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做,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由“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化。

1.知识由学生自己迁移——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猜测,通过以旧引新,承前启后。通过剪纸情景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 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剪纸作品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教材通过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以剪纸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试做,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由“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化。

1.知识由学生自己迁移——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猜测,通过以旧引新,承前启后。通过剪纸情景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 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剪纸作品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教材通过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以剪纸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相关文章

  • 数理化公式大全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 ...查看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按板镇中小学 李国宏 一.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3-94页例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查看


  •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第一部分: 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查看


  • 有趣的数学 2
  • 123456789x8+9=987654321 1x9+2=11 12x9+3=111 123x9+4=1111 1234x9+5=11111 12345x9+6=111111 123456x9+7=1111111 1234567x9+8= ...查看


  • 小学数学知识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 ...查看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材解读: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是这样思考这样问题的.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螺旋式上升编排的,五年级再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够清晰地说明算理,所以写出思考的 ...查看


  • 分数的相加减
  • 分数的相加减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什么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填 ...查看


  •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查看


  •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 ...查看


  • 长方形的周长
  • 小学阶段必备知识汇总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