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美术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出现的一些反常行为和反常话语,并想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审美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70-02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不和谐的边缘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反映出他们不安定的内心:害怕、焦虑、烦躁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记录了幼儿一些不和谐现象,并尝试探究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解读成长中的秘密。 一、火眼金睛――发现问题案例 (1)不会撕就哭。在一次撕纸活动中,当孩子们专注于撕纸的时候,F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老师,我不会撕。”听到他的哭声,老师已经不觉得奇怪了,几乎每次折纸撕纸活动,他都会哭,你不理他,他越是哭得响亮。他走到教师身边,一只手拿着纸直伸到老师的眼前:“老师,你帮帮我吧。”“自己去撕一下,先撕出来,老师再来帮你。”教师鼓励他先自己动手撕,不管撕成什么样子,都要尝试一下,他只好回去边哭边撕,过了一会儿,拿了一半纸头给老师:“老师,我撕坏了。”“没有撕坏,这不是很好吗?下面再撕掉点,不就是方形了吗。”他就又哭着回到座位上把下面撕掉了点,虽然撕得不整齐,但是方形的样子出来了。没过多久,就听到他更响亮的哭喊声:“老师,我把圆形撕坏了。”老师走过去一看,果然,一张纸被撕成了几个面条样的长条。于是,老师重新给他拿了纸张,他接过纸,手直直地伸向老师:“老师,你帮帮我吧。”看着他眼泪不停往下掉的样子,真的是拿他没有办法。 (2)不会画要离家出走。H是一个不太愿意动手的孩子,每次作品都要在老师手把手地帮助下才能完成。在一次撕贴画活动中,H在老师的帮助下撕贴完以后,老师就放手让他自己独立添画。只见他坐在那里动也不动,老师不断地去鼓励他,但是到最后只剩下五六个人的时候,他还是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站了起来,用手不停地抹眼睛,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大声喊道:“我要离家出走了!”听到这句话,老师非常震惊,这个孩子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老师轻轻地摸摸他的头:“H你来,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我不会画画。”老师更加震惊了,不会画画就要离家出走,画画在他的心里是个怎样的负担。 (3)不想画就乱涂。D是一个非常好动的男孩子,在教室里总能看见他到处飞奔的身影。在绘画活动中,他也非常活跃,几乎每次绘画,他的纸上都会出现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在一次画“亭子”的活动中,他依旧是画了一堆线条,老师压抑住心中的怒火,重新给了他一张纸。坐在他旁边,问他:“先画什么呀?”他爽快地回答道“圆形”。“老师相信你肯定会画的。”于是,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画了一个圆形,接下来,他又嬉皮笑脸地看着老师,老师也回他一个憨憨的笑:“继续画呀。”“我不会画。”于是,他便用手托住下巴,老师无奈地看看他,只见他拿着记号笔又乱涂一气了。 二、刨根问底――寻找问题原因 (1)为何哭闹。F是一个聪明调皮、乐观开朗的小男孩,但是为何在美术活动中会变得如此脆弱呢?老师尝试与他的妈妈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妈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妈妈,她时常在家里与孩子一起折纸绘画,F在家里进行操作时虽然也时常遇到困难,但是从不哭闹。经过一番思考后,老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那便是环境的影响。在家里是处在一个相对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之中,而在学校,同伴的操作速度都比他快,无形之中给他造成压力,使他的心理压力加大。在找到原因后,在折“桃子”的活动中,老师让F坐在自己身边,并亲切地说:“老师和你一起慢慢折桃子,然后把它送到自助餐厅好不好?”他笑了笑,于是,老师和他一起折起来。在折的时候,老师故意放慢速度,还假装看看他是怎么折的,让他来教教自己,渐渐地,他的笑容变得越来越灿烂了,终于,在这次的操作活动中,他没有哭闹,而是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何出此言。H平时的话语不多,也很少与别人交流,而在此次美术活动中说出的反常话语却让老师想到了他在一次数学活动中由于没有做对题,老师让他重新改正,他边哭边说:“我自己打五角星。”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多强啊,他非常好面子,当自己不会画时,他是多么害怕别人知道,他是多么需要鼓励啊。这样分析下来,在一次绘画“亭子”的活动中,老师特地在他附近转悠,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抬头看老师,却迟迟不肯动手。老师就笑着对他说:“H,先画一个圆。”于是,他就这样一笔笔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幅作品。在他画的时候,老师总是时不时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哪怕他只是画了一条竖线,老师也会说一下:“H的亭柱画得真漂亮。”在这次活动中,老师欣喜地发现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开心的微笑。画完以后,他也愿意拿着图画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了。 (3)为何乱涂。D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不过也有非常安静的时候,在建构区搭积木的时候,他就非常有耐心,一心一意地可以搭好长时间,而在绘画活动中却显得特别不耐烦,这样比较下来,老师发现还是兴趣出了问题。他对绘画没有兴趣,自然就坐不住,不愿画。那如何激发他绘画的兴趣呢?是否可以从他感兴趣的积木入手?于是,老师进行了一番尝试。一次区域游戏中,老师见他搭了个小城堡,便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城堡画下来,这样大家就都可以看见你搭的这个城堡了。”他马上说了一句:“好呀。”老师暗自欢喜,偷偷看着他,这次他居然没有在纸上画线条了,而是非常认真地观察着积木,一点点地画着,他这种专心是前所未有的。 三、柳暗花明――悟出解决办法 (1)呵护儿童,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幼儿的自信来自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促进温馨气氛的营造,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教师应该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观点,并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会碰到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不能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换个角度去欣赏,必定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2)善于鼓励,让幼儿在活动中充满自信。教师的鼓励能让幼儿充满自信,在活动中,应时常用语言去鼓励幼儿,其实鼓励不只是局限在语言上,还可以利用肢体。如用手抚摸幼儿头部或者利用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对幼儿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特别是比较害怕美术活动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的心里才能更加温暖,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利用兴趣,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当幼儿不喜欢进行某项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儿童喜欢户外活动,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教师可以把美术教学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经常带儿童到室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生活阅历,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相信新鲜的生活体验一定会激发儿童去创作,去表现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 四、结束语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个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成长中都有他们的小秘密。美术教学活动就像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幼儿的小秘密,解读他们的小秘密,然后因材施教,就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湘.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多通道参与策略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4). [2]李俊刚,郭苹.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3]张淑琼.浅谈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4]戴祥勇.论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摘 要:美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美术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出现的一些反常行为和反常话语,并想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审美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70-02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幼儿不和谐的边缘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反映出他们不安定的内心:害怕、焦虑、烦躁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记录了幼儿一些不和谐现象,并尝试探究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解读成长中的秘密。 一、火眼金睛――发现问题案例 (1)不会撕就哭。在一次撕纸活动中,当孩子们专注于撕纸的时候,F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喊“老师,我不会撕。”听到他的哭声,老师已经不觉得奇怪了,几乎每次折纸撕纸活动,他都会哭,你不理他,他越是哭得响亮。他走到教师身边,一只手拿着纸直伸到老师的眼前:“老师,你帮帮我吧。”“自己去撕一下,先撕出来,老师再来帮你。”教师鼓励他先自己动手撕,不管撕成什么样子,都要尝试一下,他只好回去边哭边撕,过了一会儿,拿了一半纸头给老师:“老师,我撕坏了。”“没有撕坏,这不是很好吗?下面再撕掉点,不就是方形了吗。”他就又哭着回到座位上把下面撕掉了点,虽然撕得不整齐,但是方形的样子出来了。没过多久,就听到他更响亮的哭喊声:“老师,我把圆形撕坏了。”老师走过去一看,果然,一张纸被撕成了几个面条样的长条。于是,老师重新给他拿了纸张,他接过纸,手直直地伸向老师:“老师,你帮帮我吧。”看着他眼泪不停往下掉的样子,真的是拿他没有办法。 (2)不会画要离家出走。H是一个不太愿意动手的孩子,每次作品都要在老师手把手地帮助下才能完成。在一次撕贴画活动中,H在老师的帮助下撕贴完以后,老师就放手让他自己独立添画。只见他坐在那里动也不动,老师不断地去鼓励他,但是到最后只剩下五六个人的时候,他还是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站了起来,用手不停地抹眼睛,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大声喊道:“我要离家出走了!”听到这句话,老师非常震惊,这个孩子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老师轻轻地摸摸他的头:“H你来,告诉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我不会画画。”老师更加震惊了,不会画画就要离家出走,画画在他的心里是个怎样的负担。 (3)不想画就乱涂。D是一个非常好动的男孩子,在教室里总能看见他到处飞奔的身影。在绘画活动中,他也非常活跃,几乎每次绘画,他的纸上都会出现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在一次画“亭子”的活动中,他依旧是画了一堆线条,老师压抑住心中的怒火,重新给了他一张纸。坐在他旁边,问他:“先画什么呀?”他爽快地回答道“圆形”。“老师相信你肯定会画的。”于是,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画了一个圆形,接下来,他又嬉皮笑脸地看着老师,老师也回他一个憨憨的笑:“继续画呀。”“我不会画。”于是,他便用手托住下巴,老师无奈地看看他,只见他拿着记号笔又乱涂一气了。 二、刨根问底――寻找问题原因 (1)为何哭闹。F是一个聪明调皮、乐观开朗的小男孩,但是为何在美术活动中会变得如此脆弱呢?老师尝试与他的妈妈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妈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妈妈,她时常在家里与孩子一起折纸绘画,F在家里进行操作时虽然也时常遇到困难,但是从不哭闹。经过一番思考后,老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那便是环境的影响。在家里是处在一个相对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之中,而在学校,同伴的操作速度都比他快,无形之中给他造成压力,使他的心理压力加大。在找到原因后,在折“桃子”的活动中,老师让F坐在自己身边,并亲切地说:“老师和你一起慢慢折桃子,然后把它送到自助餐厅好不好?”他笑了笑,于是,老师和他一起折起来。在折的时候,老师故意放慢速度,还假装看看他是怎么折的,让他来教教自己,渐渐地,他的笑容变得越来越灿烂了,终于,在这次的操作活动中,他没有哭闹,而是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何出此言。H平时的话语不多,也很少与别人交流,而在此次美术活动中说出的反常话语却让老师想到了他在一次数学活动中由于没有做对题,老师让他重新改正,他边哭边说:“我自己打五角星。”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多强啊,他非常好面子,当自己不会画时,他是多么害怕别人知道,他是多么需要鼓励啊。这样分析下来,在一次绘画“亭子”的活动中,老师特地在他附近转悠,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抬头看老师,却迟迟不肯动手。老师就笑着对他说:“H,先画一个圆。”于是,他就这样一笔笔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幅作品。在他画的时候,老师总是时不时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哪怕他只是画了一条竖线,老师也会说一下:“H的亭柱画得真漂亮。”在这次活动中,老师欣喜地发现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开心的微笑。画完以后,他也愿意拿着图画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了。 (3)为何乱涂。D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不过也有非常安静的时候,在建构区搭积木的时候,他就非常有耐心,一心一意地可以搭好长时间,而在绘画活动中却显得特别不耐烦,这样比较下来,老师发现还是兴趣出了问题。他对绘画没有兴趣,自然就坐不住,不愿画。那如何激发他绘画的兴趣呢?是否可以从他感兴趣的积木入手?于是,老师进行了一番尝试。一次区域游戏中,老师见他搭了个小城堡,便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城堡画下来,这样大家就都可以看见你搭的这个城堡了。”他马上说了一句:“好呀。”老师暗自欢喜,偷偷看着他,这次他居然没有在纸上画线条了,而是非常认真地观察着积木,一点点地画着,他这种专心是前所未有的。 三、柳暗花明――悟出解决办法 (1)呵护儿童,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幼儿的自信来自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促进温馨气氛的营造,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教师应该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观点,并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会碰到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不能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换个角度去欣赏,必定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2)善于鼓励,让幼儿在活动中充满自信。教师的鼓励能让幼儿充满自信,在活动中,应时常用语言去鼓励幼儿,其实鼓励不只是局限在语言上,还可以利用肢体。如用手抚摸幼儿头部或者利用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对幼儿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特别是比较害怕美术活动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的心里才能更加温暖,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利用兴趣,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当幼儿不喜欢进行某项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儿童喜欢户外活动,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教师可以把美术教学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经常带儿童到室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生活阅历,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相信新鲜的生活体验一定会激发儿童去创作,去表现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 四、结束语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个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成长中都有他们的小秘密。美术教学活动就像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幼儿的小秘密,解读他们的小秘密,然后因材施教,就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湘.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多通道参与策略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4). [2]李俊刚,郭苹.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3]张淑琼.浅谈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4]戴祥勇.论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