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及其特点、目标;理解并能够应用生产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了解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理解并能够应用实际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方式,相关凭证、表格和报表的设计原理;理解并能够应用计划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和定额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原理。 学习要求*、学习内容*、配套练习*
学 习 要 求
●
●
●
● 1.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识记: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目标。 2.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 识记: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 理解并应用:生产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理。 3.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理解并应用:实际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原理,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相关凭证与表格和报表的设计原理。 4.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理解并应用: :计划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原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与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和定额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原理。
第八章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
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内容与会计制度设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
第三节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四节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一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内容与会计
制度设计目标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设计内容、特点及目标: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 即针对生产制造过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 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作为设计的指导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生 产 耗 费
产品成本信息作用
● (1)是生产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
● (2)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 (3)是企业竞争的手段;
● (4)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经营
● 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 (5)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
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明确产品生产核算程序,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 及时向有关管理者提供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耗费情况,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保护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安全完整。
● 划清各种费用界限,控制成本开支,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 建立成本责任制,考核成本责任。
为实现目标而设置的具体关键控制点有: ●
关键控制点
第二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
法的设计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企业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和生产完成阶段。 其起点是制定生产计划,终点是完工产品经检验合格后验收入库或直接发出给购货企业。
二、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 建立生产制造计划控制制度:
确定生产需要 :以销定产
制定生产制造计划 :生产数量时间标准和单位,估算料工费等 ● 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原始记录制度、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以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可控成本为依据。可控成本:1)责任 中心能以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2)责任中心能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3)责任中心能以自己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期间、费用分配、以及采用品种法、分批法等
二、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它强调在“实际费用”(指构成产品成本的料、工、费的实际消耗量)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任何制造企业都必须执行的一种制度,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最基本的类型,同时也是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 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指根据产品生产制造计划,单位产品生产所要消耗的料、工、费的数量,以及料、工、费的计划价格,事前制定出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将实际发生的产品制造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的一种会计制度。
第三节 实际成本
核算方法的设计
一、基础工作的设计*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
方式的设计*
三、相关凭证、表格
和报表的设计**
一、基础工作的设计
● 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 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包括生产、财产物资、劳动、费用及其它原始记录,如设备维修记录、新产品试制记录等。
● 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1. 建立健全计量管理组织,设置计量机构,配备合格的计量验收人员;2. 购置各种准确的计量器具;3. 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工作的岗位责任制;4.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我国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在理论上应包括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 +V 。
●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要划分以下六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 (2)划清生产经营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或费用。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 (3)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 制造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
●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4)划清不同会计期间产品成本的界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5)划清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直接材料、工资一般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揭示产品成本的超支或节约情况。
● (6)划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根据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计算。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经验估计法;
(2)统计分析法;
(3)技术测定法;
(4)类推比较法。
企业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水平、定额制定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必要时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
● 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产品品种、步骤等
● 成本项目的设计:料、工、费、废品损失、自制半成品等。
● 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 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的设计:
约当产量法: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不稳定,各成本项目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 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正确、稳定,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稳定;
● 定额比例法: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定额成本比较正确、稳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
● 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设计生产费用分配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待分配费用与分配标准
(2)作为分配标准的因素必须是数据资料易于取得、计量;
(3)选定的分配标准,实际核算简易,工作量不大;
(4)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责任管理;
(5)生产费用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生产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是比率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
再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乘以分配率,就可计算确定各分配对象应分配的间接计入费用。
品种法
分批法
分步法
分步法
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三、相关凭证、表格
和报表的设计
● 相关凭证的设计*
● 相关表格的设计*
● 相关报表的设计*
相关凭证的设计:
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发生所形成的大量原始成本数据需要在适当的原始凭证中记录和反映。
一般应考虑三个因素:1. 业务凭证内容的完整性;2. 格式尽量简单;3. 联次的多少以满足内部控制和实际需要为前提。
例如有:生产通知单、废品报告单、停工报告单、领退料凭证、工资结算凭证等
生产通知单设计:
废品报告单设计:
停工报告单设计:
领退料凭证设计:
工资结算凭证设计:
相关表格的设计:
● 材料费用分配表
●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
● 固定资产折旧费分配表
● 外购电费分配表
●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制造费用分配表
● 产品成本计算单
● 产品成本汇总表
相关报表的设计:
● 商品产品成本表
●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 制造费用明细表
第四节 计划成本
核算方法的设计
一、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概述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定额成本核算法、责任成本核算法等。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是通过事先计算分析确定成本控制的计划或目标,将其作为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奖惩的依据,因此它们并无本
质上的区别,只是成本控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因此都属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三、定额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程序#
●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 标准成本核算法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前提和关键:事前控制)、成本差异的计算、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和成本差异的分析(重点:考评经济责任的,达到成本目的)。
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标 准 成 本
● 标准成本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 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计算法一般采用现实标准成本概念。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实施程序
●
●
●
●
● 1. 按照成本项目制定出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 2. 依据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登录“生产成本”、“产成品”和“半成品”等账户的借贷方; 3. 分成本项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各种成本差异,并设立对应的成本差异账户进行归集,以便用来控制和考核产品成本。在各个成本差异账户中,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4. 每月末根据各成本差异账户的借贷方余额编制成本差异汇总表,将各种成本差异余额转人“产品销售成本”或“本年利润”账户,计人当月损益。 5. 分析各种成本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成本责任,进行成本考核。
标准成本的制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工资率
● 单位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
● 标准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 标准总工时 ●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 成本差异按照成本项目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等。
直接材料成本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实际用量-材料标准用量) × 材料标准价格
●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材料实际价格-材料标准价格) ×材料实际用量
例如: 某企业本月投产甲产品8000件,使用A 种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根据该产品标准成本卡所列,我们知道A 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标准价格为45元。试分析该企业甲产品生产中的成本差异,并分析该成本差异产生原因。
甲产品生产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32000 × 40= 1280000(元)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000 × 3 × 45=1080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00000(元)
其中:材料用量差异=(32000 - 8000 × 3) × 45=+360000(元)
材料价格差异=(40 - 45) × 32000=-160000(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甲产品本月耗用A 材料发生200000元超支差异。由于生产部门耗用材料超过标准,导致超支360000元,应查明材料用量超标的具体原因,以便改进工作,节约材料耗费。从材料价格看,材料价格降低节约了160000元,抵消了一部分由于材料超标耗用形成的成本超支,这是材料采购部门的工作成绩,也应查明原因,以便巩固和发扬成绩。
●
三、定额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
● 定额成本: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根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所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产品足额成本与计划成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计算计划成本的消耗定额,是计划期(一般为一年)的平均消耗定额,在计划期内通常保持不变,也叫计划定额;而用来计算定额成本的消耗定额,则是企业的现行定额,它应随着企业产品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加以修订,以满足对现实的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的要求。
定额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直接材料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直接人工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制造费用定额● 差异的计算和控制、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定额变动差异的控制
在定额成本核算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产品实际成本= 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及其特点、目标;理解并能够应用生产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了解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理解并能够应用实际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方式,相关凭证、表格和报表的设计原理;理解并能够应用计划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和定额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原理。 学习要求*、学习内容*、配套练习*
学 习 要 求
●
●
●
● 1.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识记:生产制造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目标。 2.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 识记: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 理解并应用:生产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理。 3.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理解并应用:实际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原理,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相关凭证与表格和报表的设计原理。 4.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理解并应用: :计划成本法下基础工作的设计原理,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与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和定额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原理。
第八章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
会计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内容与会计制度设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法的设计
第三节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四节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设计
第一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内容与会计
制度设计目标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设计内容、特点及目标: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 即针对生产制造过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 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作为设计的指导
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生 产 耗 费
产品成本信息作用
● (1)是生产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
● (2)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 (3)是企业竞争的手段;
● (4)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经营
● 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 (5)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
和核算方法设计的目标
明确产品生产核算程序,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 及时向有关管理者提供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耗费情况,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保护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安全完整。
● 划清各种费用界限,控制成本开支,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 建立成本责任制,考核成本责任。
为实现目标而设置的具体关键控制点有: ●
关键控制点
第二节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方
法的设计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企业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和生产完成阶段。 其起点是制定生产计划,终点是完工产品经检验合格后验收入库或直接发出给购货企业。
二、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 建立生产制造计划控制制度:
确定生产需要 :以销定产
制定生产制造计划 :生产数量时间标准和单位,估算料工费等 ● 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原始记录制度、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以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可控成本为依据。可控成本:1)责任 中心能以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2)责任中心能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3)责任中心能以自己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成本核算对象、期间、费用分配、以及采用品种法、分批法等
二、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它强调在“实际费用”(指构成产品成本的料、工、费的实际消耗量)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任何制造企业都必须执行的一种制度,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最基本的类型,同时也是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 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指根据产品生产制造计划,单位产品生产所要消耗的料、工、费的数量,以及料、工、费的计划价格,事前制定出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将实际发生的产品制造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的一种会计制度。
第三节 实际成本
核算方法的设计
一、基础工作的设计*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
方式的设计*
三、相关凭证、表格
和报表的设计**
一、基础工作的设计
● 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 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包括生产、财产物资、劳动、费用及其它原始记录,如设备维修记录、新产品试制记录等。
● 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1. 建立健全计量管理组织,设置计量机构,配备合格的计量验收人员;2. 购置各种准确的计量器具;3. 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工作的岗位责任制;4.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我国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在理论上应包括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 +V 。
●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要划分以下六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 (2)划清生产经营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或费用。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 (3)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 制造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构成。
● 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4)划清不同会计期间产品成本的界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5)划清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直接材料、工资一般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揭示产品成本的超支或节约情况。
● (6)划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根据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计算。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
制定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经验估计法;
(2)统计分析法;
(3)技术测定法;
(4)类推比较法。
企业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水平、定额制定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必要时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
● 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产品品种、步骤等
● 成本项目的设计:料、工、费、废品损失、自制半成品等。
● 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 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的设计:
约当产量法: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不稳定,各成本项目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 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正确、稳定,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稳定;
● 定额比例法: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定额成本比较正确、稳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
● 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设计生产费用分配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待分配费用与分配标准
(2)作为分配标准的因素必须是数据资料易于取得、计量;
(3)选定的分配标准,实际核算简易,工作量不大;
(4)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责任管理;
(5)生产费用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生产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是比率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
再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乘以分配率,就可计算确定各分配对象应分配的间接计入费用。
品种法
分批法
分步法
分步法
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三、相关凭证、表格
和报表的设计
● 相关凭证的设计*
● 相关表格的设计*
● 相关报表的设计*
相关凭证的设计:
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发生所形成的大量原始成本数据需要在适当的原始凭证中记录和反映。
一般应考虑三个因素:1. 业务凭证内容的完整性;2. 格式尽量简单;3. 联次的多少以满足内部控制和实际需要为前提。
例如有:生产通知单、废品报告单、停工报告单、领退料凭证、工资结算凭证等
生产通知单设计:
废品报告单设计:
停工报告单设计:
领退料凭证设计:
工资结算凭证设计:
相关表格的设计:
● 材料费用分配表
●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分配表
● 固定资产折旧费分配表
● 外购电费分配表
●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 制造费用分配表
● 产品成本计算单
● 产品成本汇总表
相关报表的设计:
● 商品产品成本表
●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 制造费用明细表
第四节 计划成本
核算方法的设计
一、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概述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核算法、标准成本核算法、定额成本核算法、责任成本核算法等。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是通过事先计算分析确定成本控制的计划或目标,将其作为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奖惩的依据,因此它们并无本
质上的区别,只是成本控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因此都属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三、定额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二、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程序#
●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的内容:
● 标准成本核算法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前提和关键:事前控制)、成本差异的计算、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和成本差异的分析(重点:考评经济责任的,达到成本目的)。
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标 准 成 本
● 标准成本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 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计算法一般采用现实标准成本概念。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实施程序
●
●
●
●
● 1. 按照成本项目制定出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 2. 依据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登录“生产成本”、“产成品”和“半成品”等账户的借贷方; 3. 分成本项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各种成本差异,并设立对应的成本差异账户进行归集,以便用来控制和考核产品成本。在各个成本差异账户中,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4. 每月末根据各成本差异账户的借贷方余额编制成本差异汇总表,将各种成本差异余额转人“产品销售成本”或“本年利润”账户,计人当月损益。 5. 分析各种成本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成本责任,进行成本考核。
标准成本的制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工资率
● 单位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
● 标准费用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 标准总工时 ●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 成本差异按照成本项目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等。
直接材料成本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实际用量-材料标准用量) × 材料标准价格
●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材料实际价格-材料标准价格) ×材料实际用量
例如: 某企业本月投产甲产品8000件,使用A 种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根据该产品标准成本卡所列,我们知道A 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标准价格为45元。试分析该企业甲产品生产中的成本差异,并分析该成本差异产生原因。
甲产品生产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32000 × 40= 1280000(元)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000 × 3 × 45=1080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00000(元)
其中:材料用量差异=(32000 - 8000 × 3) × 45=+360000(元)
材料价格差异=(40 - 45) × 32000=-160000(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甲产品本月耗用A 材料发生200000元超支差异。由于生产部门耗用材料超过标准,导致超支360000元,应查明材料用量超标的具体原因,以便改进工作,节约材料耗费。从材料价格看,材料价格降低节约了160000元,抵消了一部分由于材料超标耗用形成的成本超支,这是材料采购部门的工作成绩,也应查明原因,以便巩固和发扬成绩。
●
三、定额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
● 定额成本: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根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所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产品足额成本与计划成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计算计划成本的消耗定额,是计划期(一般为一年)的平均消耗定额,在计划期内通常保持不变,也叫计划定额;而用来计算定额成本的消耗定额,则是企业的现行定额,它应随着企业产品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加以修订,以满足对现实的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的要求。
定额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
直接材料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直接人工定额差异的计算和控制、制造费用定额● 差异的计算和控制、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控制、定额变动差异的控制
在定额成本核算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产品实际成本= 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