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中日海军装备看北洋海军兵员素质 - 中国历史 - 铁血社区

众所周知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一页挥之不去的耻辱,那么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政治制度,还是否于海军装备有关,还是与兵员素质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日本海军军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海军: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开始走向治本主义道路,使日本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紧急的发展必然带动军事的发展,1869年后日本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全称(至1947)“大日本帝国海军”,并将英国海军作为自己的榜样,1872年日本正式设立海军省,即日本海军总指挥部。一开始日本海军的战舰全部是由英国制造并购进的,其海军训练章程也比较散乱,因此一开始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但1973年当一只英国舰队到访日本后,使日本人对海军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次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实力,日本不但雇佣了大量英国人对其军进行培训,而且还大力发展造船业,积极引进战舰,“师从西方”发展起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海军部队。至1894年甲午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实力已非同小可,此时日本海军的军费以占平均年度军费开支的30%,并且从国内各界捐款中也获得了近130万元(其中包括天皇特批的30万元),此时的日本海军已拥有主力战舰29艘(他们分别为松岛 严岛 桥立 扶桑 高千穂 速浪 千代田 高雄 筑子 金刚 比睿 筑波 八重山凤翔 天龙 葛城 大和 武藏 海门 巡天城 盘城 大岛 摩耶 爱石 鸟岛 赤诚 西京丸)其中钢制13艘,铁质和铁骨制10艘,木质6艘。其中有12艘为外购,可谓是实力具增,战斗力不可小视。

我们再来看看北洋海军:北洋海军于1888年12月17日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成立,也是晚清时期三支海军(北洋 南洋 福建)中最大的一个,它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1875年清政府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为海军大臣,速建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提400万两作为海军军费。此后1875年和1880年由李鸿章出面,分别从英国和德国订购了8艘战舰(扬威 超勇 定远 镇远 致远 靖远 经远 来远)其实力剧增一度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至1894年开战前夕北洋海军已拥有大小战舰16艘,(定远 镇远 来远 经远 致远 靖远 济远 平远 超勇 扬威 镇东 镇西 镇南 镇北 镇中 镇边)鱼雷艇18艘,后勤补给舰27艘。双方实力可谓不分上下,但由于1888年以后海军经费突然减少(清政府修建颐和园)而此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所以致使北洋舰队开始落后,但仍抱有很强的战斗力。

(北洋水师军舰)

但是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令人惊叹的,日本海军完胜北洋海军。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除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上层的指挥不利外,还有一个就是军兵素质的问题。

1884年之前中国北洋海军虽然还是“亚洲第一”但这只是指军舰,而其兵员还存在真许多问题。虽然当时中国人口众多,但大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大刀,长矛时期都新兴事物的不理智,导致了兵员的素质低下,再加上当时“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战斗力下降和中国长期受鸦片影响,官兵普遍吸食鸦片 等。致使当时中国兵和日本兵的战斗力和素质相差甚远。

还有一方面就是受训问题,就战后统计得到的结论,当时北洋海军在受训方面不但不比日本人差,而且甚至超过日本人一头,但其实这只是停留在前期。首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对海战缺乏足够了解和经验,训练更是一窍不通,为此北洋海军特聘请英国海军名教琅威理为海军教官,琅威理曾是英国海军中校,对海战极为熟悉,而且他对这份工作十分上心,致使北洋海军的官兵素质和战斗力有所提生。然而琅威理的严格治军态度最终害了他,由于上任初期,北洋海军士官生门还知道技不如人尚能服从他的管理,但当这批人逐渐上升为高级军官后他们就不能容忍一个洋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了,矛盾越发冲突,致使琅威理最终离开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而日本人则一心虚心向学致使其兵员战斗力不断提升,终于成为海军强国。这也使两国海军兵员素质距离骤然拉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洋水师部分官兵)

综合起来还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兵员素质低下是导致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而归根到底还是虚心向学,真有这才是解决的根本办法。然而清政府却未认证履行,最终导致失败。

众所周知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一页挥之不去的耻辱,那么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政治制度,还是否于海军装备有关,还是与兵员素质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日本海军军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海军: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开始走向治本主义道路,使日本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紧急的发展必然带动军事的发展,1869年后日本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全称(至1947)“大日本帝国海军”,并将英国海军作为自己的榜样,1872年日本正式设立海军省,即日本海军总指挥部。一开始日本海军的战舰全部是由英国制造并购进的,其海军训练章程也比较散乱,因此一开始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但1973年当一只英国舰队到访日本后,使日本人对海军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次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实力,日本不但雇佣了大量英国人对其军进行培训,而且还大力发展造船业,积极引进战舰,“师从西方”发展起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海军部队。至1894年甲午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实力已非同小可,此时日本海军的军费以占平均年度军费开支的30%,并且从国内各界捐款中也获得了近130万元(其中包括天皇特批的30万元),此时的日本海军已拥有主力战舰29艘(他们分别为松岛 严岛 桥立 扶桑 高千穂 速浪 千代田 高雄 筑子 金刚 比睿 筑波 八重山凤翔 天龙 葛城 大和 武藏 海门 巡天城 盘城 大岛 摩耶 爱石 鸟岛 赤诚 西京丸)其中钢制13艘,铁质和铁骨制10艘,木质6艘。其中有12艘为外购,可谓是实力具增,战斗力不可小视。

我们再来看看北洋海军:北洋海军于1888年12月17日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成立,也是晚清时期三支海军(北洋 南洋 福建)中最大的一个,它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1875年清政府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为海军大臣,速建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提400万两作为海军军费。此后1875年和1880年由李鸿章出面,分别从英国和德国订购了8艘战舰(扬威 超勇 定远 镇远 致远 靖远 经远 来远)其实力剧增一度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至1894年开战前夕北洋海军已拥有大小战舰16艘,(定远 镇远 来远 经远 致远 靖远 济远 平远 超勇 扬威 镇东 镇西 镇南 镇北 镇中 镇边)鱼雷艇18艘,后勤补给舰27艘。双方实力可谓不分上下,但由于1888年以后海军经费突然减少(清政府修建颐和园)而此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所以致使北洋舰队开始落后,但仍抱有很强的战斗力。

(北洋水师军舰)

但是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令人惊叹的,日本海军完胜北洋海军。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除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上层的指挥不利外,还有一个就是军兵素质的问题。

1884年之前中国北洋海军虽然还是“亚洲第一”但这只是指军舰,而其兵员还存在真许多问题。虽然当时中国人口众多,但大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大刀,长矛时期都新兴事物的不理智,导致了兵员的素质低下,再加上当时“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战斗力下降和中国长期受鸦片影响,官兵普遍吸食鸦片 等。致使当时中国兵和日本兵的战斗力和素质相差甚远。

还有一方面就是受训问题,就战后统计得到的结论,当时北洋海军在受训方面不但不比日本人差,而且甚至超过日本人一头,但其实这只是停留在前期。首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对海战缺乏足够了解和经验,训练更是一窍不通,为此北洋海军特聘请英国海军名教琅威理为海军教官,琅威理曾是英国海军中校,对海战极为熟悉,而且他对这份工作十分上心,致使北洋海军的官兵素质和战斗力有所提生。然而琅威理的严格治军态度最终害了他,由于上任初期,北洋海军士官生门还知道技不如人尚能服从他的管理,但当这批人逐渐上升为高级军官后他们就不能容忍一个洋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了,矛盾越发冲突,致使琅威理最终离开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而日本人则一心虚心向学致使其兵员战斗力不断提升,终于成为海军强国。这也使两国海军兵员素质距离骤然拉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洋水师部分官兵)

综合起来还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兵员素质低下是导致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而归根到底还是虚心向学,真有这才是解决的根本办法。然而清政府却未认证履行,最终导致失败。


相关文章

  • 历史论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何战败?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何战败? 摘要: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场典型的"海军制胜"的战争.交战双方隔海相望的地理态势,加之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围绕制海权所制定的作战计划,都决定了海军舰队在这场战 ...查看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解析(一)
  • 120年前的今天,中国与日本发生了"高升"号货轮被击沉事件,于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年本来是天干.地支组合极普通的干支纪年,由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甲午年具有了特殊含义. 我对中日甲午海 ...查看


  • 甲午海争中国失败原因探析
  • 甲午海争中国失败原因探析 卢欣欣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战争的结果一如从前,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两国海军实力对比,不难看出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船舰落后,弹药不足 ...查看


  • 讨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 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 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及< ...查看


  •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
  •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 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从排水量说,仅及日本的1/20,而且多为超龄旧舰.如中国最大的巡洋舰海圻号已有41年的舰龄,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购自英国的.从装甲.火力.射程.航速等构成海军战斗力的重要诸元而言,中国 ...查看


  • (1)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惨痛教训
  •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纪念的是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这里,可以帮助观众回忆起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血 ...查看


  • 中日甲午战争
  • 原标题: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本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自3月3日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报道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 ...查看


  •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还在影响中日关系   钱江晚报
  • 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a0009版:科教·大讲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导航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还在影响中日关系 收藏 推荐 打印 放大 缩小 还原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历史学家.中国 ...查看


  • 读[全球通史]第31章:中国与日本有感
  •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环工3班 学号:[1**********]0 姓名:林立 读<全球通史>第31章:中国与日本有感 [前言]<全球通史>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享誉世界的作品,其中第31章&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