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谓集成

中国古代称谓集成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

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 一是:“我”,分四类:

1 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 2 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3 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4 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

1 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2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3 是用名词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有: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五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

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

六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中国古代称谓集成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

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 一是:“我”,分四类:

1 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 2 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3 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4 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

1 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2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3 是用名词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有: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五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

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

六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弱冠: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相关文章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 中国现代称谓礼仪分析
  • 中国现代称谓礼仪分析 白银亮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 中国现代称谓礼仪可分为正式称谓礼仪与非正式称谓礼仪:中国现代称谓礼仪较多地.较重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地位与身份等级,等级观念较强,这是有历史根源的. ...查看


  • 汉语夫妻称谓研究
  • 科技创新导报2009 NO.07 学 术 论 坛 汉语夫妻称谓研究 许之所 张文娟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夫妻称谓作为汉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折射出历史与时代的演变与结合.本文分别从古 ...查看


  • 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 张 彦 (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浙江杭州 310014) 摘 要: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论述的缩影,, ...查看


  • 古代称呼一览表(1)
  • 古代称呼一览表 古代称呼一览表蔡谱畅想 一.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 -- 孩提: 女孩7岁-------- --------- ---髫年: 男 ...查看


  •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
  • 原文: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出处:<论语·为政> 背后的故事: 马季说过一段相声,叫<数字与生活>,讲的是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 ...查看


  • 语言与社会
  • 中国古今夫妻间的称呼的变化 11124145 刘艳军 摘要:研究夫妻间的称呼的变化,除了从中了解反映时代变迁状况的信息和了解其中反映出的古今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夫妻关系的变化等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如何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Abstr ...查看


  • 现代礼仪的发展与变化
  • 现代礼仪的发展与变化 作者:陈海华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7期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 ...查看


  • 古代年龄的称谓(称呼)
  • 古代年龄的称谓(称呼)可谓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在文言文中经常遇见.为了方便查阅,本 站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对 0 岁-100 岁的 35 个年龄称谓,并对每个年龄的不同称谓作出解 释,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序号 1 年龄 0-1 岁 古代称谓. ...查看


热门内容