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目前基于细胞及其相关功能的生物学研究是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相应的细胞学研究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宏观生物学等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各学科领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技能。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通设课程,开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们精心选取了在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系列实验技术,以培养研究生适应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们了解目前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掌握细胞和免疫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由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和优势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力求使学生灵活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互联系、有机整合的两个部分:一部分介绍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原理,包括: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分析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常用细胞模型等部分,从基本的细胞培养到最新的细胞功能分析检测以及干细胞研究技术等使学生们对于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目前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沉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技术,该部分从传统的经典免疫学技术、抗体制备技术乃至最新的免疫功能检测技术等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目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不仅仅为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密切联系,使学生们对于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真正为研究生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一改传统的由单一老师全程授课的模式,广泛聘请了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学术背景的专家和教授,选择各自特长的实验技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以讲座、讨论等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各位老师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将自己的研究技巧和心得全面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也能够了解实际的科研过
程,既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能力,使这门实验技术课程真正为研究生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钱旻 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薛庆善 主编:《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D.L.斯佩克斯 主编,黄培堂等译:《细胞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开卷考试(期末)占总成绩50%、
平时作业、文献阅读成绩占总成绩50%。
六、授课大纲:
第一章 概述(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了解细胞学研究技术和免疫学研究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概述 第二节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内容
第二章 细胞培养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前的准备工作;掌握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传代培养技术;了解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观察和检测方法;了解培养细胞污染的鉴别和处理方法以及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细胞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实验室设计总体要求 二、细胞培养的常用设备
三、细胞培养所需的器具和器皿
四、培养器具和器皿的清洗、包装及灭菌 五.培养用液的配制及灭菌
第三节 动物细胞原代培养
一、取材
二、组织分离方法 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第四节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
一、需要更换新鲜培养液的提示 二、传代培养的确定 三、传代培养的方法 四、细胞系的建立
第五节 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一、培养细胞的形态分类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第六节 培养细胞性状的检测与保存
一、培养细胞常规检测的内容 二、培养细胞增殖生长检测方法 三、培养细胞的污染及控制 四、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技术
第三章 细胞工程及其应用(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细胞工程相关知识和应用;了解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了解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体外受精技术;了解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融合技术
一、生物法——仙台病毒法 二、化学法——PEG 法
三、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四、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一、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应用和前景 二、滚瓶系统生物反应器
三、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四、细胞培养专用微载体
五、动物细胞的微囊化培养技术
第三节 体外受精技术
一、卵母细胞的采集和成熟培养 二、精子的采集与体外获能 三、体外受精
四、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第四节 动物克隆技术
一、动物克隆技术概述 二、动物克隆技术应用
第四章 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历史;掌握干细胞的特性及分类;熟悉常用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的调控原理;了解常用干细胞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干细胞的概念及研究历史
一、干细胞的分类 二、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三、干细胞研究的历史 四、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成体干细胞技术
一、常用成体干细胞
二、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分离及应用
第三节 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应用
一、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三、胚胎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分化的调控 四、胚胎干细胞的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技术及应用
一、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二、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的优缺点
三、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抗体制备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掌握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及其制备方法;了解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抗原的制备 二、动物的选择
三、抗原的注射途径和剂量 四、免疫动物的方法 五、动物放血法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细胞工程抗体技术的概述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一、鼠单抗的人源化 二、小分子抗体 三、抗体融合蛋白 四、双价抗体分子片断
第四节 抗体库技术
一、抗体库技术的概况 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三、噬菌体肽文库技术
第六章 免疫标记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及基本方法;掌握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了解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方法;掌握免疫酶技术的原理;了解免疫酶技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放射免疫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方法 四、现代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
一、免疫荧光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免疫荧光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方法 四、现代免疫荧光技术
第三节 免疫酶技术
一、免疫酶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免疫酶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免疫酶技术的类型
四、ELISA 实验条件及其优化 五、现代免疫酶技术
第七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原理;掌握免疫细胞化学的关键技术;熟悉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分类及特性;了解免疫电镜术的类别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细胞化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免疫细胞化学分类 三、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四、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特点
第二节 免疫细胞化学的关键技术
一、细胞和组织制片技术
二、内源酶及非特异性背景着色的消除 三、抗原修复
四、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分析
第三节 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一、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免疫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四、免疫金银法 五、免疫电镜技术
第八章 分析细胞学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显微分析术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技术在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中的用途,了解相关技术的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流式细胞分析术和分选术
一、流式细胞分析术的原理 二、流式细胞分析术的应用
第二节 显微分光光度术
一、显微分光光度术的原理 二、显微分光光度术的应用
第三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 三、其他高分辨率显微镜 四、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
第九章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了解细胞凋亡的研究发展历史;掌握细胞凋亡研究技术的原理及其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研究历史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二、细胞凋亡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凋亡过程
一、动物细胞的细胞凋亡
二、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的细胞凋亡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
一、形态学观测 二、DNA 电泳
三、TUNEL 测定法(DNA 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四、流式细胞术分析 五、Western 印迹技术
第十章 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本条件;掌握各类免疫细胞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一、免疫细胞分离的原理与技术 二、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本条件 三、各类免疫细胞的分离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 二、B 细胞数目及功能的检测 三、补体的检测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免疫细胞亚群和数目的检测 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四、活性分子分泌功能的测定 五、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 六、抗原递呈功能的测定 七、体内功能实验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技术
一、细胞因子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细胞因子受体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第十一章 控制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与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现有控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学及技术进展,包括控制不良免疫反应以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应,诱导与增强有利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及控制传染性疾病和肿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抑制不良免疫反应
1.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作用于免疫反应的不同机制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2.诊对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可用以清除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或抑制淋巴细胞功能
3.其他生物大分子亦可作用于不同机制以抑制自身免疫及炎症包括阻断炎性介质的生物活性,抑制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的迁移等
4.阻断淋巴细胞的共刺激通路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5.不同途径给予抗原治疗可特异性地控制免疫反应
第二节 使用疫苗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1.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材料可作为疫苗
2.大多有效的疫苗可产生中和毒素或病原体的抗体 3.有效疫苗必须是能诱导长期保护免疫反应
4.减毒活疫苗通常比灭活疫苗更有效,重组DNA 技术可使活疫苗更安全 5.疫苗的接种途径对接种成功非常重要
6.交联疫苗的成功产生是基于T-B 细胞相互作用的知识 7.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9.疫苗导向至抗原递呈处可增强其效果 10.治疗性疫苗的发展
第三节 调节免疫反应以治疗肿瘤
1.小鼠肿瘤移植模型导致肿瘤免疫反应的发现 2.免疫反应可修饰肿瘤而导致逃逸免疫攻击
3.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原理是T 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 4.单克隆抗体单独使用或与毒素交联可抑制肿瘤生长 5.肿瘤疫苗的现状及前景 6.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方法
七、教学时数分配:
还有3-4周的文献导读课。
课程名称: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目前基于细胞及其相关功能的生物学研究是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相应的细胞学研究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宏观生物学等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各学科领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技能。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通设课程,开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们精心选取了在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系列实验技术,以培养研究生适应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们了解目前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掌握细胞和免疫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由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和优势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力求使学生灵活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互联系、有机整合的两个部分:一部分介绍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原理,包括: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分析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常用细胞模型等部分,从基本的细胞培养到最新的细胞功能分析检测以及干细胞研究技术等使学生们对于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目前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沉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技术,该部分从传统的经典免疫学技术、抗体制备技术乃至最新的免疫功能检测技术等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目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不仅仅为免疫学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密切联系,使学生们对于细胞和免疫学研究技术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真正为研究生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一改传统的由单一老师全程授课的模式,广泛聘请了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学术背景的专家和教授,选择各自特长的实验技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以讲座、讨论等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各位老师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将自己的研究技巧和心得全面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也能够了解实际的科研过
程,既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能力,使这门实验技术课程真正为研究生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钱旻 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薛庆善 主编:《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D.L.斯佩克斯 主编,黄培堂等译:《细胞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开卷考试(期末)占总成绩50%、
平时作业、文献阅读成绩占总成绩50%。
六、授课大纲:
第一章 概述(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了解细胞学研究技术和免疫学研究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概述 第二节 细胞与免疫学研究技术及原理的课程内容
第二章 细胞培养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前的准备工作;掌握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传代培养技术;了解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观察和检测方法;了解培养细胞污染的鉴别和处理方法以及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细胞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实验室设计总体要求 二、细胞培养的常用设备
三、细胞培养所需的器具和器皿
四、培养器具和器皿的清洗、包装及灭菌 五.培养用液的配制及灭菌
第三节 动物细胞原代培养
一、取材
二、组织分离方法 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第四节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
一、需要更换新鲜培养液的提示 二、传代培养的确定 三、传代培养的方法 四、细胞系的建立
第五节 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一、培养细胞的形态分类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第六节 培养细胞性状的检测与保存
一、培养细胞常规检测的内容 二、培养细胞增殖生长检测方法 三、培养细胞的污染及控制 四、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技术
第三章 细胞工程及其应用(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细胞工程相关知识和应用;了解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了解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体外受精技术;了解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融合技术
一、生物法——仙台病毒法 二、化学法——PEG 法
三、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四、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一、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应用和前景 二、滚瓶系统生物反应器
三、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四、细胞培养专用微载体
五、动物细胞的微囊化培养技术
第三节 体外受精技术
一、卵母细胞的采集和成熟培养 二、精子的采集与体外获能 三、体外受精
四、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第四节 动物克隆技术
一、动物克隆技术概述 二、动物克隆技术应用
第四章 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历史;掌握干细胞的特性及分类;熟悉常用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分化的调控原理;了解常用干细胞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干细胞的概念及研究历史
一、干细胞的分类 二、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三、干细胞研究的历史 四、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成体干细胞技术
一、常用成体干细胞
二、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分离及应用
第三节 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应用
一、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三、胚胎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分化的调控 四、胚胎干细胞的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技术及应用
一、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二、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的优缺点
三、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抗体制备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掌握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及其制备方法;了解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抗原的制备 二、动物的选择
三、抗原的注射途径和剂量 四、免疫动物的方法 五、动物放血法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细胞工程抗体技术的概述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一、鼠单抗的人源化 二、小分子抗体 三、抗体融合蛋白 四、双价抗体分子片断
第四节 抗体库技术
一、抗体库技术的概况 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三、噬菌体肽文库技术
第六章 免疫标记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及基本方法;掌握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了解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方法;掌握免疫酶技术的原理;了解免疫酶技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放射免疫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方法 四、现代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
一、免疫荧光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免疫荧光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方法 四、现代免疫荧光技术
第三节 免疫酶技术
一、免疫酶技术的概况
二、建立免疫酶技术的必备条件 三、免疫酶技术的类型
四、ELISA 实验条件及其优化 五、现代免疫酶技术
第七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熟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原理;掌握免疫细胞化学的关键技术;熟悉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分类及特性;了解免疫电镜术的类别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细胞化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免疫细胞化学分类 三、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四、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特点
第二节 免疫细胞化学的关键技术
一、细胞和组织制片技术
二、内源酶及非特异性背景着色的消除 三、抗原修复
四、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分析
第三节 常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一、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三、免疫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四、免疫金银法 五、免疫电镜技术
第八章 分析细胞学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显微分析术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技术在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中的用途,了解相关技术的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流式细胞分析术和分选术
一、流式细胞分析术的原理 二、流式细胞分析术的应用
第二节 显微分光光度术
一、显微分光光度术的原理 二、显微分光光度术的应用
第三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 三、其他高分辨率显微镜 四、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
第九章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了解细胞凋亡的研究发展历史;掌握细胞凋亡研究技术的原理及其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研究历史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二、细胞凋亡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凋亡过程
一、动物细胞的细胞凋亡
二、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的细胞凋亡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
一、形态学观测 二、DNA 电泳
三、TUNEL 测定法(DNA 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四、流式细胞术分析 五、Western 印迹技术
第十章 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技术(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本条件;掌握各类免疫细胞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一、免疫细胞分离的原理与技术 二、免疫细胞分离的基本条件 三、各类免疫细胞的分离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 二、B 细胞数目及功能的检测 三、补体的检测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免疫细胞亚群和数目的检测 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四、活性分子分泌功能的测定 五、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 六、抗原递呈功能的测定 七、体内功能实验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技术
一、细胞因子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细胞因子受体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第十一章 控制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与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现有控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学及技术进展,包括控制不良免疫反应以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应,诱导与增强有利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及控制传染性疾病和肿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抑制不良免疫反应
1.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作用于免疫反应的不同机制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2.诊对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可用以清除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或抑制淋巴细胞功能
3.其他生物大分子亦可作用于不同机制以抑制自身免疫及炎症包括阻断炎性介质的生物活性,抑制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的迁移等
4.阻断淋巴细胞的共刺激通路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5.不同途径给予抗原治疗可特异性地控制免疫反应
第二节 使用疫苗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1.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材料可作为疫苗
2.大多有效的疫苗可产生中和毒素或病原体的抗体 3.有效疫苗必须是能诱导长期保护免疫反应
4.减毒活疫苗通常比灭活疫苗更有效,重组DNA 技术可使活疫苗更安全 5.疫苗的接种途径对接种成功非常重要
6.交联疫苗的成功产生是基于T-B 细胞相互作用的知识 7.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9.疫苗导向至抗原递呈处可增强其效果 10.治疗性疫苗的发展
第三节 调节免疫反应以治疗肿瘤
1.小鼠肿瘤移植模型导致肿瘤免疫反应的发现 2.免疫反应可修饰肿瘤而导致逃逸免疫攻击
3.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原理是T 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 4.单克隆抗体单独使用或与毒素交联可抑制肿瘤生长 5.肿瘤疫苗的现状及前景 6.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方法
七、教学时数分配:
还有3-4周的文献导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