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 湘西世界 论文

目 录

引言…………………………………………………………………2

一 美丽的湘西世界……………………………………………2

(一)风景美……………………………………………………2

(二)人物美……………………………………………………………2

(三)人性美……………………………………………………………………2

(四)民俗美……………………………………………………………………3

二 沈从文的湘西情结…………………………………………3

(一)湘西情结的产生…………………………………………………………3

(二)湘西情结的升华………………………………………………………4

(三)湘西情结的影响………………………………………………………4 三“湘西世界”中的悲剧故事与根源…………………………………………………5

四 结论 …………………………………………………………………………6

试论沈从文的湘西情结及其笔下的“湘西世界”

胡丽娟,文学院

摘 要:湘西是一个明媚的地方,这里风景如画,人杰地灵。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人性,亦或是民俗,都彰显着那片土地独特的美。一代大家沈从文就出生在这个山城,他在这里度过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启了早期对世界的认知。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的文学创作多是描绘那个曾经生长过的湘西世界,写它的美,也写美背后隐藏的伤。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人用自己的笔写下对家国的担忧。希腊乐土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关键字:美,乡土情结,悲剧,理性探索

Trying to analyze Shen Congwen's

Love of xiangxi and the xiangxi world

Hulijua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bstract: Xiangxi , a beautiful place, where the scenery is imposing, people is good . Whether it is the scenery or character, nature, or custom, showing the unique beauty of the land。 Shen Congwen, a great master,born in this town. He spent his childhood here, be light of heart from care, opened early cognition of the world. He love this land deeply, his literary creation is described that once growth of Xiangxi world, write the beauty of it, also wrote the beauty hidden behind the injury. In that particular era, the literati used his pen to write worry about home and city .The land is their spiritual pursuit.

Keywords: beauty, native complex, tragedy, rational exploration

引言

沈从文是近代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大家,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洞悉这世间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创作出许多富有沈从文特色的文章,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瑰宝。特别是他小说中的湘西世界,更是把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描绘成文人眼中的希腊乐土,吸引着无数读者前去一览湘西的魅力。游览湘西的自然美景,体会湘西的人情美,感受作家的生活情趣。走进湘西,走进美与恶的交织缠绵,走进沈从文的乡土,感受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家国情仇。

一、美丽的湘西世界

(一)风景美

沈从文的故乡—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有点与世隔绝的山村小镇,这里虽然位置偏僻,自然风光却是极好的。四面环山,树木葱绿,鸟语花香,充满生机。一条阮水贯穿其中,像一条绿丝带,把每一片青丝绿瓦,每一个笑靥如花都连接起来,像血脉一样世世代代流淌着,纵使阮水边唠嗑的人变了,可不变的是那一份清澈,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以及水边永远吱呀作响的老水车。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是孕育出优美的人文景观,一排排吊脚楼 屹立在阮水边,诉说着湘西的说不尽的故事,水边的白塔更是在悠悠清水的荡漾中高耸着。阮水上飞扬的木舟,透彻的歌声,谈情说爱的阿妹阿哥,以及那年过半百依然赶着手工活的阿姆,湘西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恬淡,那么的淡然。宛如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二)人物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风景如画的湘西生活着的人儿也是美的化身。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是美貌与淳朴的化身,让人不禁心生情愫的美人儿。《边城》中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之事,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那随时都可举步逃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①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孕育出秀丽的人,这样的女性形象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比比皆是。杨家碾坊里可爱调皮的三三,做媳妇却不哭的萧萧还有那阮水边有情有义的妓女们。这些美丽的女人也让秀美的湘西多了一份柔情之美。

(三) 人性美

湘西里的人虽不是人人向善,可大部分人性都闪耀着光辉。他们都是淳朴善良的自给自足的平民。“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悔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单独向深山中村庄走去,与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②这里人人都守着道德之线,安分守纪,安居乐业,就连那些醉心于金钱的妓女们对情郎都有情有义,至死不渝的守候着。他们虽是偏僻之地的平凡人物,可是他们的人性时时散发着

①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50

②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238

光辉,令人心生敬畏之情。人性在这里散发着热烈的光辉。

(四)民俗美

湘西的美有很多,民俗美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楚文化的熏陶,还有当地人民的奉献,湘西的民俗别有一番风味,体现着当地的特色。 《边城》里记载”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绽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段文字写出了端午节小山城的热闹,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平时那些讨生活的活都可以抛在脑后,山民可以尽情地玩耍,尽情的吃喝,也就没有了烦恼。“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萧萧》里“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的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没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山城嫁娶有自己独特的规矩,十二月份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月份,女人出嫁,必穿红穿绿,预示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离开父母,为表示对家的留恋,那眼泪是必不可少的。 山城的美是集多种美在一起的美,不是单一的那种简单美,它既有十几岁小女生那种童真的,也有二十几岁女生那种娇羞的美,也有那种随着岁月的成长而具备的那种成熟的美。这些集众多美于一身的山城,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仰,一种心慕。有一种魔力让人想沉醉其中,体会边城里的生活,简单冗长却不失一种乐趣,无论是小孩子水边嬉戏的乐趣,还是中年妇女水边淘米的乐趣,还是老妪夕阳下爽朗的笑声。这些简单的生活被呈现在山城就具有一种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魔力,别的地方不缺少这样简单的生活,可这些生活只有呈现在湘西这个大舞台上,才使人觉得这就是一种美,一种想要追求的理想的生活状态,简单自然不做作。

山城的美还有很多,每天都有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湘西,只有一个。才会让人有“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读一本大书。”

二、沈从文的湘西情结

(一)湘西情结的产成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成长离不开生存的环境。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自小出生在凤凰,成长在凤凰,直至二十二岁离开凤凰远赴北京。在湘西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许多美好的品质,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使他的人生白纸上多了许多色彩。童年的沈从文不爱学习,学习成了他最头痛的事。于是生活的重心便是如何成功实现逃学。逃学从最初的害怕到后来的不再惧怕,再到后来的习惯,他说过自从逃学成为一种习惯后,他就不再关心什么,除了想方设法的逃学。正是这些逃学经历,使他的世界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走进湘西的真实生活中,去体会那屋外的形形色色的生活。当他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时,到不同的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他而言,毫无意义可言,生活对于他的意义便是到湘西的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体会,去游历。在凤凰的丰富生活经历构成了他湘西情结的基础,使他对湘西产生了一种爱与敬畏之情,这种感情一直深埋在内心,不曾忘怀。即使他后来前去北京闯荡,不曾回到湘西,可是那个地方他是很熟悉的,

那是他多少日夜里的梦回之处。他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他的印象里,这种印象从未磨灭过,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也是他以后的写作多围绕湘西来写的原因。不曾忘怀,始终铭记。那个地方就是湘西,梦回湘西。

(二)湘西情结的升华

如果说在湘西的生活经历为作者以后的湘西题材的小说提供了场景,那么作者以后的生活经历则使这种情怀得到了升华。作者爱自己从小生活过的土地,那片土地始终在自己的脑海中。仅有这种感情,如果不被激发出来,那就仅仅只能是一种单纯的恋乡之情,而正是作者离开凤凰以后的经历,与以前产生巨大的反差,才使作者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喷薄而出。作者怀着无限憧憬迈入都市文明的怀抱,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变得迷惘,开始怀疑。都市生活的腐朽,名利让人的沉沦,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众多黑暗的事让作者对都市生活反感,开始感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与寂寞的心绪下,作者不禁缅怀过去,怀念在湘西那种单纯简单的生活,在这种反差下,作者更心恋自己的世外桃源的故乡,这种情怀没人倾诉只有通过文章得以抒发出来。于是作者开始创作了许多关于湘西题材的小说,让迷惘的人看到一丝希望,看看那种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沈从文童年充满诗意的生活和边地尚武,尚力的野蛮习俗,从军后的快乐自由和目睹的血腥与残酷,以及在北京感受到的城市文明的压抑和屈辱,使他产生了对美丽的乡土自然环境的怀念和对和谐无争的人世社会的憧憬,产生了他的充满浓郁抒情色彩的乡土小说。”③

作者一直以乡下人自居,用乡下人的眼光描写故土的故事,在对都市文明彻底的失望后作者还是选择回归自己的乡土世界,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被都市文明所污染。在黑暗的都市生活中不沉沦,而是产生了他的充满浓郁抒情色彩的乡土小说。乡下人是他对自己最终的定位,他不属于都市文明的物质,在那腐朽的都市文明中,他找不到归属感,他难以融入其中,他也不屑融入其中。他是属于湘西那种质朴的自然生活的,那才是他理想中的乐土。他是孤独的,他也是骄傲的,为自己的湘西故土,为自己的湘西身份。

(三) 湘西情结的影响

沈从文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而这些也是他后来创作湘西题材小说的不竭的宝库。他的祖父位高权重,曾经位至曾国藩的属下,嫡祖母是苗族人,按照当地习俗,与苗族人所生的孩子无社会地位,因此嫡祖母并没有母凭子富,而是落得个远嫁他乡的下场。祖父死去后,所留下的一份荣光和产业,使他的后辈们也享受着别人的羡慕与敬畏。

年幼的沈从文被家族寄予了厚望,父亲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一名军人,以延续那份军人家族的荣耀,可这份期望在沈从文屡屡逃学后终成梦幻。他的母亲是一名读书人,也是他最初的启蒙教师,教他认字,告诉他药名,并教会他思考和决断,这些性格也是作者能不断创作的力量之一。

家人对他的放松,加上他自己对书本知识的不感兴趣,他生活的重心便是逃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屡次的逃学成功,让他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湘西原汁原味的生活,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那些书本上的繁文缛节,而是去生活的大江大河中历练。这些经历也让他学会了思考和想象。想象那些屋子外的东西,即使有时不能

③ 罗关德,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4.123

和自然接触,他也可以想象外面的生活。外面的生活才是他向往的地方,因此,他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儿时时光。这些也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水对于作者的影响是极大的,那一条长河,连接了世世代代,也养育了祖祖辈辈。一派清波使他的感情流动着,不是一直掀不起涟漪。他幼时那些美丽的生活都与湘西的水息息相关,不能分离。水使他认识了美,也让他学会了思考。湘西题材的小说里,水始终在那里流淌着,以一种无言的状态诉说着无尽的水边故事,无尽的水边人物。

十四岁时,作者离开家乡,到土著军队里当兵,在那一带闯荡了五年,看到过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事情。那些让他发怵的惨状,他也接触过很多古书籍和文物。后来在报馆工作的机会,又接触了一些新潮的书籍,那些被视作“异端的书籍。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开始反思自己“我虽时刻为人生现象自然现

④象所神往倾心,却不知道为新的人生智慧光辉而倾心。”他感到自己要去开始一

种新的生活,开始做一些新的,更理想的工作。

二十岁,作者一个人来到了北京。在大量接触了都市生活后,他发现都市生活原来并非那么的理想,存在的腐朽与黑暗让他痛心。他在这里找不到存在感,他像一个乡下人一样游走在都市中,孤独包围着他,让他感到害怕与不安。他开始怀恋那些儿时在水边美丽单纯简单的日子,那些时常出现在他脑海中的记忆。在他后来的回顾时他说“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阮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⑤家才是他时时不能忘怀的地方。

三、“湘西世界”中的悲剧故事与根源

尽管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到处都充满了美与爱,是读者眼中的希腊乐土。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发生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悲剧事件。《边城》中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善良为人摆渡的老船夫的逝世,为了成全弟弟爱情不惜远渡而丧命的天保哥哥,因为哥哥逝世而放弃爱情也许永远也不会回家的傩送,还有那个情窦初开美丽单纯终不得爱情的翠翠。他们都是边城里平凡的人,他们安分守己,善良正直。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那个世代居住的小城里抱着遗憾或死或守,没有一个完美的未来,这与那安逸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了。还有那《丈夫》的妇女和丈夫们,为了讨生活,妻子被丈夫送到船上来做生意,他们觉得这心安理得,没有丝毫羞耻感。丈夫来看妻子,遇到客人来访,便要躲在船后,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妻子服侍别的男子,然后拿着妻子挣的钱去乡下过日子。这样的靠女人做的生意还有很多,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而丈夫也变得麻木,心安理得的拿着妻子的贴己。在那个秀美的小城,这样的事情却合适的发生着,这种悲剧难道合情合景吗?《怀化镇》等作品中也描写了大量苗族人被无辜地杀害,或是在忍受无数残忍酷刑中死于非命,生命不堪一击。众多的悲剧出现在湘西这片希腊乐土上。这些就像是那些令人厌恶的污点,你讨厌它,可它就是强悍地存在着。

④ 罗关德,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自我评述》,见《沈从文别集》

湘西本是一片希腊乐土,这里应该只有欢声笑语,可为何这片乐土上却发生着这么多的悲剧事件,美与丑的冲击究竟孰胜孰败?细细想来,这些绝不是偶然的。湘西自然风光优美,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这里位置偏僻,交通堵塞,民风剽悍,再加上受巫术和宗教因素的影响,这里的人们生活困苦,并没有那么安居乐业。再加上近代以来,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开始了殖民统治,西方文明冲击着中国,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动乱,乌云笼罩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湘西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虽说湘西风景依旧,可是社会生活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静谧祥和被打破。淳朴的民风被毁坏,人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居乐业了。作者洞悉城市文明的腐朽与黑暗后,本来一心寄予自己那美丽的家乡,却发现家乡也难逃其都市文明的冲击,心中难免感伤担忧。这也就是湘西小说中众多悲剧因素的原因。湘西本是一片世外桃源,却被都市文明冲击得难寻影踪了。湘西的悲剧,不是一片土地的悲剧,而是整个华夏的悲剧,这种美,行将凋落,怎能不心伤。

四、对“湘西世界”的不同评价

关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牧歌说,一种则认为是挽歌说。牧歌一词来自于西方,最早用于古希腊时代。描述的是一种安逸淳朴的生活,自在洒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它是与都市相反的一种乡村生活,寄托着人类回归自然,回归土地,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愿望。牧歌一词在中国,多用来表示文学作品中一种诗意的理想化生活状态。是一种品格和期许。挽歌一词表示的文学作品中一种忧思,一种痛惜缅怀的心态。持牧歌说的认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与世无争的希腊乐土,景美人美,山美水美,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而持挽歌说的认为沈从文也关注民生疾苦,回归真实的人们生活,而这里也存在着许多都市文明的诟病,是与美大相径庭的,因此是叹惋痛惜美好事物的消失,对未来深深的担忧。

我认为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两者兼具。在牧歌的同时又怀有深深的忧思。《边城》中,作者先是对茶峒这座小山城生活状态的描述,绿水环绕,人们互帮互助,生活恬淡闲适,人性淳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虽然有作者想象的部分,这也是那里生活的大体真实写照。这些都是其牧歌的品格。后来,故事随着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展开,渐渐呈现出挽歌的情愫,善良老船夫的逝世,善良大哥天保的离开,年轻善良的傩送的远离,以及那个等待心上人的单纯翠翠。这一切悲剧因素的出现,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对于故乡被同化的探索。美好的背后悲剧也紧紧相随,发人深省。牧歌是对湘西生活的一种还原,而挽歌则是对都市文明冲击下湘西腐朽的一种真实写照。因此,我认为牧歌与挽歌悬在一条线的两端,而中间就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一头联系的是美好,而一头则联系的是落后与丑陋。二者并驾齐驱。

四、结论

重塑民族生活是作者创作湘西题材小说的最远大的目的。日本作家山宝静曾说“看起来很平静的笔底下,恐怕隐藏着对于现代文明的尖锐的批判和抗议—至少也怀嫌恶之惑。”⑥从作者个人来说,他与都市近代以来,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国不再是那个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外因和内因的驱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中国的社会有过进步,也有退步。政权的不断变动,战争的不断发生,动乱的环境使人们生活地水深火热。中国的落后,国外

文明的先进。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人们希望改变这种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可是期间的艰难险阻也让他们感到退却,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之间有许多的阻挠和困难需要克服,而且并没有一种现实可行的模式去借鉴,不得不去探索。他们对未来是迷惘的,却希望改变这种生活状态,内心在苦苦的煎熬着,十分痛苦。作者正是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开始描绘自己那个希腊乐土般的湘西故土,他抵触现行的腐朽都市文明,渴望社会能够回归这种本真的生活状态,这里不再战争绵绵,人人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对民族的一种追求,一种重塑的愿景。对腐朽的都市文明的一种告别,社会需要改变,人性需要回归。只有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人民幸福的状态。也让那些在苦苦徘徊中不得出路的人看见一丝希望,未来是可以被重塑的,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生活,告别迷惘和痛苦,回归生命的本质。文明是格格不入的,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在这里他是孤独的,在都市的物质文明前,他以这种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宣誓自己代表的是文化与质朴,他不屑与那些腐朽的物质文明为伍。这是一种小层面的自我保护。

近代中国的风云复杂,无数作家的迷惘与探索,都随着那个时代而渐行渐远了。可是沈从文所写的湘西,那个美丽的地方,却不会逝去,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它的光彩永远不会逝去。沈从文,一代大家,在历史的年轮里有过批判,终究获得的是人们的理解和敬仰,他的作品,也成为文艺百花园里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罗关德. 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吴秀亮. 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新. 人民出版社,2010

【3】沈从文. 沈从文精选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4】徐小平,赵士化. 行将凋落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仲楠. 民族没落的忧患与无奈-走进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文学评论

【6】吴志松. 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看其人文理想. 语文学刊,2012

【7】孙婵娟. 边城上空的启明星-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杨海霞. 人文的湘西情结与文学中的湘西世界

目 录

引言…………………………………………………………………2

一 美丽的湘西世界……………………………………………2

(一)风景美……………………………………………………2

(二)人物美……………………………………………………………2

(三)人性美……………………………………………………………………2

(四)民俗美……………………………………………………………………3

二 沈从文的湘西情结…………………………………………3

(一)湘西情结的产生…………………………………………………………3

(二)湘西情结的升华………………………………………………………4

(三)湘西情结的影响………………………………………………………4 三“湘西世界”中的悲剧故事与根源…………………………………………………5

四 结论 …………………………………………………………………………6

试论沈从文的湘西情结及其笔下的“湘西世界”

胡丽娟,文学院

摘 要:湘西是一个明媚的地方,这里风景如画,人杰地灵。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人性,亦或是民俗,都彰显着那片土地独特的美。一代大家沈从文就出生在这个山城,他在这里度过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启了早期对世界的认知。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的文学创作多是描绘那个曾经生长过的湘西世界,写它的美,也写美背后隐藏的伤。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人用自己的笔写下对家国的担忧。希腊乐土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关键字:美,乡土情结,悲剧,理性探索

Trying to analyze Shen Congwen's

Love of xiangxi and the xiangxi world

Hulijua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bstract: Xiangxi , a beautiful place, where the scenery is imposing, people is good . Whether it is the scenery or character, nature, or custom, showing the unique beauty of the land。 Shen Congwen, a great master,born in this town. He spent his childhood here, be light of heart from care, opened early cognition of the world. He love this land deeply, his literary creation is described that once growth of Xiangxi world, write the beauty of it, also wrote the beauty hidden behind the injury. In that particular era, the literati used his pen to write worry about home and city .The land is their spiritual pursuit.

Keywords: beauty, native complex, tragedy, rational exploration

引言

沈从文是近代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大家,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洞悉这世间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创作出许多富有沈从文特色的文章,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瑰宝。特别是他小说中的湘西世界,更是把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描绘成文人眼中的希腊乐土,吸引着无数读者前去一览湘西的魅力。游览湘西的自然美景,体会湘西的人情美,感受作家的生活情趣。走进湘西,走进美与恶的交织缠绵,走进沈从文的乡土,感受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家国情仇。

一、美丽的湘西世界

(一)风景美

沈从文的故乡—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有点与世隔绝的山村小镇,这里虽然位置偏僻,自然风光却是极好的。四面环山,树木葱绿,鸟语花香,充满生机。一条阮水贯穿其中,像一条绿丝带,把每一片青丝绿瓦,每一个笑靥如花都连接起来,像血脉一样世世代代流淌着,纵使阮水边唠嗑的人变了,可不变的是那一份清澈,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以及水边永远吱呀作响的老水车。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是孕育出优美的人文景观,一排排吊脚楼 屹立在阮水边,诉说着湘西的说不尽的故事,水边的白塔更是在悠悠清水的荡漾中高耸着。阮水上飞扬的木舟,透彻的歌声,谈情说爱的阿妹阿哥,以及那年过半百依然赶着手工活的阿姆,湘西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恬淡,那么的淡然。宛如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二)人物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风景如画的湘西生活着的人儿也是美的化身。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是美貌与淳朴的化身,让人不禁心生情愫的美人儿。《边城》中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之事,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那随时都可举步逃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①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孕育出秀丽的人,这样的女性形象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比比皆是。杨家碾坊里可爱调皮的三三,做媳妇却不哭的萧萧还有那阮水边有情有义的妓女们。这些美丽的女人也让秀美的湘西多了一份柔情之美。

(三) 人性美

湘西里的人虽不是人人向善,可大部分人性都闪耀着光辉。他们都是淳朴善良的自给自足的平民。“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悔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单独向深山中村庄走去,与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②这里人人都守着道德之线,安分守纪,安居乐业,就连那些醉心于金钱的妓女们对情郎都有情有义,至死不渝的守候着。他们虽是偏僻之地的平凡人物,可是他们的人性时时散发着

①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50

② 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238

光辉,令人心生敬畏之情。人性在这里散发着热烈的光辉。

(四)民俗美

湘西的美有很多,民俗美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楚文化的熏陶,还有当地人民的奉献,湘西的民俗别有一番风味,体现着当地的特色。 《边城》里记载”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绽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段文字写出了端午节小山城的热闹,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平时那些讨生活的活都可以抛在脑后,山民可以尽情地玩耍,尽情的吃喝,也就没有了烦恼。“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萧萧》里“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的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没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山城嫁娶有自己独特的规矩,十二月份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月份,女人出嫁,必穿红穿绿,预示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离开父母,为表示对家的留恋,那眼泪是必不可少的。 山城的美是集多种美在一起的美,不是单一的那种简单美,它既有十几岁小女生那种童真的,也有二十几岁女生那种娇羞的美,也有那种随着岁月的成长而具备的那种成熟的美。这些集众多美于一身的山城,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仰,一种心慕。有一种魔力让人想沉醉其中,体会边城里的生活,简单冗长却不失一种乐趣,无论是小孩子水边嬉戏的乐趣,还是中年妇女水边淘米的乐趣,还是老妪夕阳下爽朗的笑声。这些简单的生活被呈现在山城就具有一种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魔力,别的地方不缺少这样简单的生活,可这些生活只有呈现在湘西这个大舞台上,才使人觉得这就是一种美,一种想要追求的理想的生活状态,简单自然不做作。

山城的美还有很多,每天都有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湘西,只有一个。才会让人有“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读一本大书。”

二、沈从文的湘西情结

(一)湘西情结的产成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成长离不开生存的环境。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自小出生在凤凰,成长在凤凰,直至二十二岁离开凤凰远赴北京。在湘西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许多美好的品质,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使他的人生白纸上多了许多色彩。童年的沈从文不爱学习,学习成了他最头痛的事。于是生活的重心便是如何成功实现逃学。逃学从最初的害怕到后来的不再惧怕,再到后来的习惯,他说过自从逃学成为一种习惯后,他就不再关心什么,除了想方设法的逃学。正是这些逃学经历,使他的世界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走进湘西的真实生活中,去体会那屋外的形形色色的生活。当他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时,到不同的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他而言,毫无意义可言,生活对于他的意义便是到湘西的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体会,去游历。在凤凰的丰富生活经历构成了他湘西情结的基础,使他对湘西产生了一种爱与敬畏之情,这种感情一直深埋在内心,不曾忘怀。即使他后来前去北京闯荡,不曾回到湘西,可是那个地方他是很熟悉的,

那是他多少日夜里的梦回之处。他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他的印象里,这种印象从未磨灭过,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也是他以后的写作多围绕湘西来写的原因。不曾忘怀,始终铭记。那个地方就是湘西,梦回湘西。

(二)湘西情结的升华

如果说在湘西的生活经历为作者以后的湘西题材的小说提供了场景,那么作者以后的生活经历则使这种情怀得到了升华。作者爱自己从小生活过的土地,那片土地始终在自己的脑海中。仅有这种感情,如果不被激发出来,那就仅仅只能是一种单纯的恋乡之情,而正是作者离开凤凰以后的经历,与以前产生巨大的反差,才使作者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喷薄而出。作者怀着无限憧憬迈入都市文明的怀抱,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变得迷惘,开始怀疑。都市生活的腐朽,名利让人的沉沦,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众多黑暗的事让作者对都市生活反感,开始感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与寂寞的心绪下,作者不禁缅怀过去,怀念在湘西那种单纯简单的生活,在这种反差下,作者更心恋自己的世外桃源的故乡,这种情怀没人倾诉只有通过文章得以抒发出来。于是作者开始创作了许多关于湘西题材的小说,让迷惘的人看到一丝希望,看看那种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沈从文童年充满诗意的生活和边地尚武,尚力的野蛮习俗,从军后的快乐自由和目睹的血腥与残酷,以及在北京感受到的城市文明的压抑和屈辱,使他产生了对美丽的乡土自然环境的怀念和对和谐无争的人世社会的憧憬,产生了他的充满浓郁抒情色彩的乡土小说。”③

作者一直以乡下人自居,用乡下人的眼光描写故土的故事,在对都市文明彻底的失望后作者还是选择回归自己的乡土世界,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被都市文明所污染。在黑暗的都市生活中不沉沦,而是产生了他的充满浓郁抒情色彩的乡土小说。乡下人是他对自己最终的定位,他不属于都市文明的物质,在那腐朽的都市文明中,他找不到归属感,他难以融入其中,他也不屑融入其中。他是属于湘西那种质朴的自然生活的,那才是他理想中的乐土。他是孤独的,他也是骄傲的,为自己的湘西故土,为自己的湘西身份。

(三) 湘西情结的影响

沈从文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而这些也是他后来创作湘西题材小说的不竭的宝库。他的祖父位高权重,曾经位至曾国藩的属下,嫡祖母是苗族人,按照当地习俗,与苗族人所生的孩子无社会地位,因此嫡祖母并没有母凭子富,而是落得个远嫁他乡的下场。祖父死去后,所留下的一份荣光和产业,使他的后辈们也享受着别人的羡慕与敬畏。

年幼的沈从文被家族寄予了厚望,父亲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一名军人,以延续那份军人家族的荣耀,可这份期望在沈从文屡屡逃学后终成梦幻。他的母亲是一名读书人,也是他最初的启蒙教师,教他认字,告诉他药名,并教会他思考和决断,这些性格也是作者能不断创作的力量之一。

家人对他的放松,加上他自己对书本知识的不感兴趣,他生活的重心便是逃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屡次的逃学成功,让他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湘西原汁原味的生活,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那些书本上的繁文缛节,而是去生活的大江大河中历练。这些经历也让他学会了思考和想象。想象那些屋子外的东西,即使有时不能

③ 罗关德,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4.123

和自然接触,他也可以想象外面的生活。外面的生活才是他向往的地方,因此,他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儿时时光。这些也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水对于作者的影响是极大的,那一条长河,连接了世世代代,也养育了祖祖辈辈。一派清波使他的感情流动着,不是一直掀不起涟漪。他幼时那些美丽的生活都与湘西的水息息相关,不能分离。水使他认识了美,也让他学会了思考。湘西题材的小说里,水始终在那里流淌着,以一种无言的状态诉说着无尽的水边故事,无尽的水边人物。

十四岁时,作者离开家乡,到土著军队里当兵,在那一带闯荡了五年,看到过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事情。那些让他发怵的惨状,他也接触过很多古书籍和文物。后来在报馆工作的机会,又接触了一些新潮的书籍,那些被视作“异端的书籍。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开始反思自己“我虽时刻为人生现象自然现

④象所神往倾心,却不知道为新的人生智慧光辉而倾心。”他感到自己要去开始一

种新的生活,开始做一些新的,更理想的工作。

二十岁,作者一个人来到了北京。在大量接触了都市生活后,他发现都市生活原来并非那么的理想,存在的腐朽与黑暗让他痛心。他在这里找不到存在感,他像一个乡下人一样游走在都市中,孤独包围着他,让他感到害怕与不安。他开始怀恋那些儿时在水边美丽单纯简单的日子,那些时常出现在他脑海中的记忆。在他后来的回顾时他说“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阮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⑤家才是他时时不能忘怀的地方。

三、“湘西世界”中的悲剧故事与根源

尽管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到处都充满了美与爱,是读者眼中的希腊乐土。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发生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悲剧事件。《边城》中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善良为人摆渡的老船夫的逝世,为了成全弟弟爱情不惜远渡而丧命的天保哥哥,因为哥哥逝世而放弃爱情也许永远也不会回家的傩送,还有那个情窦初开美丽单纯终不得爱情的翠翠。他们都是边城里平凡的人,他们安分守己,善良正直。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那个世代居住的小城里抱着遗憾或死或守,没有一个完美的未来,这与那安逸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了。还有那《丈夫》的妇女和丈夫们,为了讨生活,妻子被丈夫送到船上来做生意,他们觉得这心安理得,没有丝毫羞耻感。丈夫来看妻子,遇到客人来访,便要躲在船后,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妻子服侍别的男子,然后拿着妻子挣的钱去乡下过日子。这样的靠女人做的生意还有很多,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而丈夫也变得麻木,心安理得的拿着妻子的贴己。在那个秀美的小城,这样的事情却合适的发生着,这种悲剧难道合情合景吗?《怀化镇》等作品中也描写了大量苗族人被无辜地杀害,或是在忍受无数残忍酷刑中死于非命,生命不堪一击。众多的悲剧出现在湘西这片希腊乐土上。这些就像是那些令人厌恶的污点,你讨厌它,可它就是强悍地存在着。

④ 罗关德,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自我评述》,见《沈从文别集》

湘西本是一片希腊乐土,这里应该只有欢声笑语,可为何这片乐土上却发生着这么多的悲剧事件,美与丑的冲击究竟孰胜孰败?细细想来,这些绝不是偶然的。湘西自然风光优美,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这里位置偏僻,交通堵塞,民风剽悍,再加上受巫术和宗教因素的影响,这里的人们生活困苦,并没有那么安居乐业。再加上近代以来,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开始了殖民统治,西方文明冲击着中国,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动乱,乌云笼罩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湘西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虽说湘西风景依旧,可是社会生活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静谧祥和被打破。淳朴的民风被毁坏,人们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居乐业了。作者洞悉城市文明的腐朽与黑暗后,本来一心寄予自己那美丽的家乡,却发现家乡也难逃其都市文明的冲击,心中难免感伤担忧。这也就是湘西小说中众多悲剧因素的原因。湘西本是一片世外桃源,却被都市文明冲击得难寻影踪了。湘西的悲剧,不是一片土地的悲剧,而是整个华夏的悲剧,这种美,行将凋落,怎能不心伤。

四、对“湘西世界”的不同评价

关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牧歌说,一种则认为是挽歌说。牧歌一词来自于西方,最早用于古希腊时代。描述的是一种安逸淳朴的生活,自在洒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它是与都市相反的一种乡村生活,寄托着人类回归自然,回归土地,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愿望。牧歌一词在中国,多用来表示文学作品中一种诗意的理想化生活状态。是一种品格和期许。挽歌一词表示的文学作品中一种忧思,一种痛惜缅怀的心态。持牧歌说的认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与世无争的希腊乐土,景美人美,山美水美,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而持挽歌说的认为沈从文也关注民生疾苦,回归真实的人们生活,而这里也存在着许多都市文明的诟病,是与美大相径庭的,因此是叹惋痛惜美好事物的消失,对未来深深的担忧。

我认为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两者兼具。在牧歌的同时又怀有深深的忧思。《边城》中,作者先是对茶峒这座小山城生活状态的描述,绿水环绕,人们互帮互助,生活恬淡闲适,人性淳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虽然有作者想象的部分,这也是那里生活的大体真实写照。这些都是其牧歌的品格。后来,故事随着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展开,渐渐呈现出挽歌的情愫,善良老船夫的逝世,善良大哥天保的离开,年轻善良的傩送的远离,以及那个等待心上人的单纯翠翠。这一切悲剧因素的出现,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对于故乡被同化的探索。美好的背后悲剧也紧紧相随,发人深省。牧歌是对湘西生活的一种还原,而挽歌则是对都市文明冲击下湘西腐朽的一种真实写照。因此,我认为牧歌与挽歌悬在一条线的两端,而中间就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一头联系的是美好,而一头则联系的是落后与丑陋。二者并驾齐驱。

四、结论

重塑民族生活是作者创作湘西题材小说的最远大的目的。日本作家山宝静曾说“看起来很平静的笔底下,恐怕隐藏着对于现代文明的尖锐的批判和抗议—至少也怀嫌恶之惑。”⑥从作者个人来说,他与都市近代以来,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国不再是那个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外因和内因的驱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中国的社会有过进步,也有退步。政权的不断变动,战争的不断发生,动乱的环境使人们生活地水深火热。中国的落后,国外

文明的先进。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人们希望改变这种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可是期间的艰难险阻也让他们感到退却,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之间有许多的阻挠和困难需要克服,而且并没有一种现实可行的模式去借鉴,不得不去探索。他们对未来是迷惘的,却希望改变这种生活状态,内心在苦苦的煎熬着,十分痛苦。作者正是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开始描绘自己那个希腊乐土般的湘西故土,他抵触现行的腐朽都市文明,渴望社会能够回归这种本真的生活状态,这里不再战争绵绵,人人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对民族的一种追求,一种重塑的愿景。对腐朽的都市文明的一种告别,社会需要改变,人性需要回归。只有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是人民幸福的状态。也让那些在苦苦徘徊中不得出路的人看见一丝希望,未来是可以被重塑的,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生活,告别迷惘和痛苦,回归生命的本质。文明是格格不入的,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在这里他是孤独的,在都市的物质文明前,他以这种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宣誓自己代表的是文化与质朴,他不屑与那些腐朽的物质文明为伍。这是一种小层面的自我保护。

近代中国的风云复杂,无数作家的迷惘与探索,都随着那个时代而渐行渐远了。可是沈从文所写的湘西,那个美丽的地方,却不会逝去,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它的光彩永远不会逝去。沈从文,一代大家,在历史的年轮里有过批判,终究获得的是人们的理解和敬仰,他的作品,也成为文艺百花园里的一颗颗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罗关德. 乡土记忆的审美视阈.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吴秀亮. 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新. 人民出版社,2010

【3】沈从文. 沈从文精选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4】徐小平,赵士化. 行将凋落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仲楠. 民族没落的忧患与无奈-走进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文学评论

【6】吴志松. 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看其人文理想. 语文学刊,2012

【7】孙婵娟. 边城上空的启明星-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杨海霞. 人文的湘西情结与文学中的湘西世界


相关文章

  • 董海珍边城论文提纲
  •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乡情美论文提纲 一.序论 <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小说文本,是文学牧歌传统中顶峰之作.沈从文的<边城>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 ...查看


  • 对_生命_歌者的解读_评凌宇的沈从文研究_马新亚
  • 发现湘西伴随着湘西作家的草创和成熟,例如,凌宇曾对孙健忠建议其作品的构图应控制紧密而力求舒展,涉及的环境.人物也可相应拓展,从<醉乡>到<舍巴日>.<死街>等,已经显示出作家对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更多层面的 ...查看


  •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
  • 简 介 沈从文(1902-1988),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 ...查看


  • 中文专业推免个人陈述
  • 个人陈述 本人姓名XX,2007年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我阅读了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曹禺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 ...查看


  • 我眼中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毕业作业 题 目: 浅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学 号: 姓 名: 刘平 分 校: 株洲电大 教 学 点: 茶陵工作站 指导教师: 谭军文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内容 ...查看


  • [边城]教案
  • <边城>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点: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学习课文中作者对湘西边城淳朴风情的描写,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点: 通过导读,学生自主 ...查看


  •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
  • 沈从文湘西女性形象的美学意蕴 作者:何丽萍 [摘要]沈从文创作了大量的以湘西风物和人事为背景的小说,他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是湘西小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湘西女子无论从外表到心灵,从感情到意志,都闪耀着爱.善.美的光辉,展现了特有的自然美,人性 ...查看


  • 论沈从文的散文还乡
  • 第8卷第3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8 No.3 2007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7 论沈从文的散文还乡 ...查看


  • 沈从文的湘西情节
  • 沈从文的湘西情节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却无时无刻不在自称是"乡下人",他比任何作家都更加热爱自已的故乡--湘西.作为一位作家,最值得自豪的莫过于自己一部衷情的作品也能博得世人的叫好声,沈从文把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