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房四宝
09汉语言文学2班
龚胜平
[1**********]6
在我的家乡安徽宣城,浓郁的徽文化底蕴使得大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舞文弄
墨,这其间少不了的便是文明中外的“文房四宝”。以下便简略介绍下我国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这块奇葩,谈谈她们的历史和收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
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文房之名,则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下面为文房四宝各自的来历:
笔
字,如: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在古时候笔也有很多名
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
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
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
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
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
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古时的雅称有: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
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
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
书》)
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纸 :此处特指宣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
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
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
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古时的别称有:
楮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
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
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
云肪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
十四首》其一)
剡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
书》)
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
亭》)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
画》)
砚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
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
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古时的别名有:
砚台 “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一)
砚瓦 “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
南园即事》)
砚田 “以文为业砚为田。” (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
石田 “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
石友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
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
所画横竹》)
寒泓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陶泓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
下面说说在选择或收藏“文房四宝”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笔: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
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
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
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
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
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
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墨: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
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
光泽,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只有用眼睛去看了。
墨味香而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
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总体来说就是要质细、胶轻、质坚。
纸:
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
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
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
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
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
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砚:
以石质为主:砚材固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有多金者以玉为
砚,堪称上品。但多金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润泽有光: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着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
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肌理细腻: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
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二种砚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上砚
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视觉、触觉、观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石质以坚硬为尚,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
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制作文房四宝的名手,他们制作的笔、墨、纸、砚品种十
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
宣纸是一种中外闻名的名贵纸张。由于这种纸的出产地在安徽的宣城附近,所以被人们称为“宣纸”。宣纸的生产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纸洁白、细密、均匀、柔软,最能表现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特点。由于宣纸不容易破碎、变色,所以,很多中国古代的字画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仍然保存得完好无缺。
中国历代书画家对用墨十分讲究。安徽徽州生产的徽墨就是中国最好的墨。徽墨从唐朝开始生产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制作徽墨的原料中加入了贵重的香料和中药,有的还加入了黄金,所以,这种墨不但色泽黑润,而且香气浓郁,保存几十年仍然可以使用。
文房四宝中的笔是毛笔。毛笔的产生和使用,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最有名的毛笔要算浙江湖州生产的湖笔了。湖笔分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几类,是选用最好的山羊毛(羊毫)、黄鼠狼毛(狼毫)和野兔毛(紫毫)制成的。制作湖笔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湖笔笔头尖锐圆润,笔毛长短一样,劲健有力,是文房中的珍品。
砚是研墨的工具。自唐宋以来,端现、歙砚、澄泥砚和洮砚被称为四大名砚。其中著名的端砚产在广东的端州。端州出产的端石是制作端砚最好的材料,用这种石头制成的砚发墨快,不损坏毛笔,砚中的墨汁不容易干燥和结冰,所以端砚成了砚中的珍宝。
纸、墨、笔、砚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今天,人们都称它们为“文房四宝”。
中国的文房四宝
09汉语言文学2班
龚胜平
[1**********]6
在我的家乡安徽宣城,浓郁的徽文化底蕴使得大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舞文弄
墨,这其间少不了的便是文明中外的“文房四宝”。以下便简略介绍下我国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这块奇葩,谈谈她们的历史和收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
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文房之名,则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下面为文房四宝各自的来历:
笔
字,如: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在古时候笔也有很多名
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
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
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
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
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
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古时的雅称有: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
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
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
书》)
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纸 :此处特指宣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
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
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
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古时的别称有:
楮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
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
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
云肪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
十四首》其一)
剡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
书》)
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
亭》)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
画》)
砚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
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
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古时的别名有:
砚台 “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
其一)
砚瓦 “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
南园即事》)
砚田 “以文为业砚为田。” (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
石田 “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
石友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
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
所画横竹》)
寒泓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陶泓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
下面说说在选择或收藏“文房四宝”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笔: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
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
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
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
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
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
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墨: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
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
光泽,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只有用眼睛去看了。
墨味香而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
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总体来说就是要质细、胶轻、质坚。
纸:
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
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
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
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
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
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砚:
以石质为主:砚材固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有多金者以玉为
砚,堪称上品。但多金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润泽有光: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着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
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肌理细腻: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
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二种砚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上砚
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视觉、触觉、观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石质以坚硬为尚,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
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制作文房四宝的名手,他们制作的笔、墨、纸、砚品种十
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
宣纸是一种中外闻名的名贵纸张。由于这种纸的出产地在安徽的宣城附近,所以被人们称为“宣纸”。宣纸的生产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纸洁白、细密、均匀、柔软,最能表现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特点。由于宣纸不容易破碎、变色,所以,很多中国古代的字画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仍然保存得完好无缺。
中国历代书画家对用墨十分讲究。安徽徽州生产的徽墨就是中国最好的墨。徽墨从唐朝开始生产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制作徽墨的原料中加入了贵重的香料和中药,有的还加入了黄金,所以,这种墨不但色泽黑润,而且香气浓郁,保存几十年仍然可以使用。
文房四宝中的笔是毛笔。毛笔的产生和使用,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最有名的毛笔要算浙江湖州生产的湖笔了。湖笔分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几类,是选用最好的山羊毛(羊毫)、黄鼠狼毛(狼毫)和野兔毛(紫毫)制成的。制作湖笔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湖笔笔头尖锐圆润,笔毛长短一样,劲健有力,是文房中的珍品。
砚是研墨的工具。自唐宋以来,端现、歙砚、澄泥砚和洮砚被称为四大名砚。其中著名的端砚产在广东的端州。端州出产的端石是制作端砚最好的材料,用这种石头制成的砚发墨快,不损坏毛笔,砚中的墨汁不容易干燥和结冰,所以端砚成了砚中的珍宝。
纸、墨、笔、砚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今天,人们都称它们为“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