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卫生培训试卷
一、 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2、职业病危害因素: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5、(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6、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7、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8、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9、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B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 A )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D. 必须
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D )
A.呼吸道 B.皮肤 C 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4.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5.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 A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 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 在岗期间 D. 离岗时
6.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B )承担。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 工会组织
7.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D )。
A. 并向劳动者说明情况 B. 并和劳动者接触合同
C. 并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D.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8. 劳动者( C )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 可以 B. 无权 C. 有权 D. 特殊情况下有权
9.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 A ),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 如实、无偿提供 B. 收取费用 C. 如实提供 D. 选择提供
10.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C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三、 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
3、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 X )
4、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 X )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
6、对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争议的,不实行鉴定。( X )
7、在职业性健康检查中体检单位认为对部分劳动者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理会。( X )
8、职业病具有不可治疗或难治疗的特点。( V )
9、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平时健康检查。 ( X )
10、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 X )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那些要求?
答:(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有哪些?
答:1)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3)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及操作规程
4) 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病卫生培训试卷
一、 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2、职业病危害因素: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5、(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6、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7、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8、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9、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B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 A )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D. 必须
3.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D )
A.呼吸道 B.皮肤 C 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4.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5.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 A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 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 在岗期间 D. 离岗时
6.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B )承担。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 工会组织
7.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D )。
A. 并向劳动者说明情况 B. 并和劳动者接触合同
C. 并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D.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8. 劳动者( C )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 可以 B. 无权 C. 有权 D. 特殊情况下有权
9.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 A ),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 如实、无偿提供 B. 收取费用 C. 如实提供 D. 选择提供
10.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C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三、 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
3、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 X )
4、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 X )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
6、对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争议的,不实行鉴定。( X )
7、在职业性健康检查中体检单位认为对部分劳动者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理会。( X )
8、职业病具有不可治疗或难治疗的特点。( V )
9、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平时健康检查。 ( X )
10、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 X )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那些要求?
答:(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有哪些?
答:1)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3)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及操作规程
4) 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