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瓜美将,理工科女博士,后转行企业管理咨询,现居德国,业余时间写写护肤品科普,扯扯人生理想。
又到周一早上,你脑海中冒出过“怎么又要上班”的想法吗?
你问过自己吗,为什么周一想到上班,幸福感就顿时降低了呢?
今天,想介绍一个帮你「精准辨认不幸福的原因,从而变得更幸福」的心理学模型。
咱们抛开鸡汤和成功学,用科学的方法聊一聊幸福。
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探讨幸福的好理论有三个。
先免责声明一下:在下读书不多。
作为间歇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我觉得,心理学在做的事情,就是发明模型或理论,去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能解释越多现象,不被驳倒的,就是好模型,好理论。
第一个是亚里士多德那句话,「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从第一次听直到现在,竟始终无法反驳。
第二个是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太有名了,不多介绍。有其局限性,但确实能够解释许多人类行为,灼见,佩服。
这两个理论,一个告诉你幸福很重要,一个告诉你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
但到底怎么能更幸福?
「对别人真诚友爱」?「管理好你的时间和金钱」?「无欲无求」?
我对于这类鸡汤最大的意见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算鸡汤说的都是正确的,但却是点状的,今天听一个,明天听一个,零散,甚至相互矛盾,所谓「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问题在哪里呢?我觉得,是缺乏对「幸福」作为一个整体的全局观(overview)和解构(structuring)。嗯,咨询的职业病。
所以,今天墙裂推荐这第三个理论,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大梦方觉:
「The Ryff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试着翻译一下哈:「Ryff 心理幸福测量表」Ryff 是提出这个模型的教授。
这个理论综合审视了幸福的方方面面,然后拆解、归类成6个要素 —— 这6个要素都做到了,你将感到纯粹的、发自心底的幸福。
下面是我对 Ryff 的6要素的翻译,不求严格,但求通俗,诸君多担待:
想看 Ryff 理论英文版的,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这6个要素,拆解得我心服口服。多一个则嫌多,少一个则嫌少,而且互不重合(就是MECE啦)。
6个要素光看名字就已经明明白白,我再逐个说两句。
认可自己 —— 「我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性格,喜欢自己的外貌」「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ta就是ta,是两块钱一捆的呲花」。想起来这段话: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万个同意。内心强大到混蛋之后,世界异常美好。
个人成长 —— 「这份工作总能让我学到东西」「我觉得自己的潜力在不断被挖掘出来」「我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自己说了算 —— 独立,人格独立,而且行为独立。
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原则,对事情有独立的看法,不屈从于社会舆论,不屈从于朋友亲戚父母的压力。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 听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相互温暖」。高中生鸡汤,但道出了爱与被爱的重要性。
比如:无话不谈的朋友;理解你、支持你的爱人;信任你、给你充分自由的父母。
掌控环境 —— 「工作虽然堆积如山,但我知道该怎么干,泰然自若」「虽然不算有钱,但我的经济状况稳定,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住不起房」
人生有梦想 —— 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参考汪峰老师的歌词和语录。
人生有目标,有方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朝着梦想努力,因此有干劲,有盼头。
我想补充一点:梦想是严肃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你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辛勤劳作,放弃安逸,百折不挠么?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不叫梦想。
再补充一点:我觉得,梦想没有高下之分。有人的梦想是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有人的梦想是中华之崛起。同样值得尊重。
觉得自己不够幸福的人,这6个要素尤其适用且实用:对照6个要素,能发现自己为什么不够幸福,到底是哪里欠缺,然后有针对性的弥补。
我第一次听说Ryff模型,是在公司给新晋项目经理的培训上,1周的封闭式培训。
当时培训老师放出一张Ryff模型的幻灯片,说:好好反思一下,什么令你们快乐,然后去做,不要被裹挟在日常的繁忙里。
我司的培训有一个明显特征:不停的在拷问你 —— 「你真的想留下来继续干么?」「确定?」「要不你再好好想想?」「离开完全没问题的哟。」从初级顾问升资深顾问的培训也是如此。考虑到是公司在支付培训费用以及培训期间的工资,我觉得此举异常无私。
想必领导们也知道,这份工作,想要做好,只用100%的身体是不够的,得用100%的灵魂。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还不如放你走,对你对公司都好。
按你胃(Anyway),当时我也在纠结于去还是留,总有些心事,却说不好成因。我是个平时没事喜欢自省、喜欢思考人生意义的人,但还是说不好哪里不对。
在培训时,看到Ryff模型的那一瞬,我豁然明白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
当初转行进入咨询,我就不是奔着合伙人去的,而是奔着个人成长去的。如今目标达到(始终觉得我司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整个人在过去三年间长进了不少。渐渐地,个人成长的速度已经不能令我满意 —— 工作还是很挑战,还是在大量学习,只是学的东西不完全是我想要的。该寻找下一个能令我觉得「太刺激了~」的成长环境了。
我每天做的事,和我的人生目标不一致。羞羞的说,我是心怀 「中华之崛起」梦的,羞羞是因为这话听起来很小学生。只做梦是没有用的,所以我想为 「中华之崛起」干点什么,这辈子也算不白活。眼下这份工作,帮企业寻找增长、提高利润也很有意义啦,尤其是巨型企业,其战略会影响整个行业,好的顶层设计会给下层很多人带来福祉。但是,和我想要的还是不一样。 「同床异梦」,是不够快乐的原因。是时候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以上是我的个例,想说明Ryff模型如何帮到了我。
再举个更普适的例子,看看如何应用Ryff模型:星期一综合症。
我其实是把星期一综合症当成风向标的:一旦开始每周都有星期一综合症,而且解决不了挥之不去,就说明该换工作换环境了。不一定跳槽,也可以换部门换岗位,至少换换工作内容。此话一出,大概会引来很多争议吧,欢迎探讨。
星期一综合症可以有很多成因,套用Ryff模型:
是因为这份工作太无聊,让你体会不到个人成长?
是因为和同事相处不愉快,在公司没有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是因为这个项目很难做,工作量又爆炸式增长,让你怵头,觉得项目已经不受你的控制,像一列火车在加速朝墙撞去?
是因为你不认可自己工作的意义,觉得和你的人生梦想是两个方向?
一样的不幸福,不一样的原因。
这才星期一综合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岂是一句「热爱你的工作」能解决的?
如果愿意,来我们留言区一起聊聊你这周一上班的感受吧~
本文来自公众号“瓜美将(guameijiang)”
图片来源:Tumblr/Facebook - Happiest Dog Ever
作者瓜美将,理工科女博士,后转行企业管理咨询,现居德国,业余时间写写护肤品科普,扯扯人生理想。
又到周一早上,你脑海中冒出过“怎么又要上班”的想法吗?
你问过自己吗,为什么周一想到上班,幸福感就顿时降低了呢?
今天,想介绍一个帮你「精准辨认不幸福的原因,从而变得更幸福」的心理学模型。
咱们抛开鸡汤和成功学,用科学的方法聊一聊幸福。
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探讨幸福的好理论有三个。
先免责声明一下:在下读书不多。
作为间歇性的心理学爱好者,我觉得,心理学在做的事情,就是发明模型或理论,去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能解释越多现象,不被驳倒的,就是好模型,好理论。
第一个是亚里士多德那句话,「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从第一次听直到现在,竟始终无法反驳。
第二个是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太有名了,不多介绍。有其局限性,但确实能够解释许多人类行为,灼见,佩服。
这两个理论,一个告诉你幸福很重要,一个告诉你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
但到底怎么能更幸福?
「对别人真诚友爱」?「管理好你的时间和金钱」?「无欲无求」?
我对于这类鸡汤最大的意见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算鸡汤说的都是正确的,但却是点状的,今天听一个,明天听一个,零散,甚至相互矛盾,所谓「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问题在哪里呢?我觉得,是缺乏对「幸福」作为一个整体的全局观(overview)和解构(structuring)。嗯,咨询的职业病。
所以,今天墙裂推荐这第三个理论,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觉得醍醐灌顶,大梦方觉:
「The Ryff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试着翻译一下哈:「Ryff 心理幸福测量表」Ryff 是提出这个模型的教授。
这个理论综合审视了幸福的方方面面,然后拆解、归类成6个要素 —— 这6个要素都做到了,你将感到纯粹的、发自心底的幸福。
下面是我对 Ryff 的6要素的翻译,不求严格,但求通俗,诸君多担待:
想看 Ryff 理论英文版的,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这6个要素,拆解得我心服口服。多一个则嫌多,少一个则嫌少,而且互不重合(就是MECE啦)。
6个要素光看名字就已经明明白白,我再逐个说两句。
认可自己 —— 「我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性格,喜欢自己的外貌」「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ta就是ta,是两块钱一捆的呲花」。想起来这段话: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万个同意。内心强大到混蛋之后,世界异常美好。
个人成长 —— 「这份工作总能让我学到东西」「我觉得自己的潜力在不断被挖掘出来」「我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自己说了算 —— 独立,人格独立,而且行为独立。
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原则,对事情有独立的看法,不屈从于社会舆论,不屈从于朋友亲戚父母的压力。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 听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相互温暖」。高中生鸡汤,但道出了爱与被爱的重要性。
比如:无话不谈的朋友;理解你、支持你的爱人;信任你、给你充分自由的父母。
掌控环境 —— 「工作虽然堆积如山,但我知道该怎么干,泰然自若」「虽然不算有钱,但我的经济状况稳定,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住不起房」
人生有梦想 —— 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参考汪峰老师的歌词和语录。
人生有目标,有方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朝着梦想努力,因此有干劲,有盼头。
我想补充一点:梦想是严肃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你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辛勤劳作,放弃安逸,百折不挠么?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不叫梦想。
再补充一点:我觉得,梦想没有高下之分。有人的梦想是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有人的梦想是中华之崛起。同样值得尊重。
觉得自己不够幸福的人,这6个要素尤其适用且实用:对照6个要素,能发现自己为什么不够幸福,到底是哪里欠缺,然后有针对性的弥补。
我第一次听说Ryff模型,是在公司给新晋项目经理的培训上,1周的封闭式培训。
当时培训老师放出一张Ryff模型的幻灯片,说:好好反思一下,什么令你们快乐,然后去做,不要被裹挟在日常的繁忙里。
我司的培训有一个明显特征:不停的在拷问你 —— 「你真的想留下来继续干么?」「确定?」「要不你再好好想想?」「离开完全没问题的哟。」从初级顾问升资深顾问的培训也是如此。考虑到是公司在支付培训费用以及培训期间的工资,我觉得此举异常无私。
想必领导们也知道,这份工作,想要做好,只用100%的身体是不够的,得用100%的灵魂。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还不如放你走,对你对公司都好。
按你胃(Anyway),当时我也在纠结于去还是留,总有些心事,却说不好成因。我是个平时没事喜欢自省、喜欢思考人生意义的人,但还是说不好哪里不对。
在培训时,看到Ryff模型的那一瞬,我豁然明白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
当初转行进入咨询,我就不是奔着合伙人去的,而是奔着个人成长去的。如今目标达到(始终觉得我司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整个人在过去三年间长进了不少。渐渐地,个人成长的速度已经不能令我满意 —— 工作还是很挑战,还是在大量学习,只是学的东西不完全是我想要的。该寻找下一个能令我觉得「太刺激了~」的成长环境了。
我每天做的事,和我的人生目标不一致。羞羞的说,我是心怀 「中华之崛起」梦的,羞羞是因为这话听起来很小学生。只做梦是没有用的,所以我想为 「中华之崛起」干点什么,这辈子也算不白活。眼下这份工作,帮企业寻找增长、提高利润也很有意义啦,尤其是巨型企业,其战略会影响整个行业,好的顶层设计会给下层很多人带来福祉。但是,和我想要的还是不一样。 「同床异梦」,是不够快乐的原因。是时候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以上是我的个例,想说明Ryff模型如何帮到了我。
再举个更普适的例子,看看如何应用Ryff模型:星期一综合症。
我其实是把星期一综合症当成风向标的:一旦开始每周都有星期一综合症,而且解决不了挥之不去,就说明该换工作换环境了。不一定跳槽,也可以换部门换岗位,至少换换工作内容。此话一出,大概会引来很多争议吧,欢迎探讨。
星期一综合症可以有很多成因,套用Ryff模型:
是因为这份工作太无聊,让你体会不到个人成长?
是因为和同事相处不愉快,在公司没有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是因为这个项目很难做,工作量又爆炸式增长,让你怵头,觉得项目已经不受你的控制,像一列火车在加速朝墙撞去?
是因为你不认可自己工作的意义,觉得和你的人生梦想是两个方向?
一样的不幸福,不一样的原因。
这才星期一综合症的正确打开方式,岂是一句「热爱你的工作」能解决的?
如果愿意,来我们留言区一起聊聊你这周一上班的感受吧~
本文来自公众号“瓜美将(guameijiang)”
图片来源:Tumblr/Facebook - Happiest Dog 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