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诗文: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字:
1.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作“剑南”。
2.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 妻子(z ǐ):妻子和孩子。
4.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说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蓟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我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文:
2.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解字:
1.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2. 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3. 四方:指代国家。
说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经故乡沛县,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全诗表达了刘邦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他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
诗文:
3.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字:
1.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 长恨:常常惋惜。
3. 不知:岂料,想不到。
说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
诗文:
4. 垓下歌
(秦末)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字:
1.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2. 奈何:怎样;怎么办。
3. 若:你。
说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诗文:
5.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字:
1. 从军行:乐府旧题。
2. 穿:磨穿。
3. 楼兰:汉西域国名,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说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本诗是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诗文:
6.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字:
1.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2.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3.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4.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说文:
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文:
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字:
1.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2.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3. 夜阑(lán ):夜深。
说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
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是诗人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表明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全诗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诗文:
8.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字:
1. 足鸡豚(tú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2.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3. 若许:如果这样。
说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叙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诗文:
9.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字:
1. 等闲:轻易,随便。
2.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
3.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说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这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诗文:
10.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字:
1.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2.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3. 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说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的渔翁、樵夫,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难得与朋友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诗文:
11.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字:
1.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 吟鞭:诗人的马鞭。
3. 落红:落花。
说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首诗是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全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六年级下册
诗文:
1.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字:
1. 如梦令:词牌名。
2. 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3. 鸥鹭:泛指水鸟。
说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船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诗人李清照遭受了重大变故后,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这首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却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诗文:
2.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解字:
1.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说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仍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时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之情,充分体现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诗文:
3.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字:
1.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2. 了(li ăo ):了结,完结。
3.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说文:
一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诗文:
4.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字:
1.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2.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3.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说文:
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我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诗文:
5.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字:
1.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3.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3.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4.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1
海安县小学生必背诗文150首
说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六年级上册
诗文: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字:
1.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作“剑南”。
2.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 妻子(z ǐ):妻子和孩子。
4.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说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蓟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我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文:
2.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解字:
1.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2. 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3. 四方:指代国家。
说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经故乡沛县,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全诗表达了刘邦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他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惆怅。
诗文:
3.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字:
1.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 长恨:常常惋惜。
3. 不知:岂料,想不到。
说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
诗文:
4. 垓下歌
(秦末)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字:
1.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2. 奈何:怎样;怎么办。
3. 若:你。
说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诗文:
5.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字:
1. 从军行:乐府旧题。
2. 穿:磨穿。
3. 楼兰:汉西域国名,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说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本诗是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诗文:
6.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字:
1.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2.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3.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4.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说文:
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文:
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字:
1. 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2.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3. 夜阑(lán ):夜深。
说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
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是诗人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表明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全诗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诗文:
8.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字:
1. 足鸡豚(tú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2.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3. 若许:如果这样。
说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叙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诗文:
9.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字:
1. 等闲:轻易,随便。
2.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
3.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说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这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诗文:
10.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字:
1.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2.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3. 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说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的渔翁、樵夫,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难得与朋友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诗文:
11.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字:
1.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 吟鞭:诗人的马鞭。
3. 落红:落花。
说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首诗是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全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六年级下册
诗文:
1.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字:
1. 如梦令:词牌名。
2. 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3. 鸥鹭:泛指水鸟。
说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船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诗人李清照遭受了重大变故后,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这首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却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诗文:
2.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解字:
1.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说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仍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时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之情,充分体现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诗文:
3.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字:
1.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2. 了(li ăo ):了结,完结。
3.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说文:
一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诗文:
4.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字:
1.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2.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3.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说文:
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我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诗文:
5.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字:
1.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3.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3.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4.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1
海安县小学生必背诗文150首
说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