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浸”和“沉静”等词语的不同词义。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能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3、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3—6,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PPT1)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出示PPT2)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PPT3),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解释什么叫火烧云,用浪线划出。
(3)用一个词语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交流出示:(出示PPT4)
出现:第一部分(1——2节)主要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霞光的颜色。
变化:第二部分(3——6节)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消失:第三部分(第7节)写了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三、学习重点内容,深入体会。
第一、二节
1、自己轻读,什么叫“火烧云”?
交流出示句子:(出示PPT5)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质疑:“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否换成“红”? (与句后“着了火”相呼应,与课题吻合,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PPT....)
老师具体讲解:(PPT)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红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动态和气势,像大火在蔓延,而且与后面的“着了火”相呼应,“烧”字在这里还点明了课题。)
我们来看一下美丽而富有动感的火烧云吧(出示画面)(出示PPT6)
(2)指导朗读句子。(PPT7)
2、引读第一节。(PPT8)
火烧云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看,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他刚想说:“你们也了„„”旁边走来了乘凉的人,对他说:“„„”
3、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紫檀色,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
第三、四、五、六节
师过渡:那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火烧云吧,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
1、媒体显示有关的画面(连续画面有音乐)(PPT9)
2、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3、师:正像课文节所说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板书:
颜色
变化极多
形状
(1)颜色变化极多、极快。
A、问:第三节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呢,用“···”标示出来。(PPT10) 交流出示第3节中表示颜色的词。(PPT11)
红彤彤 金灿灿 (叠词)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颜色互揉)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以实物色彩比拟)
B、齐读这些词语。照样子说几个。
(2)老师引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问: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
火烧云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息万变。“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补充板书:极快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
(3)形状变化极多、极快。
A、默读4—6节,分别用划出火烧云形状变化极多、极快的词 (PPT12)
交流: (圆圈圈出) (三角标出) (PPT12)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大狗
接着 大狮子
一转眼
师:这些词语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B引读第4节:
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怎么消失的?同桌间用一问一答的方法互读4、5、6节。
C 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它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
(4)出示句子: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PPT13)
A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
B老师小结: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C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变化无常„„)PPT14 D有感情朗读4—6节。
过渡: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真快啊!一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第七节
1、指名读第7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PPT15)
(1)出示句子: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
实什么也不像, 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2)“恍恍惚惚”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惚惚”?
(看得不真切。因为火烧云变化既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看不清楚。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3)“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沉静”指安静、寂静;“沉浸”指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指作者安静了一会儿再看,所以是沉静。)
(4)“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非常迷恋的情感。
(5)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PPT16)
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其实我们同学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火烧云,但是感受没有作者那么深刻,想象得没有作者那么美,所以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四、总结课文,拓展说话。
1、师:火烧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美丽和壮观的。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时,从变化极多、极快两方面入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的美妙、壮观,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瑰丽多姿,也佩服作家的妙笔生花。(PPT21)
2、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就一定能发现美!
3师: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色,尝试说一段话。(出示PPT22)
仿照课文3——5节的写法,写出大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能让人感受到动态的美。
交流启发:飘雪、下雷雨、日出等。
附板书:
颜色 6、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
形状
萧红
6、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浸”和“沉静”等词语的不同词义。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能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3、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3—6,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PPT1)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出示PPT2)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PPT3),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解释什么叫火烧云,用浪线划出。
(3)用一个词语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交流出示:(出示PPT4)
出现:第一部分(1——2节)主要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霞光的颜色。
变化:第二部分(3——6节)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消失:第三部分(第7节)写了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三、学习重点内容,深入体会。
第一、二节
1、自己轻读,什么叫“火烧云”?
交流出示句子:(出示PPT5)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质疑:“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否换成“红”? (与句后“着了火”相呼应,与课题吻合,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PPT....)
老师具体讲解:(PPT)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红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动态和气势,像大火在蔓延,而且与后面的“着了火”相呼应,“烧”字在这里还点明了课题。)
我们来看一下美丽而富有动感的火烧云吧(出示画面)(出示PPT6)
(2)指导朗读句子。(PPT7)
2、引读第一节。(PPT8)
火烧云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看,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他刚想说:“你们也了„„”旁边走来了乘凉的人,对他说:“„„”
3、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紫檀色,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
第三、四、五、六节
师过渡:那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火烧云吧,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变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
1、媒体显示有关的画面(连续画面有音乐)(PPT9)
2、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3、师:正像课文节所说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板书:
颜色
变化极多
形状
(1)颜色变化极多、极快。
A、问:第三节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呢,用“···”标示出来。(PPT10) 交流出示第3节中表示颜色的词。(PPT11)
红彤彤 金灿灿 (叠词)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颜色互揉)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以实物色彩比拟)
B、齐读这些词语。照样子说几个。
(2)老师引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问: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
火烧云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息万变。“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补充板书:极快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
(3)形状变化极多、极快。
A、默读4—6节,分别用划出火烧云形状变化极多、极快的词 (PPT12)
交流: (圆圈圈出) (三角标出) (PPT12)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大狗
接着 大狮子
一转眼
师:这些词语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B引读第4节:
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怎么消失的?同桌间用一问一答的方法互读4、5、6节。
C 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它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
(4)出示句子: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PPT13)
A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
B老师小结: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C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快?
(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变化无常„„)PPT14 D有感情朗读4—6节。
过渡: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真快啊!一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第七节
1、指名读第7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PPT15)
(1)出示句子: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
实什么也不像, 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2)“恍恍惚惚”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惚惚”?
(看得不真切。因为火烧云变化既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看不清楚。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3)“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沉静”指安静、寂静;“沉浸”指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指作者安静了一会儿再看,所以是沉静。)
(4)“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非常迷恋的情感。
(5)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PPT16)
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其实我们同学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火烧云,但是感受没有作者那么深刻,想象得没有作者那么美,所以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四、总结课文,拓展说话。
1、师:火烧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美丽和壮观的。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时,从变化极多、极快两方面入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的美妙、壮观,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瑰丽多姿,也佩服作家的妙笔生花。(PPT21)
2、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就一定能发现美!
3师: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色,尝试说一段话。(出示PPT22)
仿照课文3——5节的写法,写出大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能让人感受到动态的美。
交流启发:飘雪、下雷雨、日出等。
附板书:
颜色 6、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
形状
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