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
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
课程:组织行为学作业
小组:吴磊 姚新锋
学号:
案例2-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讨论题:
1. 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何谓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这个定义包含着判断的成分,反映了人们在观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好与坏的判断与评价。
价值观包括了内容与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说明了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的重要程度,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以上呢,是课本上对于价值观这个理念的阐述,那么由此我们去看一种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影响,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从社会历史来看,人类文化中有些价值观经历千百年,被证明是合理而有用的,在文明中沉淀下来,代代相传。这样,作为我们个人的个体来说,就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在社会规范的作用、塑造下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地位,对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如同社会文化价值观一样,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这样的行为会形成相对一致的标准,不至于陷入变化无常的盲从状态,他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对个体的心里和行为、对群体的凝聚力和组织效能都能有广泛作用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卢作孚这个人,他本身又具有哪些价值观呢?
他有个口号,叫做‘服务高于一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是有一种对社会、对他人负责的价值观存在。正因为这样,他对于船运事业,都本着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为航运民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 他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这番话,被称为“事业中心论”,由此,我们又能够看出卢作孚
拥有 一种价值观,为社会,由此产生了系列的行为,他都是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自己企业的获得利益是其次的。
卢作孚说:“如果整个公司的人都有这个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有这一种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国家。”这番言论,也是明显的,在他价值观的导向下,会有系列的方法与行为,去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什么,他通过具体规定保持和发扬了奋发进取的风气,把员工的工作升华到了服务于事业和社会的高度。
基于以上三条事例,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一点,正是有了一种为社会、为百姓的价值观念,所以才会有卢作孚后来为社会、为百姓做得点点滴滴事情,可以说,是价值观念决定了行为,是行为的指导者。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民生精神的内容。
民生公司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目标,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宗旨,明确把国家、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民生精神的指引下,卢作孚响亮地提出了“制海为救国唯一途径”等口号,注意培养大家庭观念,他们的集团意识认为“现代文明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适用在社会上,便有了科学的组织方法,社会与进步,便是组织与扩大,一个组织形成一个集团”。
他还启发员工认识社会价值,与科学管理相配合,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对于整个集团的员工,都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经过以上,我们对卢作孚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讨论,我们分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就是:卢作孚的价值观与民生精神是紧密联系的,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这两种观念,凝成一股绳索,让他的企业都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层面的带动与鼓舞作用,让郑家企业都焕发出了为社会、为百姓而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美好风气。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卢作孚的这种价值观念,就算是有了民生精神,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全面的倡导与发扬,若是没有民生精神,就算是有了价值观念,也是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所缺陷。
个人的价值观念需要外界文化观念的不断夯实与培育发展,而外界的文化观念,也必须有个人价值观的辅佐,才能焕发出他时代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小组的理解。
2. 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又有哪些启示?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我们还是对公司的管理进行分类总结。
1. 针对当时航运事业事故频发、条件恶劣、服务低下的现状,他们提出了“安全、迅速、舒洁、清洁”的理念,同时提出“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 内部管理方面,完善业务流程、沟通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体制
上破旧立新,四统制运用。
3. 公司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设立红筹股作为奖励职工投资的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
4. 公司始终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 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具体为 a设立民生主义目标 b强化爱国等意识 c培养集团意识 d启发社会价值
6. 卢作孚人格道德的感召力与民生精神的训练相互配合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对于整个民生公司的管理,做出的六点总结。
具体的事例,见书本当中,我们不再赘述。
在看过民生公司的管理后,我们来看看,对于当今中国企业的具体的启示有哪些呢?
我们小组,分为两方面来看待,我们认为,一家公司若想经营成功,无外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软件方面,例如员工福利、薪酬、价值观念、培训等等,另一方面是硬件方面,例如科学的管理体系、固定设备、材料等等。
整家民生公司,在硬件方面的启示启示很简单,就是要紧跟时代潮流,用优秀质量的产品,去迎合社会、群众、员工的需要。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保质保量都极为重要。
在案例当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民生公司统一人员任用、物料分配、业务管理,充实设备,延揽专家、提升技术,轮训员工,使得公司在20多年里,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职工玩忽职守而造成的海损事故。
我们重点关注公司在软件方面的成功。
民生公司非常注重三方面的因素,个人利益、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 个人利益方面,公司做的是建立完善了薪酬体系和全面的福利制度,使得公司职工的收入长期保持同行职工最高水平,当然录取比例的小,也是顺势而生。这里,也体现出了卢作孚设想的充满东方伦理观念和福利色彩的理想。
公司利益方面,公司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他们提出“现代文明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适用在社会上,便有了科学的组织方法,社会愈加进步,便是组织愈加扩大,一个组织形成了一个集团”。其他方面,公司内部早就了一种规范化的工作秩序和引导、激励员工积极进取的氛围。这系列措施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行业当中,也自然成为了龙头老大。 在社会利益方面,也是公司所站的最高的层面,他们以一种民生精神去引导员工为了一个更加高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报酬。
因为是民生精神的培养方面成功,也就是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后来,公司在抗日战争当中,为国为民,做出的伟大的牺牲,员工们奋不顾身,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站在航运第一线,进行了现象万分的运输工作,为了报效国家,尽心竭虑,在危难关头,体现出了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由此,我们小组综合总结为,运用马洛斯的人的需求理论来说,物质上的需求是一个层次,企业往往更应该注重员工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培养一种和谐的公司文化,让员工与公司、与社会站在共同的利益线条上,才能够共同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2012-04-27
绍兴文理学院
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
课程:组织行为学作业
小组:吴磊 姚新锋
学号:
案例2-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讨论题:
1. 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何谓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这个定义包含着判断的成分,反映了人们在观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好与坏的判断与评价。
价值观包括了内容与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说明了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的重要程度,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以上呢,是课本上对于价值观这个理念的阐述,那么由此我们去看一种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影响,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从社会历史来看,人类文化中有些价值观经历千百年,被证明是合理而有用的,在文明中沉淀下来,代代相传。这样,作为我们个人的个体来说,就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在社会规范的作用、塑造下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地位,对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如同社会文化价值观一样,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这样的行为会形成相对一致的标准,不至于陷入变化无常的盲从状态,他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对个体的心里和行为、对群体的凝聚力和组织效能都能有广泛作用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卢作孚这个人,他本身又具有哪些价值观呢?
他有个口号,叫做‘服务高于一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是有一种对社会、对他人负责的价值观存在。正因为这样,他对于船运事业,都本着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为航运民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 他提倡“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这番话,被称为“事业中心论”,由此,我们又能够看出卢作孚
拥有 一种价值观,为社会,由此产生了系列的行为,他都是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自己企业的获得利益是其次的。
卢作孚说:“如果整个公司的人都有这个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有这一种精神,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国家。”这番言论,也是明显的,在他价值观的导向下,会有系列的方法与行为,去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什么,他通过具体规定保持和发扬了奋发进取的风气,把员工的工作升华到了服务于事业和社会的高度。
基于以上三条事例,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一点,正是有了一种为社会、为百姓的价值观念,所以才会有卢作孚后来为社会、为百姓做得点点滴滴事情,可以说,是价值观念决定了行为,是行为的指导者。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民生精神的内容。
民生公司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目标,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宗旨,明确把国家、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民生精神的指引下,卢作孚响亮地提出了“制海为救国唯一途径”等口号,注意培养大家庭观念,他们的集团意识认为“现代文明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适用在社会上,便有了科学的组织方法,社会与进步,便是组织与扩大,一个组织形成一个集团”。
他还启发员工认识社会价值,与科学管理相配合,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对于整个集团的员工,都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经过以上,我们对卢作孚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讨论,我们分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就是:卢作孚的价值观与民生精神是紧密联系的,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这两种观念,凝成一股绳索,让他的企业都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层面的带动与鼓舞作用,让郑家企业都焕发出了为社会、为百姓而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美好风气。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卢作孚的这种价值观念,就算是有了民生精神,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全面的倡导与发扬,若是没有民生精神,就算是有了价值观念,也是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所缺陷。
个人的价值观念需要外界文化观念的不断夯实与培育发展,而外界的文化观念,也必须有个人价值观的辅佐,才能焕发出他时代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小组的理解。
2. 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又有哪些启示?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我们还是对公司的管理进行分类总结。
1. 针对当时航运事业事故频发、条件恶劣、服务低下的现状,他们提出了“安全、迅速、舒洁、清洁”的理念,同时提出“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 内部管理方面,完善业务流程、沟通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体制
上破旧立新,四统制运用。
3. 公司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设立红筹股作为奖励职工投资的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
4. 公司始终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 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具体为 a设立民生主义目标 b强化爱国等意识 c培养集团意识 d启发社会价值
6. 卢作孚人格道德的感召力与民生精神的训练相互配合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对于整个民生公司的管理,做出的六点总结。
具体的事例,见书本当中,我们不再赘述。
在看过民生公司的管理后,我们来看看,对于当今中国企业的具体的启示有哪些呢?
我们小组,分为两方面来看待,我们认为,一家公司若想经营成功,无外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软件方面,例如员工福利、薪酬、价值观念、培训等等,另一方面是硬件方面,例如科学的管理体系、固定设备、材料等等。
整家民生公司,在硬件方面的启示启示很简单,就是要紧跟时代潮流,用优秀质量的产品,去迎合社会、群众、员工的需要。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保质保量都极为重要。
在案例当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民生公司统一人员任用、物料分配、业务管理,充实设备,延揽专家、提升技术,轮训员工,使得公司在20多年里,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职工玩忽职守而造成的海损事故。
我们重点关注公司在软件方面的成功。
民生公司非常注重三方面的因素,个人利益、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 个人利益方面,公司做的是建立完善了薪酬体系和全面的福利制度,使得公司职工的收入长期保持同行职工最高水平,当然录取比例的小,也是顺势而生。这里,也体现出了卢作孚设想的充满东方伦理观念和福利色彩的理想。
公司利益方面,公司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他们提出“现代文明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适用在社会上,便有了科学的组织方法,社会愈加进步,便是组织愈加扩大,一个组织形成了一个集团”。其他方面,公司内部早就了一种规范化的工作秩序和引导、激励员工积极进取的氛围。这系列措施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在行业当中,也自然成为了龙头老大。 在社会利益方面,也是公司所站的最高的层面,他们以一种民生精神去引导员工为了一个更加高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报酬。
因为是民生精神的培养方面成功,也就是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后来,公司在抗日战争当中,为国为民,做出的伟大的牺牲,员工们奋不顾身,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站在航运第一线,进行了现象万分的运输工作,为了报效国家,尽心竭虑,在危难关头,体现出了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由此,我们小组综合总结为,运用马洛斯的人的需求理论来说,物质上的需求是一个层次,企业往往更应该注重员工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培养一种和谐的公司文化,让员工与公司、与社会站在共同的利益线条上,才能够共同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