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

本章节处理方法建议: 三、高考核心考点

四、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1, y 1) ,(x 2, y 2) ,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 -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P 1(x 1, y 1) ,P 2(x 2, y 2) 代入方程得x - 两式相减得 (x 1+x 2)(x 1-x 2) -

12

(y 1+y 2)(y 1-y 2) =0。

21

2

y

2

2

=1。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 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y 12

2

=1,x -

22

y 22

2

=1。

又设中点P (x,y ),将x 1+x 2=2x ,y 1+y 2=2y 代入,当x 1≠x 2时得 2x -

2y 2·

y 1-y 2x 1-x 2

=

=0。

又k =

y 1-y 2x 1-x 2

2

y -1x -2

代入得2x -y -4x +y =0。

当弦P 1P 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 (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x -y -4x +y =0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2)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 ,与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x a

22

2

2

2

典型例题 设P(x,y)为椭圆+

y b

22

=1上任一点,F 1(-c , 0) ,F 2(c , 0) 为焦点,∠PF 1F 2=α,∠PF 2F 1=β。

(1)求证离心率e =

sin(α+β) sin α+sin β

(2)求|PF 1|3+PF 2|3的最值。

分析:(1)设|PF 1|=r 1,|PF 2=r 2,由正弦定理得

r 1sin α

=

r 2sin β

=

2c sin(α+β)

r 1+r 2s i n α+s i n βc a

=

2c s i n α(+β)

e ==

s i n α(+β) s i n α+s i n β

(2)(a +ex ) 3+(a -ex ) 3=2a 3+6ae 2x 2。 当x =0时,最小值是2a 3;

当x =±a 时,最大值是2a 3+6e 2a 3。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办法

典型例题 抛物线方程y 2=p (x +1) (p >0) ,直线x +y =t 与x 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的右边。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 、B ,且OA ⊥OB ,求p 关于t 的函数f(t)的表达式。 (1)证明:抛物线的准线为1:x =-1-

p 4

p 4

,而4t +p +4>0

由直线x+y=t与x 轴的交点(t ,0)在准线右边,得 t >-1-

⎧x +y =t 22

消去y 得x -(2t +p ) x +(t -p ) =0 由⎨2

⎩y =p (x +1)

∆=(2t +p ) 2-4(t 2-p ) =p (4t +p +4) >0 故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2)解:设点A(x1,y 1) ,点B(x2,y 2) ∴x 1+x 2=2t +p ,x 1x 2=t 2-p OA ⊥OB ,∴k OA ⨯k OB =-1 则x 1x 2+y 1y 2=0 又y 1y 2=(t -x 1)(t -x 2) ∴x 1x 2+y 1y 2=t 2-(t +2) p =0 ∴p =f (t ) =

t

2

t +2

又p >0,4t +p +4>0得函数f (t ) 的定义域是 (-2,0) ⋃(0,+∞)

(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典型例题

2

已知抛物线y =2px(p>0),过M (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AB|≤2p (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求△NAB 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这是一道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对于(1),可以设法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a 的范围,即:“求范围,找不等式”。或者将a 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a 的范围;对于(2)首先要把△NAB 的面积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再求它的最大值, 即:“最值问题,函数思想”。

解:(1)直线L 的方程为:y=x-a,将y=x-a 代入抛物线方程y 2=2px,得:设直线L 与抛物线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

⎧4(a +p ) -4a 2>0⎪

(x 1,y 1),B(x2,y 2) ,则⎨x 1+x 2=2(a +p ) , 又y 1=x1-a,y 2=x2-a,

⎪2x x =a ⎩12

∴|AB |=

(x 1-x 2) +(y 1-y 2)

22

=

2[(x 1+x 2) -4x 1x 2]=8p (p +2a ) ≤2p ,

2

8p (p +2a )

00, ∴0

解得:-

p 2

p 4

.

(2)设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与点Q ,令其坐标为(x 3,y 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x 3=

x 1+x 2

2

=a +p , y 3=

y 1+y 2

2

=

(x 1-a ) +(x 2-a )

2

=p .

所以|QM|2=(a+p-a)2+(p-0)2=2p2. 又△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QM|=|QN|=

12

22

22

2P ,所以S

NAB =|AB |⋅|QN |=p ⋅|AB |≤p ⋅2p =2p , 即△N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2P 2。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 过原点,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正半轴上。若点A (-1,0)和点B (0,8)关于L 的对称点都在C 上,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 分析:曲线的形状已知,可以用待定系数法。

设出它们的方程,L :y=kx(k≠0),C:y=2px(p>0)

设A 、B 关于L 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则利用对称性可求得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A (

/

2

k -1k

2

2

+1

5

, -

2k k

2

+1

),B (

16k k

2

+1

,

8(k k

2

-1) +1

2

)。因为A 、B 均在抛物线上,代入,消去p ,得:k -k-1=0.解得:

2

k=

1+2

,p=

255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1+2

5

x, 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

2

455

x.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2=1,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分析:如图,设MN 切圆C 于点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P={M||MN|=λ|MQ|},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MN|2=|MO|2-|ON|2=|MO|2-1,将M 点坐标代入,可得:(λ-1)(x+y)-4λx+(1+4λ)=0.

当λ=1时它表示一条直线;当λ≠1时,它表示圆。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法。

(6)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解决)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C 的方程点关于直线对称。

分析:椭圆上两点(x 1, y 1) ,(x 2, y 2) ,代入方程,相减得3(x 1+x 2)(x 1-x 2) +

4(y 1+y 2) (y 1-y 2) =0。

2

2

2

2

2

x

2

4

+

y

2

3

=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y =4x +m ,椭圆C 上有不同两

又x =

x 1+x 2

2

,y =

y 1+y 2

2

,k =

y 1-y 2x 1-x 2

=-

14

,代入得y =3x 。

⎧y =3x

又由⎨解得交点(-m , -3m ) 。

y =4x +m ⎩

交点在椭圆内,则有(7)两线段垂直问题

(-m ) 4

2

+

(-3m ) 3

2

213

213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k 1·k 2=

y 1·y 2x 1·x 2

=-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处理。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过点P (-2, 0) ,抛物线C :y 2=4(x +1) ,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k 的取值范围;

(2)直线l 的倾斜角θ为何值时,A 、B 与抛物线相垂直。

C 的焦点连线互

分析:(1)直线y =k (x +2)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k x +(4k

222

-4) x +4k

2

-4=0,

由∆>0,得-1

4k

2

(2)由上面方程得x 1x 2=

-4

2

k

y 1y 2=k 2(x 1+2)(x 2+2) =4,焦点为O (0, 0) 。

y 1y 2x 1x 2

k k

22

由k O A ·k O B =

=

-1

=-1,得k =±

22

,θ=arctan

22

或θ=π-arctan

22

B:解题的技巧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下面举例说明:

(1)充分利用几何图形

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典型例题 设直线3x +4y +m =0与圆x +y +x -2y =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 ⊥OQ ,求

m 的值。

2

2

解: 圆x +y +x -2y =0过原点,并且OP ⊥OQ ,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的坐标为M (- 又M (- ∴3⨯(-

1212

12,1)

22

,1) 在直线3x +4y +m =0上, ) +4⨯1+m =0,∴m =-

52

即为所求。

评注:此题若不充分利用一系列几何条件:该圆过原点并且OP ⊥OQ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在直线3x +4y +m =0

上,而是设P (x 1,y 1) 、Q (x 2,y 2) 再由OP ⊥OQ 和韦达定理求m ,将会增大运算量。

评注:此题若不能挖掘利用几何条件∠O M P =90︒,点M 是在以OP 为直径的圆周上,而利用参数方程等方法,计算量将很大,并且比较麻烦。

二. 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 典型例题 已知中心在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与直线y =x +1相交于P 、Q 两点,且OP ⊥OQ ,|PQ |=求此椭圆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ax 2+by 2=1(a >b >0) ,直线y =x +1与椭圆相交于P (x 1,y 1) 、Q (x 2,y 2) 两点。 ⎧y =x +1

由方程组⎨2消去y 后得 2

⎩ax +by =1

(a +b ) x +2bx +b -1=0

2

102

∴x 1+x 2=-

2b a +b

,x 1x 2=

b -1 a +b

由k OP ⋅k OQ =-1,得y 1y 2=-x 1x 2 (1) 又P 、Q 在直线y =x +1上, ⎧y 1=x 1+1,⎨

⎩y 2=x 2+1,

(2) (3)

∴y 1y 2=(x 1+1)(x 2+1) =x 1x 2+(x 1+x 2) +1

把(1)代入,得2x 1x 2+(x 1+x 2) +1=0, 即

2(b -1) a +b

-

2b a +b

+1=0

化简后,得

a +b =2 (4) 由|PQ |=

2

2

,得(x 1-x 2) +(y 1-y 2) =

5

54

22

52

∴(x 1-x 2)

(

2b a +b

) -

2

44(b -1) a +b

=

,(x 1+x 2) -4x 1x 2==54

2

把(2)代入,得4b 2-8b +3=0,解得b = 代入(4)后,解得a = 由a >b >0,得a =

3232

12

或b =

32

或a =

12

12

,b =。

∴所求椭圆方程为

3x 2

2

+

y

2

2

=1

评注:此题充分利用了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简化了计算。

三. 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

利用曲线系方程可以避免求曲线的交点,因此也可以减少计算。

典型例题 求经过两已知圆C 1:x 2+y 2-4x +2y =0和C 2:x 2+y 2-2y -4=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l :2x +4y -1=0上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 +y -4x +2y +λ(x +y -2y -4) =0

2

2

2

2

即(1+λ) x 2+(1+λ) y 2-4x +2(1-λ) y -4λ=0, 其圆心为C (

21+λ

λ-1λ+1

2

+4⋅

又C 在直线l 上,∴2⋅所求。

λ-1λ+1

1+λ

-1=0,解得λ=

13

,代入所设圆的方程得x 2+y 2-3x +y -1=0为

评注:此题因利用曲线系方程而避免求曲线的交点,故简化了计算。 四、充分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的参数方程涉及到正、余弦,利用正、余弦的有界性,可以解决相关的求最值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三角代换法。

典型例题 P 为椭圆及此时点P 的坐标。

五、线段长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

① 充分利用现成结果,减少运算过程

一般地,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AB 长的方法是:把直线方程y =kx +b 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型如

|a |

x a

22

+

y b

22

=1上一动点,A 为长轴的右端点,B 为短轴的上端点,求四边形OAPB 面积的最大值

ax +bx +c =0的方程,方程的两根设为x A ,x B ,判别式为△,则|AB |=

2

1+k ·|x A -x B |=

2

+k 2

,若

直接用结论,能减少配方、开方等运算过程。

例 求直线x -y +1=0被椭圆x +4y =16所截得的线段AB 的长。 ② 结合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减少运算

在求过圆锥曲线焦点的弦长时,由于圆锥曲线的定义都涉及焦点,结合图形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回避复杂运算。 例 F 1、F 2是椭圆

x

2

2

2

25

+

y

2

9

=1的两个焦点,AB 是经过F 1的弦,若|AB |=8,求值|F 2A |+|F 2B |

③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例 点A (3,2)为定点,点F 是抛物线y =4x 的焦点,点P 在抛物线y =4x 上移动,若|PA |+|PF |取得

2

2

最小值,求点P 的坐标。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

本章节处理方法建议: 三、高考核心考点

四、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1, y 1) ,(x 2, y 2) ,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 -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P 1(x 1, y 1) ,P 2(x 2, y 2) 代入方程得x - 两式相减得 (x 1+x 2)(x 1-x 2) -

12

(y 1+y 2)(y 1-y 2) =0。

21

2

y

2

2

=1。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 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y 12

2

=1,x -

22

y 22

2

=1。

又设中点P (x,y ),将x 1+x 2=2x ,y 1+y 2=2y 代入,当x 1≠x 2时得 2x -

2y 2·

y 1-y 2x 1-x 2

=

=0。

又k =

y 1-y 2x 1-x 2

2

y -1x -2

代入得2x -y -4x +y =0。

当弦P 1P 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 (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x -y -4x +y =0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2)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 ,与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x a

22

2

2

2

典型例题 设P(x,y)为椭圆+

y b

22

=1上任一点,F 1(-c , 0) ,F 2(c , 0) 为焦点,∠PF 1F 2=α,∠PF 2F 1=β。

(1)求证离心率e =

sin(α+β) sin α+sin β

(2)求|PF 1|3+PF 2|3的最值。

分析:(1)设|PF 1|=r 1,|PF 2=r 2,由正弦定理得

r 1sin α

=

r 2sin β

=

2c sin(α+β)

r 1+r 2s i n α+s i n βc a

=

2c s i n α(+β)

e ==

s i n α(+β) s i n α+s i n β

(2)(a +ex ) 3+(a -ex ) 3=2a 3+6ae 2x 2。 当x =0时,最小值是2a 3;

当x =±a 时,最大值是2a 3+6e 2a 3。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办法

典型例题 抛物线方程y 2=p (x +1) (p >0) ,直线x +y =t 与x 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的右边。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 、B ,且OA ⊥OB ,求p 关于t 的函数f(t)的表达式。 (1)证明:抛物线的准线为1:x =-1-

p 4

p 4

,而4t +p +4>0

由直线x+y=t与x 轴的交点(t ,0)在准线右边,得 t >-1-

⎧x +y =t 22

消去y 得x -(2t +p ) x +(t -p ) =0 由⎨2

⎩y =p (x +1)

∆=(2t +p ) 2-4(t 2-p ) =p (4t +p +4) >0 故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2)解:设点A(x1,y 1) ,点B(x2,y 2) ∴x 1+x 2=2t +p ,x 1x 2=t 2-p OA ⊥OB ,∴k OA ⨯k OB =-1 则x 1x 2+y 1y 2=0 又y 1y 2=(t -x 1)(t -x 2) ∴x 1x 2+y 1y 2=t 2-(t +2) p =0 ∴p =f (t ) =

t

2

t +2

又p >0,4t +p +4>0得函数f (t ) 的定义域是 (-2,0) ⋃(0,+∞)

(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典型例题

2

已知抛物线y =2px(p>0),过M (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AB|≤2p (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求△NAB 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这是一道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对于(1),可以设法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a 的范围,即:“求范围,找不等式”。或者将a 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a 的范围;对于(2)首先要把△NAB 的面积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再求它的最大值, 即:“最值问题,函数思想”。

解:(1)直线L 的方程为:y=x-a,将y=x-a 代入抛物线方程y 2=2px,得:设直线L 与抛物线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

⎧4(a +p ) -4a 2>0⎪

(x 1,y 1),B(x2,y 2) ,则⎨x 1+x 2=2(a +p ) , 又y 1=x1-a,y 2=x2-a,

⎪2x x =a ⎩12

∴|AB |=

(x 1-x 2) +(y 1-y 2)

22

=

2[(x 1+x 2) -4x 1x 2]=8p (p +2a ) ≤2p ,

2

8p (p +2a )

00, ∴0

解得:-

p 2

p 4

.

(2)设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与点Q ,令其坐标为(x 3,y 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x 3=

x 1+x 2

2

=a +p , y 3=

y 1+y 2

2

=

(x 1-a ) +(x 2-a )

2

=p .

所以|QM|2=(a+p-a)2+(p-0)2=2p2. 又△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QM|=|QN|=

12

22

22

2P ,所以S

NAB =|AB |⋅|QN |=p ⋅|AB |≤p ⋅2p =2p , 即△N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2P 2。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 过原点,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正半轴上。若点A (-1,0)和点B (0,8)关于L 的对称点都在C 上,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 分析:曲线的形状已知,可以用待定系数法。

设出它们的方程,L :y=kx(k≠0),C:y=2px(p>0)

设A 、B 关于L 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则利用对称性可求得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A (

/

2

k -1k

2

2

+1

5

, -

2k k

2

+1

),B (

16k k

2

+1

,

8(k k

2

-1) +1

2

)。因为A 、B 均在抛物线上,代入,消去p ,得:k -k-1=0.解得:

2

k=

1+2

,p=

255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1+2

5

x, 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

2

455

x.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2=1,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分析:如图,设MN 切圆C 于点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P={M||MN|=λ|MQ|},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MN|2=|MO|2-|ON|2=|MO|2-1,将M 点坐标代入,可得:(λ-1)(x+y)-4λx+(1+4λ)=0.

当λ=1时它表示一条直线;当λ≠1时,它表示圆。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法。

(6)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解决)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C 的方程点关于直线对称。

分析:椭圆上两点(x 1, y 1) ,(x 2, y 2) ,代入方程,相减得3(x 1+x 2)(x 1-x 2) +

4(y 1+y 2) (y 1-y 2) =0。

2

2

2

2

2

x

2

4

+

y

2

3

=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y =4x +m ,椭圆C 上有不同两

又x =

x 1+x 2

2

,y =

y 1+y 2

2

,k =

y 1-y 2x 1-x 2

=-

14

,代入得y =3x 。

⎧y =3x

又由⎨解得交点(-m , -3m ) 。

y =4x +m ⎩

交点在椭圆内,则有(7)两线段垂直问题

(-m ) 4

2

+

(-3m ) 3

2

213

213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k 1·k 2=

y 1·y 2x 1·x 2

=-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处理。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过点P (-2, 0) ,抛物线C :y 2=4(x +1) ,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k 的取值范围;

(2)直线l 的倾斜角θ为何值时,A 、B 与抛物线相垂直。

C 的焦点连线互

分析:(1)直线y =k (x +2)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k x +(4k

222

-4) x +4k

2

-4=0,

由∆>0,得-1

4k

2

(2)由上面方程得x 1x 2=

-4

2

k

y 1y 2=k 2(x 1+2)(x 2+2) =4,焦点为O (0, 0) 。

y 1y 2x 1x 2

k k

22

由k O A ·k O B =

=

-1

=-1,得k =±

22

,θ=arctan

22

或θ=π-arctan

22

B:解题的技巧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下面举例说明:

(1)充分利用几何图形

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典型例题 设直线3x +4y +m =0与圆x +y +x -2y =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 ⊥OQ ,求

m 的值。

2

2

解: 圆x +y +x -2y =0过原点,并且OP ⊥OQ ,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的坐标为M (- 又M (- ∴3⨯(-

1212

12,1)

22

,1) 在直线3x +4y +m =0上, ) +4⨯1+m =0,∴m =-

52

即为所求。

评注:此题若不充分利用一系列几何条件:该圆过原点并且OP ⊥OQ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在直线3x +4y +m =0

上,而是设P (x 1,y 1) 、Q (x 2,y 2) 再由OP ⊥OQ 和韦达定理求m ,将会增大运算量。

评注:此题若不能挖掘利用几何条件∠O M P =90︒,点M 是在以OP 为直径的圆周上,而利用参数方程等方法,计算量将很大,并且比较麻烦。

二. 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 典型例题 已知中心在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与直线y =x +1相交于P 、Q 两点,且OP ⊥OQ ,|PQ |=求此椭圆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ax 2+by 2=1(a >b >0) ,直线y =x +1与椭圆相交于P (x 1,y 1) 、Q (x 2,y 2) 两点。 ⎧y =x +1

由方程组⎨2消去y 后得 2

⎩ax +by =1

(a +b ) x +2bx +b -1=0

2

102

∴x 1+x 2=-

2b a +b

,x 1x 2=

b -1 a +b

由k OP ⋅k OQ =-1,得y 1y 2=-x 1x 2 (1) 又P 、Q 在直线y =x +1上, ⎧y 1=x 1+1,⎨

⎩y 2=x 2+1,

(2) (3)

∴y 1y 2=(x 1+1)(x 2+1) =x 1x 2+(x 1+x 2) +1

把(1)代入,得2x 1x 2+(x 1+x 2) +1=0, 即

2(b -1) a +b

-

2b a +b

+1=0

化简后,得

a +b =2 (4) 由|PQ |=

2

2

,得(x 1-x 2) +(y 1-y 2) =

5

54

22

52

∴(x 1-x 2)

(

2b a +b

) -

2

44(b -1) a +b

=

,(x 1+x 2) -4x 1x 2==54

2

把(2)代入,得4b 2-8b +3=0,解得b = 代入(4)后,解得a = 由a >b >0,得a =

3232

12

或b =

32

或a =

12

12

,b =。

∴所求椭圆方程为

3x 2

2

+

y

2

2

=1

评注:此题充分利用了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简化了计算。

三. 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

利用曲线系方程可以避免求曲线的交点,因此也可以减少计算。

典型例题 求经过两已知圆C 1:x 2+y 2-4x +2y =0和C 2:x 2+y 2-2y -4=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l :2x +4y -1=0上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 +y -4x +2y +λ(x +y -2y -4) =0

2

2

2

2

即(1+λ) x 2+(1+λ) y 2-4x +2(1-λ) y -4λ=0, 其圆心为C (

21+λ

λ-1λ+1

2

+4⋅

又C 在直线l 上,∴2⋅所求。

λ-1λ+1

1+λ

-1=0,解得λ=

13

,代入所设圆的方程得x 2+y 2-3x +y -1=0为

评注:此题因利用曲线系方程而避免求曲线的交点,故简化了计算。 四、充分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的参数方程涉及到正、余弦,利用正、余弦的有界性,可以解决相关的求最值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三角代换法。

典型例题 P 为椭圆及此时点P 的坐标。

五、线段长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

① 充分利用现成结果,减少运算过程

一般地,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AB 长的方法是:把直线方程y =kx +b 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型如

|a |

x a

22

+

y b

22

=1上一动点,A 为长轴的右端点,B 为短轴的上端点,求四边形OAPB 面积的最大值

ax +bx +c =0的方程,方程的两根设为x A ,x B ,判别式为△,则|AB |=

2

1+k ·|x A -x B |=

2

+k 2

,若

直接用结论,能减少配方、开方等运算过程。

例 求直线x -y +1=0被椭圆x +4y =16所截得的线段AB 的长。 ② 结合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减少运算

在求过圆锥曲线焦点的弦长时,由于圆锥曲线的定义都涉及焦点,结合图形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回避复杂运算。 例 F 1、F 2是椭圆

x

2

2

2

25

+

y

2

9

=1的两个焦点,AB 是经过F 1的弦,若|AB |=8,求值|F 2A |+|F 2B |

③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

例 点A (3,2)为定点,点F 是抛物线y =4x 的焦点,点P 在抛物线y =4x 上移动,若|PA |+|PF |取得

2

2

最小值,求点P 的坐标。


相关文章

  • _ 高中数学解题中向量方法的应用探讨
  • 教学参谋 解法探究2014年12月 高中数学解题中向量方法的应用探讨 筅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明悦 首先,目前我国的高中生有非常大的习题量,复杂多变的题型使很多学生解答起来非常吃力. 向量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向 ...查看


  • 常见高中数学几类题型解题技巧
  • 常见高中数学几类题型解题技巧 选择题 对选择题的审题,主要应清楚:是单选还是多选,是选择正确还是选择错误?答案写在什么地方,等等. 做选择题有四种基本方法: 1 回忆法.直接从记忆中取要选择的内容. 2 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目录与体例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数学思想篇 一. 函数思想 1. 函数与方程问题 2. 函数与不等式问题 3. 函数与数列问题 4. 函数与导数问题 (刘立新1-4) 5. 函数与三角问题 6.函数与几何问题 (杨志 ...查看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析与试卷分析
  • www.xinghuo100.com 全国卷Ⅰ(理科) 高考数学学科分析 (一) (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略) 高考数学考纲提炼 考点1:集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常用逻辑用语(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 考点3:函数(函数 ...查看


  •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
  •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从如下方面考虑: 一.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扩招,多数高中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中的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下简称"三基")差,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一.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q ...查看


  •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数字危机 3.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4.高斯分布的启示 5.a2+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8.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查看


  • 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及知识点
  • 高中数学常用数学思想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 图形的确定性( ...查看


  • 浅谈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浅谈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摒弃了单调的记忆和机械的计算,更多的强调一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思维能力,学生无法获取新知,所以在高中阶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 ...查看


  • 高中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姚振飞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5期 摘 要: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解析几何最值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