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与清明_凹凸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与清明

2011-04-05 16:24阅读:

  X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人称“玉局”、“长公”、“雪堂”。苏洵子,苏辙兄。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儋州,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谥文忠。

苏轼才华横溢,关于他的文学趣闻数不胜数。苏轼二十岁时去京师科考以出人头地。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备下酒宴邀请苏轼前往并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酒席尚未开始,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出处。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所以欧阳修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为防徇私,怕落人口舌,所以最后评了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欧阳修心里自责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也不计较,苏轼的风度和卓越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并正式收苏轼为嫡传弟子,这就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出处。

关于苏轼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的趣闻,“风雅颂绝对”“寺态炎凉”这两个很值一提。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建有防洪抗涝的苏堤,政绩显着,奉旨回京供职。恰逢辽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但这却难不倒苏轼,巧妙对上: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寺态炎凉是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休息后的感受。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在文学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儒家之一。在散文创作上,苏轼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受其指导的人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在诗作上,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诗文集有《东坡七集》。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词的传世名句颇多,如《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其诗作中的传世名句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夜》中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

苏轼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开创了湖州画派。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等。

苏东坡仕途上的坎坷不顺,屡次遭贬,使得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上,而书法也成了他排忧解愁、寄托心灵的一剂良药。苏轼以娱乐、抒情达意的角度重新看待书法。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丰腴,往往以浓墨大笔为主,加以刷扫的感觉,字体非常饱满。苏轼擅长行、楷书,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曾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跋东坡墨迹》称:“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又《论子瞻书体》称:“蜀人极不能书,而东坡独以翰墨妙天下,盖其天资所发耳。观其少年时字画,已无尘埃气,那得老年不造微入妙也?”清刘墉《论书绝句》称:“苏黄佳气本天真,姑射丰姿不染尘;笔软墨丰皆入妙,无穷机轴出清新。”苏轼的书法有着娓娓道来的行云流水般平淡质朴的清韵,流露出文人的柔而不弱的凌然正气,而且还富有亲切平和的艺术感召力。存世主要书迹较多,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渡海帖》、《答谢民师论文帖》、《醉翁亭记》、《荔子丹碑》等。其中《黄州寒食帖》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

《黄州寒食诗帖》(寒食节是冬至后第105日,即中国农历清明节之前的一天,大约在4月4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苏轼在清明前一天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美誉。纵18.9厘米,横34.2厘米,行书17行,129字。无款和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62年),当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此帖是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即清明前夕所作的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东坡以意驭法,化众人意趣为一家之“写意”,此谓宋人“尚意”的最高境界,《黄州寒食诗帖》就是书法中物我两忘的极品。他的这种浪漫主义书风,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东坡与他的《黄州寒食诗帖》,也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此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收藏在三希堂法帖中,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流入民间,并漂洋过海,到达扶桑,久经波折,被台湾人王世杰收购,现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22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我的更多文章

风景旧曾谙

偷闲江南

梁思成又要哭上好几天啦

我的那些“邻居”们

每个人心里都有点毛病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与清明

2011-04-05 16:24阅读:

  X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人称“玉局”、“长公”、“雪堂”。苏洵子,苏辙兄。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儋州,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谥文忠。

苏轼才华横溢,关于他的文学趣闻数不胜数。苏轼二十岁时去京师科考以出人头地。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备下酒宴邀请苏轼前往并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酒席尚未开始,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出处。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所以欧阳修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为防徇私,怕落人口舌,所以最后评了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欧阳修心里自责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也不计较,苏轼的风度和卓越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并正式收苏轼为嫡传弟子,这就是“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出处。

关于苏轼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的趣闻,“风雅颂绝对”“寺态炎凉”这两个很值一提。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建有防洪抗涝的苏堤,政绩显着,奉旨回京供职。恰逢辽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但这却难不倒苏轼,巧妙对上: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寺态炎凉是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休息后的感受。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苏轼在文学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儒家之一。在散文创作上,苏轼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受其指导的人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在诗作上,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诗文集有《东坡七集》。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词的传世名句颇多,如《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其诗作中的传世名句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夜》中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

苏轼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开创了湖州画派。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等。

苏东坡仕途上的坎坷不顺,屡次遭贬,使得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上,而书法也成了他排忧解愁、寄托心灵的一剂良药。苏轼以娱乐、抒情达意的角度重新看待书法。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就是丰腴,往往以浓墨大笔为主,加以刷扫的感觉,字体非常饱满。苏轼擅长行、楷书,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曾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跋东坡墨迹》称:“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又《论子瞻书体》称:“蜀人极不能书,而东坡独以翰墨妙天下,盖其天资所发耳。观其少年时字画,已无尘埃气,那得老年不造微入妙也?”清刘墉《论书绝句》称:“苏黄佳气本天真,姑射丰姿不染尘;笔软墨丰皆入妙,无穷机轴出清新。”苏轼的书法有着娓娓道来的行云流水般平淡质朴的清韵,流露出文人的柔而不弱的凌然正气,而且还富有亲切平和的艺术感召力。存世主要书迹较多,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渡海帖》、《答谢民师论文帖》、《醉翁亭记》、《荔子丹碑》等。其中《黄州寒食帖》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

《黄州寒食诗帖》(寒食节是冬至后第105日,即中国农历清明节之前的一天,大约在4月4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苏轼在清明前一天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美誉。纵18.9厘米,横34.2厘米,行书17行,129字。无款和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62年),当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此帖是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即清明前夕所作的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东坡以意驭法,化众人意趣为一家之“写意”,此谓宋人“尚意”的最高境界,《黄州寒食诗帖》就是书法中物我两忘的极品。他的这种浪漫主义书风,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东坡与他的《黄州寒食诗帖》,也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此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收藏在三希堂法帖中,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流入民间,并漂洋过海,到达扶桑,久经波折,被台湾人王世杰收购,现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22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我的更多文章

风景旧曾谙

偷闲江南

梁思成又要哭上好几天啦

我的那些“邻居”们

每个人心里都有点毛病


相关文章

  • 心清明月朗,性格柏竹刚--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 教 学 搽 穷 心清 明月朗 , 性格柏 竹刚 - - 教 学< 记承天寺 夜游> 有 感 王首 文 内蒙古 赤峰 市喀 喇 沁旗龙 山初级 中学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黄州时期散文创作的 高峰. 文章仅 8 5 ...查看


  • 咏物诗:东栏梨花
  • <东栏梨花>原文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 ...查看


  • 东坡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1]
  • 记承天寺夜游 (山东枣庄卷)2007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寒食节的由来--黄州寒食帖简介
  • 寒食节的由来: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 ...查看


  • [东坡志林] 1
  • <东坡志林>,宋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 ...查看


  • 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
  • 天下三大行书之美学赏析 --分析天下三大行书的气韵神采 摘要: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由 ...查看


  • [从苏轼到苏东坡]
  • 从苏轼到苏东坡 --浅谈苏轼在黄州的蜕变与坚守 虞城县春来高中 代昆鹏 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平生第一次最大的挫折,但他却在晚年诗作中这样肯定被贬之地黄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在黄州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 ...查看


  • 咏物抒怀诗鉴赏点拨
  • 咏物抒怀诗鉴赏点拨 考点精讲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它又包含以下两种情况:一种表现或影射社会现状,如<诗经>中的<硕鼠>;另一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