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 ,距贵州毕节市69km ,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 、威宁站180km ,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1**********]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 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 5b 及C 6a 煤层,结构较简单。C 5b 平均厚2.2m , C6a 平均1.41m ,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
现开采每层为C 5b 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
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 5b 煤层
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 ,设计可采储量为
786.1万t ,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 大大提
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
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
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
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 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 内正常启动。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
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生产矿井的生产情况,对各矿井安全生产实时监督、及时指导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
结合井下采掘部署安排情况,对照设计要求,共安装监控分站9
台,安装有甲烷、负压、温度、风速、设备开停、水位、烟雾、馈电、风门等传感器共计76个。安全监控系统做到了定期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范围,确保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矿井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 (AQ1048-2007)及设计要求,煤矿建设完善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一套KJ277型人员管理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 内正常启动并使用。所有入井人员全部携带识别卡,保证了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能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
(3)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矿井扩建初步设计(变更),在井底车场左侧设置有永久避
难硐室。避难硐室避险人数均按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76人设计,可服务1151工作面、1153预抽工作面及两掘进工作面。避难硐室按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硐室全长60m ,其中室生存室长40m (宽3.0m )、两个过渡室均为长3.0m (宽3.0m )。避难硐室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系
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动力保障及照明系统、人员生存系统。相应的食品、饮用水、自救器、设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监测监控系统等设施以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系统有专人看管和维护,运行正常。
(4)压风自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建立的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
建设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在地面建造了压风机房,选用1台
ERC-150SWL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2m3/min,P= 0.85MPa ,
N=110kW,U=380V)、1台
JN110-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8m3/min,P= 0.85MPa,
N=110kW,U=380V)。压缩机均有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压风自救系统需求。供气主管选用,支管选用。
地面空压机房至井下的输气管路主管均采用Ф108×4.0的无缝
钢管从地面沿副斜井铺设到井底车场,Ф50×3.0无缝钢支管接入到井下相关采掘地点。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迎头设置了可供36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供气量不少于0.1m ³/min。经联合试运转检验,压风自救系统使用正常,符合规定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供水施救系统建设标准,为了减少项目投资,供水
施救管路采用与消防、防尘管路共用的建设方案,同时为保证水质符
合饮水标准,在地面主管上采用三通闸阀连接至生活饮水管网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实现生活用水与防尘用水的供水转换,对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活饮用水,解决被困人员的饮水安全问题。
管路敷设管路5700米。主管路直径108mm ,支管路直径50mm 三通、闸阀均按设计规定安装,并同时根据供水施救系统相关要求,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了供水管路的维护,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经联合试运转检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正常,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
(6)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门,在地面调度室、监控室、主要通风机房、绞车房、会议室等地点装有HCD129P 型电话机36部,可实现矿内互通,在井下配电硐室、绞车房、井底车场、胶带运输机转载点、井下采、掘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装有直拔地面调度室的KTH-33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共30部。经联合试运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7)语音广播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语音中心,广播用户通过语音中心选择在网络中的收听用户接受语音数据,收听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客户端或者其他语音客户端收听语音信息。通过语音中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 语音系统框图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内煤炭先进行业学习、接轨。我矿派矿领导和信息化施工负责人到周边先进煤炭企业学习。
三、近期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重点加强企业骨干力量信息化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矿山辅助软件矿山CAD 、南方CASS 、Autodesk 3DMax 等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争取达到8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的比例超过50%。
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 ,距贵州毕节市69km ,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 、威宁站180km ,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1**********]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 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 5b 及C 6a 煤层,结构较简单。C 5b 平均厚2.2m , C6a 平均1.41m ,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
现开采每层为C 5b 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
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 5b 煤层
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 ,设计可采储量为
786.1万t ,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 大大提
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
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
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
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 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 内正常启动。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
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生产矿井的生产情况,对各矿井安全生产实时监督、及时指导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
结合井下采掘部署安排情况,对照设计要求,共安装监控分站9
台,安装有甲烷、负压、温度、风速、设备开停、水位、烟雾、馈电、风门等传感器共计76个。安全监控系统做到了定期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范围,确保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矿井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 (AQ1048-2007)及设计要求,煤矿建设完善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一套KJ277型人员管理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 内正常启动并使用。所有入井人员全部携带识别卡,保证了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能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
(3)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矿井扩建初步设计(变更),在井底车场左侧设置有永久避
难硐室。避难硐室避险人数均按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76人设计,可服务1151工作面、1153预抽工作面及两掘进工作面。避难硐室按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硐室全长60m ,其中室生存室长40m (宽3.0m )、两个过渡室均为长3.0m (宽3.0m )。避难硐室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系
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动力保障及照明系统、人员生存系统。相应的食品、饮用水、自救器、设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监测监控系统等设施以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系统有专人看管和维护,运行正常。
(4)压风自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建立的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
建设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在地面建造了压风机房,选用1台
ERC-150SWL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2m3/min,P= 0.85MPa ,
N=110kW,U=380V)、1台
JN110-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8m3/min,P= 0.85MPa,
N=110kW,U=380V)。压缩机均有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压风自救系统需求。供气主管选用,支管选用。
地面空压机房至井下的输气管路主管均采用Ф108×4.0的无缝
钢管从地面沿副斜井铺设到井底车场,Ф50×3.0无缝钢支管接入到井下相关采掘地点。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迎头设置了可供36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供气量不少于0.1m ³/min。经联合试运转检验,压风自救系统使用正常,符合规定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供水施救系统建设标准,为了减少项目投资,供水
施救管路采用与消防、防尘管路共用的建设方案,同时为保证水质符
合饮水标准,在地面主管上采用三通闸阀连接至生活饮水管网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实现生活用水与防尘用水的供水转换,对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活饮用水,解决被困人员的饮水安全问题。
管路敷设管路5700米。主管路直径108mm ,支管路直径50mm 三通、闸阀均按设计规定安装,并同时根据供水施救系统相关要求,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了供水管路的维护,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经联合试运转检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正常,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
(6)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门,在地面调度室、监控室、主要通风机房、绞车房、会议室等地点装有HCD129P 型电话机36部,可实现矿内互通,在井下配电硐室、绞车房、井底车场、胶带运输机转载点、井下采、掘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装有直拔地面调度室的KTH-33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共30部。经联合试运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7)语音广播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语音中心,广播用户通过语音中心选择在网络中的收听用户接受语音数据,收听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客户端或者其他语音客户端收听语音信息。通过语音中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 语音系统框图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内煤炭先进行业学习、接轨。我矿派矿领导和信息化施工负责人到周边先进煤炭企业学习。
三、近期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重点加强企业骨干力量信息化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矿山辅助软件矿山CAD 、南方CASS 、Autodesk 3DMax 等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争取达到8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的比例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