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线索技巧

作文教案 2010-9-6 莫文洲

教学目标: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 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内容:一、记叙文文体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

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

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

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

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

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

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

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

心。

二、记叙文线索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

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

变化。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

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如果说丰富而生动

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

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

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

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

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三、记叙文线索的分类

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

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

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如《枣核》一

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

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 凄凉艰难却老实厚道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全文的线索,连接起对死难者生前经历的简历,对死难者牺牲场面的描述和对死难者战斗精神和死难意义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极度的悲痛和无比愤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即明、暗线),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

习作训练 (任选一题作文)

[训练题一]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多少酸甜辣和悲喜交加,又有多少值得记忆的事情,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3.不少于800字。

[训练题二]

请以“幸福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文题范围内。3.不少于800字。

结合课本的“写作指导”知识,参看“写作实践”第二题提示,选定题目,确立线索进行写作。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合乎要求。3.不少于800字。

范文选例 一、

与小苗儿一起成长

去年八月末,暑假将要结束时,哥送给我一株不知名的小苗,还说三年后它会开花,很漂亮的。我便小心地将它植下,期待着三年后的美景。

期待中,我怀着万分喜悦踏入了高中的大门,开始了我人生之旅又一的旅程, 旅程之始是很不顺的。太多的陌生,太多的不适应,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独立生活,又遇种种不便,心中的哀怨真的可与那“一江春水”相提并论了。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无数次偷偷的流泪后,成功地淌过了那“一江春水”。

这时,妈妈来信说我的小苗儿那几天显得有些蔫了,大约过了一两个星期才返回生气,现在己抽出了新芽……

我一心要搞好学习,但事与愿违,虽然我夙兴夜寐,努力钻研每门功课,甚至连视力都下降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成绩还是毫不留情地给我挂了八盏红灯。

唉!真是伤心欲绝。我几乎要放弃求学这条路了,但见到其他同学的认真劲儿,我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的火焰。

不再是盲目的死抠,不再是一味地苦熬。我终于摸索出了属于我自己的一套学习的路子。茫然的脸上终于现出了微笑。

就在我那次月考各门功课都考出了及格分数时,妈妈又来信了,她告诉我,上一阶段由于小苗遭受大风,差点儿夭折了。但终于还是坚强地活了过来。现在已经长出好多嫩叶了。——哦,我的苗儿,你太棒了!

日子还在行云流水似般地无声无息地走着。而我们这帮高一新生总爱制造亮点,也爱制造麻烦,几乎每天都有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赏被罚。

我很庆幸,虽然未被赏过,但也未被罚过,也算得上是一个“良民”了。

后来妈妈又来过几次信,嘘寒问暖之余,她总会告诉我一些小苗的生长情况。妈说,小苗己长大了,只是偶尔会生点小毛病,但很快也就会好起来的。现在长势很好。

我很开心,不仅是为苗儿。

终于,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后,我走完了高一的行程。

回家时,迎面便看见我的那一株苗儿,此时己有一米多高,微风中,叶儿轻轻地摆着,像是在问候,也像是在向我表说:“多么不易的一年!”

点评:伴着一株“小苗”艰难的的成长过程,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提高,这样,便使那一株小苗儿的成长暗合了自己高一生活的经历,不仅增添了文章意蕴,而且,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回忆中,能结合有关具体事例来谈感受,内容显得充实,感受也显得自然。

范文选例 二、

鱼尾纹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

富亲和力。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人生就是总和力!”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一串爽朗的笑声了。

外婆从不曾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但是,唯独一件事她永远不嫌唠叨。“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刻了。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放学我笑着跟附近的伯母说“您好”,她会高兴地把家里一些小馒头送我。多么令人开心的结果啊!外婆说笑容是宝。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和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夏季是炎热的,对于买不起风扇的我们更是折磨。泥土没有了光泽,小草失去了生机,大树耷拉着脑袋,蝉在树上聒噪地扯开嗓子,叫人心烦。这时,外婆就会搬来小板凳,拿着把大芭蕉扇,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帮我摇扇子,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不管天气多炎热,她总是笑着说:“别总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外婆那深深的鱼尾纹在炎炎夏日里显得特别清爽。

在大树下乘凉时,你会给我讲道理:“到死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你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爸妈带我离开的时候,我哭闹着说会一直想你,你一滴泪未掉说:“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可我分明看到,你那一向流露笑意的鱼尾纹也淌着悲伤„„外婆那承载者许多欢笑的鱼尾纹穿梭着我的童年,它不断地告诉我——笑着活下去!

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感觉真幸福!

点评: 选取“鱼尾纹”为线索,记叙几件生活小事情,表现外婆的爱笑的个性特征和含笑育人的风格及其给我快乐成长的幸福感。

范文选例 三、

父亲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

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 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往往可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于塑造人物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点评:以“父亲”这一人物为线索,叙写了几件事,表现父亲的质朴、纯真、宽厚、仁爱的品质,歌颂了人间亲情。议论抒情,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更加隽永的思想,更加浓烈的感情和更加深远的意境。

记叙文的线索及其展开技巧 一、线索的类型及应用

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时间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空间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空线索,如《故乡》;人物线索,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事情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事物线索,如《记一辆纺车》;景物线索,如《白杨礼赞》;情感线索,如《荔枝蜜》;问题线索,如《驿路梨花》;等等。

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文章,称为单线;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称为复线。有两

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明线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同时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请看例文:

牛肉馅饼

李骏伯

早上母亲因事忙,叫我到巷口买几个馅饼充作早餐,我来到那馅饼摊前,只见各式的馅饼琳琅满目,但我猛然一瞥,看到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馅饼;我毫不犹豫,立即付钱买了它。

我细细咀嚼着里面还温热的馅饼,肉香顿时笼罩全室,让那火烫的肉汁刺激我的味觉,也触动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馅饼是外婆的拿手名菜,从馅儿到皮儿、汁儿,无一不细嫩鲜美,尤其是牛肉馅饼,只要闻到这馅饼的香味,没有人不垂涎三尺,吃完后,还有齿间留香的感觉。在那段甜美的日子里,牛肉馅饼成为我餐餐必吃的佳肴。

甜美的日子?是的!它就是我美丽又快乐的童年。在我三五岁时,我是寄居在外婆家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每个礼拜只能来看我一次,那时因为我不常和父母见面,也不习惯离开父母那么久,于是我日夜哭闹不休。有一次正当我又在嚎啕大哭时,外婆着急地说:“哭猫儿,我就是你妈妈,别怕我呀!”那时外婆的眼眶上已有两个疲倦的黑眼圈,那是因为我闹得她日夜不宁的缘故。但我还是过了好一阵子才能适应在外婆家的生活,无形中,“哭猫儿”便逐渐成为外婆叫我的小名了。

那时外婆家没有任何的表兄妹,整幢大房子里就只有我们祖孙三人,虽然我身旁没有同龄的玩伴,但我并不感到孤寂,因为身旁有慈爱的外公和外婆。外公是个沉静少言的老人,总是喜欢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偏偏当时的我是不识一字的大文盲,只好外公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当外公念到《三字经》中的“苟不教,性乃迁”时,我觉得十二万分的疑惑,终于忍不住问外公:“狗不叫,那猫叫不叫?”差点没把外公笑得岔气呢!只好逐步为我解说词句中的意义,才使我恍然大悟,这是我一生中最早接触中国文学的一刻。那时,外公也弹得一手好琴,他老人家不时地弹奏几首乡土小调,借以自娱娱人,看着外公灵巧的手飞跃在“黑牙齿和白牙齿”上,我十分羡慕,推想后来能对钢琴发生兴趣,完全是受外公之赐。

外婆的手艺好,那是左邻右舍皆知的事,而在这之中,又以牛肉馅饼最拿手。这馅饼是外婆亲自和面、擀皮儿、剁馅儿而制成的。每次我都央求外婆让我帮她做,但外婆每次都笑着道:“哭猫儿,你会帮倒忙,自己去玩吧。”有一次在我拼命地撒娇下,外婆终于答应我的请求,于是我在厨房中卖力地帮忙和面,看着外婆纯熟的粉面技巧,实在令我佩服。但那白白细细的面粉似乎和我过意不去,一阵鼻痒——哈啾!厨房中一大一小的两个“面粉人”不禁相视而笑。

想着想着,馅饼也只剩下最后一口,它当然及不上外婆的馅饼香嫩好吃,应该找个时间再回去尝尝外婆的手艺了。

例文点评:

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牛肉馅饼》一文正是如此,看似平平常常的“牛肉馅饼”,却寄寓了作者万般情愫。

从表层看,“牛肉馅饼”是一条叙事的线索,买馅饼,吃馅饼,忆馅饼,写来丝丝入扣,娓娓动听;从深层看,“牛肉馅饼”又是一条抒情的线索,“牛肉馅饼”之所以称为“佳肴”,是因为与作者儿时的一段“甜美的日子”相联系。这样,“牛肉馅饼”就成了有情之物。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牛肉馅饼”这一线索的处理,不是刻板地拘泥于这一“物”,而是通过“甜美的日子”这一点睛之笔去拓展。

作者写“慈爱”的外公,主要是写外公对“我”文学和音乐上的启蒙和熏陶。外公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时的趣事,外公弹奏“自娱娱人”的乡土小调时的灵巧指法,使外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写外婆则扣住了她“手艺好”。然而写外婆的“手艺好”只一笔带过,而是巧妙地着重写“我”“央求”外婆同意“我”参与一起做馅饼。结果一个“哈啾”,两个“面粉人”,充满生活的情趣,紧扣“甜美的日子”。

作者的构思真是巧妙,通过有形的“物”,抒发无形的情。试想,如果没有“牛肉馅饼”,作者的万般情愫又该如何寄托呢?

总之,写作记叙文时,巧妙确定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组织文章内容,形成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题。

二、线索的展开技巧

(一)借助描写加以展开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另一类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描写的手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以冰心的散文《笑》为例:

线索1:笑

以人的表情“笑”为主要线索,借助人物描写加以展开。分别描写了: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那是圣洁的笑;古道边小男孩的笑,那是天真的笑;海边茅屋老妇人的笑,那是安详的笑。

线索2:雨后——月夜

以“雨后——月夜”的景物作为背景线索:雨声住了——月的清辉;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茅檐下的雨滴——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将三次“微笑”放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加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微笑”给人的慰藉如同雨后的月光,是那样的温馨和甜美。全文线索清晰,构思精巧,主旨鲜明。

(二)借助联想加以展开

请看例文:

离家时分

吴 颢

数十年从戎在外,日渐苍老的母亲,时时让我牵挂。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设法赶回家,陪陪母亲。可每次团聚,也意味着一次新的分离。尤其是离家时,母亲为我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这让我心中隐隐作痛。

记得23年前第一次探家,临归队时,母亲送我到河边。那时,公路还没修通,外出要坐船。待我出门,她跟着。我走到河边,她也跟到河边。我上了船,她想跨上船,伸了脚,又停住了。船离岸了,母亲满脸是笑地望着我,并没有说话。船摇出好远了,母亲还站在岸边,向我不得地挥手。

待再次探家,是冬天,家乡已经通车。车站离家有好几里地。离家时,母亲帮我拎着提包。走出屋场,我叫母亲回吧,母亲说,走走。走到屋后的小路上,我对母亲说,不要送了,天气冷;母亲说,再走走。直到走出约一里地了,哥哥姐姐都劝,她才住了脚。然而我一路走去,不时回头,但见在寒冷的北风里,母亲始终站在原地没动。

在母亲身体健康的时候,我对离家的感受,虽然强烈,但并不伤感。直到有一天,似乎在突然间发现母亲衰老了,便有了一种痛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就产生于母亲为我送行时,她走出的距离,一次比一次要短。

那回,她跌了一跤,我回去看她。临行时,她坚持着让人扶了,走到屋场。她本还想往外走的,一寸寸挪着步,但终于走不动,就站在那里,眼巴巴看着我。此后又一次去看望母亲,她在病床上卧着。我怕她心中难受,没敢提前告诉她什么时候走。当实在等不下去时,我俯身向母亲道别。母亲说,部队上的事要紧,该走了。她用干瘦的手,拉着我,久久没有松开。离开母亲的床头,我和母亲的眼中,都噙满了泪。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回家。到家那天是除夕,母亲坐在藤椅里。见了我,她笑了,抚着我的手,说,这么凉,冻着了。那几天,我天天陪着母亲,承欢膝前。母亲在年前9月,中过一次风,走路需要有人扶了。初三那天,母亲忽然喃喃道,明天才年初四,不能再住几天?说完,看了我一眼,神情有些暗。我心里一揪。因为初五有事,讲过初四回去。见母亲这样,我笑着俯在母亲耳边说,我初五回去。母亲听了,笑笑。初四那天,母亲吩咐为我准备吃的和带的物品。我知道,儿子再大,在母亲眼里,仍然是孩子。孝以顺为先,就听她的安排,把让带的东西全带上。初五上午,母亲神情有些发怔。我告诉她,过段时间,我抽空再回来看你。母亲说:“有空,就回来。”听了这话,我心里酸酸的。以往,母亲从来都是说:“路上赶来赶去辛苦,忙就不要回来,打个电话就行了。”而她现在却这样说!

到我终于要走的时候,母亲双手撑着,几次试图从藤椅里站起来,但最终还是坐下了。她望着我,向我略略挥挥手。

我心中怅怅地,一步步离开了家。我不忍回头,但还是频频回头。母亲尽量前倾着身子,伸出头,向我张望着。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延续与儿子相伴的时间!我停下脚,望着母亲。母亲见我停下,又喊,走吧。拐过屋角,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分明还能感受到母亲关切的眼光。

离开家,我是一只飞上了天的风筝。而母亲送行的眼光,和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那根连接在半空和大地之间的线。

母亲,我好想你依然像我头几次探家时那样,还能走动着,为我送行。我知道,有一位能走出很远为我送行的母亲,是我多大的福分。

也不知,我何时才能再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会创造机会,再去看望母亲。我期盼我离家时,她能走动着,为我送行,哪怕只是几步路。

例文点评:

文章开头:“„„尤其是离家时,母亲为我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围绕这一线索,联想到“一次次”送行的情景来展开思路。本文切入的角

度很小,即“离家时分”,进而聚焦到“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然后进行具体的描写。作者写道,初五上午送行时,“母亲尽量前倾着身子,伸出头,向我张望着。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延续与儿子相伴的时间!”送行的距离终于缩短到了最小值,我们怎能不感动得潸然泪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分独特而具体的母爱。

作文教案 2010-9-6 莫文洲

教学目标: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 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内容:一、记叙文文体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

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

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

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

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

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

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

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

心。

二、记叙文线索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

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

变化。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

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如果说丰富而生动

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

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

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

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

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三、记叙文线索的分类

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

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

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如《枣核》一

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

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 凄凉艰难却老实厚道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全文的线索,连接起对死难者生前经历的简历,对死难者牺牲场面的描述和对死难者战斗精神和死难意义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极度的悲痛和无比愤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即明、暗线),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

习作训练 (任选一题作文)

[训练题一]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多少酸甜辣和悲喜交加,又有多少值得记忆的事情,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3.不少于800字。

[训练题二]

请以“幸福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文题范围内。3.不少于800字。

结合课本的“写作指导”知识,参看“写作实践”第二题提示,选定题目,确立线索进行写作。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合乎要求。3.不少于800字。

范文选例 一、

与小苗儿一起成长

去年八月末,暑假将要结束时,哥送给我一株不知名的小苗,还说三年后它会开花,很漂亮的。我便小心地将它植下,期待着三年后的美景。

期待中,我怀着万分喜悦踏入了高中的大门,开始了我人生之旅又一的旅程, 旅程之始是很不顺的。太多的陌生,太多的不适应,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独立生活,又遇种种不便,心中的哀怨真的可与那“一江春水”相提并论了。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无数次偷偷的流泪后,成功地淌过了那“一江春水”。

这时,妈妈来信说我的小苗儿那几天显得有些蔫了,大约过了一两个星期才返回生气,现在己抽出了新芽……

我一心要搞好学习,但事与愿违,虽然我夙兴夜寐,努力钻研每门功课,甚至连视力都下降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成绩还是毫不留情地给我挂了八盏红灯。

唉!真是伤心欲绝。我几乎要放弃求学这条路了,但见到其他同学的认真劲儿,我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的火焰。

不再是盲目的死抠,不再是一味地苦熬。我终于摸索出了属于我自己的一套学习的路子。茫然的脸上终于现出了微笑。

就在我那次月考各门功课都考出了及格分数时,妈妈又来信了,她告诉我,上一阶段由于小苗遭受大风,差点儿夭折了。但终于还是坚强地活了过来。现在已经长出好多嫩叶了。——哦,我的苗儿,你太棒了!

日子还在行云流水似般地无声无息地走着。而我们这帮高一新生总爱制造亮点,也爱制造麻烦,几乎每天都有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赏被罚。

我很庆幸,虽然未被赏过,但也未被罚过,也算得上是一个“良民”了。

后来妈妈又来过几次信,嘘寒问暖之余,她总会告诉我一些小苗的生长情况。妈说,小苗己长大了,只是偶尔会生点小毛病,但很快也就会好起来的。现在长势很好。

我很开心,不仅是为苗儿。

终于,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后,我走完了高一的行程。

回家时,迎面便看见我的那一株苗儿,此时己有一米多高,微风中,叶儿轻轻地摆着,像是在问候,也像是在向我表说:“多么不易的一年!”

点评:伴着一株“小苗”艰难的的成长过程,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提高,这样,便使那一株小苗儿的成长暗合了自己高一生活的经历,不仅增添了文章意蕴,而且,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回忆中,能结合有关具体事例来谈感受,内容显得充实,感受也显得自然。

范文选例 二、

鱼尾纹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

富亲和力。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人生就是总和力!”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一串爽朗的笑声了。

外婆从不曾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但是,唯独一件事她永远不嫌唠叨。“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刻了。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放学我笑着跟附近的伯母说“您好”,她会高兴地把家里一些小馒头送我。多么令人开心的结果啊!外婆说笑容是宝。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和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夏季是炎热的,对于买不起风扇的我们更是折磨。泥土没有了光泽,小草失去了生机,大树耷拉着脑袋,蝉在树上聒噪地扯开嗓子,叫人心烦。这时,外婆就会搬来小板凳,拿着把大芭蕉扇,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帮我摇扇子,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不管天气多炎热,她总是笑着说:“别总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外婆那深深的鱼尾纹在炎炎夏日里显得特别清爽。

在大树下乘凉时,你会给我讲道理:“到死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你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爸妈带我离开的时候,我哭闹着说会一直想你,你一滴泪未掉说:“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可我分明看到,你那一向流露笑意的鱼尾纹也淌着悲伤„„外婆那承载者许多欢笑的鱼尾纹穿梭着我的童年,它不断地告诉我——笑着活下去!

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感觉真幸福!

点评: 选取“鱼尾纹”为线索,记叙几件生活小事情,表现外婆的爱笑的个性特征和含笑育人的风格及其给我快乐成长的幸福感。

范文选例 三、

父亲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

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 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往往可以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于塑造人物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点评:以“父亲”这一人物为线索,叙写了几件事,表现父亲的质朴、纯真、宽厚、仁爱的品质,歌颂了人间亲情。议论抒情,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更加隽永的思想,更加浓烈的感情和更加深远的意境。

记叙文的线索及其展开技巧 一、线索的类型及应用

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时间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空间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空线索,如《故乡》;人物线索,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事情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事物线索,如《记一辆纺车》;景物线索,如《白杨礼赞》;情感线索,如《荔枝蜜》;问题线索,如《驿路梨花》;等等。

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文章,称为单线;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称为复线。有两

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明线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同时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请看例文:

牛肉馅饼

李骏伯

早上母亲因事忙,叫我到巷口买几个馅饼充作早餐,我来到那馅饼摊前,只见各式的馅饼琳琅满目,但我猛然一瞥,看到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肉馅饼;我毫不犹豫,立即付钱买了它。

我细细咀嚼着里面还温热的馅饼,肉香顿时笼罩全室,让那火烫的肉汁刺激我的味觉,也触动着我儿时的回忆:记得馅饼是外婆的拿手名菜,从馅儿到皮儿、汁儿,无一不细嫩鲜美,尤其是牛肉馅饼,只要闻到这馅饼的香味,没有人不垂涎三尺,吃完后,还有齿间留香的感觉。在那段甜美的日子里,牛肉馅饼成为我餐餐必吃的佳肴。

甜美的日子?是的!它就是我美丽又快乐的童年。在我三五岁时,我是寄居在外婆家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每个礼拜只能来看我一次,那时因为我不常和父母见面,也不习惯离开父母那么久,于是我日夜哭闹不休。有一次正当我又在嚎啕大哭时,外婆着急地说:“哭猫儿,我就是你妈妈,别怕我呀!”那时外婆的眼眶上已有两个疲倦的黑眼圈,那是因为我闹得她日夜不宁的缘故。但我还是过了好一阵子才能适应在外婆家的生活,无形中,“哭猫儿”便逐渐成为外婆叫我的小名了。

那时外婆家没有任何的表兄妹,整幢大房子里就只有我们祖孙三人,虽然我身旁没有同龄的玩伴,但我并不感到孤寂,因为身旁有慈爱的外公和外婆。外公是个沉静少言的老人,总是喜欢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偏偏当时的我是不识一字的大文盲,只好外公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当外公念到《三字经》中的“苟不教,性乃迁”时,我觉得十二万分的疑惑,终于忍不住问外公:“狗不叫,那猫叫不叫?”差点没把外公笑得岔气呢!只好逐步为我解说词句中的意义,才使我恍然大悟,这是我一生中最早接触中国文学的一刻。那时,外公也弹得一手好琴,他老人家不时地弹奏几首乡土小调,借以自娱娱人,看着外公灵巧的手飞跃在“黑牙齿和白牙齿”上,我十分羡慕,推想后来能对钢琴发生兴趣,完全是受外公之赐。

外婆的手艺好,那是左邻右舍皆知的事,而在这之中,又以牛肉馅饼最拿手。这馅饼是外婆亲自和面、擀皮儿、剁馅儿而制成的。每次我都央求外婆让我帮她做,但外婆每次都笑着道:“哭猫儿,你会帮倒忙,自己去玩吧。”有一次在我拼命地撒娇下,外婆终于答应我的请求,于是我在厨房中卖力地帮忙和面,看着外婆纯熟的粉面技巧,实在令我佩服。但那白白细细的面粉似乎和我过意不去,一阵鼻痒——哈啾!厨房中一大一小的两个“面粉人”不禁相视而笑。

想着想着,馅饼也只剩下最后一口,它当然及不上外婆的馅饼香嫩好吃,应该找个时间再回去尝尝外婆的手艺了。

例文点评:

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牛肉馅饼》一文正是如此,看似平平常常的“牛肉馅饼”,却寄寓了作者万般情愫。

从表层看,“牛肉馅饼”是一条叙事的线索,买馅饼,吃馅饼,忆馅饼,写来丝丝入扣,娓娓动听;从深层看,“牛肉馅饼”又是一条抒情的线索,“牛肉馅饼”之所以称为“佳肴”,是因为与作者儿时的一段“甜美的日子”相联系。这样,“牛肉馅饼”就成了有情之物。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牛肉馅饼”这一线索的处理,不是刻板地拘泥于这一“物”,而是通过“甜美的日子”这一点睛之笔去拓展。

作者写“慈爱”的外公,主要是写外公对“我”文学和音乐上的启蒙和熏陶。外公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时的趣事,外公弹奏“自娱娱人”的乡土小调时的灵巧指法,使外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写外婆则扣住了她“手艺好”。然而写外婆的“手艺好”只一笔带过,而是巧妙地着重写“我”“央求”外婆同意“我”参与一起做馅饼。结果一个“哈啾”,两个“面粉人”,充满生活的情趣,紧扣“甜美的日子”。

作者的构思真是巧妙,通过有形的“物”,抒发无形的情。试想,如果没有“牛肉馅饼”,作者的万般情愫又该如何寄托呢?

总之,写作记叙文时,巧妙确定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组织文章内容,形成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题。

二、线索的展开技巧

(一)借助描写加以展开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另一类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描写的手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以冰心的散文《笑》为例:

线索1:笑

以人的表情“笑”为主要线索,借助人物描写加以展开。分别描写了: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那是圣洁的笑;古道边小男孩的笑,那是天真的笑;海边茅屋老妇人的笑,那是安详的笑。

线索2:雨后——月夜

以“雨后——月夜”的景物作为背景线索:雨声住了——月的清辉;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茅檐下的雨滴——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将三次“微笑”放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加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微笑”给人的慰藉如同雨后的月光,是那样的温馨和甜美。全文线索清晰,构思精巧,主旨鲜明。

(二)借助联想加以展开

请看例文:

离家时分

吴 颢

数十年从戎在外,日渐苍老的母亲,时时让我牵挂。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设法赶回家,陪陪母亲。可每次团聚,也意味着一次新的分离。尤其是离家时,母亲为我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这让我心中隐隐作痛。

记得23年前第一次探家,临归队时,母亲送我到河边。那时,公路还没修通,外出要坐船。待我出门,她跟着。我走到河边,她也跟到河边。我上了船,她想跨上船,伸了脚,又停住了。船离岸了,母亲满脸是笑地望着我,并没有说话。船摇出好远了,母亲还站在岸边,向我不得地挥手。

待再次探家,是冬天,家乡已经通车。车站离家有好几里地。离家时,母亲帮我拎着提包。走出屋场,我叫母亲回吧,母亲说,走走。走到屋后的小路上,我对母亲说,不要送了,天气冷;母亲说,再走走。直到走出约一里地了,哥哥姐姐都劝,她才住了脚。然而我一路走去,不时回头,但见在寒冷的北风里,母亲始终站在原地没动。

在母亲身体健康的时候,我对离家的感受,虽然强烈,但并不伤感。直到有一天,似乎在突然间发现母亲衰老了,便有了一种痛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就产生于母亲为我送行时,她走出的距离,一次比一次要短。

那回,她跌了一跤,我回去看她。临行时,她坚持着让人扶了,走到屋场。她本还想往外走的,一寸寸挪着步,但终于走不动,就站在那里,眼巴巴看着我。此后又一次去看望母亲,她在病床上卧着。我怕她心中难受,没敢提前告诉她什么时候走。当实在等不下去时,我俯身向母亲道别。母亲说,部队上的事要紧,该走了。她用干瘦的手,拉着我,久久没有松开。离开母亲的床头,我和母亲的眼中,都噙满了泪。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回家。到家那天是除夕,母亲坐在藤椅里。见了我,她笑了,抚着我的手,说,这么凉,冻着了。那几天,我天天陪着母亲,承欢膝前。母亲在年前9月,中过一次风,走路需要有人扶了。初三那天,母亲忽然喃喃道,明天才年初四,不能再住几天?说完,看了我一眼,神情有些暗。我心里一揪。因为初五有事,讲过初四回去。见母亲这样,我笑着俯在母亲耳边说,我初五回去。母亲听了,笑笑。初四那天,母亲吩咐为我准备吃的和带的物品。我知道,儿子再大,在母亲眼里,仍然是孩子。孝以顺为先,就听她的安排,把让带的东西全带上。初五上午,母亲神情有些发怔。我告诉她,过段时间,我抽空再回来看你。母亲说:“有空,就回来。”听了这话,我心里酸酸的。以往,母亲从来都是说:“路上赶来赶去辛苦,忙就不要回来,打个电话就行了。”而她现在却这样说!

到我终于要走的时候,母亲双手撑着,几次试图从藤椅里站起来,但最终还是坐下了。她望着我,向我略略挥挥手。

我心中怅怅地,一步步离开了家。我不忍回头,但还是频频回头。母亲尽量前倾着身子,伸出头,向我张望着。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延续与儿子相伴的时间!我停下脚,望着母亲。母亲见我停下,又喊,走吧。拐过屋角,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分明还能感受到母亲关切的眼光。

离开家,我是一只飞上了天的风筝。而母亲送行的眼光,和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那根连接在半空和大地之间的线。

母亲,我好想你依然像我头几次探家时那样,还能走动着,为我送行。我知道,有一位能走出很远为我送行的母亲,是我多大的福分。

也不知,我何时才能再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会创造机会,再去看望母亲。我期盼我离家时,她能走动着,为我送行,哪怕只是几步路。

例文点评:

文章开头:“„„尤其是离家时,母亲为我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围绕这一线索,联想到“一次次”送行的情景来展开思路。本文切入的角

度很小,即“离家时分”,进而聚焦到“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然后进行具体的描写。作者写道,初五上午送行时,“母亲尽量前倾着身子,伸出头,向我张望着。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延续与儿子相伴的时间!”送行的距离终于缩短到了最小值,我们怎能不感动得潸然泪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分独特而具体的母爱。


相关文章

  •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 一.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 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 ...查看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⑴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 间为线索: ⑤以 ...查看


  •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示例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查看


  • 中小学记叙文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 中小学记叙文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归类 一.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 ...查看


  • 开发影视片资源指导记叙文写作
  • 开发影视片资源 指导记叙文写作 作者:李宝山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10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查看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1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 ...查看


  •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 (1)
  • 记叙文问题常识归纳 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 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一个全面感知. 2. 浏览 ...查看


  • 记叙文答题技巧
  • 记叙文重点题型及解题思路 1. 概括全文内容或段意或主题或情节(或情节是怎样推进的?) 思路:整体把握文章,首先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查看


  • 记叙文答题技巧 1
  • 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1)先读问题后读文.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读三四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的段落.要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