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懂得总结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全方位立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天文观的科学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通过图表分析太阳活动的一些物理现象。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播放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并提问:如果后羿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二、说一说:(太阳概述)
离开了谁地球都能转,但是离开了太阳,地球却不能转,太阳对于地球很重要。那么对于太阳你想了解那些知识呢?
太阳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之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太阳(板书)
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的感性特征:
1、太阳很大,是炽热的球体。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3、太阳的温度很高。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5、太阳能发光,是恒星。
多媒体播放有关太阳基本概况的录相,由学生归纳得出: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
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
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约8分钟,人步行需要3500年,火箭飞行需要二十几年)。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点到即可,通过解决问题2和3,能帮助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大小以及太阳地球的距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读一读(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及太阳的活动)
课件出示太空拍摄的太阳照片和太阳的剖面图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太阳的新感受,并引导学生读太阳的剖面图,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与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教师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光所淹没),但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日冕层: 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风的概念:从日冕层发出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太阳活动的现象:太阳黑子和耀斑。此外还有日珥。
黑子:光球层中的暗黑区域(温度比光球层的平均温度低1000余度)。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性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耀斑: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爆发特点:在短时间内(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耀斑发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无线电波,并抛射出高速质子、电子等,总能量可达1023—1026焦耳。
3.归纳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为:黑子和耀斑。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四:想一想(太阳黑子周期)
引导学生分析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问题4: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算一算两个高峰值年或两个低峰值年之间的时间?
归纳: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问题5: 第20周为哪一年? 1987年是第几周 ?
1755+19×11=1965年 1987=1755+11X X=22
五:议一议(太阳活动的影响)
问题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事例:(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播放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并出示一些太阳活动读地球影响的背景资料,10月28日日本通讯卫星首先被袭,当天晚上,“Kodama”通讯卫星信号中断;10月29日日本,“回声”数据中继卫星出现信号异常,大部分装置停止运转, 11月3日,我国短波通讯一度严重中断。
1989年3月13日至14日太阳活动 爆发期间,日本一颗通信卫星异常,美国一颗卫星轨道下降,高能粒子造成我国“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提前报废;1989年3月。加拿大魁北
克的一个巨大电力系统损坏,6百万居民停电达9小时,光是电力损失就达2千万千瓦,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 让学生加深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理解。
六:问一问
如果你是太阳的话,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七:谈一谈
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深远的一颗星球,但是在宇宙中,他却是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就象我们,对于地球,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对于家庭和社会,我们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千万别低估了自己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读图、对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注重落实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并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动静结合,有助于对抽象知识及重难点的突破;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体现以人为中心,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太阳设计成为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朋友,对于朋友应该互相了解,让学生说出想了解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试着回答。对太阳有了初步了解以后,为了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决定进行一个太阳之旅,从而对太阳的内部结构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太阳之旅中,太阳的活动比较频繁。在结束太阳之旅的时候,太阳决定聘请我们为他的形象代言人,问学生:如果你是太阳的话,你会如何介绍自己?最后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懂得总结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全方位立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天文观的科学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通过图表分析太阳活动的一些物理现象。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播放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并提问:如果后羿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二、说一说:(太阳概述)
离开了谁地球都能转,但是离开了太阳,地球却不能转,太阳对于地球很重要。那么对于太阳你想了解那些知识呢?
太阳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之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太阳(板书)
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的感性特征:
1、太阳很大,是炽热的球体。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3、太阳的温度很高。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5、太阳能发光,是恒星。
多媒体播放有关太阳基本概况的录相,由学生归纳得出: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
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
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约8分钟,人步行需要3500年,火箭飞行需要二十几年)。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点到即可,通过解决问题2和3,能帮助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大小以及太阳地球的距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读一读(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及太阳的活动)
课件出示太空拍摄的太阳照片和太阳的剖面图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太阳的新感受,并引导学生读太阳的剖面图,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与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教师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光所淹没),但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日冕层: 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风的概念:从日冕层发出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太阳活动的现象:太阳黑子和耀斑。此外还有日珥。
黑子:光球层中的暗黑区域(温度比光球层的平均温度低1000余度)。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性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耀斑: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爆发特点:在短时间内(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耀斑发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无线电波,并抛射出高速质子、电子等,总能量可达1023—1026焦耳。
3.归纳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为:黑子和耀斑。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四:想一想(太阳黑子周期)
引导学生分析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问题4: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算一算两个高峰值年或两个低峰值年之间的时间?
归纳: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问题5: 第20周为哪一年? 1987年是第几周 ?
1755+19×11=1965年 1987=1755+11X X=22
五:议一议(太阳活动的影响)
问题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事例:(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播放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并出示一些太阳活动读地球影响的背景资料,10月28日日本通讯卫星首先被袭,当天晚上,“Kodama”通讯卫星信号中断;10月29日日本,“回声”数据中继卫星出现信号异常,大部分装置停止运转, 11月3日,我国短波通讯一度严重中断。
1989年3月13日至14日太阳活动 爆发期间,日本一颗通信卫星异常,美国一颗卫星轨道下降,高能粒子造成我国“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提前报废;1989年3月。加拿大魁北
克的一个巨大电力系统损坏,6百万居民停电达9小时,光是电力损失就达2千万千瓦,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 让学生加深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理解。
六:问一问
如果你是太阳的话,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七:谈一谈
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深远的一颗星球,但是在宇宙中,他却是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就象我们,对于地球,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对于家庭和社会,我们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千万别低估了自己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读图、对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注重落实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并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动静结合,有助于对抽象知识及重难点的突破;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体现以人为中心,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太阳设计成为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朋友,对于朋友应该互相了解,让学生说出想了解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试着回答。对太阳有了初步了解以后,为了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决定进行一个太阳之旅,从而对太阳的内部结构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太阳之旅中,太阳的活动比较频繁。在结束太阳之旅的时候,太阳决定聘请我们为他的形象代言人,问学生:如果你是太阳的话,你会如何介绍自己?最后进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