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做家务》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 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2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

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八、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

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做家务》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 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2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

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八、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

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

府谷县2016年教学设计参评

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十课教学任务,内容涉及很广.包括有自 ...查看


  •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课改研究 │ KEGAI YANJIU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李玉英 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代井小学 4766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社会交际活动空前活跃 ...查看


  • 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 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 ...查看


  • 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
  • 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分)(2017•攀枝花)2017年我市有1.6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 为了了解这 ...查看


  • 2014-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复习题
  • 2015年七年级下学期<直方图综合考察>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5•金溪县模拟)为了掌握我市中考模拟数学考试卷的命题质量与难度系数,命题教师赴我市某地选取一个水平相当的初三年级进行调研,命题教师将随机抽取的部分学 ...查看


  • 暑假计划;:最新今年四年级暑假学习计划
  • 一.时间安排 1. 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寒假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 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 ...查看


  • 合理安排时间
  • 合理安排时间 于爱萍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135-1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统筹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寻找最优化策略的过程,体会与 ...查看


  • 最美青少年少年组
  • 最美青少年少年组 逆境显爱心 困难见坚强 王婷婷,女,1995年8月生,是和安中学一 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家生活困难,全靠父母拾 废品维持,被镇定为重点扶贫户.她有孝心.爱 心,由于父母经常是一整天都在外边奔波,没有 时间打理家务,从8岁起 ...查看


  •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家长会发言
  • 一年级数学教师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 我是一年级五班数学老师.我姓程.今天我们依照学校的安排召开了这次家 长会,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座谈会.在此,我们 祝 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同时也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