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观后有感
整个影片看下来,充斥在空气里的满满的都是爱国主义,可是《叶问》的意义可以远不止如此。
“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除了叶问,整个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个翻译官,李钊。影片刚开始,李钊以佛山警官的身份出场,言谈举止之间将这个小人物的市侩和刁钻表现得淋漓尽致,日军占领佛山后,他又迫于生计充当起了翻译官。作为一个不会功夫又贪生怕死的凡夫俗子,只有凭一口流利外语安身立命的本事,不选择当翻译官那简直是情理不容!为日军招募人肉沙袋一方面是迫于淫威一方面也切实考虑到了那一袋“白米“对乡亲们的重要,我有强烈的感觉,那一袋白米应该是李钊为乡亲们求来的。尽管如此,武痴林的死还是令他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应有的反应。而众人的唾骂和归咎则成全了他发自心底的一声怒吼:
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向,也没有英雄人物的耀眼光辉,但是心灵深处自有他们不为人知的人性魅力在闪烁。最后也正是这样一位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挽救了我们高大全的叶大师的身家性命,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人物的自我救赎。
但无论如何,能做个不为走狗的翻译终归是一件高贵的事情。
“收起你的虚伪。”
有人说,三浦似乎还不错,看起来就好像还在偏帮着咱们。起码
不像那个眼镜一样惹人痛恨。但正如叶问所说,“收起你的虚伪。”
一个人,他占了你家杀了你的亲人烧了你的房子,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相反,他引以为荣。他看着你,就像看着猪狗牛羊,他之所以没有杀你,只是因为他觉得你足够渺小,他觉得,他不值得为了猪狗们生气,他看着你屈服而心生满足。
这样的人,他自以为是武士,却早已失去了武者的尊严。 所以,最后,当他在擂台上面对叶问,毫无还手之力,像木桩一样被打。
“叶问,咏春。”
影片的徐徐放映,就好像转动了时间的齿轮。
时间回溯到一九三五年,虽然中国已然摇摇欲坠,可广州佛山还算得上是家家富足。这时的叶问有美满的家庭,有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有令人羡慕的大房子,有佛山第一的咏春拳。自从金山找挑战失败后,叶问更是变成了一个大众偶像,千人传颂,万人讴歌。
然后,风云突变。一九三八年,佛山沦陷了。叶问也被迫流离失所。
但叶问并非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抗日战士,他只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他只想守护,自己的家庭。
所以他脱下华服去挖煤,只为了给妻儿省下一个地瓜。
当最后叶问怀着愤怒与三浦打的时候,他的身上迸射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那些屈辱,是中国人的敏感点。在屏幕外甚至能强烈感觉到沸腾感令我血脉喷张,好似是中国人与生俱
来的一股力量,给我以强烈的震撼。
中国人不能被践踏,中国人不允许被欺辱。
疑惑
为什么叶问在1949年去了香港?他为什么没有再继续战斗了?他乏了。可能他发现,虽然他天下无敌,但是他赢不了。他的敌人不是日本人,不是枪炮,不是饥饿和劳碌,而是这个时代。
他不能只身一人战斗,他徐徐环望,似乎四处都是支持他的同胞,他们为他欢呼为他庆祝,但是,都不会去战斗。
就像那两个看热闹的武师,他们为了一袋米失去尊严,却可以毫不在乎地骂曾保护他们的翻译是汉奸;他们看着反抗的武师像狗一样被打死,自己却对着日本人伏倒在地。
叶问只有一腔热血,却没有人与他汇合成海。所以最后,他也只是想安身立命。
这是一个凡人变成神人再变回凡人的传奇故事。其中滋味,令人警醒,引人深思。
《叶问》观后有感
整个影片看下来,充斥在空气里的满满的都是爱国主义,可是《叶问》的意义可以远不止如此。
“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除了叶问,整个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个翻译官,李钊。影片刚开始,李钊以佛山警官的身份出场,言谈举止之间将这个小人物的市侩和刁钻表现得淋漓尽致,日军占领佛山后,他又迫于生计充当起了翻译官。作为一个不会功夫又贪生怕死的凡夫俗子,只有凭一口流利外语安身立命的本事,不选择当翻译官那简直是情理不容!为日军招募人肉沙袋一方面是迫于淫威一方面也切实考虑到了那一袋“白米“对乡亲们的重要,我有强烈的感觉,那一袋白米应该是李钊为乡亲们求来的。尽管如此,武痴林的死还是令他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应有的反应。而众人的唾骂和归咎则成全了他发自心底的一声怒吼:
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向,也没有英雄人物的耀眼光辉,但是心灵深处自有他们不为人知的人性魅力在闪烁。最后也正是这样一位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挽救了我们高大全的叶大师的身家性命,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人物的自我救赎。
但无论如何,能做个不为走狗的翻译终归是一件高贵的事情。
“收起你的虚伪。”
有人说,三浦似乎还不错,看起来就好像还在偏帮着咱们。起码
不像那个眼镜一样惹人痛恨。但正如叶问所说,“收起你的虚伪。”
一个人,他占了你家杀了你的亲人烧了你的房子,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相反,他引以为荣。他看着你,就像看着猪狗牛羊,他之所以没有杀你,只是因为他觉得你足够渺小,他觉得,他不值得为了猪狗们生气,他看着你屈服而心生满足。
这样的人,他自以为是武士,却早已失去了武者的尊严。 所以,最后,当他在擂台上面对叶问,毫无还手之力,像木桩一样被打。
“叶问,咏春。”
影片的徐徐放映,就好像转动了时间的齿轮。
时间回溯到一九三五年,虽然中国已然摇摇欲坠,可广州佛山还算得上是家家富足。这时的叶问有美满的家庭,有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有令人羡慕的大房子,有佛山第一的咏春拳。自从金山找挑战失败后,叶问更是变成了一个大众偶像,千人传颂,万人讴歌。
然后,风云突变。一九三八年,佛山沦陷了。叶问也被迫流离失所。
但叶问并非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抗日战士,他只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他只想守护,自己的家庭。
所以他脱下华服去挖煤,只为了给妻儿省下一个地瓜。
当最后叶问怀着愤怒与三浦打的时候,他的身上迸射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那些屈辱,是中国人的敏感点。在屏幕外甚至能强烈感觉到沸腾感令我血脉喷张,好似是中国人与生俱
来的一股力量,给我以强烈的震撼。
中国人不能被践踏,中国人不允许被欺辱。
疑惑
为什么叶问在1949年去了香港?他为什么没有再继续战斗了?他乏了。可能他发现,虽然他天下无敌,但是他赢不了。他的敌人不是日本人,不是枪炮,不是饥饿和劳碌,而是这个时代。
他不能只身一人战斗,他徐徐环望,似乎四处都是支持他的同胞,他们为他欢呼为他庆祝,但是,都不会去战斗。
就像那两个看热闹的武师,他们为了一袋米失去尊严,却可以毫不在乎地骂曾保护他们的翻译是汉奸;他们看着反抗的武师像狗一样被打死,自己却对着日本人伏倒在地。
叶问只有一腔热血,却没有人与他汇合成海。所以最后,他也只是想安身立命。
这是一个凡人变成神人再变回凡人的传奇故事。其中滋味,令人警醒,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