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式教学设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马小霞 2015年1月10日
一、概述
本主题活动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开展的。本单元包括《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登岳阳咯》《旅夜书怀》《扬州慢》《长相思》等诗词。几篇课文虽然内容形式各有所异,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象,让读者置身诗境,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从而窥探诗人的情感,也就是诗歌所要借助意境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价值,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教师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形成了本主题活动。供需要四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习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较为详细的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每篇课文,并背诵相关诗歌作品。 掌握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正音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配音配画读等,都可采用,熟到诗中画面甚而细节都能活化在心里,一些优美的语句张口就来。
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认识,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
教给联想、想像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让他们明白联想、想像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
指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如《菩萨蛮》《隔夜》《虞美人》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接触诗歌并能声情并茂朗诵诗歌的意识和勇气。 培养学生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感受体会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文学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设计的教学对象为育才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但是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朗读能力也需要提高。所以借此机会,我希望学生在本次关于置身诗境的这类主题诗歌学习之后,能够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能够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在以后的朗诵和鉴赏诗歌中,能够有自己的正确见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学习任务分析
能够借助相关注释和课后相关链接,搞清楚每篇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大概的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诗词,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相关诗词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法进行对诗歌的鉴赏和阅读 进行课外扩展阅读,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 五、资源
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扩展阅读资源。包括深入理解课文的资源、与课文思想主题相当的资源、图片资源、学生自己搜索的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
如在“扩展阅读”栏目中提供利于学生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小文章。 并为学生提供上网搜索的网址,或者推荐想象图书等。 六、实施过程
本活动共分为八个课时完成。《郭沫若诗两首》《寓言四则》和综合性学习为两课时,其它为一课时。其中前四课时为基础训练阶段,后四课时为能力提升阶段
起止时间:10月8日—10月28日 1、第一阶段
学习《皇帝的新装》:1、学生展示课前的预习包括作者,写作背景,生字新词;2、学生自读课文,对故事情节展开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3、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4、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说说故事,讲讲道理;5、给本文写一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
2、第二阶段
学习郭沫若诗两首:一、《天上的街市》:1、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2、熟悉诗歌,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解读全诗;4、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二、《静夜》:1、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2、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3、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4、想象练习并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3、第三阶段
学习《女娲造人》:1、通过教师视频展示,了解神话故事体裁;2、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3、通过听读,整体感知课文;4、复述课文;5、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6、课后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4、第四阶段
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1、了解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感;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爱的真谛。
5、第五阶段
学习寓言四则:1、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2、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3、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4、活动与探究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5、荐读托尔斯泰的寓言。
6、第六阶段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1、了解人类起源;2、搜集古代各民族关于神创造人的神话故事和当今关于人类起源种种说法;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4、关于人类起源作文写作。
七、评价
本单元课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分为两部分:
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20分)
(3)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折合成30分)
(4)学习感受(20分)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式教学设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马小霞 2015年1月10日
一、概述
本主题活动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开展的。本单元包括《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登岳阳咯》《旅夜书怀》《扬州慢》《长相思》等诗词。几篇课文虽然内容形式各有所异,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象,让读者置身诗境,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从而窥探诗人的情感,也就是诗歌所要借助意境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价值,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教师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形成了本主题活动。供需要四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习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较为详细的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每篇课文,并背诵相关诗歌作品。 掌握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正音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配音配画读等,都可采用,熟到诗中画面甚而细节都能活化在心里,一些优美的语句张口就来。
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认识,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
教给联想、想像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让他们明白联想、想像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
指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如《菩萨蛮》《隔夜》《虞美人》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接触诗歌并能声情并茂朗诵诗歌的意识和勇气。 培养学生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感受体会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文学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设计的教学对象为育才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但是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朗读能力也需要提高。所以借此机会,我希望学生在本次关于置身诗境的这类主题诗歌学习之后,能够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能够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在以后的朗诵和鉴赏诗歌中,能够有自己的正确见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学习任务分析
能够借助相关注释和课后相关链接,搞清楚每篇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大概的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诗词,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相关诗词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法进行对诗歌的鉴赏和阅读 进行课外扩展阅读,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 五、资源
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扩展阅读资源。包括深入理解课文的资源、与课文思想主题相当的资源、图片资源、学生自己搜索的资源和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
如在“扩展阅读”栏目中提供利于学生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小文章。 并为学生提供上网搜索的网址,或者推荐想象图书等。 六、实施过程
本活动共分为八个课时完成。《郭沫若诗两首》《寓言四则》和综合性学习为两课时,其它为一课时。其中前四课时为基础训练阶段,后四课时为能力提升阶段
起止时间:10月8日—10月28日 1、第一阶段
学习《皇帝的新装》:1、学生展示课前的预习包括作者,写作背景,生字新词;2、学生自读课文,对故事情节展开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3、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4、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说说故事,讲讲道理;5、给本文写一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
2、第二阶段
学习郭沫若诗两首:一、《天上的街市》:1、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2、熟悉诗歌,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解读全诗;4、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二、《静夜》:1、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2、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3、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4、想象练习并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3、第三阶段
学习《女娲造人》:1、通过教师视频展示,了解神话故事体裁;2、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3、通过听读,整体感知课文;4、复述课文;5、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6、课后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4、第四阶段
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1、了解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感;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爱的真谛。
5、第五阶段
学习寓言四则:1、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2、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3、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4、活动与探究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5、荐读托尔斯泰的寓言。
6、第六阶段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1、了解人类起源;2、搜集古代各民族关于神创造人的神话故事和当今关于人类起源种种说法;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4、关于人类起源作文写作。
七、评价
本单元课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分为两部分:
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20分)
(3)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折合成30分)
(4)学习感受(20分)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