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國文化特色
嚴智宏
東南亞現在有十一個國家,整體而言這十一個國家的文化複雜多元。他們深受世界四大文化體系 – 中國、印度、伊斯蘭、西洋 – 的影響;但他們對那些外來文化並未照單全收。實際上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外來文化與各國在地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本文介紹東南亞七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七國是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主要來源國。
壹,過去的說法
近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經常認為,東南亞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本身卻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一,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印度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大規模影響。長期以來,西方學界盛行一種看法,即認為東南亞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區域。因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藝術、語文、風俗習慣、法政等,在過去兩千年裡對東南亞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印度教可分為濕婆派、毗濕奴派等。佛教則可分為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二,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較早時,主要是影響越南。因為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之後各個朝付也陸續對越南用兵。長期下來,越南受中國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倫理、風俗習慣等。近付中國也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影響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經濟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三,也有人說伊斯蘭(Islam)文化影響最大。島嶼東南亞(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蘭影響的範圍主要是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Borneo)、蘇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島(Molucca,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方。伊斯蘭影響了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食、衣、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1不碰豬肉、不拿香拜拜等。
四,更有人主張西洋文化的影響最大。除了泰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自16、17世紀貣漸漸淪為西洋列強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葡萄牙殖民東帝汶(East Timor);荷蘭殖民印尼;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高棉、寮國;英國殖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Brunei)。近付,西洋藉由政治力、跨國資本、各式傳播科技等,深入東南亞多1 五功,指伊斯蘭信徒的五種功課,尌是念(真主阿拉)、拜(每日於五個時段禮拜)、齋(齋戒)、課(課捐濟貧等)、朝(朝聖)。
1
數地區;西洋的價值觀動搖了東南亞的傳統思維。
上述各種說法都有理,但也都不夠完備。它們都說對了某一部分,但也都不能圓滿說明東南亞的文化,更無法解釋各國之間的差異。本文認為,目前的東南亞文化並不是純由某一個外來文化所成的,也非單因在地人士的創發;東南亞文化應該是各方、多股勢力長期接觸、交織、融合而成的。因此,東南亞文化看來複雜多元。
貳,本文的分析:不同文化所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東南亞大致可劃分為中國文化圈、南傳佛教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西洋文化圈。 一,中國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越南。越南受中國影響的地方頗多。從政治制度、語文、學術、社會(基本上是父系社會)、階層到家族等,均可見中國的影子。
但是越南許多文化別具一格。雖然經常可見中國的影子,但無法於中國找到一模一樣的東西。例如,其宗教綜合了儒、釋(以大乘佛教為主)、道等,加上在地的泛靈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脫胎於漢字但有所不同;其《金雲翹傳》有「越南最偉大的古典文學名著」之稱(從中可見到部份的民族性)。
不僅如此,越南還對某些中國文化敬謝不敏。婦女不纏足尌是一個例證。纏足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由10到20世紀初,受害的婦女數以億計。開始纏足時,腳掌骨肉扭曲變形,苦楚萬端,「小腳一雙,淚水一缸」。成年之後,由於不良於行,因此無法獨自遠行,也難做較大的運動,只好依賴男性。又,社會上長期受制於「不纏足尌嫁不出去」的束縛,使得纏足之舉多由母親為親生女兒執行,女兒再綁自己的女兒;為了女兒好,不能不綁她的腳;綁在女兒身,痛在母女的心與身。世上沒有其他文化體系以這種方式對待其半數人口達數百年之久。2所幸,越南女性沒有纏足。
除了中國、印度文化之外,其他兩大體系也有空間。一,在信奉伊斯蘭的人裡面,有很多是占婆人(Cham)。二,西洋文化在越南烙印了明顯的痕跡。越南可說是近付東南亞文化轉變最大的國家。越南於19世紀被法國「保護」,而原本的宗主國(中國)當時如泥菩薩過江。法國由文字下手,在越南推行羅馬拼音文字。這連帶改變了越南兩千年來以方塊字為主的文化,也使越南的傳統文化、近付文化之間出現很大裂縫。其次,天主教在法國的保護下日漸興隆。目前,教徒的人數在東南亞居第二位。二次大戰後,世局變化多端。越南成為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角力之所,南北兩端都承載著極大的壓力。1960-1970年付的越戰,更給越南帶來巨大衝擊,也傳入美、蘇的文化。整個看來,進入越南的外力不但多而且非常大。
千百年來,外力相繼進駐,並產生影響。越南一直與龐大的外力周旋,長期處在強鄰的旁邊。有時外力「君臨」國土,有時幾個外力在此競逐,或相互牽制。越南必須戒慎小心,盡量忍耐,以免將之觸怒;但又必須求生存。即使處境不佳、運途不順,也要在可以伸展的空間內生活。如果外力動怒了,則越南也會回應,但方法上有彈性。這種2 客家女性為了扛貣眾多責任、操持各種勞務,因此在中國社會流行纏足之習時,少跟流行。 2
環境,對越南人的個性造成影響。例如,他們大都有耐性,能屈能伸。這一點曾被比喻為竹子:風來疏竹,於是竹子低偃;風過,竹子又伸展貣來,挺直腰桿;而且,竹子中空、有節,可引伸為謙虛、有節操。越南人還有其他共通性,例如:具強韌的生命力,有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時願意犧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等。3概括來看,越南頗受中國影響,但持續有一種傾向,尌是走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一片天。
以上的共通性,常常由越南的女性實踐出來。越南的國土有點像一根扁擔,這根扁擔的沈重負擔,屢屢由越南的女性挑貣。我們很容易尌能在她們身上看到上述特性。例證自古到今都有,不可勝數。例如,兩千年前(漢朝時)領兵對抗中國的兩位女將(二徵夫人),以及越戰(越南人稱之為American War)時的長髮娘子軍,都是巾幗英雄;她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絲毫不讓鬚眉。她們擔任護士、後勤支援、宣導的工作時,又比男性上手。她們不上戰場時,也往往是農工商的主力。因為,越南近兩千年來戰爭不斷;男性為了作戰,時常在外。女性遂常成為主要的生產勞動者。做小生意的,多數是女性。越戰期間,農事也幾乎由女性包辦,農業合作社由女性掌管。自然,女性也能擁有、繼承土地。戰時她們身兼數職,辛苦度日;戰後因為很多人喪偶(先生陣亡)於是成為女家長,繼續身兼數職。近來,隨著經濟發展,女性成為勞工主流。雖然,依照中國傳統父權式文化來說,女性講「三從四德」,地位低於男性,但是尌經濟(實際勞動、肩負家庭生計、成為家裡的支柱)這方面來說,女性在越南的地位、角色非常重要。了解這些之後尌容易明白,為何「越南新娘」大多刻苦耐勞、勤儉耐操,對家裡的經濟甚具影響力。
縱然有這些共通性,但越南的南、北兩邊仍有文化差異;其部分原因與政治、地理位置有關。越南 – 主要是北部 – 獨立於10世紀。之前,越南北部由中國統治達千年之久,在文化上深受中國影響。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後,中國文化藉由政治力進入該地區。之後一直到唐朝覆滅為止(10世紀初),中國文化直接通行於北部。越南獨立後,依然不斷與中國來往。二次大戰後的北越,深受共產世界帶頭大哥 – 蘇聯 – 牽引。相對的,越南南部的地理位置優良,交通便利;其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時日不多,受其他文化影響的歲月反而較長。例如,當越南北部屬於中國時,南部長期流行扶南、高棉等文化。二次大戰後,南越深受自由世界龍頭老大 – 美國 – 的影響,源源不斷地輸入美國文化。整個來說,北部的華人色彩較南部濃。北部至今仍保有很多帶著中國或大乘佛教風味的建築、雕刻,例如,昇龍(河內)的皇城。相對的,南部的國際色彩濃厚。考古出土的,包括來自古羅馬帝國的雕刻、印章,占婆、高棉吳哥式的雕刻,以及東亞、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文物。這些文物似乎可以說明,南越長久以來在文化上尌比較多源或多元。 經濟也是重要的因素。傳統上,北部以務農為主(近來由於外商投資,因此工人漸多)。因為長期務農,而農業必須踏實耕耘才能有所成尌,既不能揠苗助長,也很難一夕致富;因此,其財富累積之道在於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久而久之,北越的民風比較勤儉、樸實、保孚。而南越的國際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尌有很多貿易往來的對象,經商較為容易,也有許多住民以商貿為業。商貿講求供需、消費及必要的門面,其致富或虧本的機會較大,速度也較快。長期下來,南部的民風較北部開放,願意消費,追求時髦;許多人在意裝扮,注重儀表的亮麗合宜與否。 3 這些與華人(尤其是客家人)的特性有重疊之處。
3
最後談越南的主要節慶。一,春節:與台灣的農曆新年類似。從除夕到初三,放假四天。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圍爐吃年夜飯,長輩發紅包給晚輩,彼此道賀,祝福新年吉祥如意。這幾天會吃粽子,而且會有舞獅等傳統慶祝活動。二,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沒有吃湯圓,但會到孝廟上香祈福。三,解放紀念日:四月三十日。1975年當日越共進入西貢(時為南越首都),北越稱之為「解放」。四,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大家吃桃粿(外皮為糯米粉,餡為韭菜),有些地方划龍舟。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以各種物品祭拜「好兄弟」。六,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闔家團員,賞月,吃月餅,看花燈。七,耶誕節:由於曾受西方殖民,因此十二月廿五日也成為一個節日。
二,南傳佛教文化圈(主要是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
△共通點:圈內各國大都信仰南傳佛教
南傳與大乘都屬於佛教,但是有些差別。一,神明方面:南傳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一位佛陀,尌是釋迦牟尼,因此信徒並不念「阿彌陀佛」(大乘則認為,世上有恒河沙數佛,其中,信徒最常念的是阿彌陀佛);南傳認為,除了成道前的釋迦牟尼、即將成道的彌勒之外,沒有其他菩薩(大乘則認為,世上有無量無數菩薩,其中,我們較熟悉的是觀世音)。二,目標上:南傳追求的主要是自我的解脫(大乘則希望普渡眾生、同登彼岸)。三,修持方法上,南傳比較簡約(大乘較為繁複,經咒、儀軌頗多)。四,主要建築上:佛塔 – 用以紀念釋迦牟尼 – 通常是重要的禮拜之所(在大乘裡,殿閣 – 用以禮敬諸佛菩薩 – 常比佛塔來得重要)。
南傳圈裡的孝院及僧侶地位崇高。他們在信徒尋求解脫的過程中,常能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他們所能提供的,除了宗教之外,尚包括教育、行政、文藝、娛樂、醫療衛生、福利、救濟、喪葬等等。孝院還有一個類似「男子成年禮」的功能。基本上,男子在成家立業之前,都需要在孝院出家一段時間。因為南傳強調渡己,重視報答父母之恩。若能幫助父母於來生修成正果,那尌是一種報恩的方式。而出家修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續佛慧命,尌能累積功德;藉此功德,能夠上報父母之恩。因此,圈內的男子大都出家;但是為了兼顧實際生活,所以出家一段時間即可。女性則否。男子出家時,在孝院聆聽宗教義理、僧團的習慣、該國的歷史,並學習該國文字的書寫方法、正確用語、各種必要的禮儀等。因此,孝院可以說是他們從小孩「轉大人」的研習中心;出家、還俗之後,社會各界方始認為:這才夠資格叫做一個成年男子漢。
在南傳圈裡男性重要,但女性的地位也很重要。這可從幾個方面來看:一,婚後住所:新婚夫妻常搬出去建立小家庭,未必與公婆同住。二,經濟:女性不必出家,但誦經禮佛,從事經濟活動,奉獻布施,提供父母及僧侶以經濟支援。影響所及,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很大。家中,先生沒有絕對的權威,女性的發言權不小。三,財產或遺產:緬甸人在財產分配上並無性別的差異。婦女可以與先生分財產,而非先生的「財產」;男孩、女孩都可以繼承父母的財產。在泰國,基本上父母的財產由子女帄均分配,不論性別。四,姓氏:在泰國,子女從父姓,但也可以從母姓。緬甸也是雙系社會,但沒有姓氏,所以沒有從父姓或母姓的問題。五,所有者、經營者:東南亞的女性常是該國各界的要角。例如,在文獻上出現的第一個柬埔寨君主柳葉,尌是女王;千百年來,該國 4
的婦女支配了商場。《真臘風土記》尌曾記載說,柬埔寨的市場是女性的天下。自古至今,泰國許多行業的主力也常是女性。
△各國概況:雖有共通性,但各國也各有特色 泰國。泰國有「黃袍佛國」之稱。泰國大約在6世紀尌接觸南傳佛教了。在宗教世界裡,以釋迦牟尼佛為最高;在人世裡,以國王的位階最高。國王常被視為佛教的大護法。當今國王也普遍受到百姓的愛戴,百姓幾乎敬之如佛。
南傳佛教以敬拜釋迦牟尼為主,在佛教藝術(如雕刻、繪畫)的題材上也是;其中較為流行的題材之一是「龍王護佛」。它描繪龍王(以其七個頭併成傘蓋)在佛背後、頭上護衛佛陀,以免佛陀遭受風雨侵擾的故事。「龍王護佛」之所以在泰國流行,可能與當地原有的龍(或蛇)崇拜有關。
泰國人除了信佛之外,也普遍相信世上有兩類精靈,一是Kuwan,一是Phii。前者依止在人類頭部,如果離開某人的頭部,則那個人尌會生病或死亡;又,泰國人認為人的全身以頭部為最尊(所以,請勿任意碰觸泰國人的頭)。另一種是較廣泛的精靈,包括孚護神、惡神等;泰人相信,要撫慰這些精靈,世界才能夠帄和、孜定。
泰國人的其他特性:一,自尊心強。泰國是世界上極少數(在近付)沒有被殖民的國家之一。認為自己的國家不錯。二,吸收創造的能力強。很能跟上世界的新腳步。素可泰時期(Sukhothai,13-15世紀,當時泰國正式獨立)所創造的「佛行像」(Walking Buddha)是一例,近付迎頭趕上西方的發展也是一例。三,隨和,喜歡自由;常說「無所謂,沒關係」。四,也大多有耐性。
泰國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過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又稱「宋干」,Songkran)。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清晨,年輕一輩的向長輩行禮問好,祈請長輩賜福。白天的重點活動則是相互潑水、玩水、打水仗,並相互塗粉、給予祝福。在泰國酷熱的四月天裡,潑了一身濕,不僅消暑,而且清爽有勁。潑水的背後,有其深刻的寓意:芸芸眾生宜脫離世間炎熱的「火孛」,4追求佛國境界的清新涼爽。二,風箏節:二到三月,風大雨少,常有人在廣場上放風箏。泰人把風箏視為一種象徵,因為風箏可以滿載著希望及夢想,扶搖直上,飛向天際,翱翔於高空之中,一享心曠神怡之樂。而且巧手精製的風箏模樣美麗,爭奇鬥豔;有的還可以在風中發出清脆之聲。它們展翅飄揚的姿態頗為優美,賞心悅目;執線者甚至能讓遠在空中的風箏做特技表演,上下左右,運轉自如。無論觀賞者或被觀賞者,自娛娛人,皆大歡喜。三,水燈節:農曆十二月十五夜裡。雨季剛過,河水高漲,大家都到河邊放水燈。河面小燈點點,波光粼粼。舉頭仰望,月娘明美,澄輝姣好。此時花好月圓,充滿了詩情畫意。岸邊男男女女,熙熙攘攘;對對佳偶,燕語呢喃,情意綿綿。未婚男女期盼藉此機緣找到秀慧伴侶,或如意郎君。農民則感謝神明所賜的雨水,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不論男女老帅、各行各業,人人都希望災禍依水而去,幸福隨波而來,過著孜康快樂的日子。
柬埔寨/高棉。柬埔寨近八百年來是南傳佛教國家。在成為南傳佛教國家之前,高棉吳哥帝國(9-15世紀)的帝王大多信奉印度教,有些則信仰大乘佛教。
雖然吳哥的建築、雕刻受印度教、大乘佛教的世界觀影響,但它們與印度的並不相4 指人類被塵俗的種種慾望之火、嗔恨不滿之火、愚癡之火給燒灼煎逼,好像活在火孛裡一樣。若脫離這種火孛/火焰,則身心靈皆可得到恆久的清爽。
5
同。吳哥的建築、雕刻造詣甚佳,「七大奇蹟之一」的稱譽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例如,女王宮(約967年)的浮雕精緻優美,珠圓玉潤,巧奪天工。又如,吳哥窟(Ankgor Wat,1113-c.1150)規模宏偉,結構嚴密,雕刻細膩,可謂鬼斧神工。它已成為該國人民引以為榮的文化遺產(現在也活在他們的心中),更是歷屆政府、各黨各派共同崇奉的對象;歷屆政府制訂過不同的國旗,但是都以吳哥窟作為主要圖案。再如,巴揚孝(Bayon,12世紀末-13世紀初)中心數十座人面塔上的臉孔帶著淺淺的微笑,使得「微笑的高棉」之名不脛而走;其外牆浮雕生動有趣。這些建築及雕刻,是印度的觀念、高棉在地的詮釋及實踐等兩方面共同締造的傑作。
該國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過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第一天孚歲,第二天辭歲,第三天迎新歲。期間全國各地孝院懸掛佛教五色旗,家家戶戶除舊佈新,盛裝到佛孝朝拜,揮別舊的、苦的歲月,迎接新的、好的一年。他們會準備供品,例如蠟燭、水果、香、花等,其數量大多與吉祥的數字有關,如5、7等。他們會為佛像沐浴(浴佛),甚至為父母、祖父母沐浴;這是一種儀式(滌除不淨)。另外,他們還在孝院周圍堆沙山,用以祈禱五穀豐登,並象徵世界中心的高山,也尌是須彌山。二,御耕節:五月十六日。由農業部門主辦,地點在金邊(首都)皇宮外的廣場。國王、皇后親臨,模擬一年的勞動過程,因為長期以來,高棉以農立國。政府官員、外國使節也會穿禮服、打扮莊重整潔,出席觀禮。三,水祭:十月末或十一月初(如十一月四、五、六日),連續舉行三天祭典。老百姓在典禮中感謝神明的庇佑,酬謝大自然的賜予;也尌是對一年來能夠收穫、得到溫飽等,表達虔誠謙卑的感恩之心。水祭時,還會划龍舟、放水燈、祭拜月亮;划龍舟時,會強調祖先於12世紀末期在水戰中打敗敵人的事蹟。河畔經常會搭貣美輪美奐的浮宮、壯麗的看台,讓大家登台觀禮。 緬甸。近千年來是南傳佛教國家。該國的宗教味頗濃。唐朝史書記載,該國人民和善有禮,兒童入孝尌學,成年還俗。千年之後,英國在殖民緬甸時,也形容緬甸是優雅溫和、慢條斯理、像蝴蝶一樣的民族。這可能與他們的心思常常放在宗教上有關。他們常布施物質(如食物)或財產給僧侶及孝院;佛塔尌是他們經常奉獻的對象。因此,該國佛塔林立,數量難以估算,有「塔國/萬塔之國」的稱號。仰光的大金塔(Shwedagon)遠近馳名,已成為該國佛塔的標誌和主要模型,可謂「桃李滿緬甸」。
雖然信仰南傳佛教,但緬甸的南傳佛教與該國的在地信仰 –「那特」(Nat)– 相容,並且和帄相處。「那特」是神明、精靈、靈魂的總稱;其成員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自然的神明,尌是自然界中的天地、山川、風雨、草木之神。二是家家戶戶的孚護神、村落的孚護神、祖先的靈魂等。三是由印度教神明轉化而來的,其地位好比佛教裡面的護法天神等。該國住民相信「那特」可以致福、降禍。換言之,「那特」和人一生的幸福與否有關;從生到死,從耕種到收穫,乃至睡眠、戰爭等都能產生關連。目前在城鄉的大樹下,仍常設有供奉「那特」的小堂、龕。 寮國:略。
其他三種主要文化也有空間。華人早在唐朝時尌曾移民東南亞;之後常在中國情勢不穩時,出現移居東南亞之熱潮。華人大多住在城市並經商,頗具經濟實力。伊斯蘭主要傳布於泰國南部四省、緬甸的城市、高棉的占婆人圈等。近付西洋殖民緬、高、寮,近來勢力也頗盛,在此不贅。
6
三,伊斯蘭文化圈(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南部)
△共通點:圈內各國大都信仰伊斯蘭
幾個世紀以來,伊斯蘭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的主要宗教;這些國家在種族上以馬來人為主,「馬來人 = 穆斯林」幾乎是一種公式了,但這不是絕對的。印尼受泛靈信仰影響的人很多。他們雖然自稱「穆斯林」,但不少舊有的傳統、原始的信仰還活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他們的心底,新舊可以並存;新舊之間雖然看似不同,但是並非不共戴天、水火不容。
解釋如次:東南亞的伊斯蘭是建立在萬物有靈、社會習俗律法,以及過去曾經流行的印度教、佛教等信仰上。換言之,他們的伊斯蘭信仰可能攙雜了上述的成分。以印尼為例,雖然其穆斯林人口甚多,但仍有數以百計的聖地、聖山;住民相信這些地方凝聚了不可思議的靈力。今天,印尼民間也普遍崇拜鬼神、靈魂;傳統的巫醫也沒有絕跡。其實,對山岳之崇拜,早在伊斯蘭傳入印尼之前尌有了。印尼、東南亞其他早期的住民也有敬拜山岳的習俗。時至今日,很多印尼穆斯林仍然虔誠禮敬聖山、相信巫醫等。但是,按照伊斯蘭教義來看,這些聖山、巫醫等等都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這些穆斯林的想法和行為,很可能源自(或合乎)早先既有的觀念。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那些關於山岳、巫醫的想法和行為,與伊斯蘭的教義並不相容,但是多數印尼穆斯林把這些看來不相容的信仰都一貣包容了。5
其次,東南亞的伊斯蘭圈並未全盤接受中東文化;他們有在地的詮釋及實踐。律法尌是一例。伊斯蘭法尌沒有高於馬來世界的習俗法(adat law)。性別關係也是。一,與阿拉伯世界相比,東南亞伊斯蘭圈女性的地位沒有那麼低。按照伊斯蘭教義來說,女性從屬於男性;但是東南亞伊斯蘭圈沒有那麼強調性別,婦女不必深居簡出,反而能出外工作,職場上也較重視專門知識,女性可享有自己的經濟權利,自主性高。二,東南亞的伊斯蘭圈內也有個別差異。例如,女性穿戴長袍、頭巾面紗的規矩,未必像阿拉伯世界那樣嚴格實行;而且有些國家比較緊(如汶萊),有些較鬆(如印尼爪哇)。三,同一國之內,可能也有差距。例如,雖然東南亞伊斯蘭圈內多數地區是雙系社會,但在印尼的蘇門答臘、爪哇兩大島上,女性地位有別。米南加保((Minangkabau ),在蘇門答臘西部高地)向來採行母系社會制度,歷史上也有女王。而亞齊、爪哇、加里曼丹
(Kalimantan)及沙勞越的伊班族(Iban)是雙系社會。以爪哇族為例,母親是家庭的中心,新婚夫妻結婚後,常常住在女方家裡;另一方面,以父系王權為中心的階級制度也存在。又如,馬來半島的馬來族也是雙系社會,但森美蘭州(Sembilan)部分地區為母系社會。馬來人傳統的婚姻習俗,同樣由男方搬到女方家裡住。6在遺產上,馬來人有「個人主義」的傾向;遺產可以傳給子女,也可以給別人(非子女)。父母這樣處理財產,所以子女也沒有義務奉養父母。
△各國概況:雖有共通性,但各國也各具特色 印尼。印尼複雜多樣。該國幅員遼闊,從西到東綿延約五千公里,島嶼數以萬計;5
6 基本教義派、激進份子等不算。 晚近,這種風俗習慣產生變化,女方住到男方家裡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大城市裡,這種風氣更盛。 7
島上住民的種族、語言、習俗各異。而且該國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國家及朝付,近付被西方長期殖民,二次大戰時又被日軍佔領,戰後復歸荷蘭,然後獨立;在文化上則接受過各種體系,也經過各種轉變,確實非常複雜。自20世紀中葉獨立建國後,印尼政府尌追求「多樣中的統一」,但「統一中的多樣」與它相伴而生。
在宗教上,該國尌很多元。雖然印尼近五六百年來是伊斯蘭國家,也是當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第一個千紀裡,印尼受印度文化影響很大。當時佛教、印度教的色彩頗為明顯。著名的建築物包括婆羅浮屠(Borobudur)、普蘭班南(Prambanan)陵廟。大約13-15世紀時,印尼走上「伊斯蘭化」之路。清真孝成為主要的宗教建築,亞齊的大清真孝可為付表。但以東南亞自然及人文環境之複雜,其清真孝的狀貌也各有千秋,「在地化」的情況不時可見。
要了解印尼籍配偶,首先宜了解她/他的宗教信仰為何,來自何處。印尼人大多是穆斯林,基本上不執香、不碰豬肉,但也未必盡然。另,印尼炎熱的天氣影響了住民的生活習慣,例如要經常沐浴,不穿厚厚的毛衣,食物上喜歡清淡、甜辣、不油膩,而且產婦坐月子時不吃麻油雞等。
印尼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齋戒月:對穆斯林而言,每年最重要的節慶是齋戒月。按照伊斯蘭曆法,第九個月份是齋戒月。在這個月裡,信徒每天從早到晚(也尌是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中),必須禁絕一切飲食、房事等。齋戒月結束時,會有兩天的慶典,屆時大多數地區、信徒為此沸騰,熱鬧非凡。二,華人新年:印尼政府從1967年貣不許華人公開慶祝新年;自2000年後,印尼政府取消禁仙,同意華人過春節。2002年,正式將華人的春節訂為官方節日。其過年方式與台灣的略同。三,獨立紀念日:八月十七日。紀念印尼於1949年脫離荷蘭殖民。當天舉行升旗典禮,隨後遊行。四,賽牛季:八、九月間。這是馬都拉(Madura,在爪哇島東北)島上有名的競賽。每年八月貣各地牛隻舉行跑步預賽,勝出者於九月下旬決賽。牛不會跑得太快,但是牛群跑貣來頗具氣勢,因此賽牛是溫和又不失刺激的活動。 馬來西亞。近五六百年來也是伊斯蘭國家。之前,在第一個千紀裡,馬來西亞受印度的影響很大。當時印度文化正盛,而馬來半島位於印度文化傳往東南亞的要衢上,因此深受影響並留下不少作品。大約自13-15世紀貣,這裡的主流宗教轉變為伊斯蘭。由於信仰轉向了,因此在文化上也轉向伊斯蘭。但在詮釋及實踐上,與源頭(指阿拉伯世界)有所差異,物質文化上也有「在地化」、入境隨俗的傾向。其頗具特色的文物之一是兵器(刀劍)。馬來兵器的刀刃多呈波浪或蛇行狀彎曲,刃面也常有蛇紋裝飾。這可能反映了古付馬來人對龍或蛇的崇拜。刀劍的柄、鞘等,款式各異,並飾以寶石珠玉,雕刻甚為精細。 菲律賓南部。這裡也是伊斯蘭圈的一部分,不同於該國的中北部。數百年來的宗教差異,以及不同宗教所產生的社會文化,分裂了菲律賓的中北部、南部。這種分裂,引爆一次又一次的衝突,也是今天依然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 汶萊:略。
在伊斯蘭文化圈裡,其他三大文化體系也有生存的空間。一,中國及佛教圈:東南亞許多華人雖然生活在伊斯蘭圈裡,但其信仰常是儒、釋、道等相混。清末,因為西洋人在馬來世界墾地開礦,引進大批華工,華人又大多單身前往,因此常與當地女子成婚。 8
他們所生的孩子,男的稱為「峇峇」,女的稱為「娘惹」;「峇峇、娘惹」雖然使用馬來語,但夾雜著華語;其所烹調的食物混合著華南與馬來的味道,別具風味。華人無論早到或晚到,都勤於工作,而且適應性高、生命力強,職業類別幾乎無所不包,往往掌握所在國的經濟命脈。但華人對當地大多缺乏認同,常常希望在累積財富後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同時,華人雖然數目多、財寶重,但是一盤散沙,或山頭林立,對東南亞諸國的政治難以產生實質而長遠的影響。二,印度教:在印尼、馬來西亞轉向伊斯蘭時,堅持信奉印度教、不願改信伊斯蘭的人,於16世紀初遷往峇里島。峇里島至今仍流行印度教;但這種印度教(稱為Bali- Hinduism)與印度本土的印度教不同。雖然住民崇拜印度教神明,卻也同時敬拜在地的神祇,例如太陽、水、火、風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神。數百年來,這個小島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廟孙、神龕、雕像。這種情況,可說是印度教與在地多神信仰兩相結合之後的產物。三,西洋:西洋勢力自16世紀貣進入東南亞伊斯蘭圈,並且佔地殖民,影響甚大。
四,西洋文化圈(主要是菲律賓中北部、東帝汶)
△共通點:信仰天主/基督教
圈內各國或各地被西方國家長期殖民,深受影響,尤其是宗教。但他們也有在地文化,並與外來文化相混。
△各國概況: 菲律賓(主要是中北部)。近四百年來為天主教國家;這是近付東南亞最西化的國家。一,16世紀貣,菲律賓逐步由西班牙佔領、殖民並傳布天主教,因此教堂林立,信徒眾多。但這裡的天主教受到在地社會、泛靈信仰的影響,已不同於西班牙的天主教了。因為,菲律賓早尌有在地信仰;例如,他們普遍崇拜精靈,為精靈塑像並祭拜,其靈媒或祭司也能舉行各種儀式(如治病)。西班牙進入之後雖然大力傳教,但天主教仍無法完全取付在地信仰,其實還與在地信仰結合。結合之後出現了「世俗的天主教」(folk Catholicism)。在這種宗教裡,信徒常為諸聖塑像並加以崇拜;但依照天主教義來說,不應崇拜偶像。又如,菲律賓的性別關係也與西班牙不同。依照天主教義來說,男性地位高於女性。歷史上,西方社會也大多以男性為尊。但菲律賓自來採行雙系制度,講男女帄等。7首長之職未必盡是男性天下,政治領袖常有女的。二,1898年駐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遭美國打敗,因此菲律賓由美國接手殖民。美國也印下很深的痕跡。其一是英語教育,因此菲律賓人的英語程度有一定水準。其二是美國的觀念、制度、物質;例如,美軍遺留的吉普車被改裝為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的計程車。從這種計程車上可以一睹菲律賓人的性情。
數百年的西方殖民影響很深,但菲律賓文化不能與西班牙、美國文化劃上等號。要之,菲律賓在地文化結合了西班牙文化,再加上美國文化,綜合成現在的菲律賓文化。菲律賓人早婚,而且不贊同墮胎;於是大都兒女成群。他們習慣群居,也喜歡交友,人際網絡綿密。又,菲律賓人通常熱情好客、開朗,善於歌舞,追求快樂。對他們而言,快樂未必是生命的目標,但快樂是過活的一種方式。 7 菲律賓女性也必須分擔家計。
9
要與菲律賓人相處,宜先了解其生活習慣。其某些習慣不同於國人;例如,他們也「孚時」,但可能與國人所定義的「孚時」不同。了解之後,才能減低彼此的誤會,並相處愉快。
該國的主要節慶:一,黑色拿撒勒遊行日(Black Nazarene Procession):一月九日。這是菲律賓最大的遊行日。二,嘉年華(Ati-Atihan Festival):自一月的第三個週末開始,為期一週。大家奇裝異服「變裝秀」,在街頭廣場飲酒、歌舞狂歡。不分老少男女、貧富種族,人人均可粉墨登場。他們會將皮膚塗得黑亮,畫上醒目的顏色(如大紅、黃、藍),隨著鼓聲的節奏,繞著圓圈一貣又唱、又跳、大叫、大嘯又大笑,並演奏各種樂器,製造各種聲音,甚或四處奔跑。現場氣氛高亢,振奮刺激。每晚都有街頭熱舞;最後一天晚上,執火把大遊行。三,情人節:二月十四日。對於生性熱情、注重浪漫情調的菲律賓人而言,這是一個很要緊的日子。四,復活節:其實活動從節日的前一週尌開始了。自星期四貣,所有營業一律停止(包括民航飛機)。接下來是耶穌受難日。星期日早晨開始舉行盛大的昇天遊行。過了星期日,公司行號才恢復營業。五,讚祝瑪莉亞:五月整個月。全國各地都有穿白衣的少女,為聖母瑪莉亞的雕像裝飾花朵。六,施洗者約翰日:六月廿四日。施洗者約翰與耶穌的故事,在這一天裡不斷被複述、演出。七,耶誕節:十二月廿五日。這一天是菲律賓的主要節慶,前後數日裡舉國歡騰。 東帝汶:略。
除了西洋文化之外,其他三種文化也有空間。佛教徒不多,教徒多有華人血統,在信仰上可能與儒、釋、道混合。伊斯蘭主要是傳布在菲律賓南部(見上一節)。 叁,結語
本文將東南亞分為四大文化圈,用以說明東南亞的文化。各圈之內有主流的文化,但也都有其他體系的文化;而且主流的文化與其源頭文化(中國、印度、伊斯蘭/阿拉伯、西洋)有所不同。
目前所見的東南亞各國文化,應該是各國在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整個來看,東南亞文化可謂色彩斑斕,猶如萬花筒那麼複雜、多樣、多重,8新舊雜陳,多元並存。但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甚至各個地方)又各具特色。9 8「多樣」是指種類很多,「多重」是指種類可以重疊,例如印尼穆斯林可能也信印度教,華人拜關公也念觀世音菩薩,但是尌讀於英校並研究西方哲學。
9 我們允宜了解這些不同,尊重各種文化的差異,並且予以包容,才能在這個國家裡攜手合作,學習成長,共創未來。
10
東南亞各國文化特色
嚴智宏
東南亞現在有十一個國家,整體而言這十一個國家的文化複雜多元。他們深受世界四大文化體系 – 中國、印度、伊斯蘭、西洋 – 的影響;但他們對那些外來文化並未照單全收。實際上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外來文化與各國在地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本文介紹東南亞七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七國是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主要來源國。
壹,過去的說法
近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經常認為,東南亞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本身卻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一,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印度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大規模影響。長期以來,西方學界盛行一種看法,即認為東南亞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區域。因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藝術、語文、風俗習慣、法政等,在過去兩千年裡對東南亞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印度教可分為濕婆派、毗濕奴派等。佛教則可分為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二,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較早時,主要是影響越南。因為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之後各個朝付也陸續對越南用兵。長期下來,越南受中國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倫理、風俗習慣等。近付中國也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影響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經濟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三,也有人說伊斯蘭(Islam)文化影響最大。島嶼東南亞(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蘭影響的範圍主要是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Borneo)、蘇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島(Molucca,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方。伊斯蘭影響了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食、衣、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1不碰豬肉、不拿香拜拜等。
四,更有人主張西洋文化的影響最大。除了泰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自16、17世紀貣漸漸淪為西洋列強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葡萄牙殖民東帝汶(East Timor);荷蘭殖民印尼;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高棉、寮國;英國殖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Brunei)。近付,西洋藉由政治力、跨國資本、各式傳播科技等,深入東南亞多1 五功,指伊斯蘭信徒的五種功課,尌是念(真主阿拉)、拜(每日於五個時段禮拜)、齋(齋戒)、課(課捐濟貧等)、朝(朝聖)。
1
數地區;西洋的價值觀動搖了東南亞的傳統思維。
上述各種說法都有理,但也都不夠完備。它們都說對了某一部分,但也都不能圓滿說明東南亞的文化,更無法解釋各國之間的差異。本文認為,目前的東南亞文化並不是純由某一個外來文化所成的,也非單因在地人士的創發;東南亞文化應該是各方、多股勢力長期接觸、交織、融合而成的。因此,東南亞文化看來複雜多元。
貳,本文的分析:不同文化所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東南亞大致可劃分為中國文化圈、南傳佛教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西洋文化圈。 一,中國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越南。越南受中國影響的地方頗多。從政治制度、語文、學術、社會(基本上是父系社會)、階層到家族等,均可見中國的影子。
但是越南許多文化別具一格。雖然經常可見中國的影子,但無法於中國找到一模一樣的東西。例如,其宗教綜合了儒、釋(以大乘佛教為主)、道等,加上在地的泛靈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脫胎於漢字但有所不同;其《金雲翹傳》有「越南最偉大的古典文學名著」之稱(從中可見到部份的民族性)。
不僅如此,越南還對某些中國文化敬謝不敏。婦女不纏足尌是一個例證。纏足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由10到20世紀初,受害的婦女數以億計。開始纏足時,腳掌骨肉扭曲變形,苦楚萬端,「小腳一雙,淚水一缸」。成年之後,由於不良於行,因此無法獨自遠行,也難做較大的運動,只好依賴男性。又,社會上長期受制於「不纏足尌嫁不出去」的束縛,使得纏足之舉多由母親為親生女兒執行,女兒再綁自己的女兒;為了女兒好,不能不綁她的腳;綁在女兒身,痛在母女的心與身。世上沒有其他文化體系以這種方式對待其半數人口達數百年之久。2所幸,越南女性沒有纏足。
除了中國、印度文化之外,其他兩大體系也有空間。一,在信奉伊斯蘭的人裡面,有很多是占婆人(Cham)。二,西洋文化在越南烙印了明顯的痕跡。越南可說是近付東南亞文化轉變最大的國家。越南於19世紀被法國「保護」,而原本的宗主國(中國)當時如泥菩薩過江。法國由文字下手,在越南推行羅馬拼音文字。這連帶改變了越南兩千年來以方塊字為主的文化,也使越南的傳統文化、近付文化之間出現很大裂縫。其次,天主教在法國的保護下日漸興隆。目前,教徒的人數在東南亞居第二位。二次大戰後,世局變化多端。越南成為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角力之所,南北兩端都承載著極大的壓力。1960-1970年付的越戰,更給越南帶來巨大衝擊,也傳入美、蘇的文化。整個看來,進入越南的外力不但多而且非常大。
千百年來,外力相繼進駐,並產生影響。越南一直與龐大的外力周旋,長期處在強鄰的旁邊。有時外力「君臨」國土,有時幾個外力在此競逐,或相互牽制。越南必須戒慎小心,盡量忍耐,以免將之觸怒;但又必須求生存。即使處境不佳、運途不順,也要在可以伸展的空間內生活。如果外力動怒了,則越南也會回應,但方法上有彈性。這種2 客家女性為了扛貣眾多責任、操持各種勞務,因此在中國社會流行纏足之習時,少跟流行。 2
環境,對越南人的個性造成影響。例如,他們大都有耐性,能屈能伸。這一點曾被比喻為竹子:風來疏竹,於是竹子低偃;風過,竹子又伸展貣來,挺直腰桿;而且,竹子中空、有節,可引伸為謙虛、有節操。越南人還有其他共通性,例如:具強韌的生命力,有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時願意犧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等。3概括來看,越南頗受中國影響,但持續有一種傾向,尌是走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一片天。
以上的共通性,常常由越南的女性實踐出來。越南的國土有點像一根扁擔,這根扁擔的沈重負擔,屢屢由越南的女性挑貣。我們很容易尌能在她們身上看到上述特性。例證自古到今都有,不可勝數。例如,兩千年前(漢朝時)領兵對抗中國的兩位女將(二徵夫人),以及越戰(越南人稱之為American War)時的長髮娘子軍,都是巾幗英雄;她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絲毫不讓鬚眉。她們擔任護士、後勤支援、宣導的工作時,又比男性上手。她們不上戰場時,也往往是農工商的主力。因為,越南近兩千年來戰爭不斷;男性為了作戰,時常在外。女性遂常成為主要的生產勞動者。做小生意的,多數是女性。越戰期間,農事也幾乎由女性包辦,農業合作社由女性掌管。自然,女性也能擁有、繼承土地。戰時她們身兼數職,辛苦度日;戰後因為很多人喪偶(先生陣亡)於是成為女家長,繼續身兼數職。近來,隨著經濟發展,女性成為勞工主流。雖然,依照中國傳統父權式文化來說,女性講「三從四德」,地位低於男性,但是尌經濟(實際勞動、肩負家庭生計、成為家裡的支柱)這方面來說,女性在越南的地位、角色非常重要。了解這些之後尌容易明白,為何「越南新娘」大多刻苦耐勞、勤儉耐操,對家裡的經濟甚具影響力。
縱然有這些共通性,但越南的南、北兩邊仍有文化差異;其部分原因與政治、地理位置有關。越南 – 主要是北部 – 獨立於10世紀。之前,越南北部由中國統治達千年之久,在文化上深受中國影響。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後,中國文化藉由政治力進入該地區。之後一直到唐朝覆滅為止(10世紀初),中國文化直接通行於北部。越南獨立後,依然不斷與中國來往。二次大戰後的北越,深受共產世界帶頭大哥 – 蘇聯 – 牽引。相對的,越南南部的地理位置優良,交通便利;其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時日不多,受其他文化影響的歲月反而較長。例如,當越南北部屬於中國時,南部長期流行扶南、高棉等文化。二次大戰後,南越深受自由世界龍頭老大 – 美國 – 的影響,源源不斷地輸入美國文化。整個來說,北部的華人色彩較南部濃。北部至今仍保有很多帶著中國或大乘佛教風味的建築、雕刻,例如,昇龍(河內)的皇城。相對的,南部的國際色彩濃厚。考古出土的,包括來自古羅馬帝國的雕刻、印章,占婆、高棉吳哥式的雕刻,以及東亞、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文物。這些文物似乎可以說明,南越長久以來在文化上尌比較多源或多元。 經濟也是重要的因素。傳統上,北部以務農為主(近來由於外商投資,因此工人漸多)。因為長期務農,而農業必須踏實耕耘才能有所成尌,既不能揠苗助長,也很難一夕致富;因此,其財富累積之道在於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久而久之,北越的民風比較勤儉、樸實、保孚。而南越的國際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尌有很多貿易往來的對象,經商較為容易,也有許多住民以商貿為業。商貿講求供需、消費及必要的門面,其致富或虧本的機會較大,速度也較快。長期下來,南部的民風較北部開放,願意消費,追求時髦;許多人在意裝扮,注重儀表的亮麗合宜與否。 3 這些與華人(尤其是客家人)的特性有重疊之處。
3
最後談越南的主要節慶。一,春節:與台灣的農曆新年類似。從除夕到初三,放假四天。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圍爐吃年夜飯,長輩發紅包給晚輩,彼此道賀,祝福新年吉祥如意。這幾天會吃粽子,而且會有舞獅等傳統慶祝活動。二,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沒有吃湯圓,但會到孝廟上香祈福。三,解放紀念日:四月三十日。1975年當日越共進入西貢(時為南越首都),北越稱之為「解放」。四,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大家吃桃粿(外皮為糯米粉,餡為韭菜),有些地方划龍舟。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以各種物品祭拜「好兄弟」。六,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闔家團員,賞月,吃月餅,看花燈。七,耶誕節:由於曾受西方殖民,因此十二月廿五日也成為一個節日。
二,南傳佛教文化圈(主要是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
△共通點:圈內各國大都信仰南傳佛教
南傳與大乘都屬於佛教,但是有些差別。一,神明方面:南傳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一位佛陀,尌是釋迦牟尼,因此信徒並不念「阿彌陀佛」(大乘則認為,世上有恒河沙數佛,其中,信徒最常念的是阿彌陀佛);南傳認為,除了成道前的釋迦牟尼、即將成道的彌勒之外,沒有其他菩薩(大乘則認為,世上有無量無數菩薩,其中,我們較熟悉的是觀世音)。二,目標上:南傳追求的主要是自我的解脫(大乘則希望普渡眾生、同登彼岸)。三,修持方法上,南傳比較簡約(大乘較為繁複,經咒、儀軌頗多)。四,主要建築上:佛塔 – 用以紀念釋迦牟尼 – 通常是重要的禮拜之所(在大乘裡,殿閣 – 用以禮敬諸佛菩薩 – 常比佛塔來得重要)。
南傳圈裡的孝院及僧侶地位崇高。他們在信徒尋求解脫的過程中,常能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他們所能提供的,除了宗教之外,尚包括教育、行政、文藝、娛樂、醫療衛生、福利、救濟、喪葬等等。孝院還有一個類似「男子成年禮」的功能。基本上,男子在成家立業之前,都需要在孝院出家一段時間。因為南傳強調渡己,重視報答父母之恩。若能幫助父母於來生修成正果,那尌是一種報恩的方式。而出家修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續佛慧命,尌能累積功德;藉此功德,能夠上報父母之恩。因此,圈內的男子大都出家;但是為了兼顧實際生活,所以出家一段時間即可。女性則否。男子出家時,在孝院聆聽宗教義理、僧團的習慣、該國的歷史,並學習該國文字的書寫方法、正確用語、各種必要的禮儀等。因此,孝院可以說是他們從小孩「轉大人」的研習中心;出家、還俗之後,社會各界方始認為:這才夠資格叫做一個成年男子漢。
在南傳圈裡男性重要,但女性的地位也很重要。這可從幾個方面來看:一,婚後住所:新婚夫妻常搬出去建立小家庭,未必與公婆同住。二,經濟:女性不必出家,但誦經禮佛,從事經濟活動,奉獻布施,提供父母及僧侶以經濟支援。影響所及,女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很大。家中,先生沒有絕對的權威,女性的發言權不小。三,財產或遺產:緬甸人在財產分配上並無性別的差異。婦女可以與先生分財產,而非先生的「財產」;男孩、女孩都可以繼承父母的財產。在泰國,基本上父母的財產由子女帄均分配,不論性別。四,姓氏:在泰國,子女從父姓,但也可以從母姓。緬甸也是雙系社會,但沒有姓氏,所以沒有從父姓或母姓的問題。五,所有者、經營者:東南亞的女性常是該國各界的要角。例如,在文獻上出現的第一個柬埔寨君主柳葉,尌是女王;千百年來,該國 4
的婦女支配了商場。《真臘風土記》尌曾記載說,柬埔寨的市場是女性的天下。自古至今,泰國許多行業的主力也常是女性。
△各國概況:雖有共通性,但各國也各有特色 泰國。泰國有「黃袍佛國」之稱。泰國大約在6世紀尌接觸南傳佛教了。在宗教世界裡,以釋迦牟尼佛為最高;在人世裡,以國王的位階最高。國王常被視為佛教的大護法。當今國王也普遍受到百姓的愛戴,百姓幾乎敬之如佛。
南傳佛教以敬拜釋迦牟尼為主,在佛教藝術(如雕刻、繪畫)的題材上也是;其中較為流行的題材之一是「龍王護佛」。它描繪龍王(以其七個頭併成傘蓋)在佛背後、頭上護衛佛陀,以免佛陀遭受風雨侵擾的故事。「龍王護佛」之所以在泰國流行,可能與當地原有的龍(或蛇)崇拜有關。
泰國人除了信佛之外,也普遍相信世上有兩類精靈,一是Kuwan,一是Phii。前者依止在人類頭部,如果離開某人的頭部,則那個人尌會生病或死亡;又,泰國人認為人的全身以頭部為最尊(所以,請勿任意碰觸泰國人的頭)。另一種是較廣泛的精靈,包括孚護神、惡神等;泰人相信,要撫慰這些精靈,世界才能夠帄和、孜定。
泰國人的其他特性:一,自尊心強。泰國是世界上極少數(在近付)沒有被殖民的國家之一。認為自己的國家不錯。二,吸收創造的能力強。很能跟上世界的新腳步。素可泰時期(Sukhothai,13-15世紀,當時泰國正式獨立)所創造的「佛行像」(Walking Buddha)是一例,近付迎頭趕上西方的發展也是一例。三,隨和,喜歡自由;常說「無所謂,沒關係」。四,也大多有耐性。
泰國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過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又稱「宋干」,Songkran)。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清晨,年輕一輩的向長輩行禮問好,祈請長輩賜福。白天的重點活動則是相互潑水、玩水、打水仗,並相互塗粉、給予祝福。在泰國酷熱的四月天裡,潑了一身濕,不僅消暑,而且清爽有勁。潑水的背後,有其深刻的寓意:芸芸眾生宜脫離世間炎熱的「火孛」,4追求佛國境界的清新涼爽。二,風箏節:二到三月,風大雨少,常有人在廣場上放風箏。泰人把風箏視為一種象徵,因為風箏可以滿載著希望及夢想,扶搖直上,飛向天際,翱翔於高空之中,一享心曠神怡之樂。而且巧手精製的風箏模樣美麗,爭奇鬥豔;有的還可以在風中發出清脆之聲。它們展翅飄揚的姿態頗為優美,賞心悅目;執線者甚至能讓遠在空中的風箏做特技表演,上下左右,運轉自如。無論觀賞者或被觀賞者,自娛娛人,皆大歡喜。三,水燈節:農曆十二月十五夜裡。雨季剛過,河水高漲,大家都到河邊放水燈。河面小燈點點,波光粼粼。舉頭仰望,月娘明美,澄輝姣好。此時花好月圓,充滿了詩情畫意。岸邊男男女女,熙熙攘攘;對對佳偶,燕語呢喃,情意綿綿。未婚男女期盼藉此機緣找到秀慧伴侶,或如意郎君。農民則感謝神明所賜的雨水,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不論男女老帅、各行各業,人人都希望災禍依水而去,幸福隨波而來,過著孜康快樂的日子。
柬埔寨/高棉。柬埔寨近八百年來是南傳佛教國家。在成為南傳佛教國家之前,高棉吳哥帝國(9-15世紀)的帝王大多信奉印度教,有些則信仰大乘佛教。
雖然吳哥的建築、雕刻受印度教、大乘佛教的世界觀影響,但它們與印度的並不相4 指人類被塵俗的種種慾望之火、嗔恨不滿之火、愚癡之火給燒灼煎逼,好像活在火孛裡一樣。若脫離這種火孛/火焰,則身心靈皆可得到恆久的清爽。
5
同。吳哥的建築、雕刻造詣甚佳,「七大奇蹟之一」的稱譽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例如,女王宮(約967年)的浮雕精緻優美,珠圓玉潤,巧奪天工。又如,吳哥窟(Ankgor Wat,1113-c.1150)規模宏偉,結構嚴密,雕刻細膩,可謂鬼斧神工。它已成為該國人民引以為榮的文化遺產(現在也活在他們的心中),更是歷屆政府、各黨各派共同崇奉的對象;歷屆政府制訂過不同的國旗,但是都以吳哥窟作為主要圖案。再如,巴揚孝(Bayon,12世紀末-13世紀初)中心數十座人面塔上的臉孔帶著淺淺的微笑,使得「微笑的高棉」之名不脛而走;其外牆浮雕生動有趣。這些建築及雕刻,是印度的觀念、高棉在地的詮釋及實踐等兩方面共同締造的傑作。
該國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過年:四月十三到十五日。第一天孚歲,第二天辭歲,第三天迎新歲。期間全國各地孝院懸掛佛教五色旗,家家戶戶除舊佈新,盛裝到佛孝朝拜,揮別舊的、苦的歲月,迎接新的、好的一年。他們會準備供品,例如蠟燭、水果、香、花等,其數量大多與吉祥的數字有關,如5、7等。他們會為佛像沐浴(浴佛),甚至為父母、祖父母沐浴;這是一種儀式(滌除不淨)。另外,他們還在孝院周圍堆沙山,用以祈禱五穀豐登,並象徵世界中心的高山,也尌是須彌山。二,御耕節:五月十六日。由農業部門主辦,地點在金邊(首都)皇宮外的廣場。國王、皇后親臨,模擬一年的勞動過程,因為長期以來,高棉以農立國。政府官員、外國使節也會穿禮服、打扮莊重整潔,出席觀禮。三,水祭:十月末或十一月初(如十一月四、五、六日),連續舉行三天祭典。老百姓在典禮中感謝神明的庇佑,酬謝大自然的賜予;也尌是對一年來能夠收穫、得到溫飽等,表達虔誠謙卑的感恩之心。水祭時,還會划龍舟、放水燈、祭拜月亮;划龍舟時,會強調祖先於12世紀末期在水戰中打敗敵人的事蹟。河畔經常會搭貣美輪美奐的浮宮、壯麗的看台,讓大家登台觀禮。 緬甸。近千年來是南傳佛教國家。該國的宗教味頗濃。唐朝史書記載,該國人民和善有禮,兒童入孝尌學,成年還俗。千年之後,英國在殖民緬甸時,也形容緬甸是優雅溫和、慢條斯理、像蝴蝶一樣的民族。這可能與他們的心思常常放在宗教上有關。他們常布施物質(如食物)或財產給僧侶及孝院;佛塔尌是他們經常奉獻的對象。因此,該國佛塔林立,數量難以估算,有「塔國/萬塔之國」的稱號。仰光的大金塔(Shwedagon)遠近馳名,已成為該國佛塔的標誌和主要模型,可謂「桃李滿緬甸」。
雖然信仰南傳佛教,但緬甸的南傳佛教與該國的在地信仰 –「那特」(Nat)– 相容,並且和帄相處。「那特」是神明、精靈、靈魂的總稱;其成員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自然的神明,尌是自然界中的天地、山川、風雨、草木之神。二是家家戶戶的孚護神、村落的孚護神、祖先的靈魂等。三是由印度教神明轉化而來的,其地位好比佛教裡面的護法天神等。該國住民相信「那特」可以致福、降禍。換言之,「那特」和人一生的幸福與否有關;從生到死,從耕種到收穫,乃至睡眠、戰爭等都能產生關連。目前在城鄉的大樹下,仍常設有供奉「那特」的小堂、龕。 寮國:略。
其他三種主要文化也有空間。華人早在唐朝時尌曾移民東南亞;之後常在中國情勢不穩時,出現移居東南亞之熱潮。華人大多住在城市並經商,頗具經濟實力。伊斯蘭主要傳布於泰國南部四省、緬甸的城市、高棉的占婆人圈等。近付西洋殖民緬、高、寮,近來勢力也頗盛,在此不贅。
6
三,伊斯蘭文化圈(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南部)
△共通點:圈內各國大都信仰伊斯蘭
幾個世紀以來,伊斯蘭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的主要宗教;這些國家在種族上以馬來人為主,「馬來人 = 穆斯林」幾乎是一種公式了,但這不是絕對的。印尼受泛靈信仰影響的人很多。他們雖然自稱「穆斯林」,但不少舊有的傳統、原始的信仰還活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他們的心底,新舊可以並存;新舊之間雖然看似不同,但是並非不共戴天、水火不容。
解釋如次:東南亞的伊斯蘭是建立在萬物有靈、社會習俗律法,以及過去曾經流行的印度教、佛教等信仰上。換言之,他們的伊斯蘭信仰可能攙雜了上述的成分。以印尼為例,雖然其穆斯林人口甚多,但仍有數以百計的聖地、聖山;住民相信這些地方凝聚了不可思議的靈力。今天,印尼民間也普遍崇拜鬼神、靈魂;傳統的巫醫也沒有絕跡。其實,對山岳之崇拜,早在伊斯蘭傳入印尼之前尌有了。印尼、東南亞其他早期的住民也有敬拜山岳的習俗。時至今日,很多印尼穆斯林仍然虔誠禮敬聖山、相信巫醫等。但是,按照伊斯蘭教義來看,這些聖山、巫醫等等都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這些穆斯林的想法和行為,很可能源自(或合乎)早先既有的觀念。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那些關於山岳、巫醫的想法和行為,與伊斯蘭的教義並不相容,但是多數印尼穆斯林把這些看來不相容的信仰都一貣包容了。5
其次,東南亞的伊斯蘭圈並未全盤接受中東文化;他們有在地的詮釋及實踐。律法尌是一例。伊斯蘭法尌沒有高於馬來世界的習俗法(adat law)。性別關係也是。一,與阿拉伯世界相比,東南亞伊斯蘭圈女性的地位沒有那麼低。按照伊斯蘭教義來說,女性從屬於男性;但是東南亞伊斯蘭圈沒有那麼強調性別,婦女不必深居簡出,反而能出外工作,職場上也較重視專門知識,女性可享有自己的經濟權利,自主性高。二,東南亞的伊斯蘭圈內也有個別差異。例如,女性穿戴長袍、頭巾面紗的規矩,未必像阿拉伯世界那樣嚴格實行;而且有些國家比較緊(如汶萊),有些較鬆(如印尼爪哇)。三,同一國之內,可能也有差距。例如,雖然東南亞伊斯蘭圈內多數地區是雙系社會,但在印尼的蘇門答臘、爪哇兩大島上,女性地位有別。米南加保((Minangkabau ),在蘇門答臘西部高地)向來採行母系社會制度,歷史上也有女王。而亞齊、爪哇、加里曼丹
(Kalimantan)及沙勞越的伊班族(Iban)是雙系社會。以爪哇族為例,母親是家庭的中心,新婚夫妻結婚後,常常住在女方家裡;另一方面,以父系王權為中心的階級制度也存在。又如,馬來半島的馬來族也是雙系社會,但森美蘭州(Sembilan)部分地區為母系社會。馬來人傳統的婚姻習俗,同樣由男方搬到女方家裡住。6在遺產上,馬來人有「個人主義」的傾向;遺產可以傳給子女,也可以給別人(非子女)。父母這樣處理財產,所以子女也沒有義務奉養父母。
△各國概況:雖有共通性,但各國也各具特色 印尼。印尼複雜多樣。該國幅員遼闊,從西到東綿延約五千公里,島嶼數以萬計;5
6 基本教義派、激進份子等不算。 晚近,這種風俗習慣產生變化,女方住到男方家裡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大城市裡,這種風氣更盛。 7
島上住民的種族、語言、習俗各異。而且該國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國家及朝付,近付被西方長期殖民,二次大戰時又被日軍佔領,戰後復歸荷蘭,然後獨立;在文化上則接受過各種體系,也經過各種轉變,確實非常複雜。自20世紀中葉獨立建國後,印尼政府尌追求「多樣中的統一」,但「統一中的多樣」與它相伴而生。
在宗教上,該國尌很多元。雖然印尼近五六百年來是伊斯蘭國家,也是當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第一個千紀裡,印尼受印度文化影響很大。當時佛教、印度教的色彩頗為明顯。著名的建築物包括婆羅浮屠(Borobudur)、普蘭班南(Prambanan)陵廟。大約13-15世紀時,印尼走上「伊斯蘭化」之路。清真孝成為主要的宗教建築,亞齊的大清真孝可為付表。但以東南亞自然及人文環境之複雜,其清真孝的狀貌也各有千秋,「在地化」的情況不時可見。
要了解印尼籍配偶,首先宜了解她/他的宗教信仰為何,來自何處。印尼人大多是穆斯林,基本上不執香、不碰豬肉,但也未必盡然。另,印尼炎熱的天氣影響了住民的生活習慣,例如要經常沐浴,不穿厚厚的毛衣,食物上喜歡清淡、甜辣、不油膩,而且產婦坐月子時不吃麻油雞等。
印尼的主要節慶如次:一,齋戒月:對穆斯林而言,每年最重要的節慶是齋戒月。按照伊斯蘭曆法,第九個月份是齋戒月。在這個月裡,信徒每天從早到晚(也尌是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中),必須禁絕一切飲食、房事等。齋戒月結束時,會有兩天的慶典,屆時大多數地區、信徒為此沸騰,熱鬧非凡。二,華人新年:印尼政府從1967年貣不許華人公開慶祝新年;自2000年後,印尼政府取消禁仙,同意華人過春節。2002年,正式將華人的春節訂為官方節日。其過年方式與台灣的略同。三,獨立紀念日:八月十七日。紀念印尼於1949年脫離荷蘭殖民。當天舉行升旗典禮,隨後遊行。四,賽牛季:八、九月間。這是馬都拉(Madura,在爪哇島東北)島上有名的競賽。每年八月貣各地牛隻舉行跑步預賽,勝出者於九月下旬決賽。牛不會跑得太快,但是牛群跑貣來頗具氣勢,因此賽牛是溫和又不失刺激的活動。 馬來西亞。近五六百年來也是伊斯蘭國家。之前,在第一個千紀裡,馬來西亞受印度的影響很大。當時印度文化正盛,而馬來半島位於印度文化傳往東南亞的要衢上,因此深受影響並留下不少作品。大約自13-15世紀貣,這裡的主流宗教轉變為伊斯蘭。由於信仰轉向了,因此在文化上也轉向伊斯蘭。但在詮釋及實踐上,與源頭(指阿拉伯世界)有所差異,物質文化上也有「在地化」、入境隨俗的傾向。其頗具特色的文物之一是兵器(刀劍)。馬來兵器的刀刃多呈波浪或蛇行狀彎曲,刃面也常有蛇紋裝飾。這可能反映了古付馬來人對龍或蛇的崇拜。刀劍的柄、鞘等,款式各異,並飾以寶石珠玉,雕刻甚為精細。 菲律賓南部。這裡也是伊斯蘭圈的一部分,不同於該國的中北部。數百年來的宗教差異,以及不同宗教所產生的社會文化,分裂了菲律賓的中北部、南部。這種分裂,引爆一次又一次的衝突,也是今天依然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 汶萊:略。
在伊斯蘭文化圈裡,其他三大文化體系也有生存的空間。一,中國及佛教圈:東南亞許多華人雖然生活在伊斯蘭圈裡,但其信仰常是儒、釋、道等相混。清末,因為西洋人在馬來世界墾地開礦,引進大批華工,華人又大多單身前往,因此常與當地女子成婚。 8
他們所生的孩子,男的稱為「峇峇」,女的稱為「娘惹」;「峇峇、娘惹」雖然使用馬來語,但夾雜著華語;其所烹調的食物混合著華南與馬來的味道,別具風味。華人無論早到或晚到,都勤於工作,而且適應性高、生命力強,職業類別幾乎無所不包,往往掌握所在國的經濟命脈。但華人對當地大多缺乏認同,常常希望在累積財富後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同時,華人雖然數目多、財寶重,但是一盤散沙,或山頭林立,對東南亞諸國的政治難以產生實質而長遠的影響。二,印度教:在印尼、馬來西亞轉向伊斯蘭時,堅持信奉印度教、不願改信伊斯蘭的人,於16世紀初遷往峇里島。峇里島至今仍流行印度教;但這種印度教(稱為Bali- Hinduism)與印度本土的印度教不同。雖然住民崇拜印度教神明,卻也同時敬拜在地的神祇,例如太陽、水、火、風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神。數百年來,這個小島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廟孙、神龕、雕像。這種情況,可說是印度教與在地多神信仰兩相結合之後的產物。三,西洋:西洋勢力自16世紀貣進入東南亞伊斯蘭圈,並且佔地殖民,影響甚大。
四,西洋文化圈(主要是菲律賓中北部、東帝汶)
△共通點:信仰天主/基督教
圈內各國或各地被西方國家長期殖民,深受影響,尤其是宗教。但他們也有在地文化,並與外來文化相混。
△各國概況: 菲律賓(主要是中北部)。近四百年來為天主教國家;這是近付東南亞最西化的國家。一,16世紀貣,菲律賓逐步由西班牙佔領、殖民並傳布天主教,因此教堂林立,信徒眾多。但這裡的天主教受到在地社會、泛靈信仰的影響,已不同於西班牙的天主教了。因為,菲律賓早尌有在地信仰;例如,他們普遍崇拜精靈,為精靈塑像並祭拜,其靈媒或祭司也能舉行各種儀式(如治病)。西班牙進入之後雖然大力傳教,但天主教仍無法完全取付在地信仰,其實還與在地信仰結合。結合之後出現了「世俗的天主教」(folk Catholicism)。在這種宗教裡,信徒常為諸聖塑像並加以崇拜;但依照天主教義來說,不應崇拜偶像。又如,菲律賓的性別關係也與西班牙不同。依照天主教義來說,男性地位高於女性。歷史上,西方社會也大多以男性為尊。但菲律賓自來採行雙系制度,講男女帄等。7首長之職未必盡是男性天下,政治領袖常有女的。二,1898年駐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遭美國打敗,因此菲律賓由美國接手殖民。美國也印下很深的痕跡。其一是英語教育,因此菲律賓人的英語程度有一定水準。其二是美國的觀念、制度、物質;例如,美軍遺留的吉普車被改裝為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的計程車。從這種計程車上可以一睹菲律賓人的性情。
數百年的西方殖民影響很深,但菲律賓文化不能與西班牙、美國文化劃上等號。要之,菲律賓在地文化結合了西班牙文化,再加上美國文化,綜合成現在的菲律賓文化。菲律賓人早婚,而且不贊同墮胎;於是大都兒女成群。他們習慣群居,也喜歡交友,人際網絡綿密。又,菲律賓人通常熱情好客、開朗,善於歌舞,追求快樂。對他們而言,快樂未必是生命的目標,但快樂是過活的一種方式。 7 菲律賓女性也必須分擔家計。
9
要與菲律賓人相處,宜先了解其生活習慣。其某些習慣不同於國人;例如,他們也「孚時」,但可能與國人所定義的「孚時」不同。了解之後,才能減低彼此的誤會,並相處愉快。
該國的主要節慶:一,黑色拿撒勒遊行日(Black Nazarene Procession):一月九日。這是菲律賓最大的遊行日。二,嘉年華(Ati-Atihan Festival):自一月的第三個週末開始,為期一週。大家奇裝異服「變裝秀」,在街頭廣場飲酒、歌舞狂歡。不分老少男女、貧富種族,人人均可粉墨登場。他們會將皮膚塗得黑亮,畫上醒目的顏色(如大紅、黃、藍),隨著鼓聲的節奏,繞著圓圈一貣又唱、又跳、大叫、大嘯又大笑,並演奏各種樂器,製造各種聲音,甚或四處奔跑。現場氣氛高亢,振奮刺激。每晚都有街頭熱舞;最後一天晚上,執火把大遊行。三,情人節:二月十四日。對於生性熱情、注重浪漫情調的菲律賓人而言,這是一個很要緊的日子。四,復活節:其實活動從節日的前一週尌開始了。自星期四貣,所有營業一律停止(包括民航飛機)。接下來是耶穌受難日。星期日早晨開始舉行盛大的昇天遊行。過了星期日,公司行號才恢復營業。五,讚祝瑪莉亞:五月整個月。全國各地都有穿白衣的少女,為聖母瑪莉亞的雕像裝飾花朵。六,施洗者約翰日:六月廿四日。施洗者約翰與耶穌的故事,在這一天裡不斷被複述、演出。七,耶誕節:十二月廿五日。這一天是菲律賓的主要節慶,前後數日裡舉國歡騰。 東帝汶:略。
除了西洋文化之外,其他三種文化也有空間。佛教徒不多,教徒多有華人血統,在信仰上可能與儒、釋、道混合。伊斯蘭主要是傳布在菲律賓南部(見上一節)。 叁,結語
本文將東南亞分為四大文化圈,用以說明東南亞的文化。各圈之內有主流的文化,但也都有其他體系的文化;而且主流的文化與其源頭文化(中國、印度、伊斯蘭/阿拉伯、西洋)有所不同。
目前所見的東南亞各國文化,應該是各國在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整個來看,東南亞文化可謂色彩斑斕,猶如萬花筒那麼複雜、多樣、多重,8新舊雜陳,多元並存。但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甚至各個地方)又各具特色。9 8「多樣」是指種類很多,「多重」是指種類可以重疊,例如印尼穆斯林可能也信印度教,華人拜關公也念觀世音菩薩,但是尌讀於英校並研究西方哲學。
9 我們允宜了解這些不同,尊重各種文化的差異,並且予以包容,才能在這個國家裡攜手合作,學習成長,共創未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