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_题_ _ _ _ _ _ _ _ __答_ _ _ _ _ 名

姓线 要 订 不 装

班封

校密

线 学

封 密 河东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 1 至 2 页,第II卷 3 至 4 页,共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残缺的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表。对这张体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和分权制衡 ②相权被分化,君权加强

③门下省官员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力 ④符合近代的“分权制衡”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2.据史书记载:“„„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对“渠”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渠”指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洪、灌溉 B.“渠”指汉朝的龙首渠,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 C.“渠”指曹魏时期的翻车,它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D.“渠”指宋朝的高转筒车,有利于丘陵山地的灌溉

3.《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诞生了一批企业大王:铁路大王范·比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王摩根及汽车大王福特等,与这种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 B.大垄断企业的出现 C.美国贫富差距悬殊 D.重工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试卷 第1页 (共4页)

5.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7.“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9.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 A.城市中心革命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可以断定,同质化的确正在发生,虽然它带有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多样化的区域性变化”。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全球化增进了各个地区的联系 B.“冷战”结束促进欧洲开始联合 C.全球化使文化呈现统一性 D.区域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

高三历史试卷 第2页 (共4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12题18分,13题20分,14题18分,共56分)

12.(18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 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5分)

(4)综上,谈谈法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何共同作用?(2分)你能从中得出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2分)

13.(20分)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和中国各自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西欧和中国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6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1949—1978年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高三历史试卷 第3页 (共4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的成因。(6分)

(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纵观经济发展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14.(18分)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4分)

高三历史试卷 第4页 (共4页)

密 封 线密

封内

线

答 题

_题_ _ _ _ _ _ _ _ __答_ _ _ _ _ 名

姓线 要 订 不 装

班封

校密

线 学

封 密 河东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 1 至 2 页,第II卷 3 至 4 页,共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残缺的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表。对这张体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和分权制衡 ②相权被分化,君权加强

③门下省官员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力 ④符合近代的“分权制衡”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2.据史书记载:“„„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对“渠”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渠”指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洪、灌溉 B.“渠”指汉朝的龙首渠,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 C.“渠”指曹魏时期的翻车,它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D.“渠”指宋朝的高转筒车,有利于丘陵山地的灌溉

3.《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诞生了一批企业大王:铁路大王范·比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王摩根及汽车大王福特等,与这种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 B.大垄断企业的出现 C.美国贫富差距悬殊 D.重工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试卷 第1页 (共4页)

5.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7.“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9.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 A.城市中心革命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可以断定,同质化的确正在发生,虽然它带有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多样化的区域性变化”。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全球化增进了各个地区的联系 B.“冷战”结束促进欧洲开始联合 C.全球化使文化呈现统一性 D.区域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

高三历史试卷 第2页 (共4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12题18分,13题20分,14题18分,共56分)

12.(18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 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5分)

(4)综上,谈谈法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何共同作用?(2分)你能从中得出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2分)

13.(20分)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和中国各自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西欧和中国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6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1949—1978年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高三历史试卷 第3页 (共4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的成因。(6分)

(4)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纵观经济发展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14.(18分)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4分)

高三历史试卷 第4页 (共4页)

密 封 线密

封内

线

答 题


相关文章

  • 天津市河东区2015届高三政治一模考试试题
  • 河 东 区 2015 年 高 考 一 模 考 试 文综试卷(政治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政治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 ...查看


  • 09年天津河东区高三能力测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
  • 2009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年级能力测试题 数学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 ...查看


  • 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 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第Ⅰ卷 一. 1.[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称(ch ēn ɡ)心 .感喟(ku ì) 蒲(p ú)公英 .. 暗香盈(y ín ɡ)袖 . 逸兴遄(chu á ...查看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 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 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会发生 ...查看


  • 天津市河东区2016届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 题 答 名 姓线 要 订 不 装 内 班封 校密线 学 封 密 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高考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 ...查看


  • 2016天津市河北区政治三模试卷及答案
  • 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文科综合 政治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100分,各部分试卷均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查看


  • 天津市南开区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 语文
  • 2016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查看


  • 2017年高考怎么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
  • 全国卷网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研究中心"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以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2017年 ...查看


  • 广西五市2016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 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图1为某公司市场调研人员于2015年6月2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约40°N) 某光伏发电产业 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