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观
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形成,就必须学习,必须实践,必须反思。不学习,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根基;不实践,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源泉;不反思,你就不会撞击出触发思想的灵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解读过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例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思维与教学”,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苏霍姆林斯基的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等,这些教育思想在我头脑中碰撞过,虽没有产生更多的火花,但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了我的教育理论知识的积淀。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我系统全面的解读了课程标准,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追求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等方面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兴趣对小学生非常重要,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苦浸学海”为“乐游学海”。第一,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以亲切、和谐的笑容,鼓励、肯定的目光,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亲近我,信任我。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情境,以情育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感性的、探究性的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抽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我还能根据教学内容向
学生列举一些易懂的范例,浅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思考,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得到法则、公式等新知识,并且获得一定的探究能力。第三,通过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决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搭建“舞台”,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学生的回答不简单的评价“对”还是“错”,经常以“太好了!你的想法非常独特。”“我们为他完美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虽然还不是那么全面,但我相信这是你认真思考的结果。”等用语来鼓舞学生的斗志,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敢问问题。小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我在课堂上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我时常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时进行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最后,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
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无论问题质量高低,我都大加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数学生活化。《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我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启发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在教学手段上,我重视观察与操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三,尽量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是一个巨大、开放的数学课堂,我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在教学中,每教学一个知识点,我都要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 三角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全班38条红领巾一共需要多少布。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我通过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加强“双基”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则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儿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新认识活动,建立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其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形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第三,巧设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学生理解了知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并没有完结,还需要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运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练习,让设计的练习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发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就鼓励学生用画图方法、算术方法、方程方法去理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第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我把说理做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进行充分的说理练习,不仅会算题,而且会讲题,掌握规律。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促进同学间的信息交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有的已凸现出来,初显特色,有的正在打磨,我想只要通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我的教学观
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形成,就必须学习,必须实践,必须反思。不学习,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根基;不实践,你就不会有思想的源泉;不反思,你就不会撞击出触发思想的灵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解读过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例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思维与教学”,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苏霍姆林斯基的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等,这些教育思想在我头脑中碰撞过,虽没有产生更多的火花,但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了我的教育理论知识的积淀。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我系统全面的解读了课程标准,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追求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等方面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兴趣对小学生非常重要,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苦浸学海”为“乐游学海”。第一,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以亲切、和谐的笑容,鼓励、肯定的目光,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亲近我,信任我。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情境,以情育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活动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感性的、探究性的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抽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我还能根据教学内容向
学生列举一些易懂的范例,浅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思考,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方法,进行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得到法则、公式等新知识,并且获得一定的探究能力。第三,通过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决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搭建“舞台”,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学生的回答不简单的评价“对”还是“错”,经常以“太好了!你的想法非常独特。”“我们为他完美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虽然还不是那么全面,但我相信这是你认真思考的结果。”等用语来鼓舞学生的斗志,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敢问问题。小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我在课堂上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我时常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时进行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最后,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
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无论问题质量高低,我都大加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数学生活化。《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我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启发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在教学手段上,我重视观察与操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三,尽量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是一个巨大、开放的数学课堂,我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在教学中,每教学一个知识点,我都要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 三角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全班38条红领巾一共需要多少布。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我通过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加强“双基”教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则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儿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新认识活动,建立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其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形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第三,巧设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学生理解了知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并没有完结,还需要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运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练习,让设计的练习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发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就鼓励学生用画图方法、算术方法、方程方法去理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第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我把说理做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进行充分的说理练习,不仅会算题,而且会讲题,掌握规律。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促进同学间的信息交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有的已凸现出来,初显特色,有的正在打磨,我想只要通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