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母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入选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以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分别设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少讲多引导,合作探究。

作为诗歌课文,我会少讲多引导,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

觉领悟和心灵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评价,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

(2)调动学生感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激发爱国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

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学法: (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情感,体会文中精彩语句。

(3)反复朗读,掌握朗读诗歌的经验。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其次我会这样导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彭湃、气势恢弘。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 作者、作曲、背景、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

(三) 播放歌曲《黄河颂》(目的是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 诵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难点,学生阅读与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在于此,所以我安排此环节具体如下:

(1)小组朗读交流

(2)教师范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

(4)全班齐读

(5)总结朗读诗歌的经验

(五)整体感知、内容研讨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赏析、理解课文。

1、歌词中哪些内容是赞颂黄河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歌颂?

2、诗歌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述?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

3、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写公益广告词,运用多媒体播放以前黄河美丽的图片和现在污染严重的黄河图片,让学生比较讨论,从而认识到黄河生态环境的破坏,唤起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唤起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七)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面对此情此景(再次展示课件:欣赏黄河的画面)你们还想对黄河说点什

么吗?(学生自由抒情表达)

2.总结全文: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3.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爱黄河就是爱我们的民族,

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公益广告词。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3.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

六.说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赞黄河 绘黄河 颂黄河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精炼,突出重点,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补白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母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入选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以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分别设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少讲多引导,合作探究。

作为诗歌课文,我会少讲多引导,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

觉领悟和心灵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评价,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

(2)调动学生感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激发爱国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

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学法: (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情感,体会文中精彩语句。

(3)反复朗读,掌握朗读诗歌的经验。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其次我会这样导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彭湃、气势恢弘。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 作者、作曲、背景、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

(三) 播放歌曲《黄河颂》(目的是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 诵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难点,学生阅读与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在于此,所以我安排此环节具体如下:

(1)小组朗读交流

(2)教师范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

(4)全班齐读

(5)总结朗读诗歌的经验

(五)整体感知、内容研讨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赏析、理解课文。

1、歌词中哪些内容是赞颂黄河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歌颂?

2、诗歌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述?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

3、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写公益广告词,运用多媒体播放以前黄河美丽的图片和现在污染严重的黄河图片,让学生比较讨论,从而认识到黄河生态环境的破坏,唤起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唤起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七)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面对此情此景(再次展示课件:欣赏黄河的画面)你们还想对黄河说点什

么吗?(学生自由抒情表达)

2.总结全文: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3.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爱黄河就是爱我们的民族,

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公益广告词。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3.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

六.说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赞黄河 绘黄河 颂黄河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精炼,突出重点,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补白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章

  • 黄河地理教案
  •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 ...查看


  •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查看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的民族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 ...查看


  • 吉林省考考前必看申论真题范文精讲:弘扬黄河精神
  • >>>名师解析申论范文大全 吉林省考考前必看申论真题范文精讲:弘扬黄河精神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 ...查看


  • 黄河意识流
  • <黄河意识流> 洪烛 黄河,一看见你,有人就想哭. 哭自己的祖先,被席卷而去,消失在看不见的下游.哭自己也将同样消失,连一朵浪花都不如.哭还会有别人,替身一样出现,站在我空缺的位置,继续哭-- 哭天,哭地,哭树木.黄河有多长,人 ...查看


  •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
  •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 1997年12月13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8年8月1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黄河河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 黄河颂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 ...查看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查看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搜集有关黄河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 ...查看


  •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
  • <黄河,母亲河> [活动过程] 开场白: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 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