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的[昆明冬景]

只要能上网,K网则是必去之处,这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定式,然上去浏览十来分钟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因为除了书,K网信息实在少得可怜,一直没弄明白的是每天上万游客,数千会员在上面做什么?这真是个迷。还好,K网有拍卖,而拍卖常有精彩,虽然多数时候笑到最后的不是我,但毕竟也还买到一些,因我在K网收获大部分来自拍卖。而这本《昆明冬景》是个例外,这是本年五个订单的其中之一,在经历跨年度漫长的等待后,终于送到手中。此书是沈从文先生1939年在昆明时所作,由巴金编辑,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9月初版发行,全书只有薄薄的56页,书品还勉强过得去。全书由'真俗人和假道学,谈朗诵诗,谈保守,一般或特殊,昆明冬景’等五篇短文组成。与沈先生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是,全书除昆明冬景外,其余都是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述,这显然不是沈先生的风格,因此在沈先生的主要著作中甚至都未提及,如此看来恐怕不算沈先生的名作了。但由于描写昆明,目前又正至冬季,因此急切想看看沈先生是如何描写昆明冬景的,但草草看完昆明冬景后(才7页),却有点失望,似乎看不出写的是什么时候,通篇压根就未写冬景。其实昆明冬景非常有特色:兰色的天空常常万里无云,暖和的阳光下人们悠闲地行走在大街上,而穿着却五花八门,即可看到时髦女郎登着长靴,穿着短裙行走,而刚好与之擦肩而过的老者却穿戴厚厚的冬装。。。。但作为写作大师的沈先生恐怕不会无缘无故这样描写吧?先生开篇写道:“新居移上了高处,名叫北门坡,从小晒台上可望见北门楼上“望京楼”的匾额。。。”。由于北门街离联大不太远,且唐家将昔日的戏台免费提供给西南联大,因此很多联大教授在此居住,沈先生怕也是其中一位吧。而李公仆先生的北门书屋亦在北门街68-70号,不过书中提到的“望京楼”早已被拆除了(似乎政府特热衷于拆)。我猜先生站在高处看昆明,一定会看出许多不同来,故先生在文中以一个“上海人”的眼光描写所见,看到的该是昆明人的僵化落后,因此“冬景”实暗示着憨厚的昆明人的愚昧及无奈吧,以致在快要结尾处先生不平地疾呼道:“因为你若爱上了一片蓝天,一片土地,一群忠厚老实人,你一定将不由自主的嚷:这不成!这不成!天不辜负你们这群人,你们不应当自弃,不应当!得好好的来想办法!你们应当得到的还要多,能够得到的还要多! 于是必有人问: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在骂谁?教训谁?想煽动谁?用意何居? 问的你莫名其妙,不特对于他的意思不明白,便是你自己本来意思,也会弄糊涂的,话不接头,两无是处,你爱'人类’,他怕'变动’,你'热心’,他'多心’”。

北门街上的北门书屋旧址

只要能上网,K网则是必去之处,这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定式,然上去浏览十来分钟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因为除了书,K网信息实在少得可怜,一直没弄明白的是每天上万游客,数千会员在上面做什么?这真是个迷。还好,K网有拍卖,而拍卖常有精彩,虽然多数时候笑到最后的不是我,但毕竟也还买到一些,因我在K网收获大部分来自拍卖。而这本《昆明冬景》是个例外,这是本年五个订单的其中之一,在经历跨年度漫长的等待后,终于送到手中。此书是沈从文先生1939年在昆明时所作,由巴金编辑,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9月初版发行,全书只有薄薄的56页,书品还勉强过得去。全书由'真俗人和假道学,谈朗诵诗,谈保守,一般或特殊,昆明冬景’等五篇短文组成。与沈先生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是,全书除昆明冬景外,其余都是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述,这显然不是沈先生的风格,因此在沈先生的主要著作中甚至都未提及,如此看来恐怕不算沈先生的名作了。但由于描写昆明,目前又正至冬季,因此急切想看看沈先生是如何描写昆明冬景的,但草草看完昆明冬景后(才7页),却有点失望,似乎看不出写的是什么时候,通篇压根就未写冬景。其实昆明冬景非常有特色:兰色的天空常常万里无云,暖和的阳光下人们悠闲地行走在大街上,而穿着却五花八门,即可看到时髦女郎登着长靴,穿着短裙行走,而刚好与之擦肩而过的老者却穿戴厚厚的冬装。。。。但作为写作大师的沈先生恐怕不会无缘无故这样描写吧?先生开篇写道:“新居移上了高处,名叫北门坡,从小晒台上可望见北门楼上“望京楼”的匾额。。。”。由于北门街离联大不太远,且唐家将昔日的戏台免费提供给西南联大,因此很多联大教授在此居住,沈先生怕也是其中一位吧。而李公仆先生的北门书屋亦在北门街68-70号,不过书中提到的“望京楼”早已被拆除了(似乎政府特热衷于拆)。我猜先生站在高处看昆明,一定会看出许多不同来,故先生在文中以一个“上海人”的眼光描写所见,看到的该是昆明人的僵化落后,因此“冬景”实暗示着憨厚的昆明人的愚昧及无奈吧,以致在快要结尾处先生不平地疾呼道:“因为你若爱上了一片蓝天,一片土地,一群忠厚老实人,你一定将不由自主的嚷:这不成!这不成!天不辜负你们这群人,你们不应当自弃,不应当!得好好的来想办法!你们应当得到的还要多,能够得到的还要多! 于是必有人问: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在骂谁?教训谁?想煽动谁?用意何居? 问的你莫名其妙,不特对于他的意思不明白,便是你自己本来意思,也会弄糊涂的,话不接头,两无是处,你爱'人类’,他怕'变动’,你'热心’,他'多心’”。

北门街上的北门书屋旧址


相关文章

  • 由[汪曾祺的昆明]看西南联大时期民国大学的丰盈气息
  • 学者.作家孙郁在<收获>开设了专栏<燕京杂记>,最近的一篇文章<汪曾祺的昆明>,艺术再现了那个当年给了汪曾祺最好的教育的民国大学的丰盈气息和细节,正如文中所说:昆明时代许多泯灭的故事悠然地走来,仿佛一幅幅 ...查看


  • 民国狂人刘文典 1
  • '蒋介石顾不得自己的身份,照准刘文典的面部"噼啪"扇了两记耳光,而后又抬腿用笨重的马靴在刘的屁股上猛踹两脚.刘文典一个趔趄,身子摇晃着窜出五六步远,头"咣"的一声撞在一个木头柜子上,巨大的冲击力将木柜 ...查看


  • 汪曾祺的三所大学
  • 原标题:汪曾祺的三所大学 1946年的汪曾祺. 汪曾祺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张家口(右一) 除家乡外,汪曾祺一生待的最长的是三个地方:昆明.北京和张家口.家乡给了他的童年记忆,而昆明.北京和张家口却给了他经历.见识和人生教育.也可以说,这是他 ...查看


  • 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 <生活是很好玩的> 一 早年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好像做了一个又一个梦.这些梦很轻,不沉重,像是春末夏初时节下的一场雨.最有名的,是<受戒>.这个小说写得极干净.小男孩明子到了要选择人生的年纪,别的地方出手艺人,有的地 ...查看


  • 沈从文三次回故乡
  • 故乡在每个人心里都永远是一片温馨的沃土. 而回乡对游子来说又永远是一个节日. 作为作家的沈从文,他对故乡的依恋更是比别人深厚一层,因为故乡不仅养育了他,还养育了他的作品. 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故乡常常在他的梦中萦回. 一 一九八二年,他终于 ...查看


  • 沈从文进入西南联大任教及被聘为教授时间考证
  • 作者:吴世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5年06期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虽然中国军民奋起抗战,但北平城最终还是于7月29日沦陷.8月12日,在接到教育部的秘密通知后,沈从文与滞留 ...查看


  • 金岳霖先生 2
  • <金岳霖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品读细节,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体味作品的细节美. 2.过程与方法: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金岳霖先生,做一个 ...查看


  • 纪念|沈从文:一个"乡下人"的爱情书写
  • 1988年的今天,沈从文逝世.沈从文的独特爱情书写,他的爱情故事,以及那句著名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沈从文赞美翠翠.三三这 ...查看


  • 呈贡县撤县设区
  • 00001 云南省昆明市政府文件 昆政发﹝2011﹞02号 昆明市关于申请呈贡县撤县设区的请示 云南省省政府: 目前,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为了更好的促进呈贡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目标.经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