特点分析

如图所示R1与R2串联。

以R1为研究对象,R1电阻值R1、R1两端电压U1、通过R1电流I(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R1,通过R2、电路电流都为I).

根据欧姆定律(I=

U

推出U=IR)可得:U1=IR1 R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和U=IR推出P=I2R)可得:P1=U1I=I2R1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和U=IR推出W=I2Rt)可得W1=U1It=I2R1t 以R2为研究对象,R2电阻值R2、R1两端电压U2、通过R2电流I(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R1,通过R2、电路电流都为I). 根据欧姆定律(I=

U

推出U=IR)可得:U2=IR2 R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和U=IR推出P=I2R)可得:P1=U2I=I2R2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和U=IR推出W=I2Rt)可得W2=U2It=I2R2t 可得:

U1IR1R1



U2IR2R2

P1I2R1R1

2P2IR2R2W1I2R1tR1

 W2I2R2tR2

U1P1W1R1

 U2P2W2R2

串联电路,电压之比等于电功率之比等于电功之比都等于电阻之比

如图所示R1与R2并联。

以R1为研究对象,R1电阻值R1、R1两端电压U(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R1两端电压、R2两端电压、电源电压相等,都为U),通过R1电流I1.

根据欧姆定律(I=

UU

)可得:I1=

R1R

U2UU2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U=)可得:P1=UI1=

R1RRU2tU2tU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Ut=)可得W1=UI1t=

RRR11

以R2为研究对象,R2电阻值R2、R2两端电压U(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R1两端电压、R2两端电压、电源电压相等,都为U),通过R2电流I2. 根据欧姆定律(I=

U

)可得:I2=U RR2

U2UU2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U=)可得:P2=UI2=

RRR2U2tU

2tU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Ut=)可得W2=UI2t=

R1R2R

I1I2

URR

12UR1R2

U2

PR1R21

P2R1U2

R2

I1P1W1R2

I2P2W2R1

U2t

W1R1R2

2

W2UtR1

R2

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于电功率之比等于电功之比都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

基本公式推导分析

UU 变形公式:UIR和R RI

PP

电功率计算基本公式:P=UI 变形公式:I和U

UI

欧姆定律:I

UU2U

将公式I带入P=UI可得:PU

RRR

将公式UIR带入P=UI可得P=IRI=I2R 电功计算基本公式:W=UIt 变形公式:I

WW

和U UtIt

UU2U

t 将公式I带入w=UIt可得:WUt

RRR

将公式UIR带入W=UIt可得W=IRIt=I2Rt

表六: 电压 电阻

表八: 电功率

串联、并联电路特点分析

如图所示R1与R2串联。

以R1为研究对象,R1电阻值R1、R1两端电压U1、通过R1电流I(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R1,通过R2、电路电流都为I).

根据欧姆定律(I=

U

推出U=IR)可得:U1=IR1 R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和U=IR推出P=I2R)可得:P1=U1I=I2R1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和U=IR推出W=I2Rt)可得W1=U1It=I2R1t 以R2为研究对象,R2电阻值R2、R1两端电压U2、通过R2电流I(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R1,通过R2、电路电流都为I). 根据欧姆定律(I=

U

推出U=IR)可得:U2=IR2 R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和U=IR推出P=I2R)可得:P1=U2I=I2R2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和U=IR推出W=I2Rt)可得W2=U2It=I2R2t 可得:

U1IR1R1



U2IR2R2

P1I2R1R1

2P2IR2R2W1I2R1tR1

 W2I2R2tR2

U1P1W1R1

 U2P2W2R2

串联电路,电压之比等于电功率之比等于电功之比都等于电阻之比

如图所示R1与R2并联。

以R1为研究对象,R1电阻值R1、R1两端电压U(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R1两端电压、R2两端电压、电源电压相等,都为U),通过R1电流I1.

根据欧姆定律(I=

UU

)可得:I1=

R1R

U2UU2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U=)可得:P1=UI1=

R1RRU2tU2tU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Ut=)可得W1=UI1t=

RRR11

以R2为研究对象,R2电阻值R2、R2两端电压U(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R1两端电压、R2两端电压、电源电压相等,都为U),通过R2电流I2. 根据欧姆定律(I=

U

)可得:I2=U RR2

U2UU2

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U=)可得:P2=UI2=

RRR2U2tU

2tU

根据电功计算公式(W=UIt=Ut=)可得W2=UI2t=

R1R2R

I1I2

URR

12UR1R2

U2

PR1R21

P2R1U2

R2

I1P1W1R2

I2P2W2R1

U2t

W1R1R2

2

W2UtR1

R2

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于电功率之比等于电功之比都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

基本公式推导分析

UU 变形公式:UIR和R RI

PP

电功率计算基本公式:P=UI 变形公式:I和U

UI

欧姆定律:I

UU2U

将公式I带入P=UI可得:PU

RRR

将公式UIR带入P=UI可得P=IRI=I2R 电功计算基本公式:W=UIt 变形公式:I

WW

和U UtIt

UU2U

t 将公式I带入w=UIt可得:WUt

RRR

将公式UIR带入W=UIt可得W=IRIt=I2Rt

表六: 电压 电阻

表八: 电功率


相关文章

  •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及典型例题
  •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及典型例题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 ...查看


  • 17串联和并联电路
  • 一.选择题 1.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评价下图所示的电路,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2.下面是小强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 ...查看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洋县槐树关初级中学 朱爱民 一.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种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 ...查看


  • 组装电路说课稿
  •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说课稿姚建强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组装电路>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既是对第一节基本电路的拓展与延伸,又为将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 ...查看


  •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 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 ...查看


  • 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
  •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校: 课题名称 科 目 奇台六中 姓名: 韩新荣 串联和并联 物理 2011.6.6 年 级 初二 教学时间 学生分析 (1) .学生已学过电流和电路,掌握了电流与电路有关知识. (2 ...查看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课时)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课时) 14.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 ...查看


  •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 ...查看


  •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1
  •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 ...查看


  • 电路和电路的模型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两个电路互为等效是指(1)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电路在端子上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关系,因而可以互相代换:(2)代换的效果是不改变外电路(或电路中未被代换的部分)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电路的等效变换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