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意朱自清阅读答案

论诚意  朱自清

①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意,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②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③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⑤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2分)

2.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义?(3分)

阅读答案:

1.(2分)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答对1点0.5分,2点1分,3点2分)

2.(3分)客气是一种诚意(1分),但客气也适度、得体(1分),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说明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重点是可理解句子中难懂词的含义。本题中“大方”“合身份”和“贱”用了拟人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注意正反表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论诚意  朱自清

①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意,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②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③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⑤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2分)

2.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义?(3分)

阅读答案:

1.(2分)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答对1点0.5分,2点1分,3点2分)

2.(3分)客气是一种诚意(1分),但客气也适度、得体(1分),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说明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重点是可理解句子中难懂词的含义。本题中“大方”“合身份”和“贱”用了拟人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注意正反表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文章

  • [朱自清散文]
  • <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 一.选择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 答案:C 2.<航 ...查看


  • [荷塘月色]学案及答案
  • 荷塘月色 [温习故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 ) 嫩( )绿 眨( )眼 披蓑( )戴笠( ) ..... 风筝( ) 抖擞( ) 簌( )簌 游逛( ) .... 踌( )躇( ) 蹒( )跚( ) 栅( )栏 举箸( ) .. ...查看


  •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四
  • http://www.zsbd.cn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人教)
  • 第一课 散步 散步课内阅读附答案 散步选段阅读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散文阅读附答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小学五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第三课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选段阅读 羚羊木雕节选(1-16?24- ...查看


  •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返北京]阅读答案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重返北京 陈孝全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 ...查看


  • 朱自清[儿女]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儿女>(节选)(朱自清),回答13-18题.(25分)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 ...查看


  • [春]朱自清阅读答案
  • 春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查看


  • 毁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 ...查看


  • [叶圣陶在四川]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叶圣陶在四川 ①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