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
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历史教学又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它能使我们的教更直观,更有效。
1.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 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重庆谈判》一课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 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严;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 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4.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5.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近几年来,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
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历史教学又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它能使我们的教更直观,更有效。
1.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 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重庆谈判》一课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 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严;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 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4.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5.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近几年来,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